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化驗單數據代表什麼

化驗單數據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0 09:34:21

❶ 體檢:抽血化驗化報告單上的數據是什麼意思

你可能肝有問題建議去做兩對半nbsp;即肝功能化驗可能是nbsp;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黃疸,血色素沉著症,肝癌,膽結石,膽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nbsp;需要說明,各個醫療單位由於使用的方法、實驗的條件等有差異,各項指標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在化驗單上都標有正常參考值,可對比測定的各項指標是否超過了正常范圍。一、血常規化驗(正常標准)1.血細胞nbsp;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歲兒童約為8000~110002.紅細胞nbsp;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萬;成人女性350~450萬;新生nbsp;兒600~700萬;兩歲後逐漸下降3.血紅蛋白nbsp;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nbsp;4.血沉:a、長管法,每小時兒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nbsp;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時兒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nbsp;女性0~10毫米。nbsp;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萬。nbsp;6.出血時間:1~5分鍾。nbsp;7.凝血時間:a、試管法4~12分鍾;b、毛細血管2~4分鍾;玻片法2~8分nbsp;鍾。nbsp;8.蛋白質:總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nbsp;蛋白/球蛋白3.8~4.8克%。nbsp;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兒童80~100毫克%。nbsp;10.總膽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歲以上兒童130~200毫克%。nbsp;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當量/升或40~150毫克%。nbsp;12.谷丙轉氨酶:定量法2~40卡門氏單位。nbsp;13.肝功能:黃疸指數2~6單位;總膽紅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濁度0~6nbsp;單位;硫酸鋅濁度2~12單位。二、血常規檢查(常見表現及原因)1.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nbsp;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nbsp;正常情況:nbsp;(00.05-00.3)*109/lnbsp;增高:nbsp;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寄生蟲病,何傑金氏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漢病.nbsp;降低:nbsp;使用糖皮質激素,柯興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症。2.網織紅細胞計數nbsp;網織紅細胞計數nbsp;正常情況:nbsp;(00.5-1.5)%nbsp;增高:nbsp;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nbsp;降低:nbsp;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nbsp;3.紅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男性:nbsp;(4-5)nbsp;*1012/l;nbsp;女性:nbsp;(3.5-4.5)nbsp;*1012/lnbsp;增高:nbsp;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nbsp;降低:nbsp;貧血,出血。4.血紅蛋白nbsp;正常情況:nbsp;男性:nbsp;(120-150)nbsp;g/l;nbsp;女性:nbsp;(105-135)nbsp;g/lnbsp;增高:nbsp;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nbsp;降低:nbsp;貧血,出血。nbsp;5.白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4-10)*109/lnbsp;升高:nbsp;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nbsp;降低:nbsp;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nbsp;中性粒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50-70)%nbsp;增高:nbsp;細菌感染,炎症;nbsp;降低:nbsp;病毒性感染nbsp;6.嗜酸性粒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00.5-3)%nbsp;增高:nbsp;過敏性變態反應,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寄生蟲感染;nbsp;降低:nbsp;傷寒,nbsp;副傷寒.糖皮質激素長期或大量用葯後。7.嗜鹼粒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0-00.75)%nbsp;增高:nbsp;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nbsp;8.淋巴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20-30)%nbsp;增高:nbsp;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nbsp;降低:nbsp;免疫缺陷。nbsp;9.單核細胞nbsp;正常情況:nbsp;(3-8)%nbsp;增高:nbsp;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10.血小板nbsp;正常情況:nbsp;(100-300)%nbsp;升高:nbsp;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nbsp;降低:nbsp;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

❷ 怎麼看懂驗血單上的數據

每次體檢後拿到報告單時,大家都會一頭霧水吧,比如一些指標上升或下降,怎麼看報告單以及最後醫生給出總檢報告中的暗陪襲語是什麼意思都不知所以然,下面,我來教大家怎麼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體檢主高亂緩要包括的項目,它包括:常規檢查和影像、檢驗類檢查

第一項、常規檢查

主要藉助醫生觸診或聽診器等簡單儀器進行檢查的項目,包括:

一般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脈搏
物理檢查:內科、外科、眼科檢查、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婦科內診
**這類項目一般在醫生進行檢查時,就能馬上知道身體是否有異常。(所以體檢時要告知醫生既往病史和近期身體是否有異常情況,以便於醫生做判斷)

