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有關濰坊市農村金融的相關數據近三年的
濰坊農業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已經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性變化。特別是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的產業化、國際化,全市呈現出了向現代化農業迅速邁進的良好發展趨勢。在這一新的時期,農業與金融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如何認識農業新的發展趨勢,如何加大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僅關繫到農業和金融業自身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一、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趨勢
我市自1993年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農業發展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面對國內外市場的劇烈競爭和即將入世的挑戰,又不失時機地實施了農業經濟國際化戰略。在有關政策的激勵引導下,全市農業經濟空前活躍,具有現代農業特點的典型和新生事物迅速涌現,呈現出向現代農業邁進的十大發展趨勢。
(一)農業發展從增產型向增效型加速轉變,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向深層次推進。
按照農業經濟國際化的要求進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濰坊農業的新特點。各地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積極發揮農業比較優勢、培植農業比較優勢,再創濰坊農業新優勢,使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向更深的層次推進。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品種調新。更新、引進和培育市場適銷的新品種的熱潮正在興起。政府、農民、龍頭企業聯手,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從國外、全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毗鄰省份地區引進一大批具有較高科技含量、適合市場消費需求的優質新品種,品種更新速度明顯加快。2000年,全市引進、試驗、推廣種養業新品種1000多個,種植業良種率達到97%,養殖業良種率達到85%以上。二是品質調優。各地都加大了農產品名牌戰略的實施力度,優質農產品注冊商標成為一種時尚,全市有38種農產品取得綠色食品標志,有188種農產品注冊了商標。為提高我市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開始按國際標准組織生產,按國際慣例進行運營,農業生產、農業監測、農產品評價「三大標准體系」正在建立完善。三是區域結構調特。各地打破「樣樣都有一點,樣樣只有一點」的格局,注重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對區域農業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的特色農業基地,象壽光的蔬菜,昌樂的西瓜、肉鴨,安丘的大姜、大蔥、諸城的肉雞和得利斯系列肉製品,都形成了面積達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連片種植、養殖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經濟特色。
(二)農民分工分業和土地規模經營明顯加快,一批實行專業化經營的核心農戶脫穎而出。
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近年來農民的分工分業和階層分化也明顯加快。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速度開始提升。全市縣以下小城鎮已發展到226個,城區人口達到230萬人,城市化程度達到39%。與此同時,農業經營戶的分工分業也明顯加速。在眾多兼業農戶逐步從種植業分離出來的同時,土地相對集中和農業規模經營又呈加快勢頭。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不變政策的全面落實,為建立「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的土地流轉制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些地方,通過土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一批專業化經營的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運銷大戶成為發展高效農業的市場主體,規模經營效益和區域特點日益突出。另外,農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農業生產基地,使一批農民成為新一代的農業工人和產業農民。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向廣度和深度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快速崛起。
