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化最低限度是多少

信息化最低限度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2-08 16:42:03

① 政府信息化的包含內容

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電子法規政策系統。對所有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提供相關的現行有效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規范,使所有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電子公文系統。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級、部門之間傳送有關的政府公文,使政務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間和政府內流轉,提高政府公文處理速度。

(3)電子司法檔案系統。在政府司法機關之間共享司法信息,通過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員綜合能力。

(4)電子財政管理系統。向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審計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分級、分部門歷年的政府財政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包括從明細到匯總的財政收入、開支、撥付款數據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和圖表,便於有關領導和部門及時掌握和監控財政狀況。

(1)信息化最低限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政府信息化規范管理:

以數字化管理為突破口,力促城市管理能力提升電子政務與政府傳統管理方式相比,最大的改變就是使政府各類信息資源資料庫互聯共享成為可能,讓政府信息資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更有效率,並且通過網路能夠實現快速和大規模的遠程數據採集和分析。

實現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時響應,大大增強管理者的核對、監管能力,大大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體現得最直觀、最直接、最有力的就是城市管理。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應首先從城市管理做起。

② 信息化戰爭的什麼將降到最低限度

信息化戰爭的實踐表明,非接觸作戰樣式具有許多的優越性。一、能夠充分發揮高技術武器的威力。二、戰爭的突然性增大。三、提高生存能力,減少傷亡。四、可實施全縱深同時攻擊,增大作戰效能。五、戰爭的政治風險小。

③ 信息化建設現狀

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的目的是摸清「家底」,為確定系統建設目標和范圍提供科學依據。現狀分析是基於調研的數據進行的,在分析之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研。

(1)基礎環境設施狀況(機房、配電等)。

(2)網路系統的拓撲、線路支撐、產品配置。

(3)應用系統技術路線、支撐產品、系統功能。

(4)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的計劃。

(5)現有信息系統的經驗與制約。

而分析時,可圍繞以下問題進行。

(1)技術是否單一、老化、落後。

(2)基礎設施是否老化、不足。

(3)應用系統是否功能單一、不適應職能變化。

(4)體系結構是否落後,無法適應機構變化。

(5)系統是否缺乏體系結構,系統集成度是否較差。

(6)數據規范程度是否太低,數據是否不共享、不增值。

具體的分析內容,可參考下文。

3.1.2.1 具備基礎條件

我國計算機網路系統經過若干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部分省份的電子政務信息網的框架已經初步建立,可以提供及時、重要的信息,具備了全面開展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條件。

以廣東省為例,其社會保障業務系統,特別是勞動和社會保險系統在大部分地區已實現了計算機化。如廣東省社會保障局,1994年即啟動了社會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並不斷地升級和改進,實現了基金徵收、待遇審核、基金財務管理以及養老、失業、工傷等資金發放的網路計算機管理,在社會保險業務管理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如深圳市勞動信息系統,已建立了全市勞動力信息管理系統、城市增容費管理系統等,市勞動信息系統共有31個網點,實現了職業介紹廣域網系統、勞動法規系統、招調工管理、職業技能鑒定系統、企業工資管理系統、工資增長線管理和最低工資管理、勞動監察系統、信訪、監督和審理、勞動安全系統、失業保險系統、失業登記、待遇發放等,這些業務系統的計算機網路化管理都為業務系統的管理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3.1.2.2 信息化建設仍未完善

由於近年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保險的政策和相關勞動法律法規政策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業務系統的管理模式也由單一管理型向多層管理型轉變,並且業務量增長迅猛,現有的IT資源包括設備、網路、資料庫、應用軟體等已不能滿足現有業務的需要。並且,受當時業務發展狀況和通信網路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現行網路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系統網路發展很不平衡。現行網路是依不同業務應用而各自分散獨立,其特點是:網路結構簡單,使用設備價格便宜;網路結構鬆散,缺乏靈活性、統一性;網路技術落後,設備陳舊,難以適應現有社會保障業務和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需要。

由此可見,在統一規劃、統一標准、充分利用、聯合共建和分步實施、分級管理、網路互聯、信息共享為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建設省級信息網路互聯大平台,將各地分系統連接起來,建成一個統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是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目標。

在應用和網路方案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現有的IT資源狀況,把各期投資和未來發展的兼容性融合於系統方案中,以保護已有投資項目,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網路、設備和數據資源,並做好新老系統的平滑過渡。

3.1.2.3 社會保障業務變化產生的需求

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特別是公費醫療制度的改革、社會保險費稅務徵收的管理,以及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帶來的就業壓力等,促使社會保障的政策還會不斷地調整和變化,這些調整和變化,必然影響到業務系統的變化,因此要求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必須具備較高的靈活性。

