A. 信息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技術包括:
一、硬技術
硬技術相對軟技術而言,由計算機硬體與軟體演變而來。直接用於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實體的開發和生產的技術。如產品設計技術、計量和測試技術、設備的製造技術等。它的特點是:成果以產品的實體體現,技術的應用藉助於復雜的勞動工具(如機器、裝置等)。
二、軟技術
軟技術是借用計算機「軟體」一詞對技術性能的一種分類。有廣、狹義之分。前者包括研究、處理和解決使用現代科技成果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心理上的一系列影響的技術。後者僅指設備的操作、使用技術,以及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過程的組織、管理、經營技術。
「軟技術」,並不是什麼新發明,人類幾千年來創造、應用並受惠於它,只是由於工業化的強大沖擊和自然科學技術的輝煌成果,人們從不把它們當做技術來加以系統地歸納、整理和有意識地發展。這種對技術的認識上的誤區,長期以來使我們不能正確理解技術創新,不能正確處理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關系。
(1)信息加工的內容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社會作用:
一、信息產業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術已成為支撐當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
信息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國GDP的4%,電子產品出口額約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5,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二、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
三、勞動力
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們的就業結構正從農業人口為主、工業人口為主向從事信息相關工作為主轉變。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不僅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結構與經濟效率,而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技術
B. 信息加工的定義是什麼
「信息加工」的定義:是指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信息加工」的內容:(1)信息的篩選和判別: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別,才能防止魚目混珠、真假混雜。(2)信息的分類和排序: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排序,才能存儲、檢索、傳遞和使用。(3)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對分類排序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計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價值乃至形成新信息。中國中學生聯盟網《www.cando100.com》提示「信息加工」過程要注意以下兩點:(1)信息加工要善於運用創造性思維,對信息內容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如果只局限於情況介紹、數據羅列,這種信息加工的作用很小。(2)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切忌主觀臆斷,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性質的信息硬性拼湊,造成信息失真;切忌人為地加以誇大、縮小或在加工中使客觀事物變樣。
C. 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學習過程包括哪些內容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和學習階段理論
? 加涅的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
這一模式表示:來自學習者的環境中的刺激作用於他的感受器,並通過感覺登記器進入神經系統。信息最初在感覺登記器中進行編碼,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存在感覺登記器中,保持0.25~2秒。當信息進入短時記憶以後它再次被編碼,這里信息以語義的形式儲存下來,在短時記憶中保持的時間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2.5~3秒。但是如果學習者作了內部的復述,信息在短時記憶里就可以保持長一點時間,但也不超過一分鍾。經過復述、精細加工和組織等編碼,信心被轉移到長時記憶中進行儲存,以備日後的回憶。大部分理論家認為長時記憶是長久的,而後來回憶不起來是因為「提取」這些信息的困難。
學習的階段名稱 學生內部過程 教學事件
? 1動機階段——期望 1/2 激發動機
? 2領會階段——注意:選擇性知覺 1/2 告知目標
? 3習得階段——編碼:儲存登記 2/3 指導注意
? 4保持階段——記憶貯存 3/4 刺激回憶
? 5回憶階段——提取 3/4 提供學習指導
? 6概括階段——遷移 4/5 增強保持
? 7作業階段——反應 6 促進學習遷移
? 8反饋階段——強化 7/8 布置作業提供反饋
信息加工理論對學習的啟示:
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是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呈現重要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停止手頭的活動,把注意力轉移過來。另外,最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其次,教師應該突出教學重點,在重要的地方做強調,以便於學生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再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復述這些內容,並用原來的經驗來解釋某種知識,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D. 為什麼要進行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信息加工:
1、避免真假混雜 ;
2、有效地使用 ;
3、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注意事項:
信息加工過程要注意以下兩點:
(1)信息加工要善於運用創造性思維,對信息內容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如果只局限於情況介紹、數據羅列,這種信息加工的作用很小。
(2)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切忌主觀臆斷,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性質的信息硬性拼湊,造成信息失真;切忌人為地加以誇大、縮小或在加工中使客觀事物變樣。
方法:
針對不同的處理目標,支持信息加工的方法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五大類:統計學習方法、機器學習方法、不確定性理論、可視化技術和資料庫技術。
E. 信息加工心理學對信息加工方式有哪些
xzilong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的含義是:「信息加工心理學」認為「心理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哪些?
