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數據分級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數據分級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10-16 11:59:36

1. 非金融專業,我是如何三個月收益10%+的

最近偶爾會有朋友問我基金投資的相關問題,索性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出來,本人22歲,兩年的基金投資經驗,所以見識、經驗尚淺,寫這篇文章只是給大家做一些參考,沒有接觸過理論指導,都是從實踐來講,我是如何來做基金投資的。為了避嫌,我會把基金名稱等不必要信息打馬賽克。

先曬曬我的收益率和交易記錄,證明我的收益是真實的,這個數據是螞蟻聚寶統計的,與我個人統計方法不太一樣,但是收益率差異也不會很大,如圖:

這個是最近三個月的收益,之前一直在天天基金,三個月前轉到了螞蟻聚寶平台。在我兩年的投資經歷中,這個收益率不算高,比較保守,但因為是定投,輕鬆了很多。

選擇定投對於沒時間又沒太多金融專業知識的人來說真是福音,定投的科學性我就不在這里證明了,慢慢熟悉了以後如果有時間我還是會按自己的想法略微調整一下,今天主要是講如何定投。

因為定投屬於一個中長期操作,所以從長遠角度選基金就尤為重要,第一步,就是如何選擇基金。

市場的熱點會有很多,你可以挑一個你喜歡或者看好的熱點,比如在我投資這個基金之前,我就想入手一個人工智慧相關的基金,當時查閱了人工智慧方面領先的公司,收集到這些信息:

在這之後,我分別搜集了重倉這些公司的基金,當時重倉捷順科技的基金有很多,我挑了幾個佔比份額大的,在查到了重倉這些公司的基金後,正好有一個基金,同時重倉了其中的兩只股票,於是這只基金引起了我的注意。但這只是一個初步印象,並不能太說明什麼。

然後,就要進行最重要的環節了:看基金檔案,基金檔案我看的比較多的主要有這么幾個:

1.基金類型。每個人的投資風格不同,一般做定投考慮比較多的都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這種中低風險的差別不是很大,就不多說了。就個人而言,我是更偏好混合基金,因為混合基金比股票基金更靈活。所以在選擇基金的時候,我會傾向於選擇混合型基金。(事實上,除了這幾個,基金分類還有很多,ETF,  LOF,分級基金等,相對於這幾個比較復雜,先不說了。)

2.基金規模和成立時間。這個是考慮因素之一,如果兩個基金其他方面都差不多,選基金規模大,成立時間久的基金會更好一些,這種基金比較能經得起市場考驗。

3.股票持倉。這個也是我花精力最多的地方。一個基金經理的選股是否符合你的想法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對他的選擇,我就拿我選的這個基金舉例,因為沒有保存當時的數據,只能用現在的,現在的持倉情況已經和當時不同,所以只能作為一個例子說明我的思考過程,結果不具有參考意義。

重倉股票我是會一個個研究的,因為篇幅關系,我只拿一個舉例,首先我會用Python在Tushare財經數據介麵包調取的數據做成了一個折線圖,數據是收集的一年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股票基本上都是跑贏大盤的,而且趨勢上升很明顯,從整體來看,這個股票初步印象還是不錯的,這是一個直觀簡單的辦法,更深入的就是該股的基本面或者技術分析了,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而且牽扯到的東西太多,沒辦法展開說。

4.在研究完重倉股票後,你就會對你想選擇的基金有個大概的了解和偏好,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基金走勢。如果說重倉股票代表的是你對未來的預期,那麼基金走勢就是過去的成績,是確定性的業績。這個時候,看一個基金是看不出來太多東西的,所以在研究完重倉股票後,就要挑選幾個中意的基金出來,然後比較它們的走勢,天天基金里是可以加對比比較的。比如你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圖:

這是近1年的數據圖,我會從近1年看,到近6月,到近3月,再到近1月,這樣從遠到近,會更明顯地感覺到趨勢的變化。我很多選的好的基金都是這樣選的,所以現在就都會這樣做。尤其當兩個基金交叉很密集的時候就更需要多做對比,我曾經在選擇一個基金時,有另一個基金很大部分都接近重疊,但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這個基金,是綜合了多方面的考量,三個月後這個基金的排名從六七十名進到了第三名(這個排名我一般以三個月排名為主,三個月也是我自己的一個投資周期)。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兩個基金走勢差不多就無所謂了,未來的發展很可能大相徑庭。(階段漲幅的四分位排名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這個基金的業績水平。)

5.最後一個就是基金經理的了解了。股票持倉是間接了解基金經理,而基金經理資料這里就是直接地了解。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任職時間、各方面的評估(收益率、抗風險、穩定性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關於基金經理的變動,基金經理的變動對基金的影響可以說是股權變更對一個公司的影響,未來的基金發展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過去的業績不再具有太多的參考意義,這時候可以看的就是該基金經理以往管理基金的風格、業績等,業績好也未必代表他能管理好這個基金,因為有可能這兩個基金是差別很大的,他的很多經驗不再適用。如果不喜歡冒太大風險,建議還是注意一下比較好。

最後,選好基金,就是定投操作,從長遠來講,定投的具體時間是沒有太大關系的,所以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設置為定投時間就OK,如果你覺得定投的時間馬上到了,市場還會往下走,你可以跟我一樣取消定投自行買入,定投是每個月一投還是每兩周一投等都是可以隨自己的,只要每次買入的時間差不多是一個固定的周期就可以。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希望堅持看完的能覺得有啟發或者收獲,更希望大家都能夠感覺到投資的樂趣,歡迎留言和我交流~~

2. 產品規劃基本步驟

產品規劃是指產品經理通過調查研究,在了解市場、了解用戶需求、了解競爭對手、了解外在機會與風險以及了解技術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發展方向,制定出符合公司和產品定位的規劃計劃。產品規劃是一個戰略和戰術的策劃過程,需要把握市場機會,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完成產品的遠景目標。

產品規劃是產品經理眾多職責中的一項,也是最主要的常規工作內容。產品規劃的工作流程也是一種產品需求分析的過程,主要分為獲取需求、分析需求、決策需求。

無論是新產品,還是迭代產品,在規劃之前都是先從一個想法開始的,所以產品規劃首先是獲取這個想法或需求,然後對需求進行分析和判斷,決策需求的可行性,再對可行的需求評估優先順序,安排實施計劃,這個過程就是產品規劃,也是產品需求分析。

