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病蟲害數據集哪裡找

病蟲害數據集哪裡找

發布時間:2023-04-23 21:52:39

⑴ 我想知道美國的農業害蟲知識,例如:豆角、韭菜、萵苣、圓白菜、花椰菜等上的害蟲!急!高分!

這個資料難得找,我費了心 找了這個相關的,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1945年以前姿晌,農民一般採用農業栽培方法如輪作、耕作和田園清潔來防治某些有害生物,只有幾種化學產品如砷酸鉛、煙鹼和除蟲菊等可以在作物上使用。1945年開發和生產的滴滴涕(很快又有了六六六、狄氏劑及其他有機氯農葯)開始了化學防治有害生物的時代。最初,滴滴涕和其他的化學農葯展現了它們的神奇效果。它們操作簡便、作用快捷,並能殺死大多數有害生物。對這些新式化學武器的痴迷是狂熱的,它們的使用很快遍及整個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
然而,問題很快顯現出來。第一次使用滴滴涕後不過兩年,就發現家蠅和其他害蟲的抗葯性。此外,有機氯殺蟲劑並不是對所有害蟲都有效。一些害蟲的天敵也被這些農葯殺死,導致許多非害蟲種類在數量上激增,而成為害蟲。如在蘋果園,由於它們的天敵被滴滴涕殺死,害蟎的數量增加,結果蘋果樹因嚴重的蟎害而產量下降。此外,殺蟲劑副作用的影響延伸到農田以外和環境中。在自然界可以觀察到被殺蟲劑和其他農葯大量殺死的魚和鳥。當發現牛奶和其他食物被農葯嚴重污染時,才受到人們高度的關注。美國於1972年禁用滴滴涕和相關的有機氯殺蟲劑,其它農葯仍在繼續生產和使用,不過其中很多新型農葯按每公頃常用劑量比早期的農葯每公頃施用的劑量更少,毒力卻高得多。它們的優點是不像滴滴涕和一些其他早期農葯那樣滯留在環境中。

