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血常規的各項指標通常有哪幾類
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
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葯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1)血常規數據被改應向哪個部門反映擴展閱讀:
方法
一、標本
采血者負責採集其血液標本。送往實驗室(檢驗科、檢驗科室)的CBC標本採用的是其中含有抗凝劑EDTA(有時為枸櫞酸鈉)的試管。抗凝劑用來防止血液凝固。
全血細胞計數常常採用蓋子為紫色或淡紫色的真空采血管。其中,含有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鉀,K2EDTA)。採用這種采血管的血液標本尚可用於血塗片的制備。
過去,對病人血液細胞的計數都採用的是手工方式:在顯微鏡下觀察病人血液樣品製成的血塗片(又稱為血膜或外周血塗片)。如今,這一過程一般則是利用一種自動化血液分析儀來完成的,且只是對特殊的樣品才進行手工檢查。
二、自動血細胞計數
血液標本經過充分混勻(盡管並不震搖),放置在自動化血液細胞分析儀的標本架上待檢。這種儀器有很多不同的組件,用於分析血液之中的不同組成成分。細胞計數組件負責對血液之中不同細胞的數量和類型加以計數。分析結果則會列印出來。或者發送給計算機,以供審核。
血液細胞計數儀通過細小的管道來吸取非常少量的標本。在這種管道內,有負責對經過的細胞的數量加以計數的感測器,並且還可以對細胞類型加以鑒別;這就是流式細胞術。
所主要採用的兩種感測器就是光學探測器和電阻抗感測器。血液細胞計數儀藉以辨別存在何種類型血液細胞的一種方式就是按照細胞的大小。其他類型的儀器則是通過測量細胞的不同特性來對細胞加以分類。
自動化細胞計數儀采樣和計數細胞的數量很多,因而其結果非常精確。然而,自動化細胞計數儀卻可能無法正確識別血液之中的某些異常細胞,需要對儀器產生的結果進行手工復核,確定儀器所不能分類的任何異常細胞。
除了對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進行計數、測量和分析之外,自動化血液學分析儀尚可測量全血和平均每個紅細胞之中血紅蛋白的數量。
對於醫師來說,比如正在試圖確定病人貧血原因的醫師,這些信息可能會非常有用。如果紅細胞比正常者小或大,或者紅細胞大小的變異很大,則這種數據就可以有助於指導進一步檢測的方向,加快診斷過程,從而病人就可以迅速得到所需的治療。
自動化血液細胞計數儀包括Beckman CoulterLH 系列、Sysmex XE-2100、Siemens ADVIA 120 & 2120、AbbottCell-Dyn系列以及MindrayBC 系列。
三、手工血細胞計數
計數池用於計算每升血液之中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數量。計數池中可容納特定體積的經過稀釋的血液(因為如果對血液不加稀釋的話,單位體積內的細胞數量過多而無法計數)。
為了確定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通常要制備血塗片,並分類和計數大量的白細胞(一般至少計數100個白細胞)。這樣就可以得到每種類型白細胞的百分數。這種百分數與白細胞總數相乘,即可得到相應類型白細胞的絕對數。
手工計數的優點就是,藉助於顯微鏡,可以從形態上鑒別那些可能被自動化計數儀誤判的血液細胞。然而,手工計數卻易受人為誤差和采樣誤差的影響,因為與自動化分析相比,手工方式所計數的細胞數量很少。
『貳』 對表中數據統計有異議該如何書面向上級領導反映
如果你在表中的數據統計有意義的話。該找什麼部門就找什麼部門。看看你的事情,是什麼事情?要找對部門反映情況。
『叄』 被公安無緣無故調查該向哪個部門反映
無緣無故如果僅是調查在沒有其他行為屬於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賦予公安機關的權利。
第九條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
(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自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並應當留有盤問記錄。對於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對於不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第十二條為偵查犯罪活動的需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執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強制措施。
『肆』 血常規反映什麼問題
血常規是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檢查項目。當成為常規就說明很重要,像吃飯一樣。它主要能反映三個問題:1.白細胞:白細胞的數量、比例有無異常。2.是否有貧血,以及貧血的類型。3.血小板是否正常。當然有很多疾病可以導致以上的問題,如果血常規有問題,要及時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一面延誤病情。
正常的::
血常規項目、縮寫、參考值和單位簡表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參考值范圍 單 位
紅細胞計數 RBC 男:4.0~5.5
女:3.5~5.0
新生兒:6.0~7.0 1012/L 或
106/μl
血紅蛋白(血色素) HGB或Hb 男:120~170
女:110~160
新生兒:170~200 g/L
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 80~98 Fl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 MCH 27~31 Pg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 320~360 g/L
紅細胞壓積 HCT 男:40~50
女:37~48 %
平均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RDW 11~15 %
白細胞計數 WBC 4.0~10.0 109/L或103/μl
中性粒細胞 NEU;NE;GR 50~70 %
桿狀核粒細胞 1~4 %
嗜酸粒細胞 EOS 2~6 %
嗜鹼粒細胞 BAS 0~1 %
淋巴細胞 LYM;LY 20~40 %
單核細胞 MON;MO 3~8 %
血小板計數 PLT 100~300 109/L 或103/μl
平均血小板體積 MPV 6.0~11.5 Fl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 PDW <20% %
血小板壓積 PCT 0.115~0.285 %
有可能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需要詳細檢查.明確一下診斷.,還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多補充維生素.
