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一天消耗多少糧食
10.15億千克。人均主糧一年的消費量為:132.8+122+8.3+2.6=256.7kg,相當於531.4斤,摺合為每天消耗1.45斤各類主糧。
那麼14億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糧為:1.45斤*14億=20.3億斤=10.15億千克。
拓展資料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除各類果蔬、肉食之外,我國人均每年的主糧消費量(包含原糧、谷類、豆類以及薯類)的消費分別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
我國的庫存儲量
按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左右,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並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
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標准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
當然有這個倉房倉容並不代表每個倉庫都是裝滿的(具體儲備糧食有多少,國家沒有公布具體的數據)。
但是正常而言,一半的量應該是有的,如果按照一半的量來算,也就是說我國的糧食儲備大概有4.55億噸,1噸=1000kg,所以4.55億噸=4550億千克。
按照我們計算的14億人,每天消耗10.15億千克,國家的儲備糧食可滿足全國人民消費:4500/10.15=448.3天,相當於1年又3個月的時間。
其實考慮我國每年的糧食產量以及目前的科技技術褲灶(要像古代那樣顆粒無收的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遇到自然災害,最多也就是減產),加上現有的儲備糧食,我們目前基本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
特別是在庫存倉容滿倉的情況下,可以在全國停產的情況下,支撐全部人口2年半的時間的消費。
如果進一步控制食用量,按照配比核發,那麼支撐全國人口3年以上的消費都沒有任何問題。
糧食、豆類這些可以長期儲備的,其實影響不大。
比如2月18日,針對網友關於湖北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湖北省糧食局官方消息回復,目前,湖北省念純塌糧食庫存充仔圓裕,可供全省居民口糧消費一年以上。
其中:湖北境內的中央事權糧食可供消費半年以上。對此中儲糧也在官博上進行了答復。真正有影響的主要是儲存難度較大的果蔬產品。
⑵ 我國的耕地面積有多大國家充裕的糧食儲備從何而來
2018年我國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24億畝,按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在2020年要保持在18.05億畝。並且耕地面積減少速度已經逐漸放緩至每年百萬畝一下,此前耕地減少速度高達每年1132萬畝。
今年初因為疫情的影響,各種生產滯後,但是根據國家儲量局的消息:疫情以來還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即便是在疫情時期,我們也是糧食無憂,沒有必要為糧食問題而擔心。
⑶ 出現哪些情況可以動用市級儲備糧
全知答市或者仔滲部分鎮糧食明顯供不應求或者市場價格異常搭戚慧波動;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需要動用市級儲備糧;市政府認為需要動用市級儲備糧的其他情形。
⑷ 糧倉只是間倉庫房嗎背後有哪些「黑科技」
現在糧食安全是越來越重要了,對於糧食倉庫的研究也是逐年在提升,現在從糧食的採收到儲存,幾乎都是完全的智能化。那麼很多朋友就表示好奇了,智能收割糧食早有耳聞,糧倉看起來只是普通的儲物空間而已,究竟有著哪些的智能科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在當前糧倉究竟使用了哪些“智能化黑科技”?
通過智能糧倉的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國家對於糧食安全是十分的重視,傳統的糧庫改造成現在的智能化糧食儲存,集中運用各類智能科技,更是方便了糧食儲存工作人員,更加提高了糧食儲存能力,衡春保障糧食存儲發展。
⑸ 四合一 儲糧新技術內容和機械通風的作用有哪些
科技儲糧四項新技術是採用糧情測控系統、儲糧機械通風技術、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和穀物冷卻機低溫儲糧技術(簡稱「四合一」技術)。「四合一」技術是我國在認真學習借鑒國內外最新儲糧科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糧食長期儲備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四合一」技術是:1、糧情測控系統;糧情測控系統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來實現糧食儲藏過程中對糧情變化的實時檢測、對實時檢測數據進行分析與預測、對異常糧情提出處理建議和予以控制的措施等的裝置,為科學及安全儲糧提供技術保證和科學依據。2、儲糧機械通風技術;儲糧機械通風技術是利用通風設備,強制糧堆內濕熱空氣與外界乾冷空氣進行交換,改變糧堆內的空氣狀態,降低糧食的溫度和水分,以提高糧食儲藏的穩定性。3、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是通過強制磷化氫氣體在糧堆中的均勻分布,並使規定的氣體濃度在倉內保持一定的時間。若在熏蒸期間氣體濃度低於規定值時,需要進行熏蒸氣體的自動補充,當達到規定的氣體濃度時,自動停止。目的是控制熏蒸期間氣體在規定濃度范圍,殺死各蟲期的儲糧害蟲。4、穀物冷卻機低溫儲糧技術;穀物冷卻機低溫儲糧技術是降低糧食溫度,在降溫的同時可以保持和適量調整糧食水分,具有保持水分冷卻通風、降低水分冷卻通風和調質冷卻通風三種功能,是一種綠色儲糧保鮮的重要技術措施,保持和改善儲糧品質,提高儲糧安全穩定性的一種重要方法。
⑹ 糧食哪些數據需要保密
很多數據都要保密,首先要保密的就是當年全國所有縣級舉姿猛以上糧庫的冊游糧食儲存量正橋,然後當年的糧食因為蟲災鼠害發霉等原因的損失比率
⑺ 糧食收儲公司的收儲糧是涉密嗎
一般公司級別的恐怕不會涉密,根據糧食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的具體范圍規定,達到一定級別的糧食工唯判作的有關事項才有可能涉密,比如省級的某指答改些數據才是秘密級,具體舉租請查閱有關保密事項范圍
⑻ 中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糧食多少公斤
我國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約1.3斤糧食, 一.全國每天大約消耗16.9億斤,一年是6168.5億斤糧食,我國每年需要6-7億噸糧食,這里有1-2億噸握灶的糧食缺口.注意,這個數據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讓數億貧困、半貧困和半溫飽人口維持現狀!
