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市場是如何調節供求的
「市場均衡發生在供給和需求力量達到平衡的價格與數量點上」,則由於每一筆交易必然是供求雙方在價格和數量的平衡點上達成的,因此市場每時每刻都處於平衡之中。但是,這並不是薩氏的本意。他顯然看到了平衡背後的不平衡,比如說在供不應求前提下,每一筆交易也都是在交易雙方的力量平衡點上達成的,無非供方的力量更強,而平衡有利於供方而己。因此,薩氏的「均衡價格」實際上是指供求雙方力量對等時的價格。但是,怎樣才算供求力量對等或平衡呢?我們可以說,當供不應求時,供方會擴大生產,並有其他供方進入市場;當供過於求時,供方會縮減生產,並有其他供方退出市場;因此,供方既不擴大,又不縮減,既不進入,又不退出的狀況叫供求平衡,這時候的價格則是均衡價格。
由此可見,所謂「均衡價格」的存在是以完全競爭為前提的,甚至可以說「均衡價格」就是「完全競爭」的代名詞。因為一旦存在行業進入壁壘,例如專利、學習曲線、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品牌優勢、轉換成本、資本需求、資源等限制,其他供方無法順利進入市場,則即使該行業利潤及薪水水平遠遠高於其他行業,仍然擴大不了生產,仍然沒有其他供貨商對現有供貨商的競爭。相反,如果存在行業退出壁壘,則雖然該行業利潤及薪水水平遠遠低於其他行業,仍然不會有大量廠商退出該行業,使該行業持續保持過度競爭狀態。
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行業都存在進入壁壘,甚至農業也不例外。以美國為例,美國農業是大農場經濟,育種、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運輸都是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單位勞動力的糧食產量很高。與這樣的大農場相比,小農場甚至象中國這樣的極度細分化的小塊土地耕作就極缺乏競爭力。如果不存在國界,則中國的農戶可能會大量退出市場。
那麼,以前是否存在完全競爭呢?我們不妨假設美國建國初期的農業是以小農場為主的完全競爭經濟,當糧價低落時,無數農場主會休耕部分土地,或轉產疏菜、水果等;當糧價高漲時,農場主們又會擴大耕作面積,開墾新的土地。這樣,糧價就可以在均衡價格附近波動。但是,農場主們的耕作技術有高下,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灌溉條件不同,各地的雨水陽光不同,因此,即使糧食價格在均衡價格附近,仍然將有部分農場主利潤豐厚,而另一部分則破產。於是利潤豐厚者將收購破產者的土地,破產農場主或者成為農業工人,或者流入城市。這樣,農場規模漸漸擴大,技術漸漸提高,農業的進入壁壘不斷增高。也就是說,即使在某一時刻某一行業存在完全競爭,它也將逐漸向不完全競爭直至寡頭和壟斷市場演化。與此相聯系,則是價格越來越遠離「均衡價格」,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正反饋。
再以人們比較熟悉的彩電市場為例。決定彩電價格的因素主要應該看彩電生產商的實力及競爭態勢構成(包括國內外彩電生產商),關稅率如何,彩電生產成本,研究與開發成本,彩電技術進展,消費者的平均收入及構成。具體到某一地區的彩電價格,則還應該考慮在該特定市場上,有幾家國際性、全國性的廠商或地方性的廠商,其售後服務的網路如何,地方當局是否對當地彩電有保護性措施等。
在彩電生產初期,掌握彩電生產技術的廠商很少,技術成熟程度和生產熟練程度還比較低,批生產的能力還不夠,彩電質次而價高。但是由於彩電比黑白電視有重大突破,高收入群體又有足夠的購買力,因此廠商完全有可能採用所謂「撇油戰略」,把價格定在遠遠超過研製與生產成本的水平上,獲取暴利。對於消費者來說,他並不是根據生產商的成本來購買彩電的,而是根據他的支付能力和彩電所能帶來的感官享受與社會榮耀來決定是否購買的。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消費者得到了享受與榮耀,生產者得到了暴利,供求雙方在高價格水平上達到了平衡。由於利潤空間大,實際上這時候的供求平衡點由生產商決定。比如,設生產成本為2000美元,在10000美元的價格上,有2萬人購買,生產商獲利1.6億;在8000美元的水平上,有10萬人購買,獲利6億;在6000美元的水平上,有30萬人購買,獲利12億;在4000美元的水平上,有100萬人購買,獲利20億。但是由於初始生產能力只有2萬台,生產商就可以定價10000美元,以實現其利潤的最大化。如此高額的利潤必然吸引其他生產商的覬覦。但是,如果有專利法保護其彩電核心技術的專有,則覬覦者只能望洋興嘆,或轉入地下生產。這時候,專利法對於定價就起到了重大作用,它使生產商在一定時期內享有壟斷定價權。