社會保障業務也正在發生著變化,業務管理由分散的、單一的管理向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多層次管理轉變;同時,收支標准從單一標准向多元化標准轉變,業務量的大幅度增長,業務分工更加詳細,業務發展越來越多越快以及參保人數的急劇增加等,對計算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業務系統也必須由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轉變,區域網向廣域網轉變,局部服務向社會化公共服務轉變,因此需構建統一的網路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平台,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在社會保障業務的過程中將不斷地提出新的業務系統需求,如:實現稅務徵收社會保險費系統,社會化發放的社會保障支付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包括政策模擬系統),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咨詢、查詢系統等,同時也會廢除一些不必要的業務系統,如公費醫療等業務系統。因此,應用系統的設計必須立足於現在,著眼於未來,要求系統配置靈活、開放並具有可擴充性。

④ 信息安全如何進行體系化建設

信息安全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承載著大量事關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數據和信息;網路與信息安全不僅關繫到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而且已經成為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政務。
一、強化安全保密意識,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是確保政務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
目前,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大都是採用開放式的操作系統和網路協議,存在著先天的安全隱患。網路攻擊、黑客入侵、病毒泛濫、系統故障、自然災害、網路竊密和內部人員違規操作等都對電子政務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項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全局的長期性任務。
我們必須認真貫徹「一手抓電子政務建設,一手抓網路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辦發[2003]27號文件關於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充分認識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網路和信息安全。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條件。「高度重視」首先要領導重視;只有領導重視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時協調解決信息安全工作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其次,要通過加強網路保密知識的普及教育,特別是對縣處級以上幹部進行網路安全知識培訓,大力強化公務員隊伍的安全保密意識,使網路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不留死角,為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創造條件。

二、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礎
確保政務網路信息安全,必須加強信息安全法制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辦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堅持建立法制和標准,完善制度和規范並很好地執行,就會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誤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務信息安全工作不斷登上新的台階。
為此,一要嚴格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規范網路行為,維護網路秩序,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強信息安全標准化工作,抓緊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術標准,形成與國際標准相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安全標准體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規范。要根據網路和信息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緊密聯系本單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實際,本著「堵漏、補缺、管用」的原則,抓緊修訂、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切實增強制度的科學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視安全標准和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閣。不按制度辦事,是造成工作失誤和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於沒有按程序辦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組織信息化工作人員反復學習有關制度和規范,使他們熟悉和掌握各項制度的基本內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規矩和方法,自覺用制度約束自己,規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激勵機制。工作程序、規章制度建立後,必須做到行必循之,把規章制度的每一條、每一款落到實處。執行制度主要靠自覺,但必須有嚴格的監督檢查。要通過監督檢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勵機制,把信息安全工作與年度考核評比及「爭先創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確保各項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實處。各地、各部門要不定期地對本地和本系統的制度落實情況進行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三、建立信息安全組織體系,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是做好政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關鍵
調查顯示,在實際的網路安全問題中,約有80%是由於管理問題造成的。因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機構,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其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宏觀調控和決策的作用,強化信息安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至關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組織體系。該體系應包括各地、各部門成立的保密工作領導小組;有本部門主管領導參加的政務網路與信息安全協調小組;聘請國內外安全專家組成的安全咨詢專家小組。根據建設和應用情況需要,還可建立相應的信息安全管理執行機構(如「政府安全中心」),負責整個政務信息系統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包括提供相關服務。
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信息安全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切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明確各級、各部門行政一把手(或主管領導同志)作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技術部門主管或項目負責人作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直接責任人,強化對網路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管理。切實把好用人關,對關鍵崗位實行A、B角色管理;對網路管理人員和涉密操作人員要簽訂保密協議,明確保密職責,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要培養一批具有信息安全管理經驗的復合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為政務信息化把好安全關。

