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不完全信息什麼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完全不僅是指那種絕對意義上的不完全,即由於認識能力的限制,人們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發生任何情況,而且是指「相對「意義上的不完全,即市場經濟本身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信息並有效地配置它們。
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信息不同於普通商品。人們在購買普通商品時,先要了解它的價值,看看值不值得買。但是,購買信息商品卻無法做到這一點。人們之所以願意出錢購買信息,是因為還不知道它,一旦知道了它,就沒有人會願意再為此進行支付。這就出現了一個困難的問題:賣者讓不讓買者在購買之前就充分地了解所出售的信息的價值呢?如果不讓,則買者就可能因為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而不去購買它;如果讓,則買者又可能因為已經知道了該信息也不去購買它。在這種情況下,要能夠做成「生意」,只能靠買賣雙方的並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賴:賣者讓買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處,而買者則答應在了解信息的用處之後即購買它。顯然,市場的作用在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完全信息是信息對於雙方來說是完全公開的情況下,雙方在所決定的決策是同時的或者不同時但在對方做決策前不為對方所知的。
Ⅱ 不完全信息存在的原因表現在哪些方面
不完全信息指市場參與者不擁有某種經濟環境·狀態下的全部知識。
不完全信息經濟比完全信息經濟更加具有現實性。市場均衡理論必須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予以修正。
比如考慮出售一種不動產時,賣者和買者之間的談判假定買者只知道他願意的價錢。而賣者也僅知道有關他自己保留的價格信息。
考慮這種最簡單的談判對策,買者和賣者同時喊出價格,並且當其簡單出價超過要價時,交易才發生——交易在兩個價格的交易平均點上達成。為了最優地確定他的要價,賣者不得不估計買者的出價,由於出價依賴於買者願意支付的價錢,因此賣者必須形成一些關於願意支付的價錢是多少的信念。讓我們稱這些信念為一階期望。同樣地,還有二階期望。
市場(產品,勞動力,資本借貸)中的買賣商品特徵的不完全信息。
保險市場上有關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不完全信息。
生活中的例子還有很多,不一一的解釋了。
Ⅲ 舉例說明什麼是不完全信息,簡單說明,不完全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
(1)市場(產品、勞動力或資本借貸等)中買賣商品特性的不完全信息(2)保險市場上有關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不完全信息(3)市場參與買賣的雙方在長期或短期的不完全信息狀態下的經濟活動,如僱主與雇員在不完全的長期或短期信息環境下的經濟行為(4)信息自由流動時買賣雙方利用信息所做出的決策活動,如傳遞信息涉及數量(教育量、保險量等)時,或者涉及價格時決策者的行為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是指經濟主體的偏好被良好定義的條件下,帶有再分配的價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優的。而作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場競爭均衡都是帕累托最優的。實現條件: 1. 完全競爭 2. 沒有外部性 3. 沒有交易成本 4. 完全信息 5. 不存在規模經濟
Ⅳ 不完全信息與不完美信息有什麼聯系
「完全信息」英文為:Complete Information,即博弈各方對博弈結束時每個博弈方的得益是完全清楚的 「完美信息」英文為:Perfect Information,動態博弈中後行動一方在自己行動之前可以觀察到先於自己行為的其他博弈方的行為即完全了解自己行動之前博弈進程 不完全或不完美信息,則是以上兩個完全或完美的條件沒有達到要求的標准。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參與者都擁有所有其他參與者的特徵、策略集及得益函數等方面的准確信息的博弈。 關於完全信息博弈的最早結果出現在1950年代,但確切出自何人之手卻無從得知,這就是所謂的「佚名定理」(the Folk Theorem)。該定理認為,重復博弈的策略均衡結局與一次性博弈中的可行的個體理性結局恰好相一致,這個結局可被視為把多階段非合作行為與一次性博弈的合作行為聯系在一起。或者可以說,只要行為人有足夠的耐心,任何滿足個體理性的可行支付都可以通過一個特定的子博弈精煉均衡達到。然而,雖然所有可行的個體理性結局確實代表了合作博弈的解觀點,但是它不能夠提供相關信息,並且是相當模糊的。奧曼認為該理論本身沒有多少新東西,他指出,完全信息的重復博弈論與人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演化是相關的。 