為了討論方便,假設沒有專利法保護彩電生產技術,誰都可以生產,則彩電市場將會如何演變呢?可以設想,最早跟進的將是其他黑白電視機生產商,其次可能是其他行業的投資商。然而,沒有專利法保護並不等於彩電首創廠自己不保護技術。就在其他廠商試圖進入該行業時,首創廠也將採取措施增加該行業的進入壁壘。如果首創廠給核心技術人員人高額薪水,或給技術人員以技術股份,則首創廠將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保護核心技術。否則,核心技術人員或者被其他廠商吸引,或者自己帶走技術,另設彩電廠,從而加速彩電核心技術的擴散。其次,由於學習曲線的存在,首創廠將有可能最早最快地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跟進廠商處於競爭劣勢地位。第三,由於首創廠初期的巨額利潤存在,首創廠可能已經回收了研究與開發成本,有可能以單純的生產成本作為定價底線,從而迫使跟進廠商無利可圖。也就是說,如果首創廠初期採用「撇油定價」戰略,然後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使售價總是低於跟進廠商的售價,則首創廠完全有可能使跟進廠商破產,從而在不斷獲利的過程中取得壟斷地位。當所有跟進廠商發現無法打入該行業而放棄努力時,首創廠的生產和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後來者望塵莫及的地步,再度獲得壟斷定價權。熊彼特曾經認為,創新在短期內會產生超額利潤,但是由於追隨者蜂起,超額利潤最終將被消除。然而,我們從上述分析中知道,熊彼特的觀點沒有考慮到創新者的市場策略,更沒有考慮到從競爭向壟斷的轉變,因此是不符合競爭內在邏輯的。熊氏觀點只有一種作用,即贊美市場競爭,贊美企業家。大概也是因此罷,熊彼特的其他觀點並不為後人熟悉,而這一觀點卻頻頻出現在九十年代的國際主流媒體上。
當然,彩電首創廠商並沒有採取如此高明的定價策略,而其競爭對手也並非完全在直接經濟意義上與首創廠競爭,因此彩電技術才不斷擴散開來。一般來說,首創廠在獲取高額利潤後,往往不注意自我保護。或者沒能使定價低於跟進者,從而培養了競爭對手;或者不能使核心技術人員滿意,造成技術流失,創新能力下降。當然,其競爭對手突破防線的意志和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其競爭對手雖然技術上總落後一步,卻擁有雄厚的資本,有能力打價格戰,有能力持續虧損,則首創廠就會畏懼三分,與跟進者達成價格妥協,與跟進者分享市場分額。或者由於市場分割,其競爭對手擁有首創廠難以進入的市場,迫使首創廠以技術換市場,則首創廠也得承認競爭對手的存在。但是,如果首創廠定價策略高明,大量實力不夠雄厚的跟進者是註定要退出競爭的。中國彩電市場一百多個廠商可以說都是外國彩電商的跟進者,然而經過十多年的競爭,今天已經縮減到十幾家廠商。而且事情還沒有結束,隨著國內彩電市場保護的撤除,隨著國外彩電廠商挾首創廠的全面技術優勢(特別是數字電視技術)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十幾家彩電生產廠中究竟有幾家能迎接挑戰,就成了一個問號。有的彩電廠商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破產,他們常常以「市場風雲莫測,價格變化無常」來解釋破產,常常安慰自己不過是「沒有料到價格會跌落得這么快」。其實,真正使他們破產的並不是市場,而是那有些具備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戰略策略得當、管理得法的強勢企業。如果不明白這一點,那麼他們的下一次投資還有可能繼續失敗。如果明白這一點,那麼在進入某一行業市場前,他們就會懂得去了解這一行業的競爭格局,認清對手強弱,認清進入該行業的關鍵壁壘,認清己方力量的強弱,然後避實擊虛,避強擊弱,逐個擊破行業壁壘,徐圖成長,這才不至於「倉促進入,倉促退出」,一敗塗地。