四、結合實際注重實效,正確處理信息安全「五大關系」,是確保信息安全投資效益的最佳選擇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資往往涉及很大金額。各地、各部門應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正確處理和把握與信息安全相關的「五大關系」,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1、要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發展與安全是信息安全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對關系,由此可以派生出其他一些關系。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其中發展是目的,安全是保證。二者關系處理得好,安全會有保障並能促進發展;處理不好,安全就會制約並牽制發展。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就是要加快發展,確保安全。具體講,就是在加快發展過程中確保安全;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加快發展。這里要注意克服兩種傾向:一是過分強調發展而忽視安全;二是追求絕對安全而制約發展。為此,要堅持電子政務發展和網路信息安全「兩手抓」。要在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切實保障安全;同時要在適度安全、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培育業務需求,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電子政務事業加快發展。
2、處理好安全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是由信息安全基本關系派生出來的,二者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成本與效益的關系處理得好,安全成本就會下降同時效益提高;處理不好,安全成本就會上升同時效益下降。正確處理好安全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必須堅持綜合平衡。要根據中辦發[2003]27號文件中關於「信息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信息系統不同的安全需求,必須從實際出發,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優化信息安全資源的配置,確保重點」的要求,一方面千方百計降低安全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安全措施的實際效果,確保滿足重點項目、重點部位的安全需求,使有限的安全保障資金充分發揮出良好的使用效益。
3、處理好信息安全與共享(信息公開和保密)的關系。這也是從信息安全基本關系中派生出來的。開放和發展需要信息資源共享,而網路互聯為信息共享提供了條件。但信息公開和信息保護是一對不可迴避的矛盾。推進信息化建設既要強調資源共享,還要保證信息安全。我們應立足於電子政務建設的大系統,整體地、動態地看待信息安全與資源共享問題,用發展的眼光和辯證的觀點去處理問題。在這對矛盾中,目前資源共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前我國各地方、各行業的信息資源建設普遍存在「數字鴻溝」、「信息孤島」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處理兩者之間關系時,應當緊緊圍繞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確保國家安全和尊重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把當前工作的重點放在最大限度地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方面,消除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使政務信息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4、處理好安全管理與技術的關系。安全管理與技術的關系也是信息安全體系中的基本關系之一。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管理離不開技術,技術離不開管理;兩者緊密相連、相互滲透、互為補充。因此,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管理和技術並重,做到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相結合,也就是在加強管理的前提下,採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在提升技術的基礎上強化管理。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手段,但又不能單純依賴技術。信息化的過程其實是人與技術相互融合的過程,如何使管理與技術相得益彰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們要同時注意防止和克服「重管理、輕技術」和「單純技術觀點」兩種傾向,既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技術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陷入唯技術論的怪圈。從理論上看,不存在絕對安全的技術;技術固然重要,但管理更不容忽視。雖然「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說法不一定準確,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以業務為主導,從全局的高度部署安全策略,採用先進技術,加強安全管理,把採取安全技術手段與加強日常管理和健全體制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一手抓安全技術手段開發,一手抓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高政務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處理好信息安全工作中應急事件處理與建立長效機制的關系。要保證政務網路與信息系統的「長治久安」,必須著手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安全機制。但信息安全問題在信息化進程中廣泛存在且突發性強,所以又必須強調和重視應急事件的處理。一旦出現影響到國家利益的網路安全與信息安全事件,必須能夠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機的發展,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及時發現和處置突發事件,提高對網路攻擊、病毒入侵、網路失竊密的防範能力,防治有害信息傳播,增強對政務網路和信息系統的監控、管理和保護。其次,要重視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工作,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協調機制、指揮調度機制和信息安全通報制度。要制定完善信息安全處置預案,加強信息安全應急支援服務隊伍建設,提高信息安全應急響應能力。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⑤ 我國信息化戰爭的發展現狀

1、「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和「信息化戰爭」是內涵有復合的兩個概念。局部戰爭是指范圍,無論高技術戰爭還是信息化戰爭都有全面與局部之分,所以這個詞可以拿掉不論,而只比高技術條件及信息化兩個概念較清楚。我理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既包括高度信息化的戰場環境,也包括快速精確打擊手段等其它內容。所以「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概念中包括了「信息化戰爭」的概念,後者是前者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2、海灣戰爭雖然也算是多國部隊以強凌弱,但更是一次新軍事革命開始的標志。多國部隊雖然數量上略超過伊軍,但優勢並不太大,絕對不會造成一邊倒的戰局。戰爭進展之迅速和雙方傷亡比例之懸殊,主要是由於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在軍事技術上占絕對優勢。這具體表現在:首先信息上多國部隊取得戰場單向透明,如果明眼人同瞎子打架。其次武器上多國部隊精確制導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始廣泛運用。第三是多國部隊空地一體戰戰術明顯比伊軍的傳統戰術先進。光這三條,說海灣戰爭是新軍事革命的開始並不過分。

3、信息化戰爭的威力=常規戰力X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不過是把以機械化為代表的常規戰力放大N倍而已。如果機械化這個基數是零,那麼信息化不管放大多少倍,戰力仍然是零。比如你即使能依靠信息優勢及時發現敵人,但到不了,打不毀,也是枉然。美軍機械化常規戰力已經很強了,當然主攻信息化就行了。但我軍機械化常規戰力尚低,光搞信息化的倍增效應就不明顯。因此乘號的兩頭都得同時發展,才能取得信息化戰爭威力的最大化。所以我軍必然是機械化與信息化並舉,兩條腿走路。這既是我軍機械化水平薄弱的無奈,也是信息化本身就應該有強大硬體平台支持的必然要求。

