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售行業大數據技術如何應用
1、實時進行管理交付
作為零售商,開展業務和獲利的關鍵要素是盡快收到貨物,並確保貨物也能迅速交付給商店或客戶。大數據通過使零售商能夠實時管理交付而提供幫助,這是零售供應鏈管理的關鍵。零售商可了解交通和天氣狀況最新信息,以及正在運輸的貨物所在的位置。
2、揀選更好的時間
許多零售商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揀選和包裝訂單。這是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流程,在以往,只有大型零售商才能通過自動化揀選機器人或組織大量員工來加快揀選速度。如今採用大數據,即使是小型零售商也可以改進其流程,並在更好的揀選時間進行揀選。
3、將供應鏈細分
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期待獲得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和客戶服務。零售商可以通過數據對供應鏈進行細分,更好地迎合不同的目標市場,提高轉化率。通過記錄數據分析告訴零售商在不同渠道(例如,網路、移動和社交)與購物者的互動,從而使其向購物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4、供應商管理常改善
零售商可能與供應鏈中的多家公司合作。可能會有直運供應商、物流供應商、包裝供應商和其他供應商,他們需要組織、管理和審查。反過來,試圖提高盈利能力和可靠性也可能是一項挑戰。大數據技術可以提供幫助。
2. 零售企業如何面對「大數據時代」
零售企業如何面對「大數據時代」
當「物聯網」、「雲計算」我們都還沒有理解清晰時,又出來了一個新名詞——「大數據」,這些IT名詞僅僅是概念,還是與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有直接關系?筆者認為,大多數的零售從業者都不能清晰地回應。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商業行為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企業發現和挖掘客戶需求,並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最佳的商業行為就是企業通過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務超越客戶的需求,讓客戶的物超所值的感覺持續下去;這樣的商業行為將能夠獲得更高且持續的利潤。
「物聯網」、「雲計算」或「大數據」都是幫助我們發現和挖掘客戶需求,提供快速和准確的市場數據以便客戶及時決策的工具。相對傳統的工具,它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准確。筆者認為作為商業信息領域的從業人員,可以不需要過多地了解其內在核心技術及方式,但它們能夠給零售用戶和行業帶來哪些變革或趨勢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2008年馬雲成功地預測了經濟危機,並幫助成千上萬的小製造商准備了過冬的糧食。此舉讓馬雲在業內贏得崇高榮譽的同時,更為阿里巴巴帶來持續的客戶。馬雲如何做到這些事情的呢?是「大數據」給了他啟示。馬雲對未來的預測是建立在對用戶行為分析的基礎上。一般而言,買家在采購商品前,會比較多家供應商的商品。此舉反應到阿里巴巴的統計數據中,就是查詢點擊的數量和購買點擊的數量相對會保持一個數值,綜合各個緯度的數據能夠建立用戶的行為模型。因為淘寶網用戶樣本量巨大,從而保證了用戶行為模型的准確性。「大數據」為阿里巴巴清晰地預測了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
什麼是大數據
相信馬雲的案例已經給我們一些啟示了。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談到大數據,離不開物聯網和雲計算的關系。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三大技術,不可孤立而言;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大數據提供了廣泛的數據來源,雲計算為大數據的誕生創造了基礎環境,脫離物聯網和雲計算的層面,就沒有大數據存在的巨大價值。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物聯網僅僅是數據的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是收集信息和數據的一種更加簡單和有效的終端方式。
雲計算是一種新的IT業務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提供極低的成本、極快速的交付手段、極簡單的使用方式,並且讓各個關聯的系統協同變得異常簡單和輕松。雲計算的蓬勃發展,客觀上開啟了大數據時代的大門,如果用高速公路來形容比喻雲計算,那麼大數據就是所有汽車中的貨物。雲計算為大數據提供了存儲空間、訪問渠道及運算能力。大數據是雲計算的靈魂。
大數據技術簡單來講就是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數據已經不單單是傳統的結構化數據了,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開始占據了我們數據的大部分內容,我們從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已經變得不是那麼容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開始讓這些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
大家可以清晰看出,我們提及的智慧商業脫離了大數據是不可能實現的,大家熟悉的商業智能離開了大數據就是一個忽悠人概念了。
大數據具備四大特徵:第一,數據量巨大,從TB躍升到P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豐富,包含日誌、視頻、音頻、圖片、地理信息、文檔等等;第三,數據價值密度低,以視頻數據為例,一個超過一小時的視頻,可能有價值的信息不到三秒;第四,數據處理速度快,要達到秒極,需要能夠實時獲取有價值的數據。
這些還都是大數據的概念和特徵,回歸到我們實際的商業行為中,大數據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益處?
以往我們進行商業判斷時,大多靠我們的經驗和直覺,所以會出現不是很確定的判斷或者走一步看一步的探路式情況發生。大數據時代很多企業的正確決策是依靠數據分析得出,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運營效益。麥當勞、肯德基以及蘋果公司等旗艦專賣店的位置都是建立在數據分析基礎之上的精準選址。在零售業中,數據分析的技術與手段更是得到廣泛的應用,傳統企業如沃爾瑪通過數據挖掘重塑並優化供應鏈,新崛起的電商如卓越亞馬遜、淘寶等則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掌握和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各類企業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發展
我們怎樣來面對大數據時代?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幾步來考慮。
首先企業的領導者要重視大數據的發展、重視企業的數據中心,把收集客戶數據做為企業運行第一目標;第二,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培訓及建立收集數據的機制;第三,以業務需求為准則,確定哪些數據是需要收集;第四,確認在企業已有的數據基礎上或者未來方向前提下,如何達成前三項目標的基礎建設方案。
看完這些,很多人會認為,這些IT基礎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龐大的信息化團隊,做為中國商業最大的一份子——中小微型零售企業不可能或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這樣一場變化。
大中型企業因為本身業務及利潤的積淀,已經能夠承擔這樣一場需求趨勢的需要成本。中小微型企業還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如果也如同大中型企業進行全方面投入,將很快會被新型的IT工具拖垮或者遭受重創。幸運的是IT的發展為所有的企業都提供了平等的選擇,雲計算的廣泛應用即是對這樣一場變革帶來的臨時禮物。做為中小微型零售企業,完全不必考慮自己建設一套IT系統,他們從精力、成本、能力上來說都不適合,因此此類企業可以將企業的IT建設外包給適合的服務商,企業本身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客戶的開發上。
亞馬遜在全球率先推出了雲服務的基礎平台,為中小微型商業企業提供了大型企業和超大型企業同樣的基礎環境及系統架構,小企業只需清晰規劃自己的目標和適合的步驟後,使用雲平台按需付費即可,大可不必進行巨大的初始投入及不可預測的運行成本。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一批在為國內中小微型零售企業提供類似服務的信息服務商,比如基於客戶關系管理的「XTOOLS」,基於客戶服務的「迅鳥」雲呼叫平台,基於連鎖店面管理的「甩手掌櫃」等等。至於各中小微型企業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平台,則需要依靠該企業領導者本人的智慧。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零售企業如何面對「大數據時代」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