如果說由於彩電生產所需的資本還不多,技術還不復雜,因此無法阻止其生產技術的擴散的話,大型噴氣客機的首創廠波音公司,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首創廠英特爾公司就基本達到了阻止核心生產技術擴散,迫使潛在競爭對手考慮其報復性定價,從而持續壟斷市場的目的。事實上,日本所倡導的所謂「雁形戰略」正是如此。日本作為頭雁掌握核心技術及相應的高附加價值,周圍國家則吸收日本擴散出來的非核心技術。如果周圍國家研究開發核心技術,則日本以低定價封殺其的市場成長空間。例如,當中國科研機構購買了日本的微波爐,研究其生產技術,並開始形成批量生產時,日本技術生產的質優價廉的微波爐即大量出現在市場上,使國內自主開發的微波爐陷入絕境。當然,僅就發達國家而言,大多數行業的情形介於彩電和噴氣客機之間,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競爭後,形成了若干資本集團相互默契,聯合定價,共享壟斷價格的局面。例如石油開采業,石油加工業、汽車工業、橡膠加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醫葯工業,甚至是百貨業,酒店業。
在這樣一個以壟斷或寡頭壟斷為基調的市場結構下,價格往往取決於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取決於替代產業的存在,而不是取決於同行業競爭。也就是說與高價格相伴的是高行業壁壘,它有效地阻止了新競爭者的出現,也有效地阻止了價格向所謂「均衡價格」的回落。美國汽車工業長期以來就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家平分天下,洛克菲勒的石油工業被判分割為七個石油公司後,形成著名的所謂七姐妹,仍然長期壟斷市場,直到產油國力量的崛起。最近國際石油巨頭又在進行新一輪合並,例如美孚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最近宣布的合並。我們注意到,緊接著國際石油工業的大規模合並浪潮的,是最近一輪石油漲價。事實上,石油的生產成本並沒有相應上漲,石油需求也沒有相應幅度的上漲。造成油價如此大起大落的,是石油開采、加工、存儲、運輸、銷售過程中各大壟斷力量的結構的變化,石油大亨和投機商們的操縱。
因此,與其說價格調節供求關系,不如說是供求力量的消長和較量決定價格。供求力量對比時時在變化,價格也就時時在波動。力量對比總是不平衡的,價格也總是不平衡的。用哲學語言說就是,價格是現象,供求力量的消長是本質。是本質決定現象,而不是現象決定本質。薩氏承認:「均衡概念是經濟學中最難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均衡概念具有詭辯性。正如一位權威所論斷:『不要同我談什麼供給和需求的均衡。石油的供給總是等於石油的需求。你找不出二者的差異。』」(第43頁)取交易的瞬間來看,供求雙方的確是平衡的,這正如「飛矢不動」一樣。然而,飛矢畢竟在飛,供求的力量對比也畢竟在時時變動,變動的原因恰恰在於雙方的力量的不平衡。如果真的平衡,供求力量對比就不再變化了,「飛矢」就變成「靜矢」了。這就是均衡概念的詭辯性,然而在任何一位懂得動與靜之間的辯證關系的人看來,所謂的詭辯性恰恰是辯證性。薩氏此論正好反映出其全部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靜態世界觀,因此無法理解這個世界的運動。
② 怎麼及時掌握各種東西的市場調控行情
散戶如何跟緊市場行情 在變化多端的市場行情里,投資者特別是散戶在這個如此需要高級和復雜「搏擊」技巧的「場所」中,經常被「擊打」得遍體鱗傷。散戶如何跟緊市場行情,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失並從中賺取一點「犒勞」自己的利潤呢? 一、認識市場並掌握相應的應對「工具」 市場並非無規律可循,但它有時候卻呈「無序」的混沌性波動。 1.規律可遵循時——基本面分析為主要 市場可以被預測和捉摸,主要在於它遵循供求關系,很大程度上價格終究要回到相應的價值區間里,而價值區間也在不同時期受不同的供求關系而產生「位移」。但供求關系的主要變化是可以被預測和捕捉的。因此投資者在這方面需要提升自己的基本面分析能力,應該對相應投資品種的商品進行研究分析。基本面分析可以提示該商品價格未來的可能波動方向。 2.「無序」波動時——技術分析「顯身手」 市場行情的變化並非總是有規律可循,在某些時候市場會脫離基本的供求關系影響而處於「真空」狀態,此時市場呈現「無序」的混沌性波動。這個時候市場更多地會受資金影響而呈現出「資金」市。在資金的作用下,市場不遵循供求關系等基本面影響,這時候技術分析就顯得更為重要。此時,投資者應提高自己的技術分析水平,特別是均線系統和振盪型指標的運用。 另外,技術分析還可以提供相對精確的出入場點位以及市場變化的可能目標。