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NBA比賽的技術統計是怎樣實現的
首先是一個寫技術統計表的,也就是純粹的得分統計,這算是最重要的一個,是法律文件,如果出現問題,比賽結果報廢。一個操作記分板的(包括計時器扒譽擾),一個操作24秒的外加上一個隊長,負責串聯春旦這個團隊,報數,檢查是否出現錯誤,這是基礎配置。
進階配置多出一個記出手位置的,就是在出手的地方滑鼠點點或者點叉,左右鍵。
一個負責進攻/防守籃板的,這個純粹靠看,籃球看多了輕松寫意判斷。
一個負責助攻的,有些球員從一個球隊到另一個球隊助攻跳水也就是這個原因,這玩意純粹就看技術台統計員對籃球的理解。通常這個人同時也負責搶斷蓋帽的統計,這些人任務其實也就是電腦上點滑鼠,注意力集中也很簡單。
上場時間是替補上場虛猜之前在技術台注冊時候電腦自動計算的。
24s是兩個鍵,一個24一個14,然後再有一個開始暫停鍵。
『貳』 NBA球員的數據是怎麼算的比如幾點幾的、是多少啊
那是
他們每一場的比賽的分數加起來然後除以他們打的場數所得的
平均數
『叄』 NBA那些數據解說員是怎麼提取的
這個涉及的解說員必備的一門功課,也是一切解說行為的開始——准備。
在享譽全美的體育解說員湯姆·海德里克的體育仔宴清解說員必讀書籍《體育解說藝術》中,第一章《准備》,這一章節花了這本書大概四分之一的內容來強念前調准備對於體育解說員的重要性。而數據准備則是體育解說員在准備之中的重中之重。
在美國四大聯盟的比賽解祥尺說中,NBA屬於相對簡單的。尤其是在數據的准備上,NBA的數據相對便於統計、容易記憶。但是從另一方面就考慮,這就對解說員對於數據的利用要求更高,賦予數據更多的故事。
在准備的過程中,美國解說員都會有一個球場圖和球員圖。
球場圖經常是兩只球隊的戰術和常用的打法,通常會記下主力球員的得分「紅區」。在那之後石更詳盡的數據,比如克雷·湯普森在左側底角的命中率要高過右側底角這樣有價值的細節也會被放進比賽之中。
而球員圖通常會按照位置標上1到5用來顯示位置。在每個球員圖上都標明著球員的場均數據和技術特點。並且會用紅色或者藍色的筆標清楚這場比賽某個球員會出現的爆點。比如詹姆斯的25000分紀錄、庫里的三分記錄等等。
在現在的NBA比賽中,球迷對於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簡單的數據並不能滿足球迷對於信息的需求,數據助理或者說是數據分析員就出現了。這樣的角色主要是出現在解說難度更高的NFL和MLB的解說當中。他們將提供更為專業的解讀,比如在比賽中出現了技術犯規、爭議的判罰。解說員接單的解釋並不能夠給出讓觀眾信服的答案,他們就會在這個時候給解說員以幫助。而在這個賽季NBA的錄像回放中心展現了更好的方法。
『肆』 NBA數據統計規則
NBA數據統計規則如下:
非命中率相關類別(場均得分、籃板、助攻等等):
新規則:球員必須打夠整個賽季百分之七十(即58場)以上的比賽,才有機會進入數據排行榜。這條規則唯一的例外情況是:如果一名球員出場總數未達到最低要求(58場),但他的總數據被58場來除仍然能超出符合資格球員的場均數據,那麼他就可以名列該項分類數據排行榜的榜首。
NBA規則是NBA及下屬籃球聯賽應用的籃球規則,雖然其與FIBA規則相比並沒有原則上的不同,但是在比賽場地、比賽時間與比賽技戰術要求方面,兩者均有相當的差異存在。NBA規則本身並不適用於絕大部分籃球比賽,但基於NBA非凡的影響力而為人熟知。
犯規規則
a 普通個人犯規是指在球進入比賽狀態之後到一節比賽結束的警報聲響起之前,和對手球員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如果在個人犯規發生之前比賽時間已經結束,這次個人犯規將被忽略,除非這是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例外:如果犯規是對或者由一名正處於投籃動作中的球員進行的,且投籃者在比賽計時器走完之前令球離手,這次犯規應類比於比賽過程中的情況以相同方式判罰。
b 技術犯規是指對球隊成員在場上或者在板凳席上的違反體育道德行為或者違例的處罰。
c 雙方犯規是指任意兩名對手球員在近似同時的時間內均實施了個人犯規的情況。