我市自提出並實施了農業產業化戰略以來,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一大批龍頭企業群體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迅速發展壯大,全市70%以上的耕地成為龍頭企業的配套基地。近幾年,適應經濟國際化的需要,全市按照「大(規模)、高(高水平)、外(外向型)、強(強帶動)」的要求,集中扶持建設一批大的龍頭企業。通過政府扶持、與國外合資、利用先進技術改造等多種途徑,組織國有、集體、聯戶、個體、外資一起上,大力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培植起了一批外連市場、內聯基地、農戶的龍頭企業群體。這些企業依靠現代化的物質裝備、信息手段和加工技術,按照標准化組織生產,通過訂單農業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成為帶領農民進軍國際、國內市場的「航空母艦」。如諸城外貿集團,肉雞產品在日本市場免檢,對日出口占我國出口日本總量的40%;澱粉生產能力佔全國的四分之一;色素年加工能力佔世界市場的二分之一;全國6個省市有諸城外貿集團的基地。諸城市僅外貿公司和得利斯集團兩個龍頭企業,就帶起20多萬農戶搞養殖,占總戶數的90%以上。現代化的龍頭企業建設,增強了輻射帶動能力,加快了農業走向市場的步伐。目前,全市已建立各類龍頭企業4000多家,其中,有4家國家級、5家省級、50家市級,年加工能力達600多萬噸。
(四)工商企業競相投資農業領域,正在引發農業逐步趨向多元化經營新格局。
我市當今農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良好的農業基礎,突出的產業優勢,日益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優惠的政策,使我市農業成為工商企業投資的熱土,並表現出五大特點:一是投資主體多。過去農業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國家和集體。近年來初步形成了國有、民營、外資企業的多元化投資格局。一些曾經跳出農門務工經商的農民企業家,憑著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經營才能,投資農產品的加工、儲藏、運輸業,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我市的農業投資環境備受外商青睞,目前,全市與瑞士、諾華、美國孟山都、法國福克斯等一批大財團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興辦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459家,利用外資2.39億美元。二是投資領域廣。有搞名特優新農產品基地的,有投資種子種苗業、農產品加工的,也有投資辦農產品市場的,還有投資荒山、丘陵開發觀光農業的。三是投資規模大、一般每個投資項目都在百萬元以上,象日本池田株式會社在安丘獨資創辦的福華食品有限公司,兩期投資達到1400萬美元。四是投資項目科技含量高。工商企業投資農業都非常注重科技進步,一般都有科研機構作依託、有農業科學家和各方面農技專家參與。如以北京大學為技術依託的生物技術開發園區,正在建設的四條農業高新技術走廊,匯集了全國及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成果和高層次人才,已有20多名院士、30多處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在走廊落戶。五是經營方式新。一般都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公司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這種工商企業家攜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熱潮,不僅使資本缺乏的農業增加了資本,更重要的是這些工商企業家引入了經營農業的全新理念和全新的農業經營方式,這將會引發傳統農業一場新的變革,也對轉變金融投資理念產生一定的影響。
(五)農民開始注重提高組織化程度,專業合作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我市農民越來越感到單家獨戶和提籃小賣式的生產經營方式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不適應。組織起來搞加工,聯合起來闖市場已成為眾多農戶的共同心聲,符合國際農業發展共同趨勢的農業產後加工流通領域的合作應運而生。全市已涌現出了5000多個各類農業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46%以上的農民加入了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這類農業合作組織大多是與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和專業大戶發展相伴相生的,它是農戶以相同的產業經營為基礎,組織起來進行技術、資金、加工和營銷等方面的服務。通過合作降低市場風險,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實現效益最大化。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和功能:一種是以共同的技術需求為基礎,組建專業技術協會。主要是相互交流技術經驗,由懂行的社員或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來為全體成員提供技術推廣服務。這類合作組織主要存在於種養業。象肉鴨養殖協會、蔬菜生產合作社等等。第二種是以農產品加工、營銷為主要合作內容,旨在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市場營銷水平,合作創立共同的農產品品牌,使全體成員共享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增值利潤,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全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寒亭固堤鎮的西瓜協會,諸城綠寶蔬菜協會都打出了合作社的注冊商標和地方名優品牌。第三種是類似於行業協會的專業合作組織。這類組織主要是通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聯合協作,協調農產品原料收購價格,協商產品的銷售價格和有關政策,避免價格劇烈波動、互相哄抬搶購原料和競相壓低外銷價格等生產者之間無序競爭,促使該行業穩定發展,使農民和加工企業從生產穩定發展中得到好處。
(六)農業經營突破了社區封閉性,出現了全方位開放的態勢。