編輯本段完全信息博弈動態、靜態分析一、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是指博弈中信息是完全的,即雙方都掌握參與者對他參與人的戰略空間和戰略組合下的支付函數有完全的了解,但行動是有先後順序的,後動者可以觀察到前者的行動,了解前者行動的所有信息,而且一般都會持續一個較長時期。 (一).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1.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不允許不可置信的威脅的存在。 2.一個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必須是一個納什均衡,但納什均衡不一定是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二).重復博弈 1.重復博弈是指同一種結構的博弈反復進行所構成的博弈過程,它屬於動態博弈的范疇。 2.如果博弈的次數是無限的,廠商就可以相互合作,擺脫困境。 如果博弈的次數是有限的,廠商之間的合作就不可能。
3.「以牙還牙」策略 在定價博弈中,「以牙還牙」策略是指:一家廠商定高價,只要對方繼續合作也定高價,那麼這家廠商就會一直保持高價;一旦對方定低價,那麼該廠商也會定低價,如果對方以後決定合作並再提高價格,該廠商也會提高價格。 (三).序列博弈 序列博弈,是指參與者選擇策略有時間先後的博弈形式。它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動態博弈,而重復博弈則可視為一種特殊的動態博弈形式。 1.序列博弈的一般性特徵 一方在決策時,會考慮到另一方的反應行為,並在這種考慮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當前決策。 通過對下圖博弈的分析,可以得知廠商1的最佳策略是選擇生產少糖型可樂,廠商2則生產多糖型可樂。
2.首先行動優勢 1).在序列博弈中,首先作出策略選擇和採取行動的博弈方可以占據有利地位,獲得較多利益。 2).首先行動優勢的原因在於它造成了一種既成事實,為使利潤最大化,另一方必須根據首先行動一方的策略來選擇自己的策略.而且該模型表明信息較多的博弈方不一定能獲得較多的得益。 二、完全信息靜態博弈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中各博弈方同時決策,且所有博弈方對博弈中的各種情況下的策略及其得益都完全了解的。 1.上策:是指對某博弈方來說,不管其他博弈方採取什麼策略,他所採取的能給他帶來最大得益的策略。 下圖博弈中,廠商A和B的上策都是做廣告。上策均衡也是兩家廠商都選擇做廣告的策略。
2.納什均衡指的是在給定競爭對手的選擇行為後,博弈方選擇了它所能選擇的最好的策略(或採取了它所能採取的最好的行動)。
Ⅳ 不完美信息博弈的完美與完全信息的區別
完美信息博弈是依據一個參與者了解其他參與者的行動信息而定義的,完全信息則是雙方都掌握參與者對他參與人的戰略空間和戰略組合下的支付函數有完全的了解。完美信息描述一個關於其它局中人行動(actions)的完全知識的狀態,它在新信息出現時立即更新。 而完全信息用於描述這樣的一個博弈,在此博弈中關於其它局中人的知識對所有參與人均是可達的。每個局中人都知道其它局中人的支付函數(payoffs)和可行策略(strategies)。
Ⅵ 零和博弈是完全信息博弈還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不完全信息博弈。
Ⅶ 什麼是完全信息博弈和完美信息博弈,有什麼例子可以理解這兩個的區別
這個題目故意思。實際利用中,很多人,包括經濟學大家上課大概做seminar的時間都通常混用,但是真要糾結定義,完全信息和美滿信息確實有差別。但是這個差別,差別的人給的定義好像都不全然一樣,我就把我所承認的一個版本分享一下。
不完全但是美滿信息博弈...聽說文明系列游戲有個機密成績模式,便是每個玩家都有一個勝利達成目標,但是每個人私家不知道其他人的勝利目標,但是全部玩家可以觀察到其他人的一舉一動(倘若游戲是序貫的,也便是一個人私家舉措之後,別的一個人私家再舉措)。這便黑白完全但是美滿信息博弈。也便是能觀察到全部博弈中的細節,但是大概不知道,大概說沒故意識到博弈的大框架。
對不完全信息博弈舉行模型化非常困難,由於你怎樣去模型化一個沒有被意識到的東西呢?包括哈特搞的產權剩餘索取權那一套,著實都是把非完全信息轉化成一個完全而非美滿的信息博弈來做。本領便是假定存在一個「共同信心」,也便是說固然我不知道詳細的游戲目標大概框架,但是你和我全部的博弈者可以對這些未知有一個共同的『信心』,這個信心形貌了每個游戲目標出現的概率等等一系列的關於整個博弈框架和個別的目標。於是就可以正常應用貝葉斯那一套東西來解題目了。
Ⅷ 信息不對稱與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全的區別與聯系
信息不對稱好似是多方對同一類信息的了解途徑有巨大差異,比如生產者和消費者就是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全好似是對一方而言的
Ⅸ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
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場參與者沒有擁有某種經濟環境狀態的全部知識。
信息不對稱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
2、造成的原因不同