產品需求來自方方面面,由不同的人產生想法並表述反饋給產品經理,主要來自公司內部(老闆或領導、其他部門或同事)、外部(用戶、客戶、合作夥伴)、還有產品經理自己(調研策劃或靈感)。

產品規劃的工作中,需求決策是一個帶有主觀因素的過程,有時候主觀意識來自領導,有時候來自產品經理自己。這些主觀因素會直接影響到產品規劃,有時候會帶來好的效果,而有時候會帶來不好的效果,甚至是適得其反的效果。但是在主觀因素之外,產品需求的分析、決策、可行性、輕重緩急等等評估都是有參考標準的,分別可以歸納為三個考慮因素和四個設計理念。

2.1、戰略方向

戰略方向是一個很宏觀的方向,這個方向沒有明確的界線標准,但是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范圍和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又細化成各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里需要實現的目標又是不一樣的,因而需求分析和判斷的時候,就要學會取捨決策,放棄或延後不重要的需求。

常見的戰略階段分別為起步階段、發展階段、迭代階段。在起步階段的時候,產品規劃注重核心功能的實現,目的是將產品快速推出市場驗證產品的可行性。到了發展階段就會注重產品功能的擴展和完善,在這個階段也會小范圍的進行試錯實驗,摸索產品新價值。當到了迭代階段的時候,產品基本已經成熟穩定,需求決策就會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商業產品也會進行商業化的嘗試。

戰略因素除了市場層面,還有公司內部層面的戰略,產品在公司整體戰略中的意義程度決定了產品實施的資源、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這些力度直接影響產品決策的實施計劃。比如在大公司中有很多產品只是戰略布局中需要有這個產品的存在,但這個產品不是公司的核心產品,所以在公司層面的戰略中不會投入很多的支持,因此負責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在產品規劃時,就要考慮到這個因素,避免規劃出來的需求沒有支持實現。

戰略分階段,階段分版本,通過這樣細化需求標准,決策每個版本需要實現的核心是什麼,其中需要考慮產品定位、用戶需求和當前的環境,從而決定需求分析和判斷的標准。因為再偉大的產品,都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都是有階段性的發展和提升,我們需要找准每個階段的需求重心。

通過戰略因素,可以讓我們認識需求決策要參考階段規劃,並不是所有「有用的需求」都要一次實現,這一點需要我們擁有項目管理的一些常識,更多的需要經驗積累。

2.2、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和戰略方向是有一些重疊因素的,但是戰略方向更偏向於市場和公司,而產品定位更注重功能定義,所以產品定位的考慮因素是衡量功能需求的相關性,判斷功能需求是否符合產品定位。

通過產品定位,可以明確功能需求的界線,在產品規劃中並不是所有「相關的需求」都要實現,我們要充分考慮需求是否符合產品定位。

2.3、用戶需求

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是給用戶使用的,產品的價值就是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所以用戶需求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在產品規劃中用戶需求的參考因素,我們需要注重兩個方面,分別是「不把需要當成需求、不把產品形態當成本質」。

① 不把需要當成需求

我曾經公開過一張產品知識結構圖,並表示有意要系統化的整理一下產品知識,可能會寫一本書。但是之後因為工作忙,就一直沒有提上日程,所以很多朋友會私下詢問我進度,並且表示非常感興趣。

這部分群體的需求看似就是產品經理書籍,但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需求,他們希望得到的是一個系統化的產品經理知識,而書籍只是這個知識的載體,所以如果我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至於載體是實體書還是視頻教程,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需要認清用戶的真正需求是什麼,不要把用戶需要書籍當成需求。最後我結合自己的戰略和定位,我決定了採用視頻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因為視頻更生動,並且在市場和商業價值上都比書籍更有優勢,也更適合我現階段可以立馬實現的。基於對市場、用戶、環境、價值等方面的考量,最終我出版了《 傑出產品經理課 》的視頻教程。

② 不把產品形態當成本質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會為大家講解一個產品策劃的案例,這個案例中「行李箱」是用戶的形態,但真正意義上卻不是產品的本質。如果我們把形態當成本質,那麼在產品規劃和設計時就會把聚焦點放在「行李箱」上面,這樣策劃出來的方案就很難突破固有形式。

行李箱的本質是大眾人群在出行中攜帶的一個物體,如果將這個概念交給用戶的時候,用戶出行需要攜帶一個物體,那麼此時的體會就完全不是對行李箱那樣了。通過這個概念的調研我們才能看清本質,得到真正的本質反饋。

通過用戶需求,可以幫助我們更准確的把握產品規劃,增加產品在市場中的價值,提升用戶體驗和使用率。

2.4、範例討論

基於上述的三個考慮因素,幫助我們在產品規劃時界定了一個考慮范圍,在此列舉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比如公司戰略方向是做一個母嬰社區,產品定位是母嬰互助交流平台,戰略發展階段是起步階段,如果有兩個需求,第一個是支持會員在交流中艾特其他會員,另一個是支持根據用戶喜好匹配廣告功能。

針對這樣的情況,兩個需求我們自己決策呢?

第一個需求,會員在交流中可以艾特其他會員,這個充分體現了產品定位的特性,有效提升互助交流平台的價值,通過艾特提升會員與會員之間的互助交流。第二個需求,根據用戶喜好匹配廣告功能可以幫助產品進行商業化嘗試,實現產品變現的可能。

每個公司或每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環境和決策標准,但是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優先實現會員艾特功能。考慮戰略階段為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通常產品還沒有佔領市場絕對份額,此時進行商業化功能的研發,容易導致「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需求」沒辦法快速實現,如果用戶需求和商業需求同步進行,更容易導致團隊精力不聚焦。一旦精力分散就容易會出現未經深思熟慮的需求進入執行層面,這些因素很容易導致產品沒有明確的方向、團隊成員疲於奔命但卻沒有實際的成果。

如果團隊有非常條理性的策略和有很強的執行力,那麼並行需求的實現自然沒有問題,通常這種情況都出現在穩定的團隊當中,很少起步階段的團隊就能熟練配合。出於我的產品思維,在起步階段的時候,我會優先考慮產品的用戶需求。當然我的決策也不一定是完美的,這個例子只是提供給大家一個思考的議題。