4、沒有什麼部隊是不可戰勝的,它只可能暫時領先。美軍雖然貌似不可戰勝,是因為它還沒遇到機械化和信息化都很強的對手,它還沒有跟人家打過對稱的信息戰,所以它的弱點或者說命門還沒有機會暴露出來。近年我軍機械化水平提高很快,跟美已無明顯代差,如果今後提高常規部隊的信息化水平,同時發展信息戰能力,比如摧毀敵方衛星,發展電磁脈沖彈和提高電子對抗能力等,那麼高度依賴信息化支持的美軍一旦失去這種信息支持,就會陷入極大的混亂,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就破功了。 我坐在空調房子里,面對激光全息多媒體顯控台,打個響指,克隆人部隊就朝敵人殺過去了,消滅行進路線上所有可疑目標。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通過晶元直接控制某個克隆人士兵,玩一局CS,反正死的不是我……嘿嘿 什麼叫信息化戰爭?無飛就是利用衛星,飛機等偵察手段搜集情報代替過去的人工搜集情報,比如代替過去的偵察兵或間諜搜集情報,再就是通信手段該過去的有線電話為無線電話.海灣戰爭與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打法沒有兩樣.只不過是伊拉克的實力太弱而已.為什麼這么說呢?第一,朝鮮和越南戰爭聯合國部隊的作戰對象是中國和蘇聯,在軍事力量上半斤對八兩.海灣戰爭聯合國部隊的作戰對象是一個小小的伊拉克,不用飛機坦克,用鳥槍和炸葯包也能將伊拉克夷為平的.第二,海灣戰爭與朝鮮戰爭的戰法沒有兩樣,都是首先奪取制空權.美國在朝鮮戰場投入了1700多架作戰飛機,在越南戰場投入了超10000架作戰飛機,正常保持3000架以上的作戰飛機.在朝鮮戰場上,中國和蘇聯投入的作戰飛機不比美國少,且性能占優,青一色的米格15比斯,美國戰機能與米格15抗衡的只有數量不多的F-86,F-84和F-102不是米格15比斯的對手,所以經過幾次大的空戰後,形成了從鴨綠江到平壤的米格走廊,奪取了這一地區制空權,美國飛機不敢在來,來了也是有去無回.打到後來,美國只剩下100餘架飛機,對陸軍的支援不是很大.後來中蘇戰機雖然占絕對優勢,但作戰半徑有限,且蘇聯空軍不能支援志願軍前線作戰,故雙方都不能奪取對方制空權.後來解密,在朝鮮戰場上,美國飛機被蘇聯空軍擊落1097架,被防空炮火擊落222架,被中國空軍擊落332架.越南戰場也一樣,中國派出了高炮部隊和工兵保衛北越大後方,蘇軍援助的米格21性能優於F-4/105/105,且蘇聯援助了大量的地空導彈,美國不但無法奪取制空權,而且損失戰機超過8000架.海灣戰爭就不同了,多國部隊出動戰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坦克和裝甲車4000餘輛.多國部隊還是採取朝鮮和越南戰場的老戰法,首先奪取制空權,憑伊拉克那幾架戰機那是美國戰機的對手,沒打幾下就被多國部隊奪取了制空權,伊拉克軍隊完全暴露在美國1300架戰機和1500架直升機的打擊之下,哪有不敗之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拉克的坦克部隊2800多輛坦克在撤退途中,被美國戰機和直升機撩頭斬尾,輪番轟炸,全部報銷,被稱之為"死亡公路".現代戰爭的實質就是誰奪取了制空權,誰就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第二次車臣戰爭時打了一次典型的信息化戰.1996年4月21日,俄羅斯的A-50預警機截獲了一個不停地發射的無線電信號,預警機將這個無線電信號傳輸到偵察衛星定位,衛星將定位鎖定信息返回到預警機,預機機將信息傳輸到一架正在待命的蘇25攻擊機,蘇25根據衛星鎖定的目標發射了兩枚空地導彈摧毀了發射無線電信號的村莊.