農業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重組,打破了傳統社區界限,在越來越廣闊的地域空間上實行優化配置。一方面,全市通過實施農業經濟國際化戰略,農業對外開放和對外招商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好勢頭,各地興起了農業招商熱。通過參加和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洽談會、到國外招商等形式,吸引國內外客商前來洽談投資。今年的壽光蔬菜博覽會就吸引了聯合國農畜牧組織、世界銀行、歐洲聯盟等35個國外組織協辦,7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外商參會、參展,簽約項目92個,合同額1.5億美元。去年,全市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299個,其中,50%以上屬於農業領域種養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另一方面,我市有一技之長的農民也把農業發展的眼光投向省外和國外。通過走出去,到國外建農場、搞基地、辦加工企業、設立經營公司或辦事處,產品就地銷售,把生意做到國外,開通濰坊農業走向世界的直接通道和信息窗口。目前全市已在國外建立各類農業企業、站點近100個,到國外從事農業生產的上千人,年創外匯近1億美元。壽光市已在美國的洛杉磯、西雅圖等地創辦農場4家,設立經銷公司11家,年經營額2000萬美元。我市農業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促進了農業生產與國際市場的對接。
(七)工業化裝備和經營理念正在引入農業,企業化方式經營管理農業方興未艾。
伴隨著農業市場化、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迅速發展,農業的工業化生產正在廣泛地採用。設施農業、溫室栽培、工廠化養殖正在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的生力軍。我市與以色列合資的濰禾農場,從育苗到生產,全過程實現了微機自動化控制,走進大棚就象進了農業生產車間。位於壽光北部的卧鋪鎮,依靠設施農業和無土栽培技術,創造了鹽鹼地生產名優蔬菜的奇跡。無土栽培技術、微滴灌技術、生物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已進入了普通農民種養大棚。我市農民傳統的農業經營理念正在被現代的綠色生產經營理念所取代。農業高新技術生態原理和工廠化生產的綜合,使我市正在走出一條把自然再生產與工業化生產有機結合的全新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八)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青睞,多樣化的農業功能開始顯現。
我市全面進入小康階段和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普遍提高,對農業正在產生重大的影響。人們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講營養、講健康安全的消費變化,引導我市農業出現了綠色食品熱和有機農業熱。壽光市適時叫響了壽光綠色蔬菜的品牌,在全市推廣了綠色食品蔬菜標准化生產技術,從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種植管理等各環節,嚴格按標准組織生產。今年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等5個「無農葯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和兩個「無農葯殘毒放心菜」專營區,已經農業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授牌,為帶動擴大標准化生產基地規模,打造過硬的蔬菜品牌,進一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使人們的環境意識覺醒,對良好的生態環境的追求使農業的生態功能得以呈現,在優化生態環境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逐漸形成共識。有機、生物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廣泛使用。尤其林業,以生態功能為第一目標,將營造和保護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與集約經營的高效經濟林建設結合成為新時期發展的主題。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時間增加,假日經濟火爆,引發了農業的休閑功能。迎合人們的消費需求,花卉業迅速發展成我市的支柱產業。以安丘的青雲山、奎文的金寶樂園、濰城的浮煙山森林公園為代表的我市休閑觀光農業也迅速崛起,在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使人們意識到農業不僅能為人們提供衣食等物質產品,而且還能夠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提供休閑娛樂等精神產品。農業功能的多樣化開發應用,進一步拓寬了人們發展農業的視野,開辟了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天地。
(九)農業科技熱潮迭起,科技興農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我市把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作為科技興農的突破口來抓,各地實施「良種工程」的力度大大增強,高科技含量的種子種苗業得到廣泛重視。有些蔬菜種子超過了黃金價格,但仍成為農民的搶手貨。農業科技開始從高產技術到高效技術的轉變,高產模式栽培正在被高效優質安全的標准化生產技術所取代。全市的272處農業科技示範園和4條農業高新技術走廊成為農業高、精、尖技術引進、推廣和科研的「集散地」和示範區。科技園區內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2%。農業企業與科研院校、科研人員聯手,使農業土地資本、工商資本、科技知識結合找到了有效的載體。科技人員下海,以技術參股、專利成果折股等等多種形式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興辦農業科技企業,鄉鎮農技站、農技員通過土地反租倒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勢,領頭創辦農業科技服務實體,使一批農大畢業生和農科人員成為直接的農業生產經營者。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成為自覺追求。全市每年有20多萬人參加農業科技培訓,累計有8萬多農民獲得了「綠色證書」,許多農民拿到中級甚至高級技術職稱,不少農民掌握了外語,成為跨國經營的行家裡手,農民自費請專家到田間地頭傳授技術在我市已不再鮮見。
