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串列口一次能傳送多少位數據
串列口一次傳遞一位數據,按波特率9600,每秒能傳遞9600位數據,以8位數據加1起始位、1停止位,每秒能傳遞960位元組的數據。
串口叫做串列介面,現在的PC 機一般有兩個串列口COM 1 和COM 2 。串列口不同於並行口之處在於它的數據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傳送出去的。雖然這樣速度會慢一些,但傳送距離較並行口更長,因此若要進行較長距離的通信時,應使用串列口。
進行串列傳輸的介面,它一次只能傳輸1Bit。串列埠可以用於連接外置數據機、繪圖儀或串列列印機。它也可以控制台連接的方式連接網路設備,例如路由器和交換機,主要用來配置它們。
串列傳輸由於只有一位信號在信號線上,沒有位同步問題,因此傳送頻率可以繼續提高,當前傳輸速率已經達到1Gb/s(1000Mb)以上,而且還在提高,而並行傳輸在100Mb/s左右就停滯不前了,可以預見,串列傳輸將會比並行傳輸越來越快。
參考:http://ke..com/link?url=
② 傳輸速率為9600bps意味著每分鍾最多可傳送多少個ASCII字元
每分鍾傳送=960*60 = 57600個位元組。
如數據傳送速率為240b/s,而每個字元格式包含10位(1個起始位,1個停止位,8個有效數據位),這時的波特率為240 baud (波特),比特率(有效數據位的傳送速率)為240*10=2400 bps(比特每秒)。
一個ASCII碼=1個Byte;
1Byte=8bit+2=10Bit;
9600bit/(10) = 960Byte= 960個ASCII碼/秒;
每分鍾=960*60 = 57600個位元組。
(2)數據傳輸可以多少位擴展閱讀
比特率的計算
1000 bit/s = 1 kbit/s (一千位每秒)
1000 kbit/s = 1 Mbit/s (一兆或一百萬位每秒)
1000 Mbit/s = 1 Gbit/s (一吉比特或十億位每秒)。
(此處K和M分別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計算機存儲器容量時的1024和1048576)
大的比特率,使用國際單位制詞頭:
1,000 bps= 【1kbps】 =1,000 bit/s= 0.97656 Kibi bit/s
1,000,000 bps= 【1Mbps】 =1,000,000 bit/s= 0.95367 Mebi bit/s
1,000,000,000 bps= 【1Gbps】 =1,000,000,000 bit/s= 0.93132 Gibi bit/s
③ 串口通信一幀可以傳多少位元組
假設你的串口正常使用時,誤碼率為萬分之一,那麼如果一幀數據傳10位元組,總共就是100比特,這幀數據發生錯誤的概率就大約是1%。那就意味著每傳輸100幀數據,就有一幀因為發生錯誤而要重傳。這在一般的系統中還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萬分之一的誤碼率之下,你硬要一幀數據傳400位元組,那就是4000比特,那麼這幀數據發生錯誤的概率就高達33%,就意味著每三幀數據,就有一幀需要重傳,而重傳也存在較高的再次發生錯誤的概率。
除了誤碼導致重傳,還要考慮一幀數據的交互耗費的時間,數據幀越大,這幀數據傳輸耗費的時間越長,通信的實時性就越差。同樣,雙方的CPU耗費的緩沖區資源就越大。潛在的穩定性就越差。
④ 請問USB通信能夠傳輸多少位數據
域:是USB數據最小的單位,由若干位組成(至於是多少位由具體的域決定),域可分為七個類型:
1、同步域(SYNC),八位,值固定為0000 0001,用於本地時鍾和輸入同步
2、標識域(PID),由四位標識符+四位標識符反碼構成,表明包的類型和格式,這是個很重要的部分,這里能夠計算出,USB的標識碼有16種,具體分類請看問題五。
3、地址域(ADDR):七位地址,代表了設備在主機上的地址,地址000 0000被命名為零地址,是任何一個設備第一次連接到主機時,在被主機配置、枚舉前的默認地址,由此能夠知道為什麼一個USB主機只能接127個設備的原因。
4、端點域(ENDP),四位,由此可知一個USB設備有的端點數量最大為16個。
5、幀號域(FRAM),11位,每一個幀都有一個特定的幀號,幀號域最大容量0x800,對於同步傳輸有重要意義(同步傳輸為四種傳輸類型之一,請看下面)。
6、數據域(DATA):長度為0~1023位元組,在不同的傳輸類型中,數據域的長度各不相同,但必須為整數個位元組的長度
7、校驗域(CRC):對令牌包和數據包(對於包的分類請看下面)中非PID域進行校驗的一種方法,CRC校驗在通訊中應用很泛,是一種很好的校驗方法,至於具體的校驗方法這里就不多說,請查閱相關資料,只須注意CRC碼的除法是模2運算,不同於10進制中的除法。
⑤ 數據傳輸有幾種模式
可以分為7種。
1、並行傳輸
並行傳輸指的是數據以成組的方式,在多條並行信道上同時進行傳輸,是在傳輸中有多個數據位同時在設備之間進行的傳輸。常用的是將構成一個字元的幾位二進制碼同時分別在幾個並行的信道上傳輸。
並行傳輸時,一次可以傳一個字元,收發雙方不存在同步的問題。而且速度快、控制方式簡單。但是,並行傳輸需要多個物理通道。所以並行傳輸只適合於短距離、要求傳輸速度快的場合使用。
2、串列傳輸
串列通信作為計算機通信方式之一,主要起到主機與外設以及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作用,串列通信具有傳輸線少、成本低的特點,主要適用於近距離的人-機交換、實時監控等系統通信工作當中,藉助於現有的電話網也能實現遠距離傳輸,因此串列通信介面是計算機系統當中的常用介面。
3、非同步傳輸
非同步傳輸每次傳送一個字元代碼(5~8bit),在發送每一個字元代碼的前面均加上一個「起」信號,其長度規定為1個碼元,極性為「0」,後面均加一個止信號,在採用國際電報二號碼時,止信號長度為1.5個碼元,在採用國際五號碼(見數據通信代碼)或其它代碼時,止信號長度為1或2個碼元,極性為「1」。
4、同步傳輸
同步傳輸是以固定時鍾節拍來發送數據信號的。在串列數據流中,各信號碼元之間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接收端要從收到的數據流中正確區分發送的字元,必須建立位定時同步和幀同步。
5、單工數據傳輸
單工數據傳輸是兩數據站之間只能沿一個指定的方向進行數據傳輸。即一端的DTE固定為數據源,另一端的DTE固定為數據宿。
6、半雙工數據傳輸
半雙工數據傳輸是兩數據站之間可以在兩個方向上進行數據傳輸,但不能同時進行。即每一端的DTE既可作數據源,也可作數據宿,但不能同時作為數據源與數據宿。
7、全雙工數據傳輸
全雙工數據傳輸是在兩數據站之間,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進行傳輸。即每一端的DTE均可同時作為數據源與數據宿。通常四線線路實現全雙工數據傳輸。二線線路實現單工或半雙工數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