事後確認,發射無線電信號的正是車臣總統杜達耶夫,正在用手機與各部隊通話聯絡時被導彈炸死.從發現無線電信號到獵殺目標,前後不到幾分鍾,這就叫信息戰.假如用人力偵察,確認,追捕,擊斃需要多長時間?且還有被逃脫或被救出的可能. 本人也贊成樓上所說俄羅斯獵殺車臣總統杜達耶夫是一次漂亮的信息化斬首行動。美國後來為什麼斬首薩達姆和本拉登斬了成百上千次不成功呢?通過查閱資料解開了這個迷。原來美國的預警機包括E-3C「望樓」在內,都沒有A-50預警機那樣的與衛星聯網信息共享功能,所以不能象俄羅斯那樣用空、天信息化手段捕獲薩達姆和本拉登的行蹤和鎖定他們的指揮部或藏身之處。所以美國要打象俄羅斯那樣的真正的高科技信息化戰還需要升級信息化設備和信息化系統。 海灣戰爭與傳統戰爭甚至於二戰沒有兩樣,都是首先空戰,奪取制空權,然後飛機轟炸,再後地面部隊進攻。所不同的是軸心國和盟國的空軍力量勢均力敵,誰也奪取不了制空權,因此只能空地混戰。海灣戰爭多國部隊空軍與伊拉克空軍力量對比太懸殊,無需大的空戰就完全被多國部隊掌握了制空權,伊拉克空軍毫無還手之力,其陸軍也就任憑美國飛機施虐。美國在海灣戰爭的戰術戰法與德國進攻英國的不列顛空戰和進攻蘇聯如出一轍,也與朝戰越戰大同小異,沒看出有什麼新花樣,容易得手只是沒碰上對手,與戰術無關。假如多國部隊採取海灣戰爭那樣的戰術戰法,也是同樣的力量與俄羅斯打,結果絕對兩樣,說不定會敗得很慘。 不知美軍在阿富汗是否使用了信息化戰?如果使用了說明是很失敗的。據報道,去年美軍進入阿富汗之前,專門邀請蘇聯老兵傳授偵察、定點打擊等戰術戰法。偵察和定點打擊可是使用信息化戰爭戰手段的核心內容。例如採用偵察衛星、電子偵察機、無人機等搜集對方情報和軍事目標代替人工搜集情報等。定點打擊則包括斬首行動和外科式手術打擊等。而定點打擊又以及時准確的情報為依託。美軍對於這樣的戰術戰法還要請求教前蘇聯老兵,說明美軍此前在阿富汗的戰術戰法或說信息化戰根本不管用,不得以只能採用前蘇聯的戰術戰法了。 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都是「黔驢技窮」。美國開始進攻伊拉克時,與伊拉克一個叫什麼城市來著的一個師的駐軍幹了10多天才拿下來,陣亡330多人。後來怕與伊拉克正規軍共和國衛隊交鋒,於是花巨資買通伊拉克軍總參謀長解散了共和國衛隊,美國在沒有了伊拉克抵抗力量的情況下才佔領伊拉克的,說白了是美國的銀子戰勝伊拉克軍隊的。但美國並沒搞定伊拉克,幾年來,美軍在伊拉克老百姓的打擊下,陣亡4400於人,損失直升機80餘架,坦克和各種軍車近100輛,開戰初期時還在巴格達上空被擊落一架F-15E,到目前為止,戰損消耗達7000多億美元。在阿富汗戰場上,多國部隊已陣亡1300餘人,其中美軍800餘人,損失直升機30多架,軍車數百輛,戰損達3000億美元,還沒有任何取勝的跡象,不得不請前蘇聯老兵傳授戰術戰法。然美軍學不到前蘇聯戰術戰法的精髓,得不到真傳,阿富汗戰場形勢並沒根本好轉,同樣吃敗仗。 OperationFlashpoint + 戰地2 吧 ,戰術行動有無人機偵查支援,C4I系統到達小隊一級的戰術單位,單兵作戰系統可以信息共享且對信息快速傳達和處理,即空中單位或者炮火支援可以迅速准確的支援戰場一線,前線作戰指揮部可以掌握己方的參戰力量和後備能量的信息,以及偵查獲取敵方的部分信息,及時的將有關情報匯報給高級指揮部,以助參謀部作出符合戰場形勢的正確行動