第二項、影像、檢驗類檢查

主要藉助大型專業醫療設備進行檢查的項目,包括:

醫學影像類檢查項目:心電圖、B超等。
檢驗類檢查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肝功3項等。
那麼,影像、檢驗類檢查該怎麼看呢,隨我往下繼續~

影像類項目:直接看檢查結果即可

這類項目包括:心電圖、B 超(肝、膽、脾、腎、生殖系統B超等)、彩超(腹部、泌尿生殖系統、甲狀腺、婦科、乳腺彩超等)、胸片。

除了直接看檢查結論(也叫檢查小結),還要格外重視結論中出現「建議定期復查」、「建議進一步檢查」等字樣的項目。

此外,在這類體檢中查出的增生、結節、囊腫等,都不用治嗎?那可不一定!要分清以下四種情況:

增生:大多數不會癌變,但要每年復查。

結節:如果突然出現變化了,要警惕。

囊腫:九成不會惡變,但是長的太大的話就需要治療了。

息肉:要看長在哪個部位和大小來決定。

再隨我了解一下體檢報告上的常見標識和醫生暗示性話語怎麼解讀:

首先,了解報告單上的常見標識:

1、上圖中「小的紅色上指箭頭」代表該指標高於正常范圍, 「小的綠色下指箭頭」代表該指標低於正常范圍。

紅框部分指參考區間。通常又稱「參戚模考范圍」、「正常范圍」、「正常值」,是指從參考下限到參考上限的區間。

2、上圖中的化驗單上的 +、- 分別代表陽性、陰性。

最後就是化驗單上的+ 號了,它代表數量上的變化。比如 +、++ 和 +++ 說明陽性的程度逐漸增強。

然後就是醫生「暗示性話語」部分。這是,醫生在最後的總檢報告中給出的建議,會出現以下這些「暗示性話語」,大家要學會分辨:

「觀察即可」:體檢結果雖不在正常范圍,但經醫生綜合評估會認為無大礙。

「定期復查」:此次查出的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隨診。

「隨診」:假如有症狀出現,或隨後出現相應症狀,你就需要去對應科室進一步診治。

「就診」:是建議你去專科進一步檢查,身體可能有一定問題。

「及時就診」:是最嚴重的,這很可能明確提示你已經患上某種疾病,需要馬上進行治療。

好了,體檢報告的全部解析就說完了。此外,大家還要注意兩點:

一是體檢結果無異常不代表身體完全健康

因為大多數「體檢指標參考值」是根據疾病標准而設定的。指標正常只能說明身體狀況「合格」,不代表絕對健康。處於「臨界值」的指標,還需要特別留意。

二是對異常指標無需過度緊張但要持續關注

體檢結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體檢前的飲食、作息、情緒狀態等,因此體檢出現異常指標未必代表已經患上某種疾病,但建議在短期內進一步檢查確定。

❸ 血液化驗單的各指標代表什麼

血液化驗單分好多好多種呢,不知道你想問的是哪種?
我們平常做的最多的一般是血常規,主要是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這個要根據您的病情,結合血常規檢查判斷。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0.5%-5%)。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細胞: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蘆歲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飢橋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爛嘩猛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❹ 怎樣看化驗單