產品規劃中策略層面的考慮因素幫助我們界定了決策范圍,但是這個還遠遠不夠,當策略制定之後,我們就需要細化到設計層面,到了產品設計時,功能定義的細節便被提到了討論當中。

產品規劃的設計是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用戶體驗度為原則,對產品功能和體驗進行研究並開展設計。通常可以分為四個優先等級,形成一個金字塔式的設計理念。

3.1、有用:識別需求的有效性,抓住核心需求

對於新產品來說,優先且重要的任務是定義產品對使用者「有用」,「有用」是我們在定義及開發之前需要明確的一個產品方向,確保產品有著明確的功能定義和用戶定義。

比如冰箱的核心功能定義是保鮮和冷凍,用戶定義自然也是使用這兩種功能的群體,如果一個冰箱有著時尚的外觀和實用的擴展功能,但就是保鮮或冷凍的功能不夠完善,那麼對於用戶來說了,這也是失敗的產品,因產品的核心價值對於用戶群體沒有用。

3.2、可用:重塑並保障需求,滿足不同使用場景

當我們了解了產品的方向,那麼在開發時就要確保產品「可用」,「可用」是保障一個產品的審核標准,確保產品不會有功能性BUG的出現,確保產品的安全、速度、兼容、流暢等方面的性能。

比如銀行網站的核心功能定義是網上銀行,雖然網銀滿足了「有用」,但是卻在「可用」上非常差勁,例如不支持非IE瀏覽器,這就導致了非IE使用環境的用戶無法使用網銀功能。

3.3、易用:梳理結構流程,便於用戶使用

在滿足了「有用」和「可用」的前提下,我們才會注重產品的「易用」和「好用」,而這兩者就包含了諸多細節,需要我們花心思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易用」的設計理念就是用戶體驗,需要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充分考慮用戶行為習慣和使用場景,減化用戶的學習成本、使用成本。

比如QQ郵箱和網易郵箱,如果根據天或周進行批量刪除郵件時,在選擇項上面,QQ郵箱只需要操作兩步,但是網易郵箱就要很多步,從這個細節上就看出了用戶體驗,網易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現如今垃圾郵件和無意義的訂閱郵件越來越多,當一個郵箱使用很久之後,每天都會收到一些需要刪除的郵件,因此刪除功能對於郵箱使用者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功能,因此QQ郵箱在易用性上就超越了網易郵箱。

3.4、好用:優化設計界面,符合用戶群體喜好

在滿足了以上三個條件之後,產品在追求用戶體驗的層面上就會注重視覺的表現,從視覺圖像上激發和提升用戶的潛意識操作行為,減少用戶的思考時間。

UI設計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升用戶操作效率,通過色調影響用戶的操作習慣,用顏色或圖形明確產品功能/內容的主次和展示,讓用戶不用想就知道如何操作,這也是一種界面語言。

產品設計的四大理念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識別功能定義和用戶定義,並且根據設計理念決策需求的優先等級。在產品發展的過程中,首要的問題是先保證完成產品的核心功能,確保產品對於用戶「有用」和「可用」,然後快速迭代來完善並改進,優化產品的「易用」和「好用」。

了解和掌握產品規劃的三個考慮因素以及四個設計理念,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更准確的決策需求,避免發散性思維產生的誘惑讓我們偏離最初的戰略方向和產品定位,這也是產品規劃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驟。無論公司中是否有專門的需求決策流程,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這個基礎知識和步驟肯定是掌握在腦海中的。

需求分析並決策是一個很快速的流程,特別是瀑布開發模式的公司,不會將太多精力放在需求分析和決策上,而是在產品策劃的過程中就直接對需求進行了分析並決策,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其他工作人員的閑置,保證工作的節奏同步。在大公司或者產品擁有眾多決策對象的時候才會細化並單獨進行需求分析和決策,其餘情況往往都是產品經理直接決策。

當產品經理收集了來自公司內部、外部以及自己構思的需求之後,就要對需求進行決策並細化的規劃成各個階段和版本的需求,並完成當前即將實施的版本的需求文檔。對於需求的決策除了上述中的三個考慮因素和四個設計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有一個條理化的思路,對需求進行分類、分位、分級,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決策需求。

① 分類

在工作當中,我們肯定會收到很多需求,為了更好的管理需求,對需求進行分類存儲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比如超市的商品,按類別劃分區域,按類型擺放貨架,這樣可以大大的方便管理人員和消費者更容易查找商品,我們對需求分類也是如此,方便我們更好的管理、分析和決策需求。

因為對需求分類是便於產品經理管理需求,所以沒有分類標准,完全取決於產品經理個人喜好。分類方式可以根據功能屬性分類,例如功能類、數據類、運營類、體驗類、設計類。也可以根據職責屬性分類,例如技術類、設計類、運營類、編輯類、客服類。也可以根據頻道屬性分類,例如首頁類、欄目類、購物車類、個人中心類。

② 分位

為了進一步決策需求,我們還要對需求進行分位,根據考慮因素和設計理論,從這些需求的重要性和急需性來評估,通過四象限定位法將需求分為四種。以需求的急需性作為橫軸,需求的重要性作為縱軸,可以建立如下的產品需求四象限圖。

將需求進行分位之後,非常方便我們了解到需求的輕重緩急,也方便我們進一步的評估優先順序。

③ 分級

分好類,定好位,下面就要考慮分級了,評估需求的優先等級,決定需求的實現計劃。

考慮優先順序通常也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領導的意見,第二個要素是產品經理自己,第三個要素就是團隊共同意願(團隊意願主要就是實現成本、階段目標等)。

通過分類、分位、分級的三個分析和決策的流程之後,產品經理就能夠非常輕松的將需求劃分計劃,根據不同規劃階段分多個版本實現需求,如果需求很少,那麼就一次迭代實現了。

競品是競爭產品,也就是競爭對手的產品,競品分析顧名思義是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和研究對手的優點優勢,以便產品經理規劃和設計自己的產品,定義產品功能和價值。