由於認識能力的限制,人們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發生任何情況,而且是指「相對」意義上的不完全,即市場經濟本身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信息並有效的配置它們,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完全。
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
3、主體不同
信息不完全可以指任何一個人不能掌握完全信息,體現的是人與特定市場環境的關系,不涉及人與人之間信息分配的關系。
信息不對稱表現在兩個人或多個人之間所掌握信息的差異,即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比較所產生的不對稱,存在人與人之間信息分配的關系。
(9)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哪個風險大擴展閱讀:
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問題
1、代理人問題
代理人並不總是為了委託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如經理作為全體股東的代理,但是可能不會始終維護股東的利益,在決策時盡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委託代理關系中,由於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並不完整,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
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其持有的股權價值最大化,經理人則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東和經理人之間存在道德風險,需要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的行為。這也是股權激勵的原則。
2、道德風險問題
信息不對稱狀態在交易完成之後會使交易雙方面臨「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問題是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來的問題,經濟學家經常用道德風險概括人們「偷懶」,「搭便車」和機會主義行為。
在上市公司治理中通常表現為下列三種情況:
一是違反借款協議,私自改變資金用途;
二是借款人隱瞞投資收益,逃避償付義務;
三是借款人對借入資金的使用效益漠不關心,不負責任,不努力工作,致使借入資金發生損失。
3、逆向選擇
不對稱信息可能導致逆向選擇。該現象由肯尼斯·約瑟夫·阿羅於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在1970年代發表著名著作《檸檬市場》作了進一步闡述。三位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於對信息不對稱市場及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獲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從經濟學方面解釋,就是指交易一方對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雙方處於不平等地位。
Ⅹ 什麼叫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一個有效率的完全競爭市場所必需的理論前提條件。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經濟理論中"經濟人(理性人)假設"所必需的條件。如果一個博弈是處於不完全信息的環境下,那麼這些個人博弈者們可能不能預測出他們的行動對於其他博弈者會有怎樣的效果。(即使假定其他博弈者都是理性的)所謂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是指市場參與者擁有的對於某種經濟環境狀態的全部知識。在現實經濟中,沒有人能夠擁有各個方面經濟環境狀態的全部知識,某些新古典經濟學家聲稱:我們並不需要完全信息,因為價格體系已經集中我們所需的全部信息,在市場機制運行良好的條件下,經濟主體只要能夠獲得有關他們自己偏好和價格方面的信息就已足夠。但是,市場機制事實上並不集中所有經濟主體所需的市場信息,價格體系也不能長期保證社會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的信息結構將導致經濟體系發揮不同的經濟功能。假如所有經濟主體都擁有更多的有關經濟變數的知識,那麼,在一個理想的經濟模型中,人們使用價格信號和市場信息方式方法的不同,將可能出現極為不同的經濟結果。由此可見,價格的信息內容並不像某些經濟學家所言的那樣富有價值,一個功能良好的經濟體系需要比價格體系所能夠包含的市場信息更多的信息。完全信息條件下的市場是完全市場,完全市場是指市場參加者對於環境(產品價格和質量)具有完全信息,市場參加者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擁有任何希望獲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