至於 戰略行動一級的作戰任務,信息化的硬體+軟體+有適應信息化思維的人和參謀部~~ 具體的「信息化戰爭」是什麼樣,是通過電視劇《DA師》才有所了解。 隨便說兩句。

機械化:戰場上的軍隊的移動力要有質的變化,美國發展的是以空制地(海)戰略,未來戰爭,主角將是空軍,地面部隊將逐漸淪為空軍的附庸。

信息化:信息,顧名思義,就是情報嘛。信息化戰爭強調的就是先佔據情報方面的優勢,爭奪情報戰場上的勝利,然後再實施最後的火力打擊。(情報比較狹義,信息應涵蓋整個火力打擊前的情報收集、分析、決策、指令下達等所有階段)

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關系,中國目前機械化水平很低,但應用於防守,也湊合了,畢竟防守屬於內線作戰,對移動要求不是很高。中國軍隊的信息化水平要等戰爭檢驗了,不過個人感覺應該比美國低不了多少。

如果和美國打,中國處於防禦,美國在信息化戰爭上將沒有明顯的優勢。美國與中國的勝負將取決於戰爭目的,美國要有決心把中國打回解放前,否則搞信息化戰爭,總是要追求精確打擊,美國必然被中國拖垮。

⑥ 信息化時代只有信息化戰爭這種戰爭形態。分析這個觀點是否正確,簡述理由

是。

信息化戰爭是信息化社會的主要戰爭形態。是在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以大量裝備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化戰爭理論為指導,在信息化網路化戰場上展開的以奪取制信息權為核心目標,以信息對抗和知識對抗為主要對抗手段,附帶殺傷破壞減到最低限度的多軍兵種一體化戰爭。

戰爭形態是對一定時代里的戰爭運動進行客觀描述的一個概念,是戰爭內容的表現形式與狀態的統一。戰爭是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是政治斗爭的最高形式,也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戰爭形態。

(6)信息化最低限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信息時代,數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於戰場偵察監測設備和信息快速傳輸網路,實現了信息的實時獲取,實時傳輸,實時處理,使得信息流動速度空前加快,空間因素貶值,時間急劇增值,作戰行動得以快速進行。另一個是戰爭的突然性增大,時效明顯提高。

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的實踐看,各種信息武器具有快速的作戰能力,使得作戰行動的速度加快,時效性明顯提高。廣泛實施精確作戰,毀傷效能劇增。

據有關資料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摧毀一個目標,大約需要900枚炸彈,到越戰期間大致降到300枚。而摧毀一個目標只需要1~2枚精確制導炸彈。精確打擊直接指向敵人的戰爭重心,迅速而有致命性,必然使得作戰時間短促,戰爭持續時間大為縮短。

⑦ 信息化建設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上周文章點擊TOP 10:軟博會的「人氣」和行業意識什麼是戰略信息系統?什麼是戰略信息管理?企業信息化項目實施方案存有重大缺失什麼是信息資源管理?賈永年:點評政府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財務軟體「標准化」破局通信業務在水利工作中的應用及問題什麼是企業信息戰略?企業戰略信息資源從何而來? [5]准確及時地收集、整理數據 數據是信息化工程的基礎,數據經過加工處理成為信息才能支持企業作出科學的決策。人們常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就是這個道理。數據是否完整、准確、及時,直接關繫到系統實施的成敗。收集數據並不難,因為一個企業的內部、外部數據可謂成千上萬,但關鍵是如何收集、整理得到有效的數據。如果收集到的數據本身不正確或已過時,即使加工處理地過程再正確,輸出的信息也是錯誤的信息,只會對企業決策起誤導作用,這也正是很多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失敗的原因之一。這個過程在我們信息領域有個很形象的專有名詞,叫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即垃圾進垃圾出)。我們必須從全局、從整體出發,系統地掌握企業的信息流向,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抓好數據的源頭工作。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點,不要一味地追求數據100%准確,否則為了搞准只佔我們銷售額最後百分之幾的數據,很有可能要花去我們百分之幾百的努力,控製成本將會大幅上升,得不償失。我們要遵循2/8定律這一客觀規律,有針對性地抓住主要矛盾,也採用ABC分類管理的思想,抓住了大型賣場、專營賣場店等,就抓住了大頭,企業前進的方向就不會變。 [6]搞好培訓工作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知識密集性的高科技領域,特別是相關知識的更新快,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新工具層出不窮,因此在人才的培訓上要注意分層進行培訓,形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人才梯隊,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信息系統成功的保證。從企業的高層領導到基層具體操作人員,都要經過基礎知識培訓,都要經過不同內容、不同深度的培訓——包括現代管理知識、計算機軟硬體、信息技術等。只有管理素質、技術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用好系統。此外企業還要建立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政策激勵技術骨幹、留住人才。 [7]選擇合適的軟體和合作夥伴 現代化企業必須有現代化的管理,而要實現現代化的管理,須藉助於現代化的工具。計算機、網路、通訊及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使我們的企業走向現代化成為可能。我們即可以自己組織力量或和科研單位聯合開發自己的系統,也可以去購買軟體。現在市場上商品化的管理軟體有很多,但功能上有一定的差異,而且每套軟體都有其比較突出的一面。我們首先應當企業自己的現狀和發展計劃,並確定好當前需求和將來需求的關系,並依此確立好軟體選擇的指標評價體系,如功能(適用性、可操作性等)、軟體技術水平(包括軟體內部集成水平、軟硬體平台特點、先進性、安全性、開放性等)、實施服務質量(二次開發要求、實施顧問水平等)、供應商態度(簽約用戶反映、版本升級情況等)、投入產出效益(綜合投資費用、內部收益率IRR、動態投資回收期等)。 若是購買軟體必須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二次開發,因為企業所處的行業及歷史背景各不相同,企業的運作模式即使有雷同,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需求是互異的,需要"量身定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任何一套管理軟體都不可能是完全通用的,要量體裁衣實施二次開發,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果藉助外部力量,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擺正企業與信息集成商之間的關系非常關鍵,企業一定要明白,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可能由信息集成商獨立完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角"是企業本身,而信息集成商僅僅是"配角"的身份,信息集成商因該放在咨詢、顧問和具體實施的地位。擺正了關系,才能更好的進行合作,將雙方的優勢集中,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要樹立技術先導、軟體跟上,實施、培訓和服務並重的整體規劃,同時企業要樹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服務是要企業進行投入的,根據成功實施的案例來看,無疑都是企業在注重選型的同時,更加註重的是最終實施效果。 [8]以人為本 我們在信息化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人為本,要理解人,尊重人,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能,充分發揮人的睿智和才幹,以取得最好的工作績效。注重情感管理,以塑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注重民主管理,提高企業職工的參與意識;注重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人才管理,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增加人力資本,提高企業職工的素質;注重文化管理,建設企業文化,培養企業精神等。 不論在信息化工程的啟動過程還是在運行階段,要形成人人關心信息化工程的建設,人人利用信息化工程提供的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為生產服務,並在應用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系統的功能,信息化工程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得力工具和助手。 下一問:《IT不再重要?》影響如何?