競品分析的工作內容就是從競爭對手或市場相關產品中,根據特定的要求,以接近於用戶流程模擬的方式對競品進行分析和總結。關於競品分析的總結文檔沒有特定的格式規范,通常也不必太刻意追求形式,因為這樣的東西,達到效果即可,覺得效果不夠,也可以再臨時補充。下面兩張示例配圖,一張展示了競品分析的需求表格,另一張展示了我整理的一份海外房地產網站的分析總結表格。

競品分析報告(Excel格式)

請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競品分析報告我也整理成了一篇文章發表, 點擊這里閱讀 。

在第二章節「 產品規劃和設計的邏輯 」中,我簡單的介紹了萬物皆有邏輯的觀點。我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際意義上就是人類不斷定義邏輯的公式以計算出結果。無論是科學還是技術,都是沒有完全憑空冒出來的發現或創新,都是建立在已經存在的事物的基礎上,通過漸進式公式演變,推算出新結果/新結論。 既然萬物都有邏輯,那麼產品策劃自然也是有邏輯和公式的,對於產品新人來說,可能由於知識和經驗的不足,沒辦法架起邏輯公式,所以在產品策劃當中就會非常的頭疼,不知道如何下手。本篇章為大家分享一個產品策劃的小技巧,給大家講解一個如何用定義推演產品的策劃,架起一個小小的邏輯公式。 在我們想到產品策劃的時候,往往腦海里一下子就會跳到全局性的思考上,這樣就會讓自己的思維變成一團糨糊,非常不利於產品策劃的思考。本篇章分享的技巧就是將命題作文轉變成填空選擇題,這樣就能自然的讓產品策劃架起一個框架,我們只要像積木一樣在框架里尋找靈感。 我們以行李箱為題材,雖然這不是互聯網產品,但是產品策劃的思路是相通的,所以我就以行李箱的發展歷史做一個產品策劃的例子。如果你看過以近現代時期為背景的電視劇,那你一定知道,那個時候的行李箱只是一個可以手提到著的箱子,還不像我們現在常見的帶輪子的行李箱,那麼在行李箱產品創新的時候,行李箱的產品經理是怎樣挖掘需求,改革產品的呢? 對於這樣的一個產品,當Boss發起這個項目的時候,往往很多人會從時尚的角度去改良行李箱,比如不用木製的,改用皮革,比如色彩更多樣化。在這樣一個領域當中,就算你調研用戶,也不一定能獲得創新性信息,因為用戶已經潛意識里認為行李箱就應該是這樣的,當你調研的時候,往往他們提出的反饋會偏向於時尚和輕重量。這就像WhatsApp產品,在創建之前,人們認為發簡訊就是應該通過運營商,就算對服務不滿,提供的反饋也只是希望其它運營商的簡訊費或套餐比另一家便宜,完全不會提出新通道的想法。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樣挖掘需求,策劃新產品呢?請看如下一張行李箱的策劃過程圖,為大家示意了一個策劃流程。

首先告訴你,一句話或一個詞的產品定位,只是營銷宣傳的口號,不是產品的固有形態,我們需要對產品的屬性、用戶群體、使用場景進行細化定義,還原產品的本質。 通過第一層到第二層的定義,我們知道了行李箱就是大眾人群在出行中攜帶的一個物體,如果將這個概念交給用戶的時候,他出行需要攜帶一個物體,那麼此時的體會就完全不是對行李箱那樣了。通過這個概念的調研,我們從眾多反饋中,分析得出兩個普遍的用戶困惑,攜帶物體太累(體力消耗)、太麻煩(無時無刻要保證不丟失,存放不能隨意)。在這個時候,我們的邏輯公式已經架起來了,在這個框架中,我們只要尋找兩點,分別是尋找移動物體但輕體力的產品,以及尋找便於存放的規格尺寸數據。 當我們把這些東西都找到並研究一遍之後,我們就開始進行產品原型的設計了,結合UE和UI的知識,將解決方案的元素融合進產品中,形成新產品。新產品推出市場後,我們通過自身使用、數據跟蹤、用戶分析等等因素,再不斷的迭代完善,於是就有了產品進化。 使用這樣的框架積木,是不是產品策劃就容易很多了?邏輯公式的原理就是對你的思考過程做一個結構化的規整,避免發散性思維讓你不知所措。簡單的產品公式就是加減乘除,當我們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後,我們就可以思考的更多,比如更復雜的函數公式。

人的思維是發散性的,所以很容易在產品規劃中犯一些錯誤,比如規劃的時候沒有明確方向和識別每一個需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實現成本等。

7.1、閉門造車

一個完整的產品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並且後續運營的支撐也要在產品規劃時就要考慮進去,所以那怕產品經理知識再豐富,但是在一些專業領域里也沒有從事這方面專業人員要清楚。產品經理在產品規劃的時候,需要團隊協助或溝通的地方,千萬別閉門造車,這樣很容易導致辛辛苦苦寫出來的需求不切實際。

7.2、邏輯不清

因為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執行層面的,所以如果邏輯不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這就會導致執行人員也不知道怎麼去實施產品需求了。最常見的邏輯不清就是功能需求的流程走不通,沒有進行過多條件的流程推演,流程條件不完善。往往工作中和技術人員產生爭執也是如此,邏輯不通是非常讓技術人員反感的行為。

7.3、大步向前

互聯網產品和傳統軟體業不太一樣,互聯網產品講究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所以產品經理在規劃產品迭代需求的時候,很容易忘記階段目標和時間計劃,這就會導致需求負載,大步迭代。當然也有些公司團隊的迭代需求是長周期的大步迭代,所以公司要求的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迭代計劃。但是在大步迭代的計劃中,也會在其中細分小階段,小的里程碑,避免大步期間目標迷失和新需求植入,導致迭代混亂。

7.4、快速迭代

有些PM或老闆,會聽信什麼「唯快不破」,刻意追求迭代速度,這種為了快而快的迭代,反而容易把產品帶入危機中。比如一周一個迭代,一周5個工作日,在這短短5天里,需要經歷策劃、設計、開發、測試、上線,很難保證每個需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團隊協同不夠默契,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產品經理需要懂一些項目管理的知識,不要刻意追求快速迭代,找一個適合團隊的時間節奏。

7.5、分不清輕重緩急

如果產品經理分不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很容易導致產品沒有明確的方向、團隊成員疲於奔命但卻沒有實際的成果。判定工作內容的輕重緩急除了公司層面的任務之外,還有就是結合產品規劃中的需求決策的知識,根據需求的優化等級安排工作計劃。