(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突破修修補補的格局,全面推進高標准大規模建設。
濰坊地形地貌復雜,農業自然災害時常發生,嚴重製約著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市痛下決心,把推進高標準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著眼於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的500萬畝標准農田建設正在進行,力爭用幾年的時間達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樹成行、排灌配套、早澇保收」的標准。水利建設,以緩解水資源緊缺為主線,重點抓了蓄水、調水兩大工程。蓄水工程重點是大型水庫的除險加固,恢復和提高蓄水標准。工程完成後,可增加蓄水2億方。調水工程,採取「多庫串聯、水系聯網,優化配置水源」的辦法,建設大型長距離跨流域調水工程,大幅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與此同時,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還十分注重工程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緊密結合,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使河道整治、水庫整修、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生態林建設同步進行,這種高標準的農田基本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扎實的基礎保障。各縣市區還把搞工業開發區的思路引入到農業建設中來,對成片的土地進行綜合整治,搞好「四通一平」,整體推出對外招商,成為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開發區。
二、關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農業發展的建議
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表明,我市農業正處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急劇變革的轉折時期,農業發展正處於十分關鍵的階段。面對這種新的發展態勢,必須對現代農業的先進典型和新生事物給予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不失時機地推進農業實現新的突破。而這種突破離不開金融的支撐作用。回顧農村經濟體制改造20多年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每一次大的飛躍、農村改革的每一項大的突破,必然帶來農村金融體制上的大改變和業務上的大發展。在我市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金融行業應在更高的境界上重新定位,充分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和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積極支持全市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著力支持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提供服務、促進發展的綜合功能,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也是金融業務發展新的增長點。近幾年,我市通過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形成了1800多家大型龍頭企業,70多家龍頭企業集團,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象諸城外貿集團公司是我市較早推行產業化經營的以肉雞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為了進一步膨脹規模,拓寬經營渠道,這家公司在金融部門的支持下,僅去年一年就投資1.5億元,擴大澱粉、熟食品、色素等骨幹項目。年肉雞加工量達到14萬噸,去年年出口3.4萬噸,佔全國出口量的11%;澱粉年加工能力達到34萬噸,佔全國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色素年加工能力2億克,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色素生產基地。去年,這個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利潤1.5億元,年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良好的效益,使多家銀行與之建立了相互信任和相互依存的良好銀企關系。昌樂縣通過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幾年時間就形成了樂港、永昌、佳盛、凱盛等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年出口創匯4000多萬美元。因此,今後金融部門應加大支持涉農龍頭企業發展力度。不論是新辦企業還是老企業改造,誰有前景支持誰。要在繼續支持市場型、中介組織型等多種形式的龍頭企業的同時,重點支持發展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出優質企業金融客戶,通過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創造名牌,佔領市場,在新的層次和境界上實現「雙贏」。
