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術打假學術打假典型案例
2008年10月,浙江大學葯學院收到對賀海波副教授的學術不端舉報,隨後校方成立了調查組,發現賀海波存在嚴重的一稿多投、剽竊實驗數據、捏造事實等行為。經過調查,賀海波被撤銷副教授職務,解除聘用合同,且因嚴重後果被開除出教師隊伍。賀海波的論文問題涉及到其合作導師李連達院士,但證據表明李院士並未直接參與造假,僅負有疏於管理的責任。
2009年,井岡山大學講師劉濤和鍾華因涉嫌偽造數據、篡改論文發表身份,引發了廣泛關注。學校對學術造假行為深惡痛絕,盡管最初沒有與職稱評定直接關聯,但名利的驅使可能是關鍵。學校已經對二人進行了嚴肅處理,並對所有投稿進行了嚴格審核。
黃宗英北大英文系副教授因被指控抄襲他人著作,盡管自我辯稱部分為「採用」或「改寫」,但學術小組調查發現其剽竊比例高達74%,並認定其多篇學術成果存在嚴重剽竊。黃宗英最終被解聘。
夏紀梅,作為中山大學教學名師,因涉嫌在申報國家精品課程時造假,被郭頤頓舉報,引發了教育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黃慶,曾是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教授,因被實名舉報博士論文抄襲,被西南交通大學取消博士學位和研究生導師資格,目前不再擔任該校副校長職務。
與學術造假相對,為同一種社會現象兩面。在學術界,既然有「偽君子」造假,就會有「真君子」打假。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各種腐敗現象有增無減,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正義之士的強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