在期貨這個10倍左右的杠桿市場里,精確的點位是必要的,因為散戶難以承受較大比例的資金回撤。 二、應對「工具」的具體運用 正確地運用相關的工具來應對市場,投資者才能更大程度地跟緊行情,並贏得屬於自己的一份利潤。市場分析的主要工具有兩個: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而在不同時期或階段必須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所謂「見招拆招」、對症下葯,就是這個道理。這其實需要投資者不僅能熟練應用相應的分析工具,還要能准確判斷什麼時候使用什麼工具。 1.如何用好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法是通過分析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來解釋和預測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期貨交易是以現貨交易為基礎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分析商品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變化,可以幫助期貨交易者預測和把握商品期貨價格變化的基本趨勢。在現實市場中,期貨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而且還受其他許多非供求因素的影響。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機因素、心理預期等。因此,期貨價格走勢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進行基本面分析時,首先確定供求關系,這是決定商品價格變化大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後期可能的供求變化中隨時調整供求關系變化,並修正商品價格變化幅度及方向。比如2008年的白糖期貨行情。在2008年春節期間發生了霜凍災害,廣西地區預計白糖較上一榨季減產150萬噸(幅度約21.2%),因此期價從2008年2月初的3900元/噸左右上漲到4800元/噸左右,漲幅達23%,與減產預期幅度相一致。但2008年3月末的產銷數據表明,廣西產糖765萬噸,比上一榨季的708萬噸產量還多57萬噸。這就與之前預計的由於霜凍災害預計減產相背,由前期預期的減產轉為現實上的過剩!這導致了2008年三季度起期價開始轉為消化供應過剩的行情——下跌.這時候投資者應及時調整行情的基本面分析和操作策略。至少在2007/2008年度結束前(即2008年9月份以前)都應該以做空為主策略。 然而在2008年5月—7月上旬之前一段時間,由於通脹影響下的流動性過剩導致原油價格一路攀升,從5月份的110美元/桶左右上漲至7月份的最高139美元/桶,這構成了白糖影響因素中的非供求利多影響。因而鄭糖期貨在2008年5、6月份期間亦表現出抗跌的盤整小幅反彈行情。 2.如何用好技術面分析 技術分析是指以市場行為為研究對象,以判斷市場趨勢並跟隨趨勢的周期性變化來進行股票、期貨、外匯及一切金融衍生品交易決策的方法的總和。技術分析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這句話的含義是:所有的基礎事件——經濟事件、社會事件、戰爭、自然災害等等作用於市場的因素都會反映到價格變化中來。技術分析法從成交量、價格、達到這些價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時間、價格波動的空間等幾個方面分析走勢並預測未來。目前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K線理論、波浪理論、形態理論、趨勢線理論和技術指標分析等。 使用技術分析過程中應該時刻記住的一點是:技術分析方法的根源來源於K線,因此任何一種技術分析方法使用時結合K線的特點來分析將更實用和穩定。比如使用均線方法對鄭糖901合約日線走勢進行分析。2008年5月28日起,期價開始站上30、20日等均線,一般的分析表明當時市場開始處於多頭勢。但通過K線發現,隨後的2周左右時間K線大部分呈小陰方式出現,這實際上說明這個「多頭勢」存在較虛的力量,因此應提高警惕。而2008年6月18日雖然期價收出中陽突破60日均線和前期橫盤區,但隨後的幾個交易日期價很快重新回落並很快歸於均線下方,使得突破成為「假突破」,因此應該得出技術分析結論:期價站上均線時乏力,並假向上突破60日均線,運用相反思維,應該做空。