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微軟要把數據中心設在水下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從數據分析來看數據中心無疑是「能耗大戶」。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的耗電量近億度。2018年全國數據中心消耗的總電量為1608.89億度電,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1567億度)還要多,相當於三峽大壩全年的發電量。
微軟、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構建綠色高效的數據中心,作為綠色節能技術的行業推動者和踐行者,已經不僅僅是企業基於自身經營需要,同時也是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需要肩負的重大社會責任。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B. 為什麼微軟要把數據中心設在水下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一個數據中心的成本中,電力成本佔了20%左右,其中電力成本中的42%是用來散熱的。因此,谷歌、facebook、IBM等科技巨頭將數據中心建在了冰島、芬蘭等國家。微軟為了減少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嘗試將數據中心建在水下。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中心的平均使用年限是9年,一個數據中心的電力能耗成本占據了所有成本的20%。這些消耗的電能,大約有47%進入了伺服器,是有效的能耗,而42%的被散熱能耗消耗了。
C. 微軟為何將數據中心建在海底
2018年6月1日,微軟將一個長約12米,直徑接近3米的膠囊狀數據中心沉入蘇格蘭水域。
這個在海底嗡嗡作響的數據中心一共裝載了864台伺服器,可以存儲約500萬部電影。它將為蘇格蘭群島的沿海地區提供高速的雲計算能力和互聯網連接。
為了保證數據中心可以在水下順利運作,微軟特意跟一家經驗豐富的海洋工程公司合作,將一些潛艇的技術用於維持冷卻溫度。而從投入生產到最終下水只花了不到90天,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
項目經理稱,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距離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在附近水域放置數據中心,可以以短距離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快速流暢的互聯網體驗。
環保也是一個大亮點。這次放置數據中心的地方,是位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攬了島上的1萬名居民用電。
這最初只是一位微軟員工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位員工受埋在海底的電纜和光纖啟發,開始好奇將數據中心搬到水下可不可行。
2014年,這個想法正式立項投入研究,並在2015年8月建成概念原型,在美國加州的海岸附近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測試。
第一階段的測試證明了水下數據中心的概念可行,而現階段的重點是要從環境和經濟上研究是否可行。
在接下來的12個月里,微軟將從功耗、內部濕度和溫度等多個方面來監測和記錄數據中心的運作。會不會給海洋環境帶來污染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觀察。
微軟還為這個蘇格蘭海底的數據中心立下了目標,希望它能實現5年內無需人為協助運作。而在數據中心的使用壽命結束後會進行回收以減少浪費。
D. 微軟把數據放海里,阿里把數據放湖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大數據是我們每天暢游的信息海洋-來自我們的計算機,移動設備和機器感測器的海量數據。 組織使用此數據來驅動決策,改進流程和策略以及創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服務和體驗。 大數據之所以被定義為“大數據”,不僅是因為其數量龐大,還因為其性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通常,它超出了傳統資料庫捕獲,管理和處理它的能力。 而且,大數據可以來自我們能夠進行數字監控的任何地方或世界上任何地方。 氣象衛星,物聯網(IoT)設備,交通攝像頭,社交媒體趨勢–這些只是正在挖掘和分析的少數數據源,以使業務更具彈性和競爭力。
早在2018年,微軟就將整個數據中心沉沒在蘇格蘭海底,使864台伺服器和27.6 PB的存儲設備墜入了117英尺深的海洋。今天,該公司報告說其最新實驗是成功的,揭示了發現,這些發現表明水下數據中心的想法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該公司已經探索水下伺服器的想法已有一段時間了;早在2015年,它就在加州沿海的一個數據中心內灌了幾個月的水,作為概念驗證,以查看這些計算機是否能在旅途中倖存下來。但是,此輪試驗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目的是證明該公司可以在實際規模上完成該任務,並可以為實際使用而製造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