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將iqad上的曰記導到電腦上
可以保存成TXT格式傳送到電腦就行了,傳送的方法很多,如直接用數據線插電腦當做移動設備連接、QQ文件傳送、微信互傳、手機助手、電子郵箱、網盤、把文件保存在存儲卡中用讀器讀取等。
B. 智商是怎麼測出來的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來表示,是用以標示智力發展水平。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就制定出第一個測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傳入我國,1982年由北京吳天敏先生修訂,共51題,主要適合測量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智力。1916年美國韋克斯勒編制了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兒童智力量表(WISC)、適用4-6.5 兒童的韋氏幼兒智力量表(WPPSZ),韋氏量表於80年代中後期引進我國經過修訂出版了中文版,因而應用較廣。
智商有兩種,一種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齡÷實足年齡=智力商數。如果某人智齡與實齡相等,他的智商即為100,標示其智力中等。另一種是離差智商,把一個人的測驗分數與同齡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數之比作為智商。現在大多數智力測驗都採用離差智商。
①為了准確表達一個智力水平,智力測量專家提出了離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個人在他的同齡中的個對位置,簡閉肢即通過計算受試者偏離平均攔世值多少個標准差來衡量,這就是離差智商,也稱為智商(IQ)。
②比如說,兩個年齡不同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智力測量得分高於同齡組分數的平均值,另一個的測驗分數低於同齡組的平均值,那麼我們就作出這樣的結論:前者的IQ比後者高。
③目前均大多數智力測量都用離差智商(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現代典型的智力測驗中,設定主體人口的平均智商為100,則根據一定的統計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於90-110之間,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佔25%。智商在110-120的佔14.5%,智商在120-130的人佔7%,130-140的人佔3%,其餘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⑤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
智力測驗問世後,要區別智力的差異就變得容易起來。人們發現智商極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極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為少數, 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間者約佔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過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於常態者,我們稱之為智力低常。
我們採用的是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編制的智力量表,由我國湖南醫科大龔耀先等人修訂,制定了中國常模。現在我們可以測查6-16歲的兒童和16歲以上的成人。通過心理測量可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潛能所在,鑒定交通事故導致智力損傷,為發揮自己的優勢,科學填報高考志願,優生優育等提供科學依據。
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匯總分析,寫出測驗報告約需要一個小時。
智商就是 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簡稱)。通俗地可以理解為智力,具體是指數字、空間、邏輯、詞彙、記憶等能力。某種意義上智商就像電腦的硬體如CPU,一個智商高的人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很復雜的事情。就像奔騰級、迅馳級的CPU能夠運轉windowXP這樣的大型軟體,而386、486隻能運轉DOS之類的小型軟體一樣。
我們在校學習期間,除了學習知識外,會花大量時間在智商訓練方面。學數學來鍛煉數字計算、空間想像、邏輯推理能力,用語文、英語、歷史、地理等鍛煉詞彙、記憶能力。高考,可以說就是對人們在這些方面能力的大檢閱。
由於考試是限時進行的,對人們短時間記憶、處理復雜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高智商的人在考試時特別佔便宜。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一個人有個好記性是讓大家非常羨慕的事情。因為大部分考試考查的內容有一大部分都是需要牢牢記住的東西。所以對於考生來說,記憶力好是高分的基礎。如果有了好的記性,好的運算能力,好的語言能力,如果你再用功一些的話,考上好大學不在話下。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智商的用處到此為止。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高智商的用途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極少態塵數領域需要高智商。比如棋類運動就相對來說比較需要高智商。但是,他們對智商的需要也不是不著邊際的。根據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的測試,國內最好的棋手之一常昊的智商是138,有世界圍棋第一人之稱的李昌鎬智商是139,他們的智商屬於優秀水平,但沒有達到天才級水平(一般認為,智商大於140屬於天才)。看來,即使最需要動腦筋的棋類運動對於智商的要求也就是夠用即可,並非高到離譜。
還有一個領域好像特別需要高智商,就是科學研究。但是,我相信這個領域對智商的要求不會高得離譜,起碼不會超過棋類運動員所需要的智商。那麼,從事科學研究有沒有一個智商要求的底線呢?