問題一:如何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第一,我們先來看化驗單中的第一項CRP,CRP就是C反應蛋白,很多大醫院都開展微量血CRP的檢查。這是一個初螞粗篩的檢查,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白細胞也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細胞出現的時間更早。同時CRP還是疾病?身反應的指標,如果數值高出正常值數倍,往往提示病人身體的多個臟器受到損傷。另外,CRP還和一些嚴重疾病有關系,比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川崎病、風濕熱等。
第二,看白細胞(WBC)的數量,很多家長拿到化驗單只知道看白細胞高不高。一般來說,如果白細胞的數量大於10000,就提示孩子有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細胞的數值越高,說明細菌的毒力越強或者細菌的數量越多。
但有時候白細胞特別高,不見得就一定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內還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如果孩子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他體內的淋巴細胞就特別高,所以白細胞總數也特別高,可能達到20000,甚至30000,實際上這裡面大部分是淋巴細胞,而不是中性粒細胞。
白細胞舊稱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是人體和動物血液及組織中的無色細胞。有細胞核,能作變形運動。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的組織中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了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五種,從體積來看,從小到大依次為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第三,看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數值越高,說明疾病還在發展,有可能進一步加重。中性粒細胞主要是針對細菌的,當孩子的身體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就會增加,來殺死細菌。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細胞百分率相應地就要升高,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四,要看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它低於正常值,說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越低,說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嚴重。如果高於正常值,說明是細菌感染。有些孩子,他們體內的白細胞總數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很高,這預示著孩子的發熱會越來越厲害。
第五,看血小板,血小板的數值越高,說明孩子感染的次數越多。這個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很多反復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數值都是400萬、500萬。
第六雀物罩,看嗜酸細胞(EOS)絕對值和嗜鹼性細胞(BASO)絕對值,它們是判斷孩子是否過敏的指標之一。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嗜酸性細胞絕對值是0.92,正常值是0.05`0.56,高出正常值很多,說明孩子過敏很嚴重,說明這個孩子這次生病是在過敏基礎上受到感染導致的。
第七,看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淋巴細胞百分率。淋巴細胞是干什麼的呢?淋巴細胞主要通過分泌抗體來對抗病毒的。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就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八,看單核細胞百分率和單核細胞絕對值。單核細胞是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對病毒和細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支原體感染,吞噬細胞就會第一個出現。單核細胞越高,說明孩子這次發熱的程度越嚴重,持續的時間也越長。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正常值不超過10,如果孩子的單核細胞百分率超過18,他一定會高燒3天以上才能好轉,不管用什麼葯。

問題二:怎樣看化驗單上的(+),( 化驗單上有加號,意思是體內有這種病原菌感染,應該做一下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抗炎治療。

問題三:抽血化驗單怎麼看 通常在健康體檢時也包括血常規化驗檢查,可見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血常規檢查簡便、快速、易行,能夠幫助醫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變化,為進一步判斷疾病提頃鬧供有用線索。但對於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下面簡明扼要地介紹血常規化驗單中的主要項目和意義,當您再面對它時,可以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 g/L。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於多種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葯,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佔50%~70%,淋巴細胞(Lym)佔20%~40%,單核細胞(Mono)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症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④某些葯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化妝品、不合格裝修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等。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於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剝脫性皮炎、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

問題四:怎樣看化驗單(上).ppt wenku./...&org=0

問題五:化驗血常規怎麼看化驗單 血常規項目、縮寫、參考值和單位簡表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參考值范圍 單 位
紅細胞計數 RBC 男:4.0~5.5
女:3.5~5.0
新生兒:6.0~7.0 1012\/L 或
106\/μl
血紅蛋白(血色素) HGB或Hb 男:120~170
女:110~160
新生兒:170~200 g\/L
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 80~98 Fl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 MCH 27~31 Pg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 320~360 g\/L
紅細胞壓積 HCT 男:40~50
女:37~48 %
平均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RDW 11~15 %
白細胞計數 WBC 4.0~10.0 109\/L或103\/μl
中性粒細胞 NEU;NE;GR 50~70 %
桿狀核粒細胞 1~4 %
嗜酸粒細胞 EOS 2~6 %
嗜鹼粒細胞 BAS 0~1 %
淋巴細胞 LYM;LY 20~40 %
單核細胞 MON;MO 3~8 %
血小板計數 PLT 100~300 109\/L 或103\/μl
平均血小板體積 MPV 6.0~11.5 Fl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 PDW 20%
血小板壓積 PCT 0.115~0.285 %

問題六:怎樣看化驗單》(修訂本》 陳惠中主編.pdf求大神幫助 您是怎樣打開的?我怎麼打不開,顯示數據破壞謝謝! 查看原帖>>

問題七:怎麼看化驗單上的加減號 陰性、陽性,加號、減號,到底是得病了還是沒得病,你分的出來嗎? 化驗單或報告單的結果常常用(+)、(-)來表示。這里的(+)、(-)通常用來表示結果的陽性、陰性。一般來說,陽性(+)是表示疾病或體內生理的變化有一定的結果。例如,為一位停經婦女做尿液妊娠試驗檢查,結果是陽性(+),就說明這位婦女已懷了孕,思想上可有所准備。再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a)A(g))檢查結果為陽性(+),說明這是一位乙型肝炎病人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相反,化驗單或報告單上的陰性(-),則多數基本上否定或排除某種病變的可能性。有時,(+)的多少,還能表示某種疾病病情發展程度上的嚴重性,也就是代表數量上的變化。例如,糖尿病患者就會關注自己的尿糖試驗為幾個(+)號。但是,陽性或陰性,(+)或(-)的結果有時也代表著相反的一面。例如,對耳硬化症的人做耳鼓膜震動試驗,陰性的結果則反而證明其確有耳硬化症;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表示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陰性(-)則表示尚沒有。注射乙肝疫苗可使陰性變成陽性。