(二)大力支持發展新興主導產業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會使經濟迸發出巨大的活力。活躍的經濟必然給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農業生產是一個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過程,在傳統農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風險確實很大,金融對農業投資一度進入低潮。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民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逐步提高,因市場需求而逐步興起的新興主導產業成為我市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也為農村金融開辟了新的市場。畜牧業在穩定發展豬、肉蛋雞生產的同時,肉牛、奶牛、羊、兔等食草性動物以及肉鴿、狐狸、貂等特種動物養殖業將持續快速發展。海洋水產業實行捕撈與養殖相結合,海水養魚、養蝦、養蟹以及稀有品種養殖前景十分廣闊。花卉是我市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由於市場前景好、效益高,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花卉面積發展到5萬多畝,畝效益都在萬元甚至十幾萬、幾十萬元以上。隨著我市農業經濟國際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大批具有農業比較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和品牌產品,象壽光蔬菜、昌樂西瓜、濰縣蘿卜、青州柿餅、安丘蜜桃等正在培植壯大,逐步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對新興產業,通過產業化經營,不斷完善共同利益機制,化解經營風險,把農業由平面開發納入多層次立體開發,有力地促進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培植一個主導產業、發展一批加工企業、形成一個產業鏈條、出口一批系列產品、富裕一方群眾的良性循環系統,有效地吸收轉化本地農產品,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與此同時,當地金融也得到了健康發展。我市凡主導產業突出、產業化經營好的地區,當地居民儲蓄明顯增加,金融資產質量也明顯提高。
(三)支持發展高科技農業
高科技農業的總體特徵是科技含量高,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優、價值高、成本低,效益好。因此,高科技農業的投資回報率也比較高。據資料表明,農業科技投資的內部收益率世界平均達到40%,其中亞洲國家為67%,拉丁美洲為42%,22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平均40%,我國農業科研投資的內部收益率也高達56%—60%。因此,高科技農業成為非政府部門投資的重點。為提高我市的農業科技水平,全市大力組織實施了「種子工程」,多層次、大規模引進、推廣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名特優稀新品種,大量採用組織快繁、種子包衣、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實施工廠化育苗,有效地提高了種、養業良種率。實施「種子工程」不僅提高了全市農產品質量,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種、苗企業到我市投資。僅壽光市就有世界500強之一的瑞士諾華集團,以色列、美國等多家公司來建立種子公司。我市正在規劃建設的農業高新技術走廊,成為高科技農業項目的投資熱土。率先建設的濰坊至壽光農業高新技術走廊,總長50公里,第一期建設面積十萬畝,吸引投資近3億元,現已基本建成了40個高新技術項目,消化吸收高新技術成果60多項。壽光蔬菜高科技園被確定為科技部重點科技推廣項目區,北京大學生命科院和山東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山東省蔬菜研究中心到此落戶。農業高新技術走廊在為國內外高科技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也為我市的金融行業開辟了廣闊的市場。
(四)扶持種、養、加大戶
隨著我市民營經濟的發展,在農業領域出現了一大批種、養、加大戶。他們多數為農村有一技之長的「小能人」。他們憑借自己的原始積累,再通過合夥、入股、民間借貸等途徑籌集一定的資金,使自己的生產經營達到一定的規模。這些種、養、加大戶由於數量多,幾乎遍布每個鄉村,因此,成為帶動鄉村經濟的最活躍因素。然而,由於資金所限,他們的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如果金融部門積極給予資金扶持,他們就會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象壽光市孫家集鎮通過政府扶持、銀行信貸支持,使以蒜苔為主的蔬菜加工冷藏業迅速發展,一年就涌現出20多個加工大戶,每戶建有1—3個恆溫冷藏庫。僅此一項年銷售收入就達到2.5億元。安丘市農民吳衛東創辦的東方紅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大蔥、大蒜和牛蒡種植出口,去年完成銷售收入8000萬元,出口創匯900萬美元,實現利稅800萬元。帶動起專業化生產基地2萬多畝,專業戶1萬多個。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使農戶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他們的經濟活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五)大力支持農村公共設施建設
