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體基因組的大小約為多大
人體基因組的大小約為30億個鹼基對,即3000Mbp。
基因組大小通常以核苷酸鹼基對的數量表示,單位為百萬計,寫成Mb或Mbp。
人類基因組由23對染色體(共46個)所構成,每一個染色體皆含有數百個基因。
1號到22號染色體編號順序,大致符合他們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23號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最大的染色體約含有2億5千萬個鹼基對,最小的則約有3800萬個鹼基對。總共約30億個鹼基對,即3000Mbp。
(1)30億數據大約多少g擴展閱讀:
人體基因組鹼基對數據計算歷史:
1964年,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的Friedrich Vogel,孤身一人進行了歷史上對於人類基因組數目的第一次計算。
Vogel計算的第一個基石源於此前對於人類染色體重量的測量。Mirsky and Ris通過實驗得出人類單倍體的染色體大小為2.72 × 10−12g。綜合其他實驗結果,為簡明,Vogel選擇了3 x 10-12g作為人類單倍體基因組的重量。
已知一對核苷酸的質量為1.026 x 10-21g(GC對和AT對相差甚微),據此Vogel估算人類基因組的大小為30億個鹼基對——這一估算與今天的測序結果驚人接近。
2. 關於地球大小的數據
年齡:46億歲。
公轉周期:約365天。
回歸年長度: 366.2422 天。
公轉軌道:呈橢圓形。7月初為遠日點,1月初為近日點。
自轉周期:恆星日為23小時56分04秒。太陽日為24小時。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為 23°26』
極半徑:是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距離,大約3950英里(6356.8 公里)(兩極的差極小,可以忽略)。
赤道半徑:是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大約3963英里(6378.1 公里)。
平均半徑:大約3959英里96371公里)0。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體積:10832億立方千米。
質量:5.9742×10^21 噸。
平均密度:5.515 g/cm^3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海洋面積:3.617453億平方千米。
大氣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質(1%)。
地殼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鋁(8%)。
表面大氣壓: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
衛星(天然):1顆(月球)
地球的質量約為6×10^24千克
地球的赤道半徑ra=6378137m≈6.378×10^6m,極半徑rb=6356752m≈6.357×10^6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對稱,平均半徑r=6.371×10^6m。在赤道某海平面處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極某海平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標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恆星日),即T=8.616×10^4s。
地核的溫度大約是4700℃,比太陽光球表面溫度(6000℃)略低。地球上最高溫度發生在閃電中。一次閃電能釋放100億焦耳的能量,達到30000℃,這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5倍,但比太陽核心的溫度(1400萬攝氏度)低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裡?北半球的「冷極」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奧伊米亞康,1961年1月的最低溫度是–71℃。南半球的「冷極」在南極大陸,1960年8月24日氣溫為–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