⑧ 世界主要國家信息化武器裝備介紹

1、軍事技術:由工程革命走向信息革命

在西方國家,屬於機械化軍事范疇的工程革命始於二戰期間。它的作用是, 通過不斷採用新的工程工藝技術,使飛機、艦艇和地面戰斗車輛等作戰平台的性 能指標不斷提高。屬於信息化軍事范疇的信息革命則始於70年代,分為軍事感測 革命和軍事通信革命兩個階段。軍事感測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出現了計算機控制 的探測器材,以及單個作戰平台和武器系統的計算機化,武器的命中精度有了極 大提高;單個作戰平台的性能成倍地提升。據測算,裝有新型感測器的作戰平台 ,其探測距離相當於過去的5倍,探測范圍和探測到的信息量是過去的25倍。軍事 通信革命的主要成果是: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出現了可以處理大量數 據信息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與計算機系統(即 C 4 I系統)。目前,感測器 材可搜集超視距信息,衛星可搜集全球信息。但是,如果這些信息只供給單個作 戰平台使用,目標識別和快速攻擊問題就無法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賴於 「數字化的實時通信」,確保各種兵力兵器和作戰系統之間在目標探測、情報、 跟蹤、火控,指揮、攻擊、毀傷評估等方面的信息暢通,從而實現「整體力量綜 合」。

軍事技術革命的發展在世界各國是不平衡的。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完成了軍事 工程革命,接近完成軍事感測革命,正在全力推行軍事通信革命。而廣大發展中 國家則仍處於軍事工程革命階段,或剛剛開始軍事感測革命。

2、武器裝備:由機械平台向信息平台過渡

當前,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發展的大趨勢是,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裝備正在逐步 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裝備過渡。這一過渡將持續很長時間,各國過渡的速度也會 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裝備信息化建設起步早,進展快,其武器系統的主 體已經實現信息化。例如,美陸軍的信息化裝備已佔其裝備總量的50%以上,美海 、空軍的信息化裝備已達70%。雖然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或絕大部分武器裝備 仍然是半機械化、機械化裝備,但是它們也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始走上了裝備信息 化的發展道路。

