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作簡單介紹
下面對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作簡單介紹。
物理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所傳數據的單位是比特。其功能是對上層屏蔽傳輸媒體的區別,提供比特流傳輸服務。也就是說,有了物理層後,數據鏈路層及以上各層都不需要考慮使用的是什麼傳輸媒體,無論是用雙絞線、光纖,還是用微波,都被看成是一個比特流管道。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各相鄰節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 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其功能是對物理層傳輸的比特流進行校驗,並採用檢錯重發等技術,使本來可能出錯的數據鏈路變成不出錯的數據鏈路,從而對上層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換句話說,就是網路層及以上層不再需要考慮傳輸中出錯的問題,就可以認定下面是一條不出錯的數據傳輸信道,把數據交給數據鏈路層,它就能完整無誤地把數據傳給相鄰節點的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台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多個節點和鏈路,也可能要經過多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的傳送單位是分組或包(Packet),它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端的傳輸層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目的地址發送到接收端,使傳輸層及以上各層在設計時不再需要考慮傳輸路由。
傳輸層:在發送端和接收端明孫之間建立一條不會出錯的路由,對上層提供可靠的報文傳輸服務。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相鄰節點間比特流的無差錯傳輸不同,傳輸層保證的是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無差錯傳輸,主要控制的是包的丟失、錯序、重復等問題。
會話層:會話層雖然不參與具體的數據傳輸,但它要對數據傳輸進行管理。會話層建立在兩個互相通信的應用進程之間,組織並協調其交互。例如,在半雙工通信中,確定在某段時間誰有權發送,誰有權接收;或當發生意外時(如已建立的連接突然斷了),確定在重新恢復會話時應從何處開始,而不必重傳全部數據。
表示層:表示層主要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數據轉換、數據壓縮和數據加密。表示層將欲交換的資料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變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有了這樣的表示層,用戶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他們所要交談的問題本身,而不必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某些特性。
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它確定進程之間的通信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負責用戶信息的語義表示,並在兩個通信者之間進行語義匹配。這就是說,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等操作,還要作為相互作用的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需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各層的最主要功能可以歸納如下:
應用層:與用戶應用進程的介面,即相當於「做什麼?」
表示層:數據格式的轉換,即相當於「對方看起來像什麼?」
會話層:會話的管理與數據傳輸的同步,即相當於「輪到誰講話和從何處講?」
傳輸層:從端到端經網路透明地傳送報文,即相當於「對方在何處?」
網路層:分組交換和路由選擇,即相當於「走哪條激漏鏈路可到達該處?」
數據鏈路層:在鏈路上無差錯地傳送幀,即相當於「每一步該怎麼走?」
物理層:將比特流送到物理媒體搜御上傳送,即相當於「對上一層的每一步應該怎樣利用物理媒體?」
由上可見,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功能可分為三組,下兩層解決網路信道問題,第三、四層解決傳輸服務問題,上三層處理應用進程的訪問,解決應用進程的通信問題。
㈡ 傳輸層的簡介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是OSI中最重要, 最關鍵的一層,是唯一負責總體的數據傳輸和數據控制的一層.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交換數據的機制.傳輸層對會話層等高三層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對網路層提供可靠的目的地站點信息。
傳輸層也稱為運輸層.傳輸層只存在於端開放系統中,是介於低3層通信子網系統和高3層之間的一層,但是很重要的一層.因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對數據傳送進行控制從低到高的最後一層.
有一個既存事實,即世界上各種通信子網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例如電話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公用數據交換網,區域網等通信子網都可互連,但它們提供的吞吐量,傳輸速率,數據延遲通信費用各不相同.對於會話層來說,卻要求有一性能恆定的介面.傳輸層就承擔了這一功能.它採用分流/合流,復用/解復用技術來調節上述通信子網的差異,使會話層感受不到.此外傳輸層還要具備差錯恢復,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對會話層屏蔽通信子網在這些方面的細節與差異.傳輸層面對的數據對象已不是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而是和會話層的界面埠.
上述功能的最終目的是為會話提供可靠的,無誤的數據傳輸.傳輸層的服務一般要經歷傳輸連接建立階段,數據傳送階段,傳輸連接釋放階段3個階段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過程.而在數據傳送階段又分為一般數據傳送和加速數據傳送兩種。傳輸層服務分成5種類型.基本可以滿足對傳送質量,傳送速度,傳送費用的各種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