建議你去醫院詳細的檢查。
祝早日康復~~
『伍』 血常規檢驗說明什麼
血常規檢查的臨床意義
血液檢驗以前是指血常規檢查,是手工操作、顯微鏡下計數的,它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血小板計數等,共有10來個項目。做一個病人的血常規檢驗最熟練、最快速也要10來分鍾。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檢驗儀器自動化.目前大部分醫院都使用自動化血液分析儀做血常規檢驗(目前稱血液學分析)。每次檢查只需用0.1毫升(約兩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鍾的時間,就可以檢測並列印出20多項結果。不過,這些結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縮寫名稱報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結果只有檢驗醫學的專業書籍才有介紹,所以患者很難理解其中的意義。
血液檢驗就是對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這三個系統的量和質進行檢測與分析。這三個系統與血漿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動於人體的循環系統中,參與機體的代謝及每一項功能活動,因此血液對保證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調節以及人體的內外環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發生病理變化,都會影響全身的組織器官;反之,組織或器官的病變可引起血液成分發生變化,因而血液學分析及其結果對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用自動化分析儀能夠檢測並報告紅細胞系統的8項參數及紅細胞直方圖。有關項目名稱及其參考值為:
1.紅細胞(RBC):男性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為3.5X10^12~5.OX10^12/升;
2.血紅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紅細胞平均壓積體積(MCV):80-100飛升;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紅細胞平均直徑(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11.5%~14.5%。
註:上述單位有時用英文符號表示,如L(升〕、fL(飛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這些參考值,就可以對照各自的檢驗結果是否正常。如結果與參考值有差異,這有何意義呢?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病態下的 RBC和 Hb可出現分離。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 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生變化。
例如,連續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增多的意義,而臨床上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更常見,且病情嚴重、復雜。
一般情況下,血液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精確,因此常以Hb作為優先的參考指標。成年男性 Hb小於 120克/升(女性小於 110克/升)為貧血。臨床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為4級:輕度,Hb小於正常值但大於90克/升;中度,Hb小於90克/升但大於60克/升;重度,Hb小於60克/升但大於30克/升;極度,Hb小於30克/升。
貧血又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3個月以後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可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RBC與Hb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由於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可出現輕度貧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 RBC 與 Hb 含量下降,這些屬於生理性貧血,在臨床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給予對症治療可獲得改善。
產生病理性貧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紅細胞生成減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RBC破壞過多。由於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造成RBC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海洋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一些化學、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失血過多。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傷、手術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還有各種慢性疾病或惡性病如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也可致貧血,這一類貧血雖伴隨著有關疾病繼發,但不可忽視,有些惡性疾病就是因為貧血的症狀而被診斷出來。
紅細胞系統中還有以下幾項檢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是指在一定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與血漿體積的比值。各種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漿滲出等使血液濃縮,可使HCt增高;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會使HCT減低。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表示每一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正常人的MCV為80~100飛開(1飛升=10^-15升),MCV小於80飛升則紅細胞為小細胞,MCV大於100飛升為大細胞。無論大細胞還是小細胞,都表示貧血,只不過貧血的類型不同而已。