❺ 請問血液化驗報告里的18項指標各代表的是指什麼

1.血常規簡介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a.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 170-200g/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b.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550萬/μL,女性為350~500萬/μL,新生兒為600~700萬/μ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

c.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

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滾信空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四是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

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 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坦激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

f.紅細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 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g.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00.5-1.5)%
*增高: 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規

小寶寶最常見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時治療,就會發起燒來,這時候帶寶寶到醫院去,大夫就會讓先驗一下血。為什麼要驗血呢?因為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的數量會發生變化。比如貧血時,紅細胞大瞎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就會產生變化;身體發生炎症時,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標

血常規的化驗單上往往會有一長串的化驗項目,但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項目,對於它們,我們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我們需要重點看三個方面:

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

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所以在看化驗單時,一定要首先注意這兩項的數值。

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於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發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計數(PLT)

我們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計數是我們在觀察化驗單時應該注意的第三個重點,如果血小板減少的話,寶寶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❻ 上海歐銳熱量儀器化驗單上數據是什麼意思

拒詳細分析顯示,上海歐銳熱量儀器化驗單上的數據通常是從樣品中測量出來的各種物理和化學參數,這些參數可以用於分析和判斷樣品的性質和質量。具體數據項會根據不同實驗室的測試項目和要求信棗而有改桐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數據項及其含義:

1. 樣品編號:標識每個被測試樣滑殲拆品的唯一編號。

2. 含水率:樣品中水分所佔的質量比例。

3. 灰分含量:樣品在高溫下燃燒後剩餘的無機物質量比例。

4. 揮發分含量:樣品在高溫下失去揮發性成分的質量比例。

5. 全硫含量:樣品中所有硫元素的質量比例。

6. 發熱量:指樣品在完全燃燒時釋放出的能量,通常以單位質量(例如,每克)的熱值表示。

7. 元素分析:包括樣品中各種元素的含量和質量比例,例如碳、氫、氮、氧等元素。

以上這些數據可以提供給客戶或者用戶作為參考信息,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產品質量和特性,也可以用於實驗室日常的質量控制和管理。

❼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個文章,如何簡單快速的看懂血常規報告。

這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報告單,上面有紛繁復雜的好多項指標

是不是感覺眼花繚亂

那麼多項目,對的起那十幾塊錢了!

所以現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媽,過來啊,免費給您進行血液檢查,我們的這個檢查可以測幾十項項目呢!」

進入正題,血常規單首先可以分三個大的部分

然後我們再劃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實際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項目,讓這個檢查單簡單一點

對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規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別看了。

掌握這幾項就可以了。

首先要樹立一個觀念,所有的檢查都是服務於臨床的,所有的檢查報告一定要結合臨床的症狀和體征來分析。這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作為病人,了解個大概和常見的情況就可以了。

第一,我們先看紅細胞部分:

這一項在臨床中主要用來判斷你的血量!

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貧血,紅細胞數量下降,血紅蛋白數量下降!

導致貧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鐵性貧血等等。

紅細胞數量增加的情況有造血異常,脫水等。

第二,看白細胞

在臨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沒有感染,比如你喉嚨痛,發燒了,去醫院。醫生就要給你做一個血常規,看看白細胞的變化情況。

如果細菌感染,白細胞的數量會上升,

而且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時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細胞上升的不會太明顯,但是淋巴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蟲感染時,嗜酸性細胞的比例會上升

白細胞過分的上升了,那還有可能是韓劇三寶白血病,不過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細胞下降,有可能是嚴重的感染,造血系統疾病等

還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來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會下降。

(受邀回答嘉賓:瑞金檢驗李博士)

去醫院看病做化驗,血常規做得最多的項目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血常規是手工法檢測的,一般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和白細胞分類。隨著全自動血球儀的廣泛應用,血常規報告單上也有20個左右項目了。那麼要重點看哪些指標、這些指標又告訴我們什麼呢?