d 進攻犯規是指一名進攻球員在球進入比賽狀態且本方控制球的情況下實施的非法身體接觸。
e 失控球犯規是指在球進入比賽狀態之後,沒有球隊控制球的情況下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f 惡意犯規是指無論死球或者活球狀態下,一名球員對對手施加不必要的和/或過分的身體接觸。
『伍』 NBA球員的職業生涯總得分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NBA球員職業生涯總得分只計算球員常規賽的得分,坦棗李因為並不是每個球員都能進入季後賽和全明星賽的,而常規賽岩返是每個球員都可以參與,所以對於季前賽、全明星賽和季後賽的得分全部不計進球員職業生涯總分,這樣統計讓遲相對公平。
季後賽,全明星賽的總得分分別統計。
左圖為nba職業生涯總得分排行榜前十位。右圖為季後賽總得分排行榜前十位。
『陸』 NBA的球員身高怎麼算六尺六寸等於一米九八是怎麼來的
1英寸=2.54厘米,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喬丹6英尺6英寸,換算應該為198厘米
NBA的官方數據姚明7英尺6英寸,換算應該為229厘米
NBA說的長人就是身高7英尺(即213厘米)以上的球員~
中國1市尺=0.3333333米(無限循環)。1市尺=10市寸
喬丹的身高198CM等於六尺六寸,那是英制。
1英寸=2.54厘米,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詹姆斯就是6尺8,2.03米。甜瓜安東尼也是
1.2米
能騎多大的自行車,和尺寸有些關系,但是應該是多大的,也是有根據的。主要是看座管高度和上管長度。你身高很高,導購員一定會首先給你安排座管高的自行車,這個無容置疑,但是上管長度往往被忽視,上管長度不夠,你在騎車時候就發現身體無法前傾或者前傾吃力,騎山地車必須收腹、含胸、曲臂騎車已應對顛簸路面,避免傷及骨骼。上管太短還會使抬腿時無法發力(穿鎖鞋時候非常明顯),根據我們車隊里的實際情況,身高到達190公分的人,我們推薦使用29寸輪子的自行車。
不同的時期,尺的長度不一。
拿三國時期來說,說諸葛亮身長八尺。漢代一尺大約21.35——23.75cm
170.8 ---190cm 應該180多吧。還是個帥哥。
關羽身高9尺,摺合現在2.12米
張飛身高8尺,摺合現在1.88米
劉備身高7尺5寸,摺合現在1.77米
曹操身高七尺,摺合現在1.65米
呂布身高竟然達到一丈,摺合現在2.36米
當然了,根據現在的曹操墓考古發現,曹操只有1.55米左右。所以,其他人的身高,再論上,都是要減10幾厘米的。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現在,三尺為一米
具體多少,你自己換算吧。
身高一米六等於4尺8寸。
單位換算,指同一性質的不同單位之間的數值換算。常用的單位換算有長度單位換算、重量單位換算、壓力單位換算、面積單位換算、電容單位換算等。
身高是指從頭頂點(v)至地面的垂距,一般以厘米(cm)作單位,也較經常塵舉用"米"(m)。 身高是對人體縱向部分的長度,源於人體的縱向生長,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女棗兄虛孩比男孩身高發育的早,在12-13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19-23歲開凳燃始停止增長,而男孩身高發育的晚,在15-16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20-24歲停止增長,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營養、體育運動、環境、生活習慣、民族種族、內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齡18歲比11歲者平均高出5厘米)、遠近親婚配、醫學進步等等。
聖人之世度量已不可考。便據漢尺來算。一尺=23.1CM。九尺六約為2.03米左右
『柒』 NBA中球員的場均得分,籃板還有助攻是怎麼算的啊,怎麼不是整數,還有小數點啊