事實是,2008年6月24日之後,期價開始一路下挫,直至2008年10月份,價格從3900元/噸以上跌落2700元/噸下方。 再比如2009年2月和3月份時的棕櫚油909合約日線圖。2月19日期價下破60日均線處於60、30等均線下方。但通過K線走勢發現,期價經常呈陽線方式出現且為進一步下挫。實際上,這說明期價雖然暫時處於空頭勢,但空頭的力量較虛。而隨後價格緩慢回升,並於3月19日一舉站上60、30等均線,形勢轉為多頭勢,並展開一波強烈上漲行情,價格從5100元/噸左右上漲至5月13日的最高7086元/噸。 因此使用技術分析時應正確認識其本質,不應只根據表象來進行判斷。 技術分析的優點是同市場接近,分析問題較為直接,因此其分析的結果也更接近實際市場的局部現象。技術分析的缺點是考慮問題的范圍相對較窄,對市場長遠的趨勢不能進行有益的判斷。基本分析主要適用於周期相對比較長的市場行情預測、相對成熟的市場以及預測精確度要求不高的領域。技術分析適用於短期的行情預測,要進行周期較長的分析必須依靠其他因素,這是應用技術分析最應該注意的問題。技術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僅具有建議性質,且以概率的形式出現。 綜合而言,要真正正確判斷市場並跟緊行情,必須使用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樣方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判斷失誤的概率,進而盡量減少盈利的回撤程度和次數。如此,投資者才能長久生存並穩定獲利。 本答案由 葉氺為YE編輯
③ 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一、產品經理為什麼要做市場調研?調研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在做市場調研前,必須有一個自己的調研思路:我們要調研的對象,需要收集的數據,需要達到的效果等。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獲得更加有效的數據。 1、通過調研了解市場需求、確定目標用戶、確定產品核心,為了更好的制訂MRD; 2、為領導在會議上PK提供論據; 3、提高產品的銷售決策質量、解決存在於產品銷售中的問題或尋找機會等而系統地、客觀地識別、收集、分析和傳播營銷信息,及時掌握一手資源; 4、驗證我們定的目標客戶是不是我們想要的,目標用戶想要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 5、了解我們能不能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並且樂於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 6、找准產品機會缺口,然後衡量各種因素,制定產品戰略線路; 7、調研到最後,目標越明確,需求確明確,也就會覺得,產品越難做,難以打開市場等; 8、對於全新的產品,調研前PM必須先自己有一個思路,然後通過調研去驗證自己的想法的可行性。 二、市場調研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怎樣確定調研的維度? 1、問卷調查、用戶AB測試、焦點訪談、田野調研、用戶訪談、用戶日誌、入戶觀察、網上有獎調查; 2、做人物角色分析:設置用戶場景、用戶角色進行模擬分析; 3、情況推測分析; 4、調研的維度主要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視覺層來展開(不同的產品從不同的層次來確定調研的維度) 三、如何整理市場調研的數據? 對收集到的調研數據,我們需要整理出那些有效的數據,對於無效數據果斷丟棄。對有效數據進行細致的處理、分析。 通過市場調研,我們收集了不少的數據,這些數據都是用戶最直接的對產品的某種需求的體現。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視這些數據為寶貝,我們需要將這些數據進行整理,讓他們變為珍寶。那我們該如何整理呢? 1、將規范的數據按照維度整理、錄入,然後進行建模;不規范的數據的話就必須得自己先通過一些定性的處理,讓它變得規范,然後再用工具進行分析; 2、封閉性的問題,設置選項歸類即可。