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快閃記憶體知識的普及:SLC、MLC、TLC 和 QLC NAND SSD 之間的對比
SSD 是固態硬碟,用於游戲或內容創作時,選擇 SSD 是必要的。其中,SSD 的存儲單元類型有 SLC、MLC、TLC 和 QLC。SLC 單元每單元存儲一位,MLC 存儲兩位,TLC 存儲三位,QLC 存儲四位。TLC 是最受歡迎的,與 3D NAND 搭配使用,提供性能、可靠性和價格之間的平衡。QLC 雖然在速度和耐用性方面落後於 TLC,但更便宜,因此開始流行。如今,SLC 驅動器幾乎不存在,MLC 僅限於少數高性能數據中心。NVMe 是一種較新的介面,提供更高的讀取速度,超過 SATA 的最大傳輸速度。NVMe 的工作方式與多核處理器類似,能夠實現更高的 IOPS 性能,但每個系統的 NVMe SSD 數量有限。
3D NAND 是存儲層的一種堆疊技術,將單元一個一個堆疊,以便在 2D 中沒有單元的情況下增加存儲容量。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速度和能效。製造商通常將基於 TLC 和 QLC 的 SSD 與 3D 堆疊或 VNAND 配對,以進一步提高性價比。三星的 VNAND 技術是他們的 3D NAND 版本,具有獨特的修改。更高密度的 SSD 基本上具有更高的層數,這使得它們可以存儲更多的數據。
② 固態硬碟和U盤里的slc、mlc、tlc、qlc顆粒有什麼區別
揭秘固態硬碟與U盤的SLC、MLC、TLC、QLC顆粒差異
在存儲世界裡,硬碟和U盤的顆粒技術是決定性能和壽命的關鍵。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四種不同類型的存儲單元:SLC、MLC、TLC和QLC,看看它們之間是如何分庭抗禮的。
成本與速度的較量
首先,從成本角度看,SLC的生產成本最高,因為它每個存儲單元只有一層,提供了最穩定的性能。相比之下,MLC有兩層,TLC是三層,而QLC則是四層。這意味著SLC的讀寫速度最快,壽命最長,但價格也最高。而QLC雖然容量最大,成本最低,但速度和壽命卻相對較低。
使用壽命的天平
在使用壽命方面,SLC的理論擦寫次數達到驚人的10萬次,MLC在3000到10000次之間,TLC在500到1000次,QLC僅150次左右。在2D快閃記憶體時代,QLC的壽命曾受限,但在3D工藝下有所提升,但仍不及TLC。不過,即使是超過理論擦寫次數,仍需謹慎存儲重要數據,因為穩定性可能受到影響。
成本與容量的權衡
為何SLC成本高昂?因為相同晶圓上,SLC的容量最小,只能容納1TB。而QLC的密度大,能裝下更多數據,因此成本降低。盡管如此,QLC的壽命和穩定性問題依然存在。
性能與壽命的糾結
盡管QLC和TLC容量大,但壽命短是它們的痛點。隨著存儲密度增加,控制難度加大,導致寫入速度減慢和穩定性下降。盡管如此,QLC憑借其低成本和大容量潛力,未來有可能引領大容量存儲的潮流。
實際應用的考量
在實際選擇中,SLC主要應用於對穩定性和速度要求極高的場合,如數據中心。而預算有限的用戶可以選擇TLC,SLC模擬技術使得其性能和壽命都有所提升,日常辦公使用綽綽有餘。對於家庭用戶,TLC在處理MS Office和視頻播放方面表現優秀,性價比極高。
二手市場的撿漏
二手市場中,退下來的高品質企業級硬碟,如只使用了理論壽命的15%,性能可能超過新購的TLC,價格更實惠。只要使用時間不長或強度不高,購買二手不失為明智之舉。
掉速的煩惱與解決方案
固態硬碟的掉速問題,部分源於TLC的使用和緩存技術。一些產品如三星970 Evo,雖然初始速度較快,但寫入超過緩存容量後性能會驟降。而對於QLC硬碟,如Intel的660P,緩存用盡後的速度並不顯著優於機械硬碟。
總的來說,選擇硬碟時,需根據個人需求權衡性能、容量、壽命和成本。對於大多數用戶,TLC已經能滿足日常使用,而SLC則是高端應用的首選。不過,對於追求極致性能和穩定性的用戶,二手市場和選擇合適的緩存策略也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