NBA對於球員有一個綜合判斷指數:效率准則(也稱之為單位效率准則),這個效率指數的最基本思路是將一名球員球場表現的折算成為一個可以進行比較的數字,保障了不同位置的球員都可以在一個通過換算後的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比較。
計算這個效率准則的公式為:[(得分+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罰球次數-罰球命中次數)-失誤次數]/球員上場比賽的場次。這個依據的得出,可以綜合判斷球員良性表現,並且參照球員的球場不良表現,接著根據球員出場的次數來得出單場平均的效率表現。
就這個公式而言,是現在NBA官方數據中,最常見的一個綜合數據指數,而事實上同樣存在不合理的基準,就是某種程度上把進攻指數凌駕在防守指數之上。假設有兩名球員同時計算5場比賽的效率指數:
A球員:150分50籃板25助攻5搶斷5封蓋,出手次數150次命中100次,而罰球60次命中50次,失誤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30分10板5助攻1搶斷1封蓋2失誤命中率67%罰球率83%。該球員的效率指數為:33
B球員:60分75板15助攻15搶斷20封蓋,出前晌信手次數70次命中45次,罰球20次命中15次,失誤同樣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12分15籃板3助攻3搶斷4封蓋2失誤命中率64%罰球率75%。該球員的效率指數僅僅為:29
事實上,前者是標準的全能進攻型球員,而後者是標準的全能防守型球員,只不過因為相對來說防守型數據搶斷與封蓋的獲得遠不如得分這般容易,所以顯得這位場均得分12分卻在籃板15次搶斷3次封蓋4次的優秀球員顯得遠不如進攻性球員。
而這個數據盡管存在一定的偏袒進攻性,卻是現在官方使用的最常用的效率指數,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客觀的一項比較基準。
正因為這個效率准則的全面性要求,一些可以同時涵蓋所有良性指數並且提高單位時間內進攻效率的球員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從數據上分析,Wilt Chamberlian創造了最恐怖的紀錄,有8個單季效率排名可以位列聯盟前十位,而前十位的剩下兩個名額屬於「Sky Hook」Abl-Jabbar。Chamberlian的單季最高紀錄是61-62賽季的52.29,而Abl-Jabbar的單季最高數據為75-76賽季的42.99。現役球員中Shark O』Neal曾經在99-00賽季創造的33.82列聯盟歷史第52位。03-04賽季Garnett憑借33.11領軍聯盟,領先第二謹廳位Elton Brand 27.73非常明顯的優勢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5個賽季,領銜聯盟效率指數的球員前五位的基本上是Garrnett,O』Neal,Webber,Duncan,Kobe,Mcgrady等全隊靈魂球員,這些球員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效率的確可以在全隊中位列前茅。而效率指數偏袒進攻球員的直接現象就是全聯盟慧輪防守效率第一的Ben Wallace最高的一個賽季僅僅在聯盟排名第12位。
效率指數是一個存在一些缺陷的綜合指數,盡管有一些缺陷,但是全面性卻無可指責,衡量一名球員,關注效率指數是現在業余球迷所可以借鑒的最佳選擇
『捌』 NBA中經常用的PER和真實投籃命中率是怎麼來的
PER就是平均命中率,不分三分球和兩分球,是運動戰中命中數除以出手次數得到的。察液真實命中率則加入了罰球是以得分來計算改並,即真實投籃命中率=全場得分核沒跡/[2×(全場出手次數+0.44×罰球出手次數)],由於聯盟的罰球命中率普遍都高於50%,而投籃命中率低於50%,所以球員的真實命中率要高於投籃命中率。
『玖』 NBA的技術統計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NBA是怎樣進行數據統計的?