開放性的問題,建議還是先錄下來,然後再頭腦風暴整理出有用的東西; 3定性的,焦點訪談和深訪,都可以錄音,在事後可以形成訪談記錄;焦點訪談的過程中,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形式讓用戶做選擇題,可以獲取少量的有數據性的東西,其他的更多的是觀點、方向性的,這個需要在整理訪談記錄的時候根據問題來歸納整理; 4、深度訪談的數據整理,我們以前會做頭腦風暴,建立很多個用戶模型,強行量化這些數據。這個方法比較有效,特別在做人群研究的時候。 四、如何書寫市場調研報告? 對整理後的數據,我們最終需要形成書面的市場調研文檔報告,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我們的BOSS,從而獲得老闆對產品的支持。 1、對市場調研的數據分析後進行的說明總結,用圖表或圖形的形式最直觀呈現; 2、分析用戶當前現狀,用戶對產品的需求點;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④ 農貿市場改造如何賦能數字運營
農貿市場向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改善市場基礎設施,保證環境衛生標准,建立健全的檢疫、物流、冷鏈和垃圾處理管理體系。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結合周邊交通條件、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規劃配置農貿市場。
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貿市場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高農貿市場數據採集和服務水平,通過數字化和電子信息,可以追溯商品來源,讓消費者放心。大數據可以方便零售商掌握銷售情況,及時調整業務策略。
最終市場採用統一的數字化管理。市場方面統一管理攤位,模塊化管理,隨時可以查看攤位租賃情況。支持稱重收銀一體化,小票即賣即出。幫助經營者實現更規范、更簡單的管理。
⑤ 市場數據分析怎麼做
1.明確目的和思路
首先明白本次的目的,梳理分析思路,並搭建整體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化為若乾的點,清晰明了,即分析的目的,用戶什麼樣的,如何具體開展數據分析,需要從哪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採用哪些分析指標(各類分析指標需合理搭配使用)。同時,確保分析框架的體系化和邏輯性。
2.數據收集
根據目的和需求,對數據分析的整體流程梳理,找到自己的數據源,進行數據分析,一般數據來源於四種方式:資料庫、第三方數據統計工具、專業的調研機構的統計年鑒或報告(如艾瑞資訊)、市場調查。
3.數據處理
數據收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數據,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無用的,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目的,對數據進行處理,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清洗、數據轉化、數據提取、數據計算等處理方法,將各種原始數據加工成為產品經理需要的直觀的可看數據。
4.數據分析
數據處理好之後,就要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及工具,對處理過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形成有效結論的過程。
5.數據展現
一般情況下,數據是通過表格和圖形的方式來呈現的。常用的數據圖表包括餅圖、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氣泡圖、散點圖、雷達圖等。進一步加工整理變成我們需要的圖形,如金字塔圖、矩陣圖、漏斗圖、帕雷托圖等。
6.報告撰寫
撰寫報告一定要圖文結合,清晰明了,框架一定要清楚,能夠讓閱讀者讀懂才行。結構清晰、主次分明可以使閱讀者正確理解報告內容;圖文並茂,可以令數據更加生動活潑,提高視覺沖擊力,有助於閱讀者更形象、直觀地看清楚問題和結論,從而產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