能有這種疑問,看來你對心理學的涉獵還是比較廣泛的,大概也可以看得出來對「認知心理學」流派很合你「胃口」。
「信息加工心理學」屬於「認知心理學」的一大流派,這本身說明在其本質觀點上和「認知心理」是一致的。
簡單的說,信息加工的過程,可以以計算機的信息加工方式做類比:
(神經) (知覺) (思維) (記憶) (提取)
感受器——效應器——處理器——記憶裝置——操作顯示
(輸入) (接收) (編碼整理)(貯存) (提取輸出)
認知心理學家往往把信息加工過程分解為一些階段,即對從刺激輸入到反應這樣的全過程進行分解。他們常用使用反應時法。即通過測量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來以此確定這個過程的性質和與其他過程的關系。
假定一個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麼這個人就不會看到什麼,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投射時間長一點,比如五毫秒,那麼這個人就會看到某種東西,但不知是什麼,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還是 F或 K,那麼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由此人們就可以確定完全辨別、部分辨別或剛剛看出有東西所需的的時間。這一切表明,知覺是累積的,它包括幾個特定的階段。
詳見:
計算機為信息加工心理學提供了最便利的隱喻——將人腦比作電腦,人腦像電腦一樣可以通過把僅有的幾種操作作用於符號,加工的信息仍以符號形式貯存,加工的結構和過程可以直觀地表示成流程圖(flowchart)或稱為「箭框模型」(boxes-and-arrows models)。人腦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它可以對表徵信息的物理符號進行輸入、編碼、貯存、提取、復制和傳遞,而這一過程的完成是系列性的,不同的加工任務和加工階段由不同的認知結構來完成,這些相對獨立的認知結構既前後連接,又具有等級差異,是類似於人工智慧機的人腦內部的「機器」。
如有不明之處,致信[email protected],交流共勉!
F. 信息加工的一般過程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的篩選和判別: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別,才能防止魚目混珠、真假混雜。 (2)信息的分類和排序: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排序,才能存儲、檢索、傳遞和使用。 (3)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對分類排序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計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價值乃至形成新信息
3、信息加工方式為什麼會發生變化?發生了哪些變化?
工於程序設計的自動化信息加工.(如:用編程來畫拋物線) 2.基於大眾信息技術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如:用excel計算班級的成績表,算出平均分,排名等) 3.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G. 1、信息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簡要說明每一方面的含義。
信息採集。根據數據和信息的來源不同,我們可以把信息採集工作分為原始信息採集和二次信息採集兩種。
信息儲存。信息系統在信息儲存方面應考慮儲存量、信息格式、實用方式、儲存時間、安全保密等問題。
信息加工。信息系統對採集到的信息都要進行加工,以便得到更能反映本質或更符合用戶需求的信息。
信息傳輸。信息的傳說形成企業的信息流。
信息提供。信息加工完成後,系統就應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種形式,將信息提供給有關單位和人員。
H. 信息加工的內容
(1)信息的篩選和判別: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別,才能防止魚目混珠、真假混雜。
(2)信息的分類和排序: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排序,才能存儲、檢索、傳遞和使用。
(3)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對分類排序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計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價值乃至形成新信息。
I. 1,什麼是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是什麼
信息加工理論不是某一種理論的名稱,而是一類理論的統稱。信息理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消費行為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消費者面對各種大量的商品信息,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加工、選擇性保持、最後作出購買並作出購買行為。這個過程可以用心理學原理解釋為:商品信息引起了消費者的有意或無意注意,那麼大腦就開始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個過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和態度,於是購買決定就產生了。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研究學習,起自不同的來源。有人認為(Ellis,1978),是受了格式塔記憶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強調,有機體如何組織他們記憶的內容,反映了他們是如何主動地組織知覺的方式。也有人(Norman,1970)區分了對當今信息加工理論有影響的三種理論:(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學習的數學理論(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2)強調以選擇性注意為起點、長時記憶痕跡為終點的信號探示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3)注重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模擬的計算機模型理論(Computer-model theories)。