作為一項起源於導彈追蹤系統的球員球場表現跟蹤系統,兩三年前,聯盟里只有一半左右的球隊在球館中安裝了SportVU(球員跟蹤系統)。但就在2013年9月,NBA以聯盟的身份與開發SportVU系統的公司簽訂了協議,由聯盟出錢,在所有NBA球館中安裝了這套高科技設備,這也使得NBA成為北美四大職業聯盟中第一個使用高級技術統計設備跟蹤整個賽季的職業聯賽。
很多球迷明白,傳統的技術統計某些時候可能具有一定的欺騙性,有一些在場上實際作用並不明顯的人,總會刷到相當漂亮的數據。傳統數據這樣的弊端,也導致越來越多高級數據統計的出現,比如PER(球員效率值)和Usage Rate(球權佔有率)等。但這樣的數據統計存在的問題是,它們的計算基礎仍是那些傳統數據統計,如果傳統數據統計本身存在瑕疵,那麼這些高級統計的實際意義也會大打折扣。
而這,正是SportVU系統所帶來的不同。
從北京時間2013年11月2日開始,NBA官網向球迷全面開放SportVU的數據統計結果。只要擁有互聯網,普通球迷也能享受曾經專家和球談們才能看到的高級統計。
NBA官網目前共提供9大類的統計,每大類下又會細分出多個統計,具體分類如下:
速度與距離(球員在場時的跑動距離與跑動速度)
總跑動距離、平均速度、場均跑動距離、每48分鍾跑動距離
觸球與控球(球員每場觸球次數,控球時長,以及控球後導致的得分、助攻和失誤)
場均觸球數、總觸球數、場均前場控球數、控球時長、籃下觸球數、肘位觸球數、場均得分、每次觸球得分、每半場觸球可得分數
傳球(球員傳球以及由傳球導致的得分,無論傳球是否直接導致助攻)
場均助攻、場均傳球次數、總助攻、場均傳球導致的罰球次數、場均二次助攻次數、場均助攻機會、球員助攻導致的場均得分、每48分鍾球員助攻導致的場均得分
防守影響力(除去傳統的蓋帽、搶斷外,注重統計防守人在籃下5英尺時,對手在距離防守人5英尺內的投籃命中率)
場均搶斷、場均蓋帽、總蓋帽、對手場均籃下命中數。對手場均籃下出手數、對手場均籃下命中率
籃板機會(球員周圍3.5英尺范圍內出現籃板時稱為籃板機會,與此相關的數據)
場均籃板、出現籃板機會時的籃板率、場均籃板機會、總籃板數、對抗下場均籃板數、非對抗下場均籃板數、對抗籃板所佔比例
突破(球員在20英尺外接球、至少突破到籃下10英尺內後由此導致的得分、助攻等數據)
突破命中率、總突破次數、突破得分、場均突破次數、場均突破得分、球員場均突破導致的球隊得分、每48分鍾球員突破得分
接球投籃(籃下10英尺外球員在接球後2秒內未經運球直接出手的相關數據,也就是衡量純投手和受助攻率的數據)
接球投籃總得分、接球投籃場均得分、場均接球投籃命中數、場均接球投籃出手數、場均接球投籃命中率、場均接球三分投籃命中數、場均接球三分投籃出手數、場均接球三分投籃命中率、場均接球投籃有效命中率
單打投籃(籃下10英尺外,球員經過至少1次運球後的出手數據)
場均單打投籃時長、單打投籃總得分、場均單打投籃得分、場均單打投籃命中數、場均單打投籃出手數、場均單打投籃命中率、場均單打三分命中數、場均單打三分出手數、場均單打三分命中率、場均單打投籃有效命中率
出手效率(各種出手形式的得分效率)
場均得分、場均突破得分、突破命中率、場均近距離(籃下12英尺內)得分、近距離命中率、場均接球投籃得分、接球投籃命中率、場均單打投籃得分、單打投籃命中率、有效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