這個問題好像沒有定論,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說法。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張廣厚在小學、中學讀書時智力水平並不出眾,他說過:「搞數學無需太聰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鑽勁。」達爾文也曾說過:「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對科學的熱愛,對長期探索的堅韌,對觀察的搜索,加上對事業的勤奮。」近代「控制論」奠基人,大數學家維納在自傳中說,和他幼年同時被稱為神童的三四個人,由於不勤奮上進,以及其他條件等多種關系,長大後都無所作為;相反,有些人幼年時表現平凡,但由於後來的勤奮和環境的熏陶,最終成為科技史上的偉人。
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這樣的研究,就是列出各行各業所需智商的底線。我想,真有這樣的底線的話,棋類運動員應該要求最高,可能沒有優秀以上的水平不行。而搞科學研究的人呢?我想中等水平就可以了。
那麼,在這兩大領域之外情況如何呢?我想絕大多數行業對智商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達到及格水平即可。
先說說政治這個行業,在美國當總統就不太需要高智商,比如小布希就經常被嘲笑智商低。美國賓州羅文斯坦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他的智商是91。老布希只比他略高,為98。
智商91和98是什麼概念呢?根據英國和芬蘭科學家做了一項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的國民,他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其次聰明的人群分布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他們的平均智商是100。也就是說,小布希和老布希的智商要比至少一半中國人和至少一半美國人都要低。就是這樣一個低智商的人,照樣能當上總統,能獲得很高的支持率。可見在美國,起碼在政治領域,對高智商似乎並不迷信,人們更多看重的是政治家的個人魅力。
說完政治界我們再看看經濟界。我們看到中國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小學文化的,美國富豪也有小學文化的,比如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很多大學生都聽說過新東方學校的創辦人俞敏洪,老俞的智商也不是很出眾,當年他考了三次大學才考上。
也許我們看看世界巨富巴菲特的談話,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認識。美國《福布斯》雜志最近公布的全球200名億萬富翁中,沃倫·巴菲特列第三。當記者問:「你是如何走到現在這一步,成為比上帝還富有的人的?」巴菲特答道:
我怎樣走到這一步說起來也很簡單。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智商,我相信你們聽到這一點一定很高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總是把智慧和才能看作是發動機的馬力,但是輸出功率,也就是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則取決於理性。那麼,為什麼一些聰明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卻不能獲得他們應該得到的結果呢?這涉及習慣、性格和氣質等方面因素,涉及行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礙自己。就如我說過的,這里每一個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測定智力水平的標准,測定智商的公式為:
IQ=智齡/測驗時的實際年齡×100
如一個8歲小兒,經智力測查,其智力水平相當於常模中10歲小兒,因而,此小兒的IQ=10/8×100=125。智商是200分制,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范圍,120~140分者為聰明人,140分以上者稱天才。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者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屬愚笨,25~50分者為痴呆,0~25分者為白痴。智力既有遺傳基礎,又受環境的影響。父母智力高,子女智力往往偏高;父母智力平常,子女智力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子女智力發育可能不完全。利用雙生子法對122對一卵雙生兒(自幼分居兩地,生活環境、教育條件均不同)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的智力才能相當接近,這充分證明智力有其遺傳基礎。天賦極佳和極差者都是少數,大多數人的智力屬於中間型。智力發展雖有遺傳基礎,但同時受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遺傳基礎只規定了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即規定了智力發展的上限和下限,而智力的實際表現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本人的刻苦學習和社會環境等)。如某甲雖有比某乙更高的智力發展潛力,但由於某種環境條件的存在,使某乙的潛力得到充分表現,其智商則比某甲更接近於其潛力的上限,而某甲的智力的實際表現可能落在某乙的後面。因此,後天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是極為重要的,社會、學校、家庭應協同一致,按兒童身心發育規律進行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