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氣象數據可以公開請問哪些氣象台測定的數據可以
一般來說溫度、降水量、氣壓等氣象數據都是公開的。只不過國內的數據渠道需要付費,既然錢能買到本身就說明不是什麼絕密。
目前記錄最詳細的全球氣象資料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從1901-2020年全球逐年/逐月/逐日/逐時氣象數據都可以免費獲取到。如圖中所示,地圖上紅色密密麻麻的圖釘,代表著一個個氣象觀測站,點擊任意一個站點就可以獲取該站點的經緯度信息,點擊確定即可調取該站點的氣象數據。考慮到很多氣象站是建了拆、拆了又建,而且早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氣象站。所以一般來說會先查逐年數據,然後根據該站點能提供的年份去查對應的逐月數據,最後再細化到逐日/逐時數據,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歷史氣象數據預覽
事實上我們更關心的還是氣象數據的准確性,所以會發現系統里有不同的數據欄目如:實測數據、網格數據、年鑒資料等。它們的來源不盡相同,實測是NOAA的地面觀測資料、網格是NASA的衛星反演產品、年鑒資料由國家統計局頒布相當於一個標準的參照。比如同一個地域的降水量,不同欄目獲取到的數據或多或少會存在差異。其實這對數據分析和科研來說是一件好事,多渠道的數據相互比對,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2. 國家公開的數據,有什麼意義
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
3. 數據至上的人工智慧時代,最好的公開數據集有哪些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都是這個時代的熱門領域,大數據之前要更火熱一點,而現在討論的比較多的則是人工智慧,看現在的熱門話題,新聞報道還有產業發展就知道了。但是人工智慧現在的技術還遠遠不夠,相對來說,實用型的機器人,如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受歡迎,不僅市場在推動,國家政策也是相當利好的。
4. 請問統計局的數據全都是保密性的嗎那些可以公開
統計局的數據中,經過匯總整理後,部分數據是公開的。如GPD、CPI等。涉及到具體企業或個人的數據,和涉及國家經濟安全、商業機密的數據,規定是不公開的。
5. 數據分析和挖掘有哪些公開的數據來源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數據。不過在網路運營方面,通常的數據來源有以下方面:
1、行業信息數據可以在網路指數找下;
2、網站數據在站長工具裡面去查找;
3、自身運營數據就是公司內部的一個運營情況匯總;
4、用戶行為數據可以通過樣本抽查來得到;
5、電商數據可以在電商網站中有專業的數據統計工具來分析;
有什麼疑問可以追問
6. 有哪些二分類的公開數據集
二分類,就是說把數據分成2類,要麼A,要麼B。。。。。
演算法結果上,會計算出一個打分,比如這個模型認為這個數據的最終分數是0.6,如果你把A類的閾值定在0.5,那麼這個數據它就是A類。。。
7. 哪些氣象數據可以公開
氣壓是不可以公開的,溫度和濕度,因為與人類生活有直接相關的關系因此是公開的,這是可以發布的
8. 數據分析和挖掘有哪些公開的數據來源
UCI是最經典的,不過也比較古老數據堂最近異軍突起,非常值得稱贊。國外還有一些網站,比如你可以看看另外KDDCUP每年都會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比賽,數據集也是公開的最近幾年,數據挖掘的比賽越來越多了,你可以去PASCAL上看看你感興趣的領域這個是delicious上面一個人搜集的數據集網站書簽,比較雜,或許你能找到你所要的(話說delicious改版之前這個裡面的內容比現在的多多了)再有就是看具體的做的內容,然後看相關學者都用什麼數據集,除了LDC那種變態組織,其他很多數據都可以通過track論文中的信息或者是作者主頁上的信息下載到的做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都是針對某一個領域或者問題去做,其實也看那個領域會不會有開放的心態去公開數據,前兩年在Hans Rosling老先生在TED上公開呼籲之後,很多機構,包括聯合國都公開了自己的數據。
9. 政府的數據公開有哪些商業價值
2013年06月08日 08:37 作者:馮煦明 【源自網路】
關於空氣質量和噪音的數據可以被用來估測房價,Yelp、大眾點評之類的飯店推薦網站上也可以同時納入質監部門衛生檢疫的測評。而這些又會反過來促進環境治理、激勵飯店提高衛生標准。
如果埋藏在檔案館中,數據永遠只是一堆數據;而如果放在開放平台上,就有可能被深度挖掘,變成有用的信息。如果埋藏在檔案館中,數據永遠只是一堆數據;而如果放在開放平台上,就有可能被深度挖掘,變成有用的信息。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都誕生在河邊,河流為人類提供了食物、水和交通。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創造一條數據的河流,來滋養信息經濟的發展。」
多麼浪漫而深刻!這句話是筆者在紐約一家網站首頁上看到的標語。該網站致力於搭建一個數據交流、交換、分享的平台,既包括紐約市政府開放的各門類公共數據,也包括私人機構和企業公布的非公共數據。任何人都可以搜索、查看、下載、使用這些數據。盡管剛剛成立不久,但已經誕生了不少依託於它的應用。
出於對大數據發展趨勢的敏感,筆者花時間進行了一些調研,發現類似於這樣的網站在紐約已有近十家。而在此基礎上,更有數以百計的進行數據分析和具體應用開發的網站和創新團隊。
《開放數據法案》
2012年2月29日,紐約市通過了《開放數據法案》,3月7日由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簽署後正式生效,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將政府數據大規模開放納入立法。