3. 產品特性與過程特性

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的區別
如果說產品特性從安全、法規、性能、尺寸、外觀、裝配等方面考慮,過程特性僅從產品形成過程中的參數(溫度、壓力、電壓、電流)等考慮是不是很准確呢?
歡迎大家討論,敬請指教!
簡單的講,產品特性是隨著產品走,如過程加工中產品的尺寸.材料等,
過程特性是在過程上不隨產品走的東西,如工藝參數溫度.壓力等.
我一般是作這樣的區分.
產品特性能做spc,過程特性不能
產品特性一般是指產品工程規范的要求;過程特性可以指工藝(過程)參數
過程特性保證產品特性
雖然大家說的都對,但是怎樣確定產品和過程的特殊特性呢?是不是特殊特性都要採用SPC控制或100%控制或防差錯系統?

通過fmea來確定的!根據過程的風險以及顧客的呼聲來確定控制方法!
特性矩陣分析-初始特殊特性清單-FMEA-控制計劃?
還是:特性矩陣分析-FMEA-初始特殊特性清單--控制計劃?
第一階段:
確定初始過程特殊特性清單 FMA分析
第二階段
樣件控制計劃 產品和過程特殊特性
第三階段
特性矩陣圖 試生產控制計劃 PFMEA
第四階段:
控制計劃
產品特性,隨著產品走,是在過程中形成的,而過程特性不隨產品走,我們只有通過過程特性來控制產品特性。而控制產品特性包括人、機、法、環、測和過程規范,故這些都是過程特性;產品特性可以從料、技術要求、技術規范進行考慮。
誰有更深層次的討論,請指教。
更正一下。
初始特殊特性清單-特性矩陣分析-PFMEA-控制計劃先有特殊特性,才有特性矩陣分析。體現特性和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特性之間的影響。
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的區別:用過程特性去保證產品特性啊!產品特性是要帶到最總顧客的手裡啊!而過程特性是在過程中為保證產品的特性而對過程設置的特性,過程式控制制主要控制「過程特性啊」
特殊特性釋義

以下是我對特殊特性的一些見解,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評論!也是為了「特殊特性清單是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的討論而作
特殊特性是APQP的核心。無論是QS9000還是TS16949,其實對於特殊特性的解釋和理解是一樣的。不同的是QS9000著重闡明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車廠的特殊要求。如對特性的等級分類以及特性符號標記。而TS16949則體現的是大眾化的,靈活的,可根據顧客而定的特性要求。
現在就以TS16949體系中對於特殊特性的理解來展開說明,一直推廣到QS9000中的特殊要求。
TS16949中特殊特性的出處說明!
TS16949有兩處地方出現過特殊特性。
第一處:
7.2.1.1顧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組織必須在特殊特性的指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符合客戶的所有要求。
解釋:也就是說凡是客戶指定的特殊特性,應在相關文件中體現。
相關文件有:設計FMEA、過程FMEA、控制計劃、作業指導書、檢驗規范等
在上述文件中應作特殊特性符號的標記。
第二處:
7.3.2.3 特殊特性
組織必須應用適當的方法確定特殊特性。
——所有特殊特性都必須包括在控制計劃中。
——必須符客戶對特殊特性的定義和符號。
——當客戶的設計記錄標出特殊特性符號時,組織的過程式控制制指南和同類文件上,如FMEAs、控制計劃、作業指導書,必須標上顧客特殊特性符號或組織的等效符號或記號,以表明那些特殊特性影響的工序。
註:特殊特性應當包括產品特性和過程參數。
解釋:顯然第二處包含了第一部分的要求。
現在就對特殊特性展開說明!

一、什麼是特性:
特性分為兩類: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

產品特性:
是指在圖紙或其他的工程技術資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總成的特點與
性能,如尺寸、材質、外觀、性能等特性。

過程特性:
是指被識別產品特性具有因果關系的過程變數,也成為過程參數。過程特性僅能在它發生時才能測量出,對於每一個產品特性,可能有一個或者多個過程特性。在某些過程中,一個過程特性可能影響到多個產品特性。

二、什麼是特殊特性:
1)影響產品的安全性或法規要求的符合性的產品特性或過程參數。
2)影響產品配合/功能或者關於控制和文件化有其他原因(如顧客需求)的產品特性和過程參數。
3)在驗證活動中要求特別關注的特性(如檢驗與試驗、產品和過程審核)
說明:特殊特性包括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

三、什麼是非特殊特性:
產品的每一尺寸或者性能要求都可成為特性。
特性中有的符合上述要求的或者顧客規定的成為特殊特性,剩下的則成為非特殊特性。
非特殊特性的定義可概括為:有合理的預計的變差,且不大可能嚴重影響產品的安全性、政府法規的符合性及配合/功能的產品特性或過程參數。

特殊特性的定義應該在上階段說明得很清楚了。
那麼我們通常在QS里看到的、聽到的關鍵特性和重要特性又是什麼呢?
如果手頭上有APQP第三版手冊的朋友可以看到附錄C中對於特性有其說明。很明顯可以看到是三大車廠的特殊要求。

這里就涉及到了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級的問題。
為什麼要對特殊特性分等級呢?應為並非所有的特殊特性對客戶滿意度具有同等的影響力,所以就需要對特殊特性的重要性進行分等級。

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級可以在後續的控制中提供很大的幫助,如:
確定一種優先控制策略;合理分配資源;把特性作為目標控制的程度;建立的溝通的標准等等!
另外,特殊特性的分等級還為潛在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很多的提示,如後續的特性矩陣圖的制定等等!

那麼,既然是要分級,就必須會有分級的標准!