血常規報告單上的項目雖然很多,但仍然是圍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來進行的。

(一)白細胞

白細胞項目包括計數、分類(中性粒、淋巴、單核、嗜酸粒、嗜鹼粒細胞等)。對計數來說,雖然不同醫院、不同設備的參考范圍不完全一樣,但對成人而言,都以高於10×109/L也就是1萬/微升作為判斷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細菌感染的指標;而以低於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為判斷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標。分類計數時,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一般認為中性粒細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過70%,傾向於「化膿性細菌感染」。單核、嗜酸粒、嗜鹼粒細胞與一些感染及過敏反應有關,但因為其本身所佔比例較小,影響了其實用價值。

白細胞項目在兒科的意義更大,因為兒童的造血功能更為旺盛,對感染的反應性也更強。對兒童來說,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的結果分析要考慮其年齡,一般而言,新生兒的白細胞計數可以達到20×109/L也就是2萬/微升,隨後隨年齡增長而降低。總體上,6至8歲以內的兒童,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另一個現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細胞的比例倒置,這個時間大約在4-6天到4-6歲。就是說,新生兒是中性粒多於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後淋巴超過中性粒,到4-6歲時,二者再度相等,6歲以後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於淋巴了。在看兒童的白細胞分類計數結果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C反應蛋白(CRP)已成為許多醫院血常規的伴隨項目,其臨床意義是連同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分類來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

(二)紅細胞 (三)血小板

眾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血小板指標包括計數、壓積、平均體積、分布寬度等。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計數,一般認為低於100×109/L時,患者會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風險,且隨著血小板計數的降低而更為嚴重;如果低於50×109/L時,就要考慮進行血小板輸注了。

看血常規化驗單,除了要抓住一些重點指標,主要還是要結合我們日常常患疾病來注意辨別。

下面我教大傢具體怎麼來看血常規化驗單:

現先附上一張標準的血常規報告單( 我畫了重點,顏色相同可以歸為一類一起判斷 )!

第一,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 綠色部分 指標)

細菌性感染: 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絕對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會明顯升高,但有些嚴重細菌感染可能會出現白細胞總數降低。

病毒性感染: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細胞百分比會增加;如是EB等特殊病毒感染,白細胞可能也會升高。

第二,是否貧血?屬於哪一類的貧血?(主要看 紅色部分 指標)

記住一點:血紅蛋白降低就說明貧血。 接著區分貧血類型:

大細胞性貧血(包括有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和吸收障礙)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和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 升高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正常 ;

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包括有慢性炎症以及尿毒症引起)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和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 降低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正常 ;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包括缺鐵性、維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鏈合成障礙、慢性失血等):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都降低。

第三,可能過敏的提示(主要看 黃色部分 指標)

正常情況下,過敏性疾病會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但注意:不是說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不一定能明確診斷過敏性疾病,像寄生蟲感染、風濕以及血液系統疾病等也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第四,血小板是否異常,不可小覷(主要看 藍色部分 指標)

血小板增多: 常見急性感染、失血、溶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減少: 常見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壞增加如血小板減少症、脾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血常規可以檢查哪些疾病?這也是平時普通大眾常常問起的疾病。首先說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為三大類,也就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相關的疾病。今天,張大夫以最常見的一些疾病作為例子,給大家說一說。

1、感染

平時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發燒了,到了醫院一般醫生會建議患者查血常規。這種情況下,查血常規的目的是明確感染的性質,比如說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升高了,這多數是因為存在細菌感染;而如果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時淋巴細胞升高了,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貧血

血常規中有一部分指標是提示紅細胞相關信息的,比如說紅細胞數、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等等,這一部分化驗數值最常用來診斷貧血。比如說貧血是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還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等。總之,看貧血要看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後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關指標包括血小板的數量、比積、分布寬度等等。一般這一部分指標是來初步篩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說血小板減少或者增多的相關疾病。

以上說到的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幾種常見的疾病,以點帶面,讓大家對於血常規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如何看懂兒童血常規化驗單?其實主要看的是以下幾項,可以初步判斷下寶寶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貧血等。


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比率(L%)

對於小孩來說,4歲以前他的這些數據和成人是相反的

4歲以前的孩子:淋巴細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細胞比例是低的

6歲以後的孩子:這些數據才和正常人一樣,淋巴細胞30%~40%,中性粒細胞為40%~60%

如果說白細胞總數在4000~10000這是一個正常的值。


血紅蛋白總數(Hb)

世界衛生組織貧血診斷標准: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歲:Hb<110g/L

6歲以上:Hb<120g/L.

