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據分析。人的壽命、時間、智商是哪一種數據(分類數據、順序數據、間距數據、比率數據)
我的理解是:
人的壽命相當於人的年齡,有絕對零度和相等單位,是比率數據。
時間沒有絕對的零點,有相等單位,是等距數據(時間這個不是很確定)
智商如果是離差智商是等距數據,有相等單位,如果是比率智商是順序數據
㈡ 智商的定義是什麼
智商,英文簡稱IQ(IntelligenceQuotient),是通過測驗、測量出來的智力指數,是受測者在智力測試上所得的分數,是一個人與相同智力年齡或同社會階層的人相比較智力的高低,它反映了被測者在測驗題目上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把IQ視同為智力。
智商就是表示相對智力的數字,是智力年齡(Mentalage)除以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將除得的數字乘以100,然後除去小數點部分。
智商(IQ)已成為人所皆知的詞彙,然而真正了解其意義的人卻為數不多。和其他心理學詞彙一樣,智商一詞常常被誤用。比如,人們往往把智商(IQ)與智力年齡概念相混淆。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智力測驗的得分通常顯示的是人們的「智力年齡」的水平。但是,如果要確定一個人的智商,就必須聯系他的實際年齡來考慮他的智力年齡。
事實上所謂的智力,就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我們常常以智力發達來形容一個人聰明,同時也以智力低下、弱智等詞語來表述一個人大腦的愚笨。說得更具體一些,智力就是一個人了解、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由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五個方面構成,智力就是這五種能力的綜合。
心理學家做過形象的比喻:觀察力是智力的眼睛,記憶力是智力的儲存倉庫,思維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又構成了智力的加工廠。
以科學與量化的方式測定看不見摸不著的智力,一直是心理學家的夢想,也是現實的需要。經過許多心理學家的努力,科學測量智力的方式逐步完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英文簡稱為IQ,智商也就是科學測定智力所獲得的數據,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㈢ 什麼是IQ數據
IQ
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縮寫,意為智力商數,簡稱智商。它是測量個體智力發展水平的一種指標。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L.W.Stern)提出,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制訂「斯坦福—比內量表」中引用IQ,並加以改進。IQ是用智齡(心理年齡)除以實際年齡所得的商,乘以100,即比率智商。其計算公式為:
計算方法:IQ=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
人群中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有11%的智商屬於120分~139分;18%屬於110分~119分;46%屬於90分~109分;15%屬於80分~89分;6%屬於70分~79分;另外,有3%的人智商低於70分,屬於智能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