此外,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即每個紅細胞內所含的Hb量)、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平均直徑(MCD)、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紅細胞平均厚度(MCT)等的變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貧血類型。
『陸』 去醫院檢查血常規,能查到什麼指標
血常規雖然只是取了一點血做檢查,但能從裡面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可以查出一個人是否被病毒感染。因為人在感染病毒後,免疫細胞會去製造一個牢籠困住病毒清理它們,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例如,常見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感染導致的白血病,也是可以通過血常規查出來。尤其是免疫器官發生病變的時候,查血可以先得到提醒信息。
而身體缺少營養素的時候,也會引起疾病,在查血常規的時候就會有數值改變提醒患者。不管是身體哪裡出現炎症了,做血常規都能查出來,只是要想知道具體是哪個部位發炎,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血常規還是很有用的,不要排斥檢查,每次只取一點血,不用擔心失血太多。
不過,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血液的數值會發生改變,老年人有點貧血也是正常的,生活中注意補血,常吃蛋白質佔比高的美食,多補充水分,是可以起到緩解效果的。在過了45歲後,建議每年定期檢查血常規,在身上頻繁出現一種異樣的時候,更應該去檢查一下。再加上其他的檢查項目,基本上都能找出來你是得了什麼病。
『柒』 血常規各項指標怎麼看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參考價值,許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時可以做血常規檢查對其進行輔助診斷。
此外,血常規檢查還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葯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范圍】
新生兒:(6.0~7.0)×1012/L
嬰兒:(5.2~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紅蛋白(Hb)
【正常參考范圍】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3、血細胞比容(HCT)
【正常參考范圍】
男40%~50%;
女35%~45%。
4、白細胞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5、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范圍】
中性粒細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1%~5%)
嗜鹼性粒細胞B0~0.0l(0~1%)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單核細胞M0.03~0.08(3%~8%)
6、血小板計數
【正常參考范圍】
(100~300)×109/L
(7)血常規數據被改應向哪個部門反映擴展閱讀:
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 ①增多見於精神因素(沖動、興奮、恐懼、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紅細胞代償性增生(氣壓低,缺氧刺激;長期多次獻血)。②減少見於妊娠、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對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性增多見於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腫瘤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減少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見於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③合成障礙,見於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血常規
『捌』 血常規的問題,200分懸賞,急啊
手把手教您看化驗單
2009-01-12 22:02:44修改 | 刪除 | 被22人轉藏 | 推薦到分類 |
小貼士:想知道口袋那麼多用戶都在做什麼么?
血液流變指標檢測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況:高於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血漿比粘度正常情況:1.64~1.78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9~22.6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降低: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纖維蛋白原(Fb)正常情況: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風濕、經期,手術後,DIC代償期等。
減低: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胎盤早期剝離,分娩時羊水滲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況:低於男:14~20女:12~21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10~13女:9~13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況:男:0~21mm/h女:0~38mm/h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紅細胞壓積正常情況:男:0.42~0.47女:0.39~0.40
紅細胞壓積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比值。是影響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隨紅細胞壓積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則降低。
增高:各種原因所致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後有大量創面滲出液等,測定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液濃縮程度,可作為補液量的依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有時可高達80%左右。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系體內氧供應不足引起的代償反應如新生兒,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減少:各種貧血或血液稀釋,由於貧血類型不同,紅細胞計數與紅細胞比積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據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的量計算紅細胞三種平均值,以有助於貧血的鑒別和分類。