一旦確定貧血,一定要早期治療,因為長期貧血會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遲緩、認知障礙、煩躁、異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總數(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值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凝血功能異常,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

圖片有水印,因為本文轉載自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萌醫生說。

導言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抽血檢查的經歷,而在所有的血液檢查項目里,血常規應該是最常見、也最基礎的一項檢查了。在入學體檢、職工體檢、感冒發燒、出血、貧血等不同的情況下,查一個血常規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規的單子後,看著單子上朝上朝下的幾個箭頭,總是一頭霧水。問門診醫生吧,醫生忙的連頭都來不及抬,簡單的回復很多人也聽不懂。今天呢,我們就來聊一聊怎麼看懂血常規。出於實用和簡潔的考慮,我將選擇血常規檢查中最有意義和最重要的六項指標進行講解。


白細胞

它的名字叫白細胞,但是其實它是一個沒有顏色的球形物質。正常人在不同的階段,白細胞的計數也是呈動態變化的。新生兒期白細胞的總數可以達到15X10 /L;到了嬰兒期,白細胞的總數會下降到 10 X10 /L左右 ;到了兒童期再往上,白細胞的總數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 /L。

看到這張圖就感覺看到了一個藍色的巧克力球


白細胞其實並不是一類物質,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等五中細胞的一個總稱。不過以上的五種 白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為殺滅病原體,參與機體的免疫和防禦功能。這么說,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感冒發燒的時候,會出現白細胞總數的增高了,因為聰明的白細胞敏銳的察覺到了細菌和病毒的入侵,隨機大量增殖,以殺滅病原體。 反過來說,當白細胞升高的時候,最常見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麼,這五種白細胞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來說一說他們的作用和意義。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透明的外觀以外,還有一個深紫紅色的細胞核,一會排成一個U形,一會排成一個S形,但是它絕對不會排成一個B形。

沒有找到S形,大家將就著看吧


中性粒細胞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 在發生感染時,往往都伴隨著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兩者計數的同時增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也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情況,我們就簡單的理解為病原體太兇殘,中性粒細胞被殺光了吧。出現這種情況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嚴重的外傷、手術、大出血、血液系統疾病、中毒、蛇咬傷等情況下也都可以見到中性粒細胞的升高。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徑在10-15um,小的直徑在6-10um,在高倍顯微鏡下,能看到它們都有著深藍色的迷人的細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那是個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在人體內也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在發生感染時,淋巴細胞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發揮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會轉變為效應細胞,迅速來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殺滅病原體,讓人體更快的恢復 健康 。另一方面,它會轉變為一種記憶細胞,記憶細胞雖然不具備直接殺滅病原體的功能,但是,他能記住每一種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的長相。這樣在下一次有同類病原體入侵時,它能迅速的識別出這是個壞東西,它更能在短時間內召喚大量的效應細胞來到戰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傳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會出現第二次的原因,因為在他們還沒有發病之前就已經被淋巴細胞幹掉了。


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都會在人體出現感染時升高,他們的區別就在於,當細菌、支原體感染時,一般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當病毒感染時,一般以淋巴細胞升高為主。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存在於紅細胞內的,而紅細胞之所以呈現紅色,也正是因為有血紅蛋白的存在;而血紅蛋白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血紅蛋白內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是,其實紅細胞並不是一直呈現紅色的。在將氧氣從外面運輸進人體時,它呈現的實現紅色;而當紅細胞將人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到體外時,這個時候它會呈現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計數有一定的差別。男性的紅細胞計數在 (4~5.5)X10 / L之間,女性則在 (3.5~5.0)X10 / L之間 ;男性的血紅蛋白120-160g/L之間, 女性則在110-150g / L之間。至於女性為什麼比男性低,原因你們自己去發揮想像力吧,我可什麼都沒說。


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於以上數值時,就可能是存在貧血。一旦存在貧血,就必須明確貧血的原因。常見的貧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統疾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等各型貧血)、消化系統疾病(長期便血導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徑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間。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血小板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功能的一種物質,直到1882年比佐澤羅發現了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開了血小板的糾結人生。

