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

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2-13 01:58:40

A.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隨著統計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化,人們逐漸認識到,統計學習的價值與目標不單單是形成「畫統計表、求平均數」等技能,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數據分析問題形成「數據分析觀念」。《數學課程標准》中關於「統計與概率」強調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應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數據分析觀念,讓學生知道我們不是為了統計而統計,統計就是為了分析,這樣的表述體現了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所謂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對收集的數、信號、圖像等信息進行分析,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資料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更像是一種方法、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引領著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選擇分析方法和工具、作出推斷、獲得結論等一系列具體的體驗過程。
這種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創設引導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中悟出統計的價值,在交流討論中逐步增強自己的數據分析觀念。那麼,如何使學生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提高數據分析等能力呢?
一 、設計情境,培養收集數據的興趣。
統計觀念絕非等同於計算、畫圖等簡單技能,而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要使學生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他們有意識地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統計」的教學中,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教師選取了四部動畫片(《大頭兒子》、《熊出沒》、《貓和老鼠》、《喜羊羊與灰太狼》)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從中選擇一部動畫片在少先隊隊會中播放。剛開始,學生各持主張。後來看到老師面露難色,他們很擔心看動畫片的美好願望會因為全班同學意見不一而落空。這時班長想出一個好辦法:老師說出一部動畫片名,喜歡的同學就舉手,數出每部動畫片喜歡的人數,哪部動畫片喜歡的人數多就看哪部動畫片。這樣,通過調查統計活動,確定了觀看的動畫片,讓學生感受到統計活動是決定大家觀看哪部動畫片的一種需要,初步體會到了統計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又如教學六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第1個例題時,教材中提供的是彩電市場各種品牌彩電的市場佔有率情況,這個題材離學生生活還不是很近,正好這幾天學校要組織一次春遊活動,我靈機一動,何不讓他們先在班級里做個調查,統計一下全班最喜歡的各種水果的人數,再根據他們的調查數據用多媒體技術現場製做出扇形統計圖?學生們興致很高,搶著說出自己最愛吃的水果,在製做扇形圖時,我有意將好幾種水果合並到「其它」一欄。
再讓學生思考:1、你能判斷出喜歡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嗎?2、你有什麼修改建議?
由於不是老師提供的現成信息,而是學生自己統計得來的數據,並且與他們最愛的春遊活動有關,所以學生的探索興趣很高。他們很容易就發現,統計圖里提供的數據「其他」這一欄比較籠統,沒有完全展示同學們喜歡各種水果的完整信息,因此無法判斷出喜歡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從而認識到:在根據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出發,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這樣,讓學生親歷數據的統計、分析的過程,使他們更能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
收集數據不能由教師作為任務布置,應該是學生的自發需要。動機的激發與活動情境創設直接相關。好的活動情境紀要有數學味,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實踐應用,掌握統計數據的方法。
要建立統計觀念,必須真正投入到運用統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讓學生親自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也就是說,不但要有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還要有一些具體的辦法。
例如,我組織學生調查我校各年段學生在學校陽光體育活動中「最喜歡哪項運動」的問題。學生就要從低、中、高年段活動項目中的「丟沙包、做游戲、跳繩、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呼啦圈、籃球、排球」等多項活動進行分年段調查取樣,也就是說,學生要懂得結合調查的目的及調查這個問題所涉及到的內容設計一份合理的調查表。其次要懂得如何去獲取有效的原始材料,從經驗上講,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運動的喜好程度有較大的差別,最好的方法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數量,按比例抽取樣本,這樣就能簡單地收集到「好」數據了。最後還要懂得如何從原始材料的整理、分析中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並根據各種統計圖表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圖表來展示數據等。
我還結合學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素材組織學生搞小調查。例如,調查統計學校周圍道路交通(運輸量、車輛數、堵塞情況、交通事故等)狀況,調查統計學校食堂中最喜歡吃的菜,調查統計全班同學的壓歲錢金額等,鼓勵學生用多種手段整理和表示數據,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統計的作用、理解統計的概念、把握統計的內涵、形成統計的觀念。
三、合理質疑,理智的看待生活中的數據,。
我們身處在信息時代,每天都要接觸到大量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往往並不需要我們自己收集和分析,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都會給我們充分提供。那麼,這些數據和解釋都可信嗎?
在學習「眾數」這個內容時,學生曾經接觸過這樣的問題:
張三去找工作,看到兩則招聘廣告:
甲廠招聘廣告寫著:………月平均工資 1850元/ 人。
乙廠招聘廣告寫著:………月平均工資 3400元/ 人。
根據兩個公司提供的「平均工資」信息,判斷該去哪個公司應聘。其中一個公司因為有少數高薪者,平均工資較高,有些學生不了解平均數的確切含義,想當然就選擇了這個公司。由於總體數據中有少數幾個偏大的數,造成平均數「虛高」現象,導致學生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因此,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對統計數據進行理智選擇和分析的意識,能對數據進行合理的質疑。
首先,我們要指導學生讀懂數據,理解它所代表的信息。例如上述例子中的「平均工資」,它很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它的高低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公司其他員工的收入水平。在本題中,應該看大多數員工的工資情況,也就是「眾數」更合理。
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以理智的心態,進行合理質疑。當我們面對媒體公布的數據時,既要能從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還要保持理智的心態,對數據的來源、收集數據的方式、數據的呈現方式、由此得出的結論要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數據,進行合理的質疑。
四、分析數據,作出大膽而合理的判斷 。
現實生活中經常遭遇邏輯推理無解而只能通過統計求解的情景,因此,要能運用數據作出大膽而合理的判斷,這種判斷,雖然不像邏輯推理那樣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它可以使我們在常識范圍內不能作選擇的地方作出某種決策,從而提供足夠的信心。
如在調查最近播出的綜藝節目 「爸爸去哪兒」的兒童人物中,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全班35名學生中,有10名學生最喜歡Kimi ,有8人最喜歡Angela,有6人最喜歡森蝶,有5人最喜歡石頭,有4人喜歡天天,。從統計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個班的大多數學生最喜歡Kimi。從這個解釋中又可以預測在這個群體中,Kimi將有較大的影響力。如果再進一步預測,那麼投資Kimi將有巨大的潛力,或者說請他拍廣告的人就多了。
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數據,光看見了還不夠,還要去思考、去判斷、去預測。包括能否回答開始提出的問題、能否解決其它問題、能否進行預測,為什麼數據會呈現這種情況。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將數據與自己及周圍世界統計數據相結合,從不同角度挖掘了數據的用處,能更加體會到統計的作用。
總之,統計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很緊密,我們的教學就是使學生產生結數據的親切感,願意去分析數據提取信息,遇到問題時願意去收集數據來幫助解決問題,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到數學為生活服務,從而培養統計中的數據分析觀念,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從而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B.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具體指什麼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過程。在實用中,數據分析可幫助人們作出判斷,以便採取適當行動。