在TS標准中未對分級做任何的說明,也沒有提示過,所以我們看到的關鍵特性和重要特性也是在QS標准中提到的。

QS對特性的分級也是根據三大車廠來進行的。具體可參見APQP第三版附錄C。
不過,這里可以簡單敘述。我們根據福特的公司為例,基本上可以這樣去細分重要特性和關鍵特性。

重要特性:指那些對顧客滿意程度重要的產品、過程和試驗要求,其質量策劃措施應包括在控制計劃之中。

關鍵特性:指那些能與政府法規符合性或車輛/產品功能安全性並包括在控制計劃之中需要特殊生產者、裝配、發運、或監控的產品要求(尺寸、規范、試驗)或過程能數。
通俗地說,關鍵特性指符合法律法規的和對安全性能有顯著影響地特性。重要特性是對公差配合,性能有重大影響的嚴重影響顧客滿意度的。

也就是說,我們在APQP附錄C中看到的主要特性其實就是特殊特性,也就是說重要特性和關鍵特性屬於特殊特性的范疇,只是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級中的不同階段。

關鍵特性的重要程度大於重要特性!
APQP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特殊產品、過程特性的識別和控制啊!如果未對產品、過程識別特殊特性、或者對產品、過程識別特殊特性沒有進行特殊控制,就等於APQP過程是失敗的!
-任何產品均有特殊產品、過程特性!
-特殊特性一定要用控制圖控制(除非你取不出計量型數據,顧客要同意你的替代方法,計數型數據就是零缺陷)
-控制圖不一定要的!但除非你對特殊產品、過程特性採用了「防錯方法」!
特殊特性和關鍵特性識別出來後需要做什麼樣操作?

通常特殊特性是在DFMEA中識別出來的,之後會在PFMEA及控制計劃中傳遞。我的理解是特殊特性和關鍵特性都需要作CPK分析,相應地用到的檢具都需要作MSA,我有兩個疑問:1.是不是所有的檢具,包括專用檢具和通用檢具(比如數顯卡尺)都需要作MSA? 2.作MSA的時機?是不是在小批量試制之前?3. 除了特殊特性和關鍵特性以外的尺寸,需不需要作CPK分析? 4. 請問一下如果一項內容的CPK<1.33是不是不可以受控V
控制計劃中標識的所有檢具都要做msa!
2、msa時機-批量試生產中進行!
3、特殊特性均必須進行初始能力研究!其他除外!
4、CPK<1.33是不受控!必須100%檢驗!
1ts標准要求對於控制計劃中提到的測量系統都應進行msa,不僅僅是關繫到特殊特性的,當然如果有顧客要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2msa研究時間應開分為:投入使用時、檢定期間內等多個時間,不僅僅是只做一次3cpk值的含義是過程能力指數,是否能代表一個過程的能力需要去分析然後確定哪一個或哪一些特性值代表這個過程,不完全在於它是不是特殊特性4cpk<1.33表明控制能力可能不足,不是說過程不受控,而且標准有說明,在控制能力不足時應考慮通過100%檢驗等方式來進行反應
個人觀點,供參考!
1、初始的產品、過程特殊特性最好做一個識別,這個也是為PFMEA做准備。然後通過FMEA分析來確認一下!
2、你要理解產品保證計劃是什麼意思!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相當於VDA4.3的產品責任書)就是顧客的明確的要求和潛在的期望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滿足;你可以列出顧客要求的所有特性,然後對應的寫上保證措施計劃。這個也是對後續產品和過程開發的一個技術框架、成本框架!
3、這個可以隨意,建議按照慣例來做做!
4、如果你們有設計責任那麼圖樣上要做SC標識的!
.3.6.2 樣件計劃
當顧客要求時,組織必須制定樣件計劃和控制計劃。組織必須盡可能使用與正式生產相同的供方、工裝和製造過程。
A.1 控制計劃的階段
控制計劃必須適當的覆蓋三個不同的階段:
a) 樣件製造:樣件製造過程中發生的尺寸測量、材料和性能試驗的描述.如果顧客要求,組織必須有樣件控制計劃。
b) 試生產:樣件製造後,批量生產前將發生的尺寸測量、材料和性能試驗的描述。在產品實現過程中試生產被定義為樣件製造後可能要求的生產階段.
c) 生產:批量生產中發生的產品/過程特性、過程式控制制、試驗和測量系統的文件.
每個零件必須有控制計劃,但是在很多案例中,一個控制計劃族可以覆蓋採用同一過程生產的許多相似的零件。控制計劃是質量策劃的輸出。
樣件的控制計劃不是強制的,可以省略!

看看APQP手冊,上面有關於試生產控制計劃和批產控制計劃的區別!
關鍵在於「檢測頻次、控制方法」等上有區別!

控制計劃的詳略結合企業生產過程的復雜程度和操作人員的素質、檢測能力、以及防錯技術的應用等!
如何詳略繁簡關鍵是FMEA的輸出!ok?
我公司的控制計劃是在批量產品基礎上補做的,所以一上來就做生產控制計劃,雖然我認為它包含了前面樣件、試生產兩個階段的控制計劃內容,但苦於無相關三個階段的範本參照,做該計劃時整個團隊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只要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無論巨細,都應該列入生產控制計劃中;另一種是雖然要求詳盡,但也應詳略得當;我是後一種意見,但不知對否。
先後: 先有流程圖,再有FMEA,再有CP

如流程圖更改,FMEA,CP應隨之更改

FMEA更改,CP應隨之更改,可能會引起流程圖更改

流程圖是作業順序,FMEA是該作業可能或過去或將來發生問題之記載----寫下預防對策,不良風險等等,--------而CP是參照流程圖順序,參考FMEA作成的
對每個產品系列由APQP/多功能小組負責繪制出過程流程圖(Flow Chart),這個流程圖覆蓋了整個產品的生產流程,一般從進料接受到產品交付運輸的全過程。它是進行PFMEA的基礎。

根據流程圖的描述的流程,由APQP小組進行PFMEA分析,找出每個流程環節中的可能的、潛在的以及已經發現的失效模式,針對RPN值的大小對篩選出來的失效模式項目採取措施以降低風險系數,記住:需要保存這些措施的實施記錄。PFMEA是進行制定控制計劃CP的基礎工作。

控制計劃是根據PFMEA和相應的產品技術要求來制定的,需要包括對各個流程階段的控制方法和出現不合格時的反應計劃的,有些公司稱之為QC工程圖,它是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的一個文件,然後根據控制計劃制定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和檢驗檢查標準的。控制計劃需要分階段的,一般按照要求分為三個階段的。

PFMEA是需要評估和更新的,然後看看是否CP需要更新,WI更新的。。。

4. 農業普查數據採集與處理的步驟有哪些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處理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以下簡稱「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遵循「創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普查數據處理的信息化、網路化,全面提升普查數據處理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