信息化裝備是指,信息技術含量高,信息技術對軍事裝備性能的提高及對其 使用、操縱、指揮起主導作用,具有信息探測、傳輸、處理、控制、制導、對抗 等功能的作戰裝備和保障裝備。主要有信息化彈葯,信息化作戰平台,軍用智能 機器人系統,單兵數字化裝備,以及 C 4 I系統。武器裝備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 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預警探測、情報偵察、精確制導、火力打擊、指揮控制、 通信聯絡、戰場管理等領域的信息採集、融合、處理、傳輸、顯示實現聯網化、 自動化和實時化。武器裝備信息化可能產生的影響是:作戰保障裝備的地位和作 用有很大提高,並成為作戰系統的「眼睛、神經和大腦」;將產生軟、硬殺傷概 念,出現軟、硬殺傷兵器;在各類兵器中,電子信息系統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其 作用也日益重要。

3、軍事組織體制:向「便於信息快速流動與使用」方向發展

一般來說,在一場全面軍事革命中,最先發生變革的是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 ,最後完成變革的是軍事組織體制。軍事組織體制變革滯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 改革軍事組織體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扯的問題多,各種矛盾 集中。這次軍事組織體制變革的實質,是使信息化武器裝備和創新性作戰理論所 蘊含的作戰潛力實現「物化」,而「物化」的最終成果是信息化軍事形態的組織 體制。

改革工業時代機械化軍事形態,其大方向就是使軍隊體制編制「適於信息的 快速流動和使用」。一是變縱長形「樹」狀領導指揮體制為扁平形「網」狀領導 指揮體制。適用於機械化戰爭要求的領導指揮體制已經暴露出信息流程長、信息 流動速度慢、抗毀能力差等弊端。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應逐步建立外形扁平、橫 向聯通、縱橫一體的「網」狀領導指揮體制。二是進行陸軍結構改革。近十多年 來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陸軍的地位和作用在下降。改變陸軍結構就成了 各國面臨的重大軍事問題。小型化、輕型化、多能化,是軍事強國陸軍改革的大 方向。三是組建信息戰部(分)隊。為了實施和打贏信息戰,一些國家開始組建 信息戰攻防部(分)隊,如建立專門負責實施進攻信息戰的航空隊,「黑客部隊 」與「反黑客部隊」,各種計算機應急反應分隊和計算機網路防護分隊。

4、戰爭形態: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型

機械化戰爭逐漸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要經過一個戰爭形態 從量變到質變、從部分質變到整體質變的漫長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機械化 戰爭的成分會越來越小,信息化戰爭的成分越來越大。這種兩者兼而有之的戰爭 形態,我們稱之為高技術戰爭。高技術戰爭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時期產 生的,既有機械化戰爭的性質又有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一種混合型或過渡性戰 爭形態。

一般認為,高技術戰爭始於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那麼,高技術戰爭的終點 在哪兒?它何時才能過渡到信息化戰爭?對此要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必須明確 打信息化戰爭應具備的最基本、最主要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出現信息化軍隊,有 信息化軍隊,才有資格打信息化戰爭。目前,軍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美國 ,美國計劃到21世紀中葉建成信息化軍隊。屆時,高技術戰爭將轉化為信息化戰 爭。信息化戰爭是由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七維戰 略空間用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的,它有六個基本點:一是時代性。在信息時代, 有多種形態的戰爭,但信息化戰爭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戰爭形態。二是交戰雙 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軍隊,機械化軍隊或半信息化軍隊打不了信息化戰爭。三是 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各作戰單元網路化、一體化。四是要在七維戰 略空間進行,特別是在航天空間、信息空間、認知空間和心理空間進行的戰爭要 占相當比例。五是在物質、能量、信息等構成作戰力量的諸要素中,信息起主導 作用,信息能嚴格調制在戰爭中表現為火力和機動力的物質和能量。六是戰爭中 的必要破壞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帶破壞將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據這六 條標准判斷,迄今為止發生的所有戰爭都還夠不上信息化戰爭.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最低限度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才能不暴露個人信息 瀏覽:303
身體健康數據bmi是什麼 瀏覽:633
數據應用有哪些方向 瀏覽:896
技術幀數怎麼寫 瀏覽:568
從哪裡可以查到違章具體信息 瀏覽:520
許昌進口紅酒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44
食品技術員怎麼樣 瀏覽:320
數據的常量表示是什麼 瀏覽:713
南寧青秀區哪個市場的小龍蝦便宜 瀏覽:238
淄博路市場屬於哪個小區 瀏覽:542
在哪裡查詢我的檔案信息 瀏覽:778
新手怎麼快速提升火影技術 瀏覽:219
代理授權證怎麼領取 瀏覽:375
外匯市場牌價什麼意思 瀏覽:26
交易貓買號封號怎麼解封 瀏覽:986
就診卡信息怎麼查 瀏覽:673
159870化工etf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403
抖音上購物如何查物流信息 瀏覽:767
代理專利大概多少費用 瀏覽:538
父親去世信息怎麼給朋友發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