數據分析的數學基礎在20世紀早期就已確立,但直到計算機的出現才使得實際操作成為可能,並使得數據分析得以推廣。數據分析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產物。

(2)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據分析有極廣泛的應用范圍。典型的數據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個步:

1、探索性數據分析:當數據剛取得時,可能雜亂無章,看不出規律,通過作圖、造表、用各種形式的方程擬合,計算某些特徵量等手段探索規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麼方向和用何種方式去尋找和揭示隱含在數據中的規律性。

2、模型選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類或幾類可能的模型,然後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從中挑選一定的模型。

3、推斷分析:通常使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所定模型或估計的可靠程度和精確程度作出推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分析

C. 如何理解數據分析觀念,舉例說明怎樣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

通過觀看視頻學習,我了解到,數據分析觀念包括:「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下面淺談自己在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一些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收集數據,需要分析數據,需要從數據中獲取新信息,對問題作出決策。如:統計同學們的身高、體重、生日、愛吃的水果,統計商店裡每個月空調的銷售情況、一定時間通過十字路口的車輛情況、本地區的用電量、六一開展什麼活動等例子,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的相關數據。這些內容都從不同的方面吸引學生主動開展統計活動,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到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相關信息,體驗到統計的價值所在,從小培養統計觀念。 第二、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感受數據,形成數據意識。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學生喜歡的數據,從中體會數據蘊涵的信息,感受數據的作用,形成遇到問題能想到收集數據、獲取信息的意識。比如:統計「我們最愛吃的水果」,可創設情境:元旦聯歡會上,要為同學們准備一些水果,每種水果准備多少比較合適呢?要是知道同學們喜歡吃什麼就好了?以此激發學生想到可以通過數據統計知道同學們喜歡吃水果的情況,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自主投入學習。這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據意識,是小學階段統計學的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不期望學生掌握多少種方法,但是他要有這樣的想法,遇到這樣的問題能想到去調查、能想到用數據說話。 第三、引導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觀念的建立是人們不斷地親身經歷而獲得。要使學生逐步建立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全過程中去: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獲取信息、做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愛因斯坦說過:「純邏輯的思維不可能告訴我們任何經驗世界的知識,現實世界的一切知識是始於經驗並終於經驗的。」經驗性的觀察積累了數據,然後從數據做出某種判斷,這種活動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發現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四、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需要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在小學階段,每個年級的教材中都編排了整章節的統計與概率的內容,這是培養數據分析觀念的良好載體。可其他章節中的內容如「圓周率的求證、質數和合數的認識」等等,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來獲得。教學中老師要善於把握教學內容,不斷應用強化數據分析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第五、開展實際活動,積累數據分析應用的例子,增強統計觀念和統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際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對提供的數據進行符合其認識水平的分析和解釋,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從而鍛煉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價值,增強了統計觀念。 總之, 在現實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收集報紙、雜志、電視中公布的數據,分析它們是否抽樣得當,有沒有提供數據來源,來源是否可靠等,這樣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同時理智地對待各種媒體公布的數據,對現實世界中許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統計知識,還把統計的意義落到了實處,增強了統計觀念,達到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目的。 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課標》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因此理解了數據分析觀念的含義,這不但可以增強學生數據意識,能夠通過調查研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獲取信息、作出決策,使學生認識到數據的作用,從而形成用數據統計分析思考解決有關問題的意識和策略,還可以讓學生從個別現象去了解整體規律,學會歸納推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閱讀全文

與學生數據的分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質和信用信息系統怎麼下載 瀏覽:405
如何做一個物流信息部 瀏覽:873
審核中的小程序在哪裡 瀏覽:399
友愛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個班 瀏覽:515
代理商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638
哪裡能查業主信息 瀏覽:271
程序員吃什麼提升自己 瀏覽:295
產品和儀器如何選擇 瀏覽:775
代理權授予范圍及方式有哪些 瀏覽:104
休市為什麼可以交易股票 瀏覽:999
如何創建數據宏 瀏覽:647
紅字發票信息多久審核通過 瀏覽:467
autostart程序是什麼 瀏覽:603
嬌韻詩都有哪些產品 瀏覽:241
西寧市賣舊書籍市場在哪裡 瀏覽:553
江西技術電子產品哪個好 瀏覽:825
如何把地圖做成數據 瀏覽:637
kbaby童裝怎麼代理 瀏覽:606
納米技術未來會發展到什麼階段 瀏覽:477
蠟油加氫裂化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