為了做好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和《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特製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按照「統一標准、分級負責、規范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則進行。

——統一標准:在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農普辦」)統一部署下,要求數據處理工作「統一技術環境標准,統一數據處理標准,統一數據處理軟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普查數據的採集、上報與處理。

——分級負責:本次普查的數據處理工作,分別由鄉、縣、地市、省和國家級普查機構組織實施。各級普查機構要按照各自分工,做好統籌規劃,加強組織協調,按時完成各項數據處理工作任務。

——規范管理:本次普查規模大,技術要求高,數據處理人員多,數據處理設備量大,各級普查機構必須嚴格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落實責任、強化基礎。

——安全高效:各級普查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安全意識,規范管理,嚴格執行數據處理的各項業務規程和安全要求,確保數據處理系統高效運行和普查數據的安全與完整。

二、工作內容

本次普查數據處理對象為以下普查表式:

——農戶填報的《農戶普查表》;

——規模農業經營戶填報的《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

——農業經營單位填報的《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

——村民委員會填報的《行政村普查表》;

——鄉鎮人民政府填報的《鄉鎮普查表》。

數據處理工作是要完成上述5種表式的數據採集與錄入、數據報送與接收、數據交換與備份、數據審核與驗收、數據匯總與反饋,以及數據歸檔等工作。

三、數據處理流程

本次普查的數據處理是按照「移動採集、網上報送、兩級部署、四級審核」的工作模式進行。數據處理流程如下:

(一)入戶前准備。

在普查入戶登記前,普查員領取PDA(移動採集終端(以下簡稱「PDA」)進行注冊,接收數據採集應用程序、普查制度等,並進行數據應用程序的安裝和普查制度的載入。

(二)數據採集與報送。

三農普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採用不同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報送方式。

1.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

普查員入戶進行現場登記,通過PDA數據採集程序採集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以及農業經營單位的數據並進行初審,通過移動互聯網將普查數據上傳到省級農普辦。

2.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

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填報的普查數據由鄉級普查機構通過固定互聯網在普查數據處理系統中進行錄入與初審,並報送至省級農普辦。

(三)數據審核與驗收。

縣、地市、省級普查機構利用普查數據處理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據審核、查詢、驗收等工作。

普查數據經省級普查機構審核確認後,向國務院農普辦上報凈化後的普查數據和審核報告單。

國務院農普辦接收、審核和驗收省級普查機構上報的數據和審核報告單。

(四)數據匯總。

國務院農普辦對驗收後的普查數據進行匯總。

(五)數據反饋與歸檔。

普查數據經國務院農普辦評估後進行反饋並歸檔。

四、數據處理軟體

普查數據處理軟體由國務院農普辦統一開發,包括:移動採集終端管理系統、PDA數據採集程序、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等。移動採集終端管理系統和普查數據處理系統分別在國家、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兩級部署。

(一)移動終端管理系統:負責PDA的注冊管理;完成數據採集應用程序、普查制度、程序補丁包、普查制度修訂包和培訓教材等相關數據向PDA推送等任務。

(二)PDA數據採集程序:負責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的數據採集。完成數據初審、數據上傳等任務。

(三)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由數據採集報送、數據交換和數據處理三個中心構成。省級數據採集報送中心接收所轄地區PDA端上傳的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的普查數據、採集與報送行政村和鄉鎮的普查數據,並由數據交換中心將數據傳送到省級數據處理中心,同時與國家級數據交換中心進行定時同步。縣、地市和省級統計人員登錄省級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數據審核與查詢,並在報告期將凈化後的數據和審核報告單通過數據交換中心提交到國家。省級數據匯總工作在省級數據處理中心完成。

國家級數據交換中心將同步到的省級普查數據傳送到國家級數據處理中心;國家級統計人員登錄國家級數據處理中心瀏覽、查詢普查數據;根據省級農普辦上報的審核報告單進行數據審核與驗收,並完成數據的匯總、反饋與歸檔等工作。


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示意圖

五、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一)鄉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鄉級普查機構要具備必要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和網路環境,2台以上計算機、1台筆記本電腦、1-2台激光列印機、防病毒系統、大容量移動硬碟等。同時,根據本地區業務情況為一線普查員配備PDA。

(二)縣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縣級普查機構必須具備專用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100M以上區域網和2M以上與地(市)級、省級及國家級統計內網接入的網路環境,4台以上計算機、2-3台激光列印機、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等。

(三)地市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地市級普查機構必須具備必要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具備100M以上區域網和10M以上與省級、國家級統計內網接入的網路環境, 8台及以上計算機、2-3台激光列印機,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以及UPS供電環境等。

(四)省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1.移動終端管理平台:配備3台伺服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資料庫軟體和應用中間件。其中,PDA不超過10萬台的省,配備1台低檔伺服器用作資料庫伺服器,1台低檔和1台中檔伺服器用作應用伺服器;PDA超過10萬台的省,配備1台低檔伺服器用作資料庫伺服器,2台中檔伺服器用作應用伺服器。

2.普查數據處理系統:

——數據採集報送中心:配備4台伺服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資料庫軟體、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台中檔伺服器用作資料庫伺服器,2台低檔伺服器用作應用伺服器。

——數據交換中心:配備6台伺服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資料庫軟體、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台低檔伺服器作為前置交換伺服器,4台中檔伺服器作為交換資料庫伺服器。

——數據處理中心:配備6-8台伺服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資料庫軟體、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台高檔伺服器用作資料庫伺服器,4-6台中低檔伺服器用作應用伺服器(農戶數量不超過1000萬時,配備4台;超過1000萬時,配備6台)。

3.安全設備:配備1套網頁漏洞檢測工具,1台資料庫安全審計系統,2台應用防火牆,1台堡壘主機,互聯網出口處1台DDoS防護設備。省級身份認證系統(在二經普統一配置的基礎上或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升級和擴容),用戶容量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配備。

4.其他設備:配備2台負載均衡交換機,2台光纖交換機和2台存儲設備。

5.網路環境:互聯網接入帶寬大於100M。

6.機房環境:要求機房承重荷載、用電負荷、空調系統及供配電符合國家相應的標准規范;要求機房分區,數據採集報送中心要放入互聯網專區(DMZ區),數據交換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要放入等級保護的本項目專區。