濰坊作為農業大市,農業的基礎設施總體上還比較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村有效需求不足,除了收入的制約外,還有消費環境方面的制約。能否在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盡快解決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關繫到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資金問題,如果單靠每年自然增長的地方財力,顯然力不從心,而金融卻可以發揮巨大的杠桿作用,在短時間內較好地解決問題,並且信貸資產安全能夠得到保障。事實證明,國家實施農村和農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客觀上為金融部門提供了難得的商機。各金融單位應抓住時機,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加大投入力度,以農村的水利、道路、電網、通訊和農產品市場設施為重點,大力支持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居住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六)大力支持加快城市化進程
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是我市實現現代化必須跨越的歷史階段,也是解決目前農村和農業諸多問題的關鍵。我市把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作為全市農村工作的三篇「大文章」一起運作、整體推進,推動了生產要素向城鎮的轉移和集中,多數龍頭企業都集中到了城鎮,轉移農業勞動力達70萬人。目前全市縣以下小城鎮發展到226處,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到230萬。其中2萬人以上的20個,1萬人以上的40個,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39%。據專家論證,小城鎮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農村各種資源合理配置、調整和聚集的過程,是解決農民收入過低的根本出路;是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是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持久的動力;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市自1994年至今,全市小城鎮建設累計投入達40多億元,其中90%以上是社會投入。在今後的城市化過程中,銀行可以憑借自身強大的資金實力,對小城鎮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第三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等多方面予以信貸支持,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⑵ 我需要關於我國農村金融現狀的最新數據。。。
去中國統計年鑒查或是找銀行的朋友。
⑶ 農村金融數據
http://www.goodfor.com.cn/Soft/HTML/9917.html
http://www.chinayearbook.com/
http://finance.yrzjw.com/view.asp?n=10
http://finance.aweb.com.cn/2007/6/29/22520070629082300980.html
http://bbs.jjxj.org/viewthread.php?tid=22892&page=1#pid130406
⑷ 農村金融有哪些特點
農村金融的特點是:存款類金額小,活期較多。貸款類金額小,但抵押物較少,以聯保方式較多。理財產品基本不涉及。ATM機使用率較少
什麼叫農村正規的金融機構喲,只要是能稱得上金融機構的都是正規的,而且理論上都可以對農村提供金融服務。
當然由於農村的特點,能針對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還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業銀行現在也受國家政策要求大力扶持農業金融。
特點主要是在農村地區具有網點優勢,也比較受農村地區及農民認知,金融產品相對傳統,產品及服務還有技術手段相對其他城區的金融機構要落後一些,但現在逐步向城市中心地區發展。
1. 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 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現在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3. 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農村金融體系應當是指一切為農村經濟服務的金融制度、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及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以農村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實現同一為其形成標志,又以二者的相互滲透及向證券、信託、保險等新領域的不斷延伸為其顯著的發展特徵;它的健康運行必須也能夠滿足農村經濟主體的正常金融需求,必須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必須也能夠維護國民經濟的平穩、有序運
⑸ 農村金融規模
對於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分布和作用,學者們進行了一些調研和評估。在總量規模估計上,學者們的估計差異仍然較大;在分布和作用方面,學術界的分歧較小。總體看法為,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大、分布廣、作用重要。
3.1 規模
我國農村都普遍存在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不同學者對其規模作了不同的估計。由於農村民間金融調查存在樣本小、總體大的問題,學者迄今為止所作的統計推斷並不一定可靠。有關農村民間金融的總量估算數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向性的。郭沛(2003)依據第三方調查數據計算了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在2002年為2001億元-2750億元之間。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年對全國20個省,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1203位個體工商戶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各地區地下金融規模、農村地下金融規模、中小企業非正規融資規模進行了基本判斷,測算出2003年全國地下金融(地下信貸)的絕對規模在7405億元——8164億元之間(李建軍等,2004)。兩者的推算在方法論上均有明顯缺陷,但無疑是可貴的嘗試。[10] 根據一些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到1.4萬億元,僅浙東南地區就有3000多億元(唐仁健,2003;張宇哲,2004)。但這種計算依據並不清楚。