本來只想一個人呆著的血小板,自從被發現之後,就一直處在糾結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在 (100~300)X10 / L之間,當血小板計數過低時,有可能會導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這個時候需要通過葯物增高血小板計數,嚴重的話可能需要輸血治療;當血小板計數過高時,可能會發生血液凝集,導致栓塞,比如在發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時,這個時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療。總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結語

啰里啰嗦寫了這么多(這真的是目前為止我最長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話,要不我給大家寄一本診斷學的書?唉,醫學科普不好做啊!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大家平時上醫院看病做檢查,其中,血常規就是很常見的一種。但血常規中有很多項目,包含各種眼花繚亂的指標,經常上上下下的箭頭直看得人頭暈。

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血常規怎麼看。

其實作為普通非醫學群眾,我們只要抓住三個主要指標可以了,哪三個?

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

(該化驗單來源於網路)

1、白細胞

白細胞是我們身體的防衛兵,經常在前線跟各種細菌、病毒等"壞蛋"作戰。因此,當病菌入侵時,我們的白細胞會亮紅燈,這是機體的一種保護反應。

也就是說白細胞有問題(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狀時,醫生通過對白細胞的初步分析,判斷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葯物幫助身體共同消滅這些外來入侵。

當然還有一部分白細胞嚴重異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統疾病相關,這類比較少見,通常還伴有其他嚴重表現。

2、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就是我們常說的 血色素。

這一項可以反映我們是否貧血。

一般女性110g/L,孕婦100g/L,男性120g/L以上。

低於下限高於90,表示輕度貧血;90-60是中度貧血;60以下是重度貧血。

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通常會伴有腎性貧血,需要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治療,應用這個葯品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應該保持在100-120g/L,美國食品及葯品管理局(FDA)於07年發布風險警告,高於這個值會增加死亡風險。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們機體凝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血小板最直觀的反應就是,當我們身上被劃一個口子,血一般馬上就會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勞。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單位是*109/L)

由於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葯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通過這個檢查就能反應出來,早發現可以避免出血導致的問題。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會出現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血常規項目很多,不同情況下醫生還會藉助血常規中其他指標進行分析。

但作為普通人,會看這三項,基本就足夠了,因為一般這三項沒問題,不會有大的問題。

如果血常規這三項有問題,通常會需要其他檢查進一步分析,

比如如果血紅蛋白低,表示有貧血,為了分析為什麼貧血,醫生會要求進一步查血清鐵、鐵蛋白、維生素B12等這些貧血項目。

當白細胞有問題,醫生可能會再查C反應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醫院裡面的檢查很多,其實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規,血常規就是三大常規最重要的一個,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從最基本的血常規裡面發現並診斷許多重大的疾病 ,做為普通人來說,知道一些血常規的知識意義非常大的,

今天來說說血常規怎麼看,血常規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參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頭就可以知道了。

不過有些指標很重要,有些就沒有那麼正常了。

紅細胞參數 ,整體來看,大於正常值臨床意義比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紅細胞增多症,、先天心臟病人、脫水,高海拔人民(紅細胞參數要高於低海拔人民)等,需要與其他檢測手段一起來看。

紅細胞參數低於正常值表示貧血、失血等,根據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將貧血分級,輕度貧血者,血紅蛋白(Hb)>90克/升;中度貧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貧血者,Hb

❽ 我在醫院里做的一個驗血報告請問這些都是代表什麼

.血常規簡介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a.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 170-200g/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b.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550萬/μL,女性為350~500萬/μL,新生兒為600~700萬/μL;
*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 貧血,出血 *

c.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葯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

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四是嗜鹼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

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 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葯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

f.紅細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 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g.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00.5-1.5)%
*增高: 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規

小寶寶最常見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時治療,就會發起燒來,這時候帶寶寶到醫院去,大夫就會讓先驗一下血。為什麼要驗血呢?因為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的數量會發生變化。比如貧血時,紅細胞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就會產生變化;身體發生炎症時,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標

血常規的化驗單上往往會有一長串的化驗項目,但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項目,對於它們,我們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我們需要重點看三個方面:

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

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所以在看化驗單時,一定要首先注意這兩項的數值。

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於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發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計數(PLT)