紅細胞變形能力正常情況: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貧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臟病。
紅細胞剛性指數正常情況:男:7.16女:7.14
紅細胞剛性指數越大,表明紅細胞變性性越小,是高於變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變指標檢測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減少:常見於貧血疾病。
血漿比粘度
正常情況:1.64~1.78
增加: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紅細胞電泳時間(S)
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電泳時間(S)
正常情況:19~22.6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降低: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纖維蛋白原(Fb)正常情況: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風濕、經期,手術後,DIC代償期等。
減低: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胎盤早期剝離,分娩時羊水滲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況:低於男:14~20女:12~21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電泳時間(S)正常情況:15~17.4s
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
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還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況:高於男:10~13女:9~13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紅細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況:男:0~21mm/h女:0~38mm/h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紅細胞壓積正常情況:男:0.42~0.47女:0.39~0.40
紅細胞壓積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比值。是影響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隨紅細胞壓積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則降低。
增高:各種原因所致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後有大量創面滲出液等,測定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液濃縮程度,可作為補液量的依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有時可高達80%左右。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系體內氧供應不足引起的代償反應如新生兒,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減少:各種貧血或血液稀釋,由於貧血類型不同,紅細胞計數與紅細胞比積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據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的量計算紅細胞三種平均值,以有助於貧血的鑒別和分類。
紅細胞變形能力
正常情況: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貧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臟病。
紅細胞剛性指數正常情況:男:7.16女:7.14
紅細胞剛性指數越大,表明紅細胞變性性越小,是高於變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規檢查
紅細胞(RBC)
正常情況: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血紅蛋白(Hg)
正常情況: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白細胞(WBC)
正常情況:(4-10)*109/L
升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中性粒細胞
正常情況:(50-70)%
增高: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
正常情況:(0-00.75)%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淋巴細胞正常情況:(20-30)%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單核細胞
正常情況:(3-8)%
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血沉
正常情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網織紅細胞計數
正常情況:(0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玖』 血常規問題,具體數據如下:
▲看懂血液檢查報告
1.血液的成份
白血球為已成熟的細胞,有動力及吞噬細菌的作用;而紅血球之成熟者為無核細胞,其功用為攜於氧氣及 二氧化碳;血小板主要之作用與血凝固有關。
2.血液的一般檢查
檢驗項目
正常值
紅血球計數(RBC) 男性:(4.0~5.5)×1012/L(400~500萬/ul)
女性:(3.5~5.0)×1012/L(350~500萬/ul)
血紅蛋白(Hb) 男性:120~160g/L (12~16g/dl)
女性:110~150g/L (11~15g/dl)
白血球計數(WBC) (4.0~10.0)X109/L 4000~10,000/ul
白血球分類計數
中性粒細胞 50~70%
嗜酸性粒細胞 0.5~5%
嗜鹼性粒細胞 0~6%
淋巴細胞 20~35%
單核細胞 1~8%
血小板計數 (100-300)X109/L(100,000~300,000/ul)
百分率: 0.5~1.5%
網織紅血球計數 絕對值:(24~84)X109/L(2.4~8.4萬/ul)