根據開放數據法案,到2018年,除了涉及安全和隱私的數據之外,紐約市政府及其分支機構所擁有的數據都必須實現對公眾開放。而且規定,使用這些數據不需要經過任何注冊、審批程序,數據的使用也不受限制。(一個有趣的題外話是:邁克爾-布隆伯格本人對數據也有著天生的敏感,他的成功經歷也得益於數據,他是世界著名的財經資訊集團——彭博咨詢公司的創始人。)
今年三月份是法案生效一周年紀念,也是法案第一階段行動的截止日期——將各部門所有已對公眾開放的數據納入統一的網路入口,並且以便於使用、機器可讀的形式在互聯網上開放。到今年九月,市政府所轄的八十多個部門需要制定出各自的計劃,以便完成2018最終目標。
紐約的行動具有重要意義,畢竟法律具有強製作用,比行政命令要穩定和長遠;同時對其他地區也可以起到示範作用。位於美國西部的舊金山也開始了類似的開放數據工作,在矽谷濃郁創新氛圍的支持下,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誕生了大量基於政府開放數據的新應用。
近期,奧巴馬政府也簽署了開放數據法令。筆者認為,紐約的立法及其實踐很有可能在將來成為政府開放數據的標准,供其他地區和國家參考、模仿。
開放數據平台
筆者最近登錄紐約市的開放數據平台,發現已經有2090組數據上線。這其中既包括按郵政編碼分區域的人口統計信息、用電量、犯罪記錄、中小學教學評估等歷史數據,也包括地鐵公交系統的動態實時運行數據;既包括也包括小區噪音指標、停車位信息、住房租售、旅遊景點匯總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也包括飯店衛生檢查、注冊公司基本信息等與商業密切相關的數據。所有數據中,受到關注最多的是Wifi熱點位置數據,已被訪問三萬七千多次。
紐約市還通過各種形式鼓勵公眾查看和使用這些數據。對於開放數據平台上沒有的數據,公眾可以提建議表達需求,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這些需求進行分析和答復。曾有一位應用開發者希望獲得具體到小區層面的犯罪率數據,盡管這一數據目前還未在開放平台上開放,但工作人員仔細查閱後發現,可以在紐約警察局獲得pdf格式的數據,並提供了鏈接。
開放數據平台能夠提高社會運行的效率
在傳統意義上,人們往往只把公共信息公開和提高政府透明度聯系起來。但實際上,開放公共數據的意義遠不止此。如果埋藏在檔案館的文件中,數據永遠只能是一堆數據;而如果放在開放平台上,就有可能被深度挖掘,變成有用的信息。更多有效信息的傳播通常能使社會運行更加高效。
和許多城市一樣,紐約也被交通擁堵、社會治安、城市衛生等問題困擾。例如,社會治安曾一度是紐約市政府最為棘手的問題,每年要花費大筆的財政經費在警察和警務裝備上。而隨著詳盡犯罪記錄數據的開放,不僅開發出了提示公眾避免進入犯罪高發區域和提高警惕的手機應用,從而降低犯罪發生的概率;而且還能將犯罪記錄信息和動態交通數據結合起來,起到指導調配警力的作用。
公共交通系統的動態數據公布後,也隨之出現了很多的學者和商業機構對其進行深度挖掘。不僅創造出了手機應用為公眾出行提供實時建議,而且為地鐵系統在客流高低峰時段、熱點站和普通站之間的調配提出更優的方案。這些在原來警察局或交通部門各自壟斷數據的情況下是不可想像的。
激發巨大商業價值
除了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外,開放數據平台還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關於空氣質量和噪音的數據可以被用來估測房價,Yelp、大眾點評之類的飯店推薦網站上也可以同時納入質監部門衛生檢疫的測評。而這些又會反過來促進環境治理、激勵飯店提高衛生標准。
另外,開放數據平台還能起到激發創新的作用。道理很簡單,因為政府收集的數據大多是與公眾日常生活直接密切相關的數據,往往最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也很具有挖掘價值。紐約的實踐已經證明,開放數據平台會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和企業的關注,激發前沿的創新和應用。雖然成立僅有一年,但圍繞著紐約開放數據平台而產生的應用開發團隊已有幾百個。
一個可比的例子是GPS(全球定位系統)的開放。1983年,美國將原本用於軍事的衛星定位系統GPS向公眾開放使用,並且在2000後取消了對民用GPS精度的限制。從汽車導航、精準農業耕作到物流、通訊等,GPS開放後不僅服務了生產和生活,同時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估算,僅美國國內就有約三百萬的就業崗位依賴於GPS。
打開「智慧城市」的鑰匙
「智慧城市」是一個最近幾年被炒的很火的概念。但筆者認為,「政府推動+咨詢公司」的模式不太可能成為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的主導力量。
建設智慧城市的本質是推動城市向更高層次的信息化發展,其最有效的推動力一定是無數的活躍個體。只有大量的個體才能實現對社會運行信息不斷創造性、深度地挖掘和應用。公共部門要做的只是建設維護好一個開放數據平台。
紐約市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基於城市社會運行數據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雖然還很簡單,但卻是到目前為止對「智慧城市」最真實也最有推廣前景的實踐。
生態系統的最底部是傳統經濟及其參與者,包括個人、家庭、企業等,他們是城市數據的生產者。這些來自經濟個體的數據通過兩類機構被搜集和匯總——傳統的數據收集者(如政府相關部門、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和新興的數據收集者(比如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平台、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等網路入口)。再上層則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力量——數據分析者和開發者,這里是智慧閃現的地方,包含有大量的創新開發團隊和中小型科技公司。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生,現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