也有一些研究估算了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相對規模。IFAD(2001)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民來自非正規金融市場的貸款占來自正規金融市場的四倍以上,非正式信貸市場對農民的重要性遠勝於正式信貸市場。
上述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的調查結果為,全國20個被調查省、區、市的地下金融規模平均指數為28.7,即全國「地下金融」的業務規模占正規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的比重近三成。從不同區域角度看,西部7省區、東部8省區和中部5省區的地下金融規模指數分別為28.98、28.66和25.2。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調查結果雖然不能推算到全國或者東中西部地區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但從中至少可以看到這些調查樣本中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
3.2 分布
我國全國農村各地普遍存在民間借貸。溫鐵軍(2001a)組織調查了分布在東、中、西15個省份24個市縣的41個村。[11]調查到借貸案例57起;放貸案例27起。對調查資料作統計處理後的發現是:除了有兩個地方存在不計利息的民間借貸外,其餘地區均有高利息民間借貸存在。如果按照調查地點計算,民間借貸的發生率高達95%,高利息的民間借貸發生率達到了85%。[12]
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在各地的形式有差別。比如江浙、福建、廣東存在各種合會,東北存在「對縫」業務,陝西、山西存在各種 「基金」(席秀梅等、2004)。所謂「對縫」業務,是指利用銀行借貸「轉貸」出去謀取利差(楊愛新等,2004)。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截至2001年存在眾多典當行、寄賣行採用「利滾利」方式高息放貸現象(周崇華,2001)。普遍根據江蘇省鹽城市金融學會課題組的最新調查(王大龍,2004),鹽城市各縣民間金融形式主要為四種: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高利借貸」,企業內部集資,村級經濟組織成為民間放貸的新主體。根據中國社科院《鄉鎮企業融資與內生金融創新研究》課題的研究,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的民間金融種類比較多,包括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親友熟人之間、個人和單位(政府、學校、企業等)之間、單位之間的「高利借貸」,專門民間放貸人的借貸,銀背,合會(標會等),地下錢庄,企業集資等。廣東地區的民間借貸的組織形式,一種是無組織的零散的民間借貸,包括私人間借貸、企業間借貸及集資;另一種是有組織的民營金融,包括信息公司、互助金會、標會和當鋪等。但廣東有組織的民間借貸較少,基本上是屬於圈子內借貸,借貸雙方信息很對稱(巫燕玲,2004)。
3.3 作用
無論是民間金融還是官方、半官方金融,其供給都是需要面向需求,其作用和效率首先視其在何等程度上反映偏好和滿足需求而定。農村民間金融的效率和作用首先看其是否能夠、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民眾的偏好、滿足民眾的金融需求。農戶的有效信貸需求有以下幾個特點(唐仁健,2003):(1)小規模、分散化;(2)多樣性、復雜性; (3) 缺乏或較少抵押擔保; (4)方便、及時;(5) 由於貸款量不大、季節性強,農戶、小額貸款、對利率事實上並不太敏感。與此對應,金融供給者越是貼近農戶,其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對稱性就越高,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就越大。可以說,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在對分散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從當前比較有權威性的調研看,隨著農信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開展,正式金融對農戶和農村企業的信貸服務涵蓋廣度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其服務的深度仍然是有限的。[13]
調查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組織信貸的依賴度較高,對農戶和農村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滿足程度較高,作用較為突出。根據何廣文(1999)對浙江、江蘇、河北、河南、陝西的21個縣的365個農村家庭的問卷調查,這些農村家庭借款行為的60.96%是與民間放貸主體之間發生的。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對農戶固定調查點進行的抽樣調查,多數農戶從銀行和信用社得到貸款難度較大。2000年至2003年,農民每人每年從銀行和信用社借入資金65元,通過民間借貸借入190 元,分別占借入資金總量的25%和75%(傅志寰,2004)。
民間金融的重要性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對31個省市自治區2萬多農戶的跟蹤調查數據所證實(見表格2)。從1995-1999年,這些農戶私人借款