紅血球沉降率(ESR)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出血時間 Duke法:1~3分 IVY法:0.5~6分
凝血時間 玻片法:2~5分 試管法:4~12分
3.數字代表意義
*紅血球計數
減少:常見於各種病因所致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另外還可見於妊娠的中、後期以及某些老年人。
增加:主要可見於缺氧如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及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相對性增加和真性紅血球症的絕對增高。
*血紅蛋白:其臨床意義與紅血球減少、增加相同。根據紅蛋白減低的程度可將貧血分為四級:
輕度貧血小於110g/L;
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90g/L;
重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60g/L;
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30g/L。
*白血球計數
增高:見於
(1)細菌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如膿腫、敗血症、化膿性闌尼炎、膿胸、大葉性肺炎。
(2)身體處於應急狀態時,如急性出血、手術、組織損傷、燒傷。
(3)某些白血病、轉移性癌等疾病。
減少:見於
(1)某些桿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蟲感染時,如傷寒、瘧疾、流行性感染、麻疹、病毒性肝炎。
(2)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3)某些葯物的副作用,如保泰松、阿斯匹林、氯黴素及化學治療葯物使用後等情形。
*白血球分類計數
(1)中性粒細胞:其增加和減少意義與白血球總數的增減意義相同。
(2)嗜酸性粒細胞:增加見於過敏反應,熱帶嗜酸性血球增多症、寄生感染、慢性多核球性白血病和慢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減少見於傷寒早期、大手術後、大面積燒傷及嚴重傳染病。
(3)嗜鹼性粒細胞:增加見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減少則無臨床意義。
(4)淋巴細胞:增加見於急性感染,如百日咳、傳染性粒細胞增多症、結核病、傳染病恢復期,慢性、急性淋巴球白血球;減少見於接觸放射線和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
(5)單核細胞:增加見於瘧疾、活動性肺結核、粒細胞白血病、何傑金氏病;減少無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生理性增加見於餐後、運動後。病理性增加見於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失血、溶血;減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生貧血、急性白血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脾功能亢進、骨轉移癌。
*網織紅血球計數:是反應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針,增高見 於溶血性貧血,急性大出血;減低則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紅血球沉降率:增加見於結核病、風濕活動、化膿性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心肌梗塞、嚴重貧血。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明顯減少、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嚴重肝腎病病患者、維生素C缺乏者。
*凝血時間:延長見於重症肝臟疾病、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病、阻塞性黃疸、先天性凝血霉原缺乏症、血漿凝血因子缺乏、應用肝素和雙香豆素治療時。
▲看懂尿液檢查報告
1.尿的形成由腎臟負責,血液通過腎絲球,除血球及蛋白部份外,概過濾之液體,經腎小管之選擇性再吸收,形成尿液,後再經輸尿管而儲存於膀胱,經一定的時間,通過尿道排出體外。
2.尿液一般檢查正常值摘要
檢驗項目
正常值
顏色 清或淡黃、透明
糖定性 2~3mg 100ml(陰性)
蛋白定性 陰性
比重 1.010~1.030(早晨第一次尿比重大於1.018)
酸鹼度(PH) 弱酸性
顯微鏡檢查
紅血球 小於3個/高倍視野
白血球 小於5個/高倍視野
管型 無或偶見透明管型
尿膽素元 陰性或弱陽性(稀釋20倍為陰性)
尿膽紅素定性試驗 陰性
尿膽紅質 陰性
丙酮 陰性
3.數字代表意義
*尿色
尿色變混濁或色的改變如出現血尿、醬油色或尿色明顯加深均提示有病理意義。
*尿糖
尿糖陽性可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胰腺炎、胰腺癌、長期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後。
*尿蛋白
尿蛋白陽性可分為生理和病理性,前者可見於劇烈活動後,高熱或攝入大量蛋白質後均為一過性和暫時性尿蛋白。病理性蛋白尿可見於各種腎臟疾病如腎炎、腎病綜合症、腎動脈硬化和全身性疾瘸如心力衰竭、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骨髓瘤。
*尿比重
尿比重固定於1.010±0.003稱為「滲尿」,見於慢性腎炎後期,全日各次尿比重小於1.018表示腎濃縮功能不全、尿崩症。尿比重增高見於脫水、血容量不足後。
*尿酸濃度
強酸性尿見於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強鹼性於代謝性鹼中毒,服用鹼性葯物及腎小管性酸中毒。
*顯微鏡檢查
(1)紅血球:尿中紅血球異常增高稱之為「血尿」。輕者在光學顯鏡可查見紅血球增多;重者在肉眼即能見到血尿,常見於泌尿系統疾病和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急進性腎炎、尿路感染、結石、腫瘤和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鉤端螺旋體及流行性出血熱。
(2)白血球:尿中白血球大於5個/高倍野為異常,如出現成堆形態不規則的白血球稱之為「膿尿」。可見於泌尿系統感染如急、慢性盂腎炎、膀胱炎、尿 道炎、腎膿腫、腎結核,另外某些疾病如淋病 、梅毒等尿中也會出現白血球增多。
*管型
管型大多是由蛋白質及有形成份在腎小管內凝固而形成的圓柱體。正常人偶見透明管型,紅血球管型提示可能為急性腎炎和狼瘡性腎炎;白血球管型則提示可能為腎小管有活動性病變及腎實質的損害,而腦樣管型和腎功能衰竭管型均算是嚴重腎臟疾病、腎功能衰竭的信號。
*尿膽元
陽性見於溶血性黃疸,如免疫性血性貧血、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和肝實質性損害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尿膽素定性試驗
陽性見於溶血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其意義與尿膽元相同。
*膽紅質