二.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6.6億噸(13277億斤),創歷史最高紀錄!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產量比2018年增長0.9%,增加594萬噸。
具體數據:
1.在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41億畝,比上年減少1462萬畝,下降0.8%。
2.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1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長1.8%。穀物、豆類、薯類三大類糧食單產水平均有所提高。小麥單產375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14.3公斤;玉米單產421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14.1公斤。
3.2019年農業氣候對糧食生產總體有利。整體來看,今年氣候條件較為適宜,有利於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從全國看,大部分地區沒有出現大范圍災情。
4.全國糧食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段脊扮耕、種、收、施肥、噴葯、灌溉精準作業推廣擴大,農業種植機械化程度持續提高。
5.中國2019年糧食消耗量大概7.2億噸,糧食自給率91%,糧食缺口6千萬噸,主要靠進口解決。我們國家還是要穩住耕地紅線,保證糧食90%以上自給率這個國家戰略大方向。
6.我國的糧食消費主要包括:口糧消費大概佔40%,飼料消費大概佔26%,工業消野鋒費34%。
7. 主要進口:1)大豆每年從美國巴西進口8000萬噸,主要用來做養殖業飼料和榨油。為了不讓外國卡脖子,今年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大豆振興計劃良好開局。今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貼近消費者需求,糧食品種結構也持續優化。
⑼ 糧庫里的「黑科技」有哪些對糧食的產能起到了那些作用
關於中國儲糧鄭州直庫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綠色儲糧,保障小麥進貨入庫安全的報告引起廣泛關注,讓傳統儲糧打造「黑科技」數字化、智能化業務。筆者發現,不僅在糧食倉儲方面,近年來,「黑科技」在糧食收購入庫環節的應用,一直為糧庫「四個現代化」建設不斷努力。智能校準機器人:傳統穀物校準原型的替代產品,集成機器人技術和國際領先的3D掃描技術,根據判斷的穀物類型自動調整校準強度,並智能隨機定量校準校準點。
基於雲技術和大數據構建、5G通信技術實現的深度學習功能,可以動態提高測試的實時准確性。以「磁性車輛電子標簽」作為餐車執行業務的唯一信息載體,利用4G互聯網通信、GPS/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以及多種感測器技術,實現餐車業務數據的自動和實時監控,全人、貨物和車輛精確綁定,無需交換,諾亞、,彌補了傳統「糧庫一卡通」、「二維碼」等單一電子監管的弊端。同時,將管理延伸到糧庫外,在路上對卸糧車輛進行監控,直至運糧卡車到達預設的法定存儲區,形成完整的物流監管環路。
糧食是季節性生產和日常需求的結果,因此需要儲存短期收獲的大量糧食,以供長期日常消費,這導致了糧倉的出現。王說,這也是糧倉的生物功能。春秋戰國以後,糧倉的功能開始轉向服務社會和政府。當時,糧倉具有價格控制、救災、戰爭儲存等功能,齊國管仲鼓勵民眾修建自己的糧倉,以解決糧食供應低、價格高的問題。這加強了齊國的糧食儲備,大米價格自然穩定下來。
⑽ 即便遇上大災荒也保證國人有飯吃,中國的糧食儲備有多牛
科技的進步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雜交水稻的研發,解決了我們的溫飽問題。先如今的中國是一個糧食產量第一的國家,也是糧食儲備量第一的國家。即使發生了災荒,也不用急忙,因為我們的國家早已做好了糧食儲備的工作, 那些糧食供應可以讓我們吃很久。
現如今,我國的糧食儲備與以前相比較有了很大的改進,糧食由我們偉大的祖國負責,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感覺得全世界都是超級贊。假使有一天真的爆發了洪災,打開糧倉,救濟子,那些糧食的儲備也可以供我們吃上好些時日。擔心自己會餓肚子,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