我們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計數是我們在觀察化驗單時應該注意的第三個重點,如果血小板減少的話,寶寶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紅細胞壓積(HCT)

參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臨床意義: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真紅、>0.70應立即放血治療;減少:血液稀釋、貧血、<0.14應立即給予輸血。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參考值:75-103fL

臨床意義:
增高:巨幼紅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降低: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參考值:25-35pg
用於貧血的鑒別分類,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參考值:320-360g/L
用於貧血的鑒別分類

紅細胞分布寬度(RDW)

參考值:15.1-18.8

臨床意義:
指外周紅細胞體積大小差異程度,增高見於大小不等。用於貧血的鑒別分類,

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00-340×109/L

臨床意義: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屬於病理狀態應考慮有無高凝狀態、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現血栓的可能;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DIC、中毒、過敏、再障等;<40×109/L有自發出血的危險。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參考值:7.0-11.1fL

臨床意義:
與巨核細胞增生程度有關。增高:血小板過多破壞或過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減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減少如再障、脾亢、化療後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時與血小板同時持續降低,恢復時其先升高。結合血小板計數分析

血小板壓積(PCT)

參考值:男:0.10-0.27%;女:0.11-0.29%

臨床意義:
增高:骨髓纖維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減少症、化療等。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參考值:15.1-18.8

臨床意義:
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異質性的指標。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療後、巨幼紅細胞貧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

❾ 如何看懂化驗單

化驗單上面的項目有很多,想要看懂化驗單需要學習和經驗,不需要說灶螞看懂全頌辯納部的化驗單,但對於常見的一化驗結果要做到心中有數。

化驗類主要是血、尿、大便等,常規的體檢中會化驗血和尿,而如果是平常因感冒、發燒、咳嗽等檢查,一般是化驗血。根據需要,化驗的種類也不盡相同,體檢的時候化驗血的種類比較多,在化驗單上你能看到血紅蛋白、CA199、谷丙轉氨酶、甘油三酯等項目。

化驗單上第一列是化驗的名稱,比如說血小板、白細胞等等,第二列是實際檢測到的數值,在相應不在范圍內的項目欄標上升高或降低的箭頭,第三列是參考值,參考值是有一定范圍的,很多項目是相關的,如果有一項不在范圍內,那麼相關就會出現很多相不在范圍內,這個時候不用著急,其實問題可能只有一個,比如說感冒,白細胞會升高,連帶著其他的細胞數量都不在范圍內。

化驗單上我們會關注的一些指標,比如說甘油三脂,著一些如果超標,表示你有脂肪肝傾向,還有谷丙轉氨酶偏高,代表著你有肝病的傾向;血紅蛋白低於標准值,表示你有貧血症狀;CA199偏高,則代表有癌變風險,當然也不要被這些小箭頭嚇到,如果是偏離的不多,那麼可以調理到正常值,CA199這項指標只要不是短時間內變化特別快,也時問題不大的。

如果有一些檢測數據不在范圍內,建議過一段時間重測,因為階段性的身體狀況,比如說是不是休息不好,或者是有飲酒等,都會影響到野沒化驗結果,另外化驗本身也會有一定的誤差。

閱讀全文

與化驗單數據代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宇花靈技術怎麼用 瀏覽:598
想去泉州賣菜哪個菜市場人流大 瀏覽:409
沈陽雪花酒水怎麼代理 瀏覽:123
rng秘密交易是什麼意思 瀏覽:730
重慶紅糖鍋盔怎麼代理賺錢嗎 瀏覽:381
考察投資項目關注哪些數據 瀏覽:591
家紡傢具都有什麼產品 瀏覽:35
丘氏冰棒產品有哪些 瀏覽:412
程序員如何拉到業務 瀏覽:177
揭陽火車站到炮台市場怎麼走 瀏覽:843
二線國企程序員怎麼提升技能 瀏覽:154
藍翔技術學院西點多少錢 瀏覽:787
徐工集團北京代理點有哪些 瀏覽:531
如何做龍大總代理 瀏覽:925
裝飾行業招聘信息哪個平台多 瀏覽:953
中國有多少壓箱底技術 瀏覽:855
如何看一家公司信息 瀏覽:339
傢具品牌代理有哪些 瀏覽:394
表格里怎麼篩選中間兩位數據 瀏覽:616
steam移動應用怎麼驗證交易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