陽性見於阻塞性黃疸如總膽管結石、胰頭癌、壺腹部癌和肝細胞性黃疸如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
*丙酮
陽性是酮症酸中看的表現,見於糖尿病、飢餓、嘔吐、腹瀉、嚴重妊娠嘔吐等。
▲看懂糞便檢驗報告
1.由化學儀器檢查糞便,可知消化吸收情況,消化器官之炎症程度,腸胃道之出血,腸道產生蟲,甚至肝膽胰等功能之判斷。
2.糞便一般檢查正常值摘要
檢驗項目
正常值
顏色* 成人呈黃褐色 嬰幼兒呈金黃色
顯微鏡檢查*
血球 高倍鏡下無或偶見上皮細胞和白血球
食物殘渣 糞便中可見少量澱粉顆粒、肌肉纖維、脂肪滴、植物細胞
蟲卵 無
大便潛血試驗 陰性
3.數字代表意義
*顏色
(1)綠色:食用大量綠色蔬菜。
(2)柏油樣便(黑而富有光澤):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出血或食用鐵鹽及鉍。
(3)紅色血便:見於結腸和直腸病變如腫瘤、息肉、大腸潰瘍、胃癌等疾病,另外有時食用甜菜及蕃茄未消化亦會造成。糞便表面附有新穌血、點狀血斑:見於痔瘡出血。
(4)巧克力色便:常見於阿米巴痢疾。
(5)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
(6)棕黑色:為肉類含類較高食物。
(7)淡棕色:為飲用牛乳類飲食。
(8)黃色:脂肪類及大黃梗葉。
(9)灰白色:為膽道阻塞或黃疸。
*顯微鏡檢查
(1)血球:出現在大量紅血球見於腸道下段炎症和出血,如結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結腸癌、息容或痔出血;大量白血球見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
(2)食物殘渣:糞便中出現較多的澱粉顆粒見於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而出現大量脂肪滴為脂肪消化不良;出大量肌纖維表示蛋白質消化不良。
(3)蟲卵:因感染寄生蟲不同而檢出蛔蟲卵、鉤蟲卵。
(4)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表示可能為消化道出血,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胃腫腫瘤、腸道鉤蟲感染。由於該項檢查簡單易行,故常用以作為消化道腫瘤普查的指針。而食用動物血、肝、瘦肉等可出現潛血試驗假陽性,必要時應限制以上食物三天後再進行檢查。
▲如何看懂血液常規檢查報告
手術、化療、放療前後均需行血常規檢查。其中的指標的異常會影響這些治療措施的進行。但很多病人與家屬拿到化驗單看不懂,感到很困惑。現僅就血常規的一些化驗項目的臨床意義作一簡要說明,供參考:
1、血紅蛋白(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臨床意義: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較少見。
減低:可反映貧血的程度。病人的營養狀況不佳、手術後失血過多、化療後等均可出現。
2、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萬/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萬/mm3【0.01】
臨床意義:診斷各種貧血及紅細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缺氧等。
減低:手術後失血過多、化放療療引起的紅細胞減少、其他情況引起的貧血、血液稀釋後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臨床意義:
增高:急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惡性腫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這是化療病人最常見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可出現。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單核性和淋巴性三類白細胞。粒細胞又根據胞漿中含有的顆粒性質不同,分為嗜酸性、嗜鹼性及中性粒細胞三種。
(1)中性分葉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50~0.70(50%~70%)【0.01】
臨床意義:
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中性粒細胞減少:放射線或化學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傷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
(2)中性桿狀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01~0.05(1%~5%)【0.01】
臨床意義:用於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細胞(E):
正常參考值:0.005~0.05(0.05%~5%)【0.01】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某些皮膚病及血液病等。
減少:見於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大手術病情嚴重及傳染病、傷寒、副傷寒等病患者。
(4)嗜鹼性粒細胞(B):
正常參考值:0~0.01(0%~1%)【0.01】
臨床意義:
增多:常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某些轉移癌。
減少:無臨床意義。
(5)淋巴細胞(L):
正常參考值:0.25~0.35(25%~35%)【0.01】
臨床意義:
增多: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傳染病,常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恢復期及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減少:接觸放射線及應用皮質激素之後。
(6)單核細胞(M):
正常參考值:0.03~0.08(3%~8%)【0.01】
臨床意義:
增多: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復期、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減少:臨床意義不大。
5、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臨床意義:
減少: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傷寒、脾功能亢進及進行體外循環時、化學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療葯物或放療可引起血小板減少。其他的疾病引起則較少見,有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術後。
『拾』 血常規不合格被刷正常嗎
一般入職都有一些基本項目的檢查
例如,抽血,心電圖,B超,尿檢,內科,外科、胸透……
一般這些沒有問題都是能過的,
當然抽血體檢有問題也不要太過擔心,
這種事情交給紅太陽體檢 專門的人代一下就可以了!
祝君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