表格 2 1995-1999年農戶借貸資金來源構成
(單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銀行、信用社貸款
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會借款
5.52
3.45
2.91
3.42
3.47
私人借款
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
2.50
1.86
2.78
1.64
2.68
資料來源:溫鐵軍,2001a。
每年均占信貸資金來源的67.75%以上。同一系統的調查結果表明,1999年,農戶通過民間借貸市場獲得的貸款占農戶貸款總數的69.41%,平均每戶1008.56元,其中,有息借款491.87元,佔48.77% (曹力群,2001a)。2000年,平均每個農戶累計借入款1020元,其中約700元來自民間借貸,而且在私人借款中有息借貸的比重高達47.7%,其中大部分為高息借貸(曹力群,2001b)。2003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1995年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24.1%,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佔5.5%,私人借款佔67.9%,其他佔2.5%(張信哲,2004)。
據江西省農調隊對全省245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2003年有574戶有借貸行為,佔23.4%,其中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貸款的有120戶, 占被調查農戶的4.9%;從2001年至2003年,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貸款僅占農戶總借貸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間貸款所佔比重為76—86%(傅志寰,2004)。據安徽省農委從農村調查點了解的情況,2003年農民戶均借款中,來自銀行、信用社的佔12.6%,來自民間借貸的佔83.5%(傅志寰,2004)。根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2004年的調查,山東省50%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滿足依賴於民間借貸,在流通領域這一比例則高達80%,而且民間借貸的利率往往在10%以上(蔣飛,200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中德農戶金融需求研究課題組1999年的典型調查也同樣印證了民間金融的重要性(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廣東省東莞市雁田管理區(原雁田村)最初發展農村工業,其資本依靠其強大的宗族私人親屬關系借貸和引進資金。5個典型調查村,非正規金融活動均佔有超過65%的比重,無論它們在何種經濟發展水平(見表格3)。[14]
表格 3 五村莊農戶借貸款來源的比例
(1997-1999年3年數據,%)
王澗村
屯瓦村
福星村
項東村
雁田
個人和民間借貸
65.2
65.6
80
81.3
73.33
國有商業銀行
/
4.2
0
0
26.67
信用社
32.3
22.3
19.6
18.8
基金會
2.5
0
12.4
0
資料來源: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
從總體上看,當前正式金融由於存在壟斷化、商業化等傾向,只能提供有限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更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在這一情況下,民間金融在現階段滿足農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⑹ 農村金融有哪些作用
(1)調劑資金。農民在擴大生產規模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出現資金短缺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可以幫助農民辦理聯戶擔保貸款、小額社員信用貸款,幫助農民實現脫貧致富。
(2)組織理財。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參加理財儲蓄,合理調劑生產和生活,防止閑置資金的浪費和流失。
(3)提供服務。在農民生產交易的過程中,農村金融部門可以為其提供快捷的結算方式,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農村金融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優勢為其提供各種經濟、生產信息,幫助農民發展生產,提高收益。
(4)保護權益。在現實的商品交易和經濟往來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講信用,侵犯對方經濟利益的行為。農村金融部門處於信用中介地位,具有監督信用行為的職能,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幫助農民挽回或減少損失。
⑺ 目前農村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
⑻ 農村金融是干什麼的
給農村人提供消費或者農戶貸。大多是消費貸。這是城鎮貸款飽和的結果,也是徵信單位擴大的標志。
⑼ 我想查2005年到2010年的關於農村金融的數據,包括農業保險收入以及佔全國保費總收入,農業保險賠付率。
第一 你這個問題要問下農業部
第二 國家發改委
第三 國家檔案館 國家統計局 都有相關的數據
第四 你在網路如果想做軟文廣告 經濟泄密的話 不太可能
第五 而且有相關部門可以調查你的背景看是否是經濟特務
第六 具體問題可以問下上述部門 拿單位介紹信直接查閱
第七 祝福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⑽ 我想要找關於農村金融的一些統計數據,在哪裡可以找到呢哪些網站有呢 各位大哥大姐幫幫忙啊~~~
建議:先開個證明,再到所在地的檔案館或統計部門進行數據抄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