按照斯奈爾貝克(G.E.Snelbecker)的觀點,目前,被認為屬於信息加工理論范圍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1.側重於數理統計分析的資訊理論
美國學者香農(C.Shannon)被公認為是資訊理論之父。作為貝爾電話公司的技術人員,香農為了解決信息編碼的問題,提高通信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研究過程中對信息進行了數學處理。他舍棄通信系統中消息的具體內容,把信息源發生的信息僅僅看作一個抽象的量。他把數理統計方法運用到通信領域,提出了信息熵的數學公式,從量的方面來描述信息的傳遞與提取的問題,並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他設計出了一套在各種不同條件下測量信息的方法,從而奠定了現代信息理論的基礎(王雨田,1986年)。
簡單說來,香農的測度主要集中在輸送與接收的消息之間的相似性,以便計算送話者與受話者雙方能夠得到多少信息。香農把消息的交換作為通信的特徵。因此,資訊理論關注的是可能已被輸送的消息的影響,以及實際被傳送的信號。
心理學家們改編了香農的信息測度和理論。呈現給被試的刺激是與通訊系統中的信息源和傳送者(source and transmitter)相應的。通道(channel)被作為人類被試的特徵;被試對信號加以編碼和做出正確反應的最大精確度,被稱為是他的通道能量(channel capacity)。
信息分析把主要焦點放在被試在一系列嘗試中對所呈現的刺激做出反應的一致性程度上。例如,我們可以向被試呈現音色不同但其他各方面(如聲響和持續時間)完全相同的4種音調,要求被試做出四種不同的反應,這樣,我們不需要詳細計算,也可以確定被試是否加工了在這種情境中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當向成人被試呈現單維刺激(即除了一個刺激維度不同外,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時,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一旦被試有了足夠的練習,從而清楚知道對每一種刺激應做出何種反應時,他們的精確性達到了十種漸進線,並在操作時一直保持精確性。而且,即便刺激只是通過不同的感覺通道被感知的,或刺激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但能被正確識別的刺激項目的數量變化是很小的。1956年,米勒(G.Miller)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神奇的數字,7土2:我們信息加工能量的一些限制(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他回顧了近20項研究,發現人類處理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米勒提出,我們要用金子而不是廢品來填補這7個左右的記憶狹孔。米勒的文章發表後,心理學家們從事了數百項這類的研究。盡管有人對這種人類通道能量的計算程序抱有疑問,但許多心理學家接受了這一發現,從而對學習與記憶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些人從另一個角度認為,我們可以把信息組織成「組塊(chunks)」,從而可以增加人類的信息加工能力,因此應該把重點放在人們組織信息的方式上。
就一般而言,心理學家認為,資訊理論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把人類作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這個模式強調人在對刺激做出反應時的積極選擇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應理論中所看到的那種起被動作用的人。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Simon,1979),把研究焦點放在狹窄的實驗室分析,對了解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很大的幫助。
2.側重於計算機模擬的信息加工理論
把人視作信息加工者,這一觀念是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計算機技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是因為要處理大量軍事數據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們發現,計算機程序也可以用來描述人類思維和學習的方式。一些研究人員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和學習過程。這樣,心理學家就不再只是推測在「暗箱」內部所發生的事情了。
關於計算機與人類信息加工方面,有兩個主要的發展:一方面,盡管許多資訊理論專家對人類認知過程不感興趣,但他們對改進計算機加工信息的方式很關注。所以,他們可以用人類思維過程作為改進計算機處理數據的程序的指南。因此,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術語常常只是用來指計算機所遵循的信息加工步驟,而不管這些步驟是否模擬了人類加工信息的實際的方式,這與這個術語本身的含義是有矛盾的(Simon,1969)。人工智慧中一個最實際的目標,是要發現計算機貯存、提取、運演和使用信息的最佳方式,至於人類在解決問題時是否遵循這些步驟,這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但另外一些學者對計算機加工的興趣,集中在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上。計算機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通常是指利用各算機和計算機語言來描述人類信息加工過程時所採用的方法。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他認為,人的認識活動與計算機是一一對應的
