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統計局每天都在統計什麼東西呢
1、多種經濟社會數據。比如GDP及其增速,農業的總產值、各種牲畜的存欄出欄,工業的總產值、增加值、產品產量,服務業的客貨運輸量、郵電業務量,商業的社會零售總額、批發零售銷售額、住宿餐飲營業額,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屋建築面積,價格指數的CPI、PPI,就業的就業人數、失業率、工資,人民生活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支出等等。這個在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就能看到,在統計數據欄目里。
2、匯總其他綜合經濟部門的數據。比如金融業的銀行存貸款是人民銀行的數據,證券交易量是證監會的數據;對外經貿里的對外進出口是海關的數據;資源和環境里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環保局的數據;教育里的教師數、學生畢業人數是教委的數據等等。為了方便大家使用,在編輯年度統計資料的時候會統一編到年鑒里,這個在官網——統計數據——年度數據欄目中也能查到。
總之統計局就是個出數據和匯總數據的地方啦。你提到的那些過激的回答肯定是說統計局的數據都是編造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統計數據其實就是全國的一本賬目,光靠編造,想把一個小公司的賬目做平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更別說做平一個城市,做平一個國家了。不過統計出來的數據太多了,指標也太多了,不是專業干統計的人都不知道怎麼用倒是真的,但是好像目前沒見哪個國家有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㈡ 平常生活中有哪些統計知識
1、一個月的氣溫變化情況。
2、一年來家中收入增長情況。
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統計學提供更多的統計方法;社會科學本身也不斷地向細分化和定量化發展,也要求統計學能提供更有效的調查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因此,社會統計學派也日益重視方法論的研究,出現了從實質性方法論轉化的趨勢。
社會統計學派:
社會統計學派產生於19世紀後半葉,創始人是德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爾(1821—1896)、梅爾(1841—1925)等人。他們融合了國勢學派與政治算術學派的觀點,沿著凱特勒的「基本統計理論」向前發展。
但在學科性質上認為統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變動原因和規律性的實質性科學,以此同數理統計學派通用方法相對立。社會統計學派在研究對象上認為統計學是研究體而不是個別現象,而且認為由於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整體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統計
㈢ 生活中有哪些大數據
網路日誌、感測器網路、社會網路、社會數據、互聯網文體和文件、呼叫詳細記錄、天文學、醫療記錄,籃球比賽中利用大數據對球員的個人在比賽場上的數據分析。
通過收集普通家庭的能耗數據,大數據技術給出人們切實可用的節能提醒;通過對城市交通數據的收集處理,大數據技術能實現城市交通的優化。這些都是大數據在生活中的應用。
(3)日常有什麼統計數據擴展閱讀: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量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
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做服務轉型
3、面臨互聯網壓力之下必須轉型的傳統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
㈣ 常見的數據統計方法有什麼
常見的數據統計方法有:表格、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舉一個例子來具體分說明一下,比如說:我在淘寶開了個童裝店,為了方便統計每半個月的銷售額,現在用以上這四種統計方法來演示一下。
1.表格就是通過畫格子的方式來統計數據,在這里可以畫三行橫線,得到兩條細長的格子,再把這兩行均勻的分為15個上下格子。橫一為日期,橫二為銷售額,半個月下來都填進去就一目瞭然。
2.折線是通過畫點,把15天的銷售額都連成一條折線,通過上下起伏來看波動的數據。先畫一「L」形,橫線作日期,豎線作銷售額,銷售額可以自己寫一個數,一直往上數與數之間相差一樣。均勻的把橫豎線分為15份,每個日期對應多少銷售額,就在「L」的半框里,以對應的日期和銷售畫橫線和豎線,交叉的位置取一點。然後每天如此,再用直線連接這15個點,就能清楚的看到這半個月哪一天銷售最好,哪一天銷售墊底。
3.條形統計圖作出的是條狀的數據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一樣,畫「L」,橫為日期豎為銷售額。只不過這里不畫點點,畫倒立的長方形,然後通過高高低低的條形圖來分析半個月的銷售額。
4.扇形統計圖就是把一個圓形,平均分為15份,一個月下來把所有的日銷售額加起來,用當天的數據除以總數,乘以百分數。每一分里寫上日期和當天銷售額占總數的百分比,用這個百分數來統計半個月的數據。每個圖的做法都不一樣,但表達的意思都是同樣的,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數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