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處理大量數據並發操作
處理大量數據並發操作可以採用如下幾種方法:
1.使用緩存:使用程序直接保存到內存中。或者使用緩存框架: 用一個特定的類型值來保存,以區別空數據和未緩存的兩種狀態。
2.資料庫優化:表結構優化;SQL語句優化,語法優化和處理邏輯優化;分區;分表;索引優化;使用存儲過程代替直接操作。
3.分離活躍和攜數據:可以分為活躍用戶和不活躍用戶。
4.批量讀取和延遲修改: 高並發情況可以將多個查詢請求合並到一個。高並發且頻繁修改的可以暫存緩存中。
5.讀寫分離: 資料庫伺服器配置多個,配置主從資料庫。寫用主資料庫,讀用從資料庫。
6.分布式資料庫: 將不同的表存放到不同的資料庫中,然後再放到不同的伺服器中。
7.NoSql和Hadoop: NoSql,not only SQL。沒有關系型資料庫那麼多限制,比較靈活高效。Hadoop,將一個表中的數據分層多塊,保存到多個節點(分布式)。每一塊數據都有多個節點保正燃存(集群)。集群可以並行處理相同的數據,還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拓展資料: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喚清伏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❷ 並行處理技術的並行處理技術-概念
並行性是指在同一時刻或同一時間間隔內完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相同或不相同的工作,只要在時間上互相重疊,都存在並行性。計算機系統中的並行性可從不同的層次上實現,從低到高大致可分為:
(1)指令內部的並行:是指指令執行中的各個微操作盡可能實現並行操作。
(2)指令間的並行:是指兩條或多條指令的執行是並行進行的。
(3)任務處理的並行:是指將程序分解成可以並行處理的多個處理任務,而使兩個或多個任務並行處理。
(4)作業處理的並行:是指並行處理兩個或多個作業。如多道程序設計、分時系統等。另外,從數據處理上,也有從低到高的並行層次。
(5)字串位並:同時對一個二進制字的所有位進行操作。
(6)字並位串:同時對多個字的同一位進行操作。
(7)全並行:同時對許多字的所有位進行操作。
❸ 什麼是並行處理
並行處理是計算機系統中能同時執行兩個或多個處理的一種計算方法。並行處理可同時工作於同一程序的不同方面。並行處理的主要目的是節省大型和復雜問題的解決時間。
為使用並行處理,首先需要對程序進行並行化處理,也就是說將工作各部分分配到不同處理進程(線程)中。並行處理由於存在相互關聯的問題,因此不能自動實現。
另外,並行也不能保證加速。從理論上講,在 n 個並行處理的執行速度可能會是在單一處理機上執行的速度的 n 倍。
利用計算機語言進行並行性描述的時候主要有三種方案:
1.語言擴展方案:也就是利用各種語言的庫函數來進行並行性功能的擴展。
2.編譯制導法:也稱為智能編譯,它是隱式並行策略的體現,主要是由並行編譯系統進行程序表示、由相關分析得到方法庫管理方案,由優化分析得到知識庫管理方案,從而形成並行程序。
3.新的語言結構法:這是顯式並行策略的體現。也就是建立一種全新的並行語言的體系,而這種並行語言通過編譯就能直接形成並行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