最初用計算機成功地模擬人類思維是由紐厄爾與西蒙(Newell and Simon)設計的。這個程序稱為「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能用來證明形式邏輯中的各種定理。「邏輯理論家」採用了人類在問題解決活動中所使用的一些處理方法,但它只能解決一些特定類型的問題。紐厄爾與西蒙在1972年又設計了一種更為精細的問題解決系統,稱之為「一般問題解決者(General Problem Solver)」。這個程序把據認為是人類問題解決活動之基礎的大量策略組合在一起。這個程序不但能證明邏輯定理,而且還能下棋、譜曲等。由此,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解決行為所涉及的基本結構,他們稱之為「信息加工系統」或「IPS」。問題解決者的接受系統(或感受器,即神經末梢和把感覺傳送至大腦的通道),是與信息加工器相聯結的,信息加工器則需利用記憶。記憶也為信息加工器提供信息,而信息加工器則為效應器提供信息。效應器就是指實施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決策的動作過程。
3.側重於實際應用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
研究方法的問題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十分困難的問題。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繼承了實驗心理學的傳統,吸收了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丁一套比較完整的研究方法——實驗、模擬、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科學在實驗基礎上高度綜合的研究特點,以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特點。正是研究方法的突破,促進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些研究方法有:
(一)實驗法
從一百多年前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實驗方法已被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這是因為實驗的方法能使研究者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統地操縱自變數,觀察因變數的變化,探討變數之間的關系。實驗有助於研究者搜集資料,驗證假說,提高價究的信度和效度。實驗方法是信息加上認知心理學採用的主要手段。
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實驗主要是反應時實驗和眼動實驗。
(二)口述報告法
口述報告法,也稱出聲思考法,是一種由被試大聲地報告自己在進行某項操作時的想法來探討內部認知過程的方法。口述報告多半在操作時進行,也可以在操作後通過回憶來敘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口述報告的方法有些類似傳統的內省法,也可以認為是對內省法的批判與繼承。在進行口述報告實驗時,主試一定要要求被試大聲地如實報告操作時自己思考的詳細內容,使內部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但不要他們解釋情境或思維過程。被試所報告的應主要是短時記憶中保留的很快就會消失的信息。內克森和西蒙等人採用這種方法,在認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述報告的方法已被許多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家所接受。
(三)計算機模擬的方法
計算機模擬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計算機模擬是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是想通過對心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來認識人心理過程的本身,即對人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進行邏輯分析。
計算機模擬常和理論分析結合在一起,多從程序縮減、流程分析、程序模擬三個方面著手。 程序縮減是一種以潛在性因素作為資料來源,用分離認知因素來探討認知過程的方法。典型的設計是讓被試執行兩種復雜程度不同的任務,從對比的角度來探討復雜任務的操作時間和信息加工過程。流程分析是通過計算機流程圖的比較進一步探討操作時心理表徵的順序和方向。程序模擬是把人的認知過程編成各種計算機語言輸入計算機,如果輸入的程序能正常工作,設計者至少可以得知某種心理過程在邏輯上是可行的,即獲得邏輯合理性方面的驗證。例如,克拉克等人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探討了人的句子理解過程,達柯等人則探討了人怎樣利用自己有限的短時記憶去處理和分析句子的前後關系,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J. 簡述創造力的信息加工理論的內容有哪些
信息加工理論不是某一種理論的名稱,而是一類理論的統稱。信息理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消費行為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消費者面對各種大量的商品信息,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加工、選擇性保持、最後作出購買並作出購買行為。這個過程可以用心理學原理解釋為:商品信息引起了消費者的有意或無意注意,那麼大腦就開始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個過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和態度,於是購買決定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