設備配置參數參考附件。

(五)國家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略)。

六、數據處理人員配備要求

為保證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採集、處理和系統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應設立數據處理相關技術工作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配備相應的數據處理人員。其中,省級數據處理人員配備要求如下:

1.組織協調:1人。負責數據處理相關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2.系統管理:1-2人。負責系統軟硬體的運維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

3.網路管理:1-2人。負責網路環境的運維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

4.應用管理:4-6人。負責各應用系統的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其中,移動終端管理平台1-2人;數據採集報送中心1人;數據交換中心1人;數據處理中心2-3人。

5.安全管理:1人。負責信息安全管理。

6.機房管理:1人。負責機房環境的管理。

7.PDA管理:1-2人。組織地市級農業普查辦公室進行PDA的驗收和發放,聯系並指導上網卡的登記注冊等工作。

七、安全保密

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依託於網路進行,信息網絡的安全保密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必須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管理要求和技術標准進行安全管理,在數據處理中採取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各級農普辦要按照國家相關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制定本級的三農普數據處理安全保密管理辦法。

省級節點在系統部署時,應遵循專區專域的原則,並對資料庫等重要系統的訪問採取最小授權的白名單訪問控制策略。省級和國家級的數據交換通過統計專網進行。地市和縣級農普辦數據處理要按照三農普數據處理安全保密管理辦法開展工作。

各級數據處理人員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規定,對經手的普查資料嚴格保密。

八、技術培訓

三農普數據處理技術培訓工作根據業務情況分級或跨級組織與部署。

九、數據處理經費

按照財政分級負擔原則和《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普查數據處理設備由各級財政分別負擔。國家農普辦將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申請三農普數據處理專項設備的中央投資。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現行投資政策規定,中央財政資金只能用於中西部地區的普查設備補助。請各級普查機構提早做好普查數據處理設備經費的申請和落實工作。

十、組織實施

國務院農普辦設立數據處理組,統一部署、組織和實施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

各級普查機構應按照國務院農普辦的組織形式,成立數據處理組。各級數據處理組接受上級數據處理組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並在本級農普辦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級的數據處理工作。

(一)准備階段。

主要任務是做好三農普數據處理前期的各項准備工作。包括:制定三農普數據處理方案和實施細則;制定有關數據處理的各類標准;數據處理軟體和硬體的采購;組織數據處理工作試點;數據處理軟硬體的技術培訓;數據處理環境的搭建等。

(二)數據處理和上報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組織普查員完成普查數據的現場錄入和數據上傳;組織鄉級普查機構進行數據的網上報送;組織完成數據審核、驗收、匯總和數據歸檔等工作。

(三)資料開發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完成三農普匯編資料的分類匯總等工作。

(四)工作總結階段。

從工作組織、系統環境保障,技術方案、主要問題及經驗等方面,對本次數據處理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十一、工作任務

各級普查機構數據處理工作任務如下:

(一)國家級。

1.負責制定數據處理工作方案與實施細則。

2.負責制定數據處理設備配備方案和組織數據處理設備的采購。

3.負責數據處理軟體的研製與開發。

4.負責國家級數據處理環境的准備和部署,負責系統安全。

5.負責組織國家級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6.負責組織編寫數據處理軟體操作手冊。

7.指導省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

8.接收省級上報的普查數據。

9.負責審核、驗收、匯總、備份及歸檔普查數據。

10.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二)省級。

1.負責制定本省的數據處理方案和實施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組織落實省級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4.負責本省數據處理環境的准備和部署,負責系統安全。

5.負責本省相關的數據准備和PDA端的數據推送。

6.協助本省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7.指導地市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

8.接收普查數據,並進行數據備份。

9.審核本省普查數據,並向國務院農普辦提交審核報告。

10.完成本省的數據匯總。

11.完成本省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三)地市級。

1.負責制定本地市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本地市數據處理環境的准備及系統安全等工作。

4.協助本地市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5.指導縣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工作。

6.對本地市數據進行審核。

7.完成本地市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四)縣級。

1.負責制定本縣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本縣數據處理環境准備和系統安全等工作。

4.協助本縣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5.指導鄉級數據處理工作。

6.對本縣數據進行審核。

7.完成本縣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五)鄉級。

1.負責制定本鄉鎮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本鄉鎮數據處理環境准備和系統安全等工作。

3.組織本鄉《鄉鎮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的數據錄入與上報工作。

4.組織和指導普查員注冊PDA,接收和裝載省級普查機構推送的數據。

5.組織和指導普查員利用PDA對《農戶普查表》、《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和《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的數據進行現場採集、初審與上傳。

十一、時間進度安排

(一)軟體開發。

2016年9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系統的開發。

(二)系統環境准備。

2016年10月底,完成數據處理軟硬體設備采購,搭建好系統環境。

(三)數據處理試點。

2016年10月底,完成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四)數據處理軟硬體培訓。

2016年11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軟硬體培訓工作。

(五)數據採集與處理。

參見三農普方案。

(六)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閱讀全文

與數據分級的三個階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學好運用市場營銷 瀏覽:60
電度表內電池沒電怎麼看數據 瀏覽:683
在市場賣雜貨起什麼名字 瀏覽:47
圖紙識圖中的關鍵信息有哪些 瀏覽:430
鴻蒙技術社區在哪裡 瀏覽:744
單品核心數據監控包括哪些數據 瀏覽:36
配件代理利潤怎麼樣 瀏覽:361
台式電腦怎麼查看運行過程序 瀏覽:206
期權交易市場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254
怎麼修改手機網游數據 瀏覽:106
二手鋼琴交易平台有哪些 瀏覽:480
atpcs規定數據棧為什麼類型 瀏覽:932
新區農貿市場怎麼走 瀏覽:22
西安海棠職業技術學校擴招宿舍怎麼分 瀏覽:467
開戶及交易注意什麼 瀏覽:612
成都潮音菜市場是哪個區 瀏覽:925
增加產品線有什麼意義 瀏覽:613
農產品推介新聞稿如何寫 瀏覽:696
了解製造業信息有哪些平台 瀏覽:767
想代理vr怎麼做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