2有害生物引起作物產量的損失
據估計,全世界有67000種不同的有害生物種類危害農作物,包括大約9000種昆蟲和蟎類,50000種植物病原體和8000種雜草。一般而言,其中主要的有害生物低於5%。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特定地區的有害生物已經從以當地植物為食轉變為以引種該地區的作物為食。
盡管全世界每年投資260億美元,使用250萬噸的農葯,加上各種生物防治和其他非化學防治方法的使用,每年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損失仍為全世界的食用和纖維作物產量的35%和42%之間。據估計,全世界由害蟲造成的損失達13%-16%,植物病原體造成的損失為12%-13%,雜草為10%-13%。據估計,每年作物損失的價值達到2440億美元,然而在防治上每投資1美元仍可獲得3-4美元的回報。在美國,每年有害生物造成的作物損失達到37%(蟲害佔13%,植物病原體佔12%和雜草佔12%)。盡管使用農葯和各種非化學手段盡最大努力防治有害生物,但是每年被毀滅的食用和纖維作物總價值達到500億美元。通常每年在農葯防治上的投入約50億美元,大約可挽回200億美元的損失,即每投資1美元可獲4美元的回報者睜。非化學防治每年也可挽回作物損失估計達200億美元。如果沒有農葯和非化學方法的防治,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將比現在更慘重。Oerke等(1994)估計,世界作物損失將上升到70%。像這樣的增加,估計每年導致經濟損失4000億美元,將對世界的糧食供給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美國的作物損失同樣地將上升到63%,折算經濟損失為900億美元。
美國雖然在過去的50年裡加大了農葯的使用力度,但作物損失並不顯示出同量的下降,主要原因在於農業耕作措施發生了各種變化。根據從1942年到現在收集的調查數據,雜草造成的損失有所波動,但只有輕微的下降,從13.8%降到12%。改進的雜草化學防除措施、機械雜草防除措施和栽培技術相結合的雜草防除措施是損失下降的原因。在同一時期,植物病原體包括線蟲造成的損失有輕微的上升,從10.5%升到12%左右。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在於放棄了作物輪作,減少了田園清潔,以及政府、批發商和零售商對多種作物執行更加嚴格的外觀標准。首冊歲
盡管在過去的40年中使用的合成殺蟲劑的數量和毒力兩者均增加10倍以上,但是害蟲造成的作物損失約為過去的2倍。這種作物損失的加重與發生在美國的農業耕作措施中的幾個主要變化有關。這些變化包括:種植比過去採用的對害蟲更敏感的某些作物品種;殺蟲劑殺死了某些害蟲的天敵,因而需要增加農葯使用量;害蟲種群農葯抗葯性的發展;作物輪作的減少導致害蟲種群的進一步增加;單一作物栽培制度的增加和作物多樣性的減少;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降低了食品中昆蟲和昆蟲類的容許限度,強制果樹和蔬菜生產商和零售商執行更嚴格的 "外觀標准";增加了航空施葯技術的使用;減少了田園清潔,包括忽視清理受害蟲侵害的水果和作物的殘存物;減少了耕作,使更多的作物殘體留在地表;作物種植於使其變得對害蟲侵襲敏感的氣候帶;除草劑的使用改變了某些作物的生理,因而增加了它們易受害蟲侵襲的弱點。除了在生長季節害蟲造成的損失外,很多作物在被使用前的很長貯存期中,也出現巨大的損失。在收獲後的一段時期內,有害生物造成全世界的食用作物損失估計平均達20%(范圍從10%-50%)。在美國收獲後有害生物造成的食用作物損失估計在10%以下。然而,盡管盡一切努力來防止有害生物對作物造成的損失,但造成全世界食用作物生產的損失仍為50%-60%。直至現在,採取種植高產品種,加上肥料使用、灌溉和其他的礦物能源投入的增加而提高的作物產量已彌補了這種損失。這種作物損失的補償難以維持的擔心和懷疑正在增長,因為肥沃的土壤正在受到侵蝕而消失、水分供應正在受到壓力、含水層正在被開采以及礦物能源供應(特別在美國)正在被耗盡。

3環境和公眾健康為農葯的使用所付出的代價
在美國某些農葯創造的效益彌補了使用農葯引起的公眾健康問題和環境污染所付出的代價。總之,人畜健康的危險加上其他的與美國農葯使用相關的環境影響的經濟代價,每年總數超過83億美元。這種保守的估計並不包括農葯危害微生物和野生動物的代價。然而,如果超過83億美元加上每年價值50億美元的農葯使用費,在美國使用農葯的總代價將上升到每年大約133億美元。據估計,每年通過農葯使用挽回的作物損失達200億美元。因此在農葯防治上每投資1美元,將得到大約1.5美元的作物價值。根據嚴格的成本/效益演算法,使用農葯創造的效益是肯定的。
與美國相比,發展中國家農葯對公眾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大,每年比較可信的代價大約1000億美元。在這些地區,由農葯引起的人類死亡和疾病的數量很高,這是由於無論在田間或是在貯存期間農葯使用的法規不嚴,而且生產者、農場主或施葯者經常不按法規操作。在美國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之間農葯使用的有效法規存在的差別通過在食物中檢測的農葯殘留可以說明。在美國大約35%出售給消費者的食物中含有農葯殘留,大約1.1%的食物中含有超過FDA規定允許值的農葯殘留。此外,在美國市場上出售的大約35%進口食物中含有可測農葯殘留,而1%-3%的進口食品中含有的農葯殘留超過了FDA規定的允許限量。由於殘留檢測是在食物已經出售之後進行的,這就意味著公眾正在消費一些超過殘留允許限量的食物。發展中國家食物中的農葯殘留比美國的高得多。例如在印度市場上出售的食物可測出的農葯污染高達80%。印度另一個農葯問題的嚴重標志是使用的殺蟲劑中70%是滴滴涕和六六六有機氯農葯,它們的使用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滴滴涕和六六六是累積在土壤、水源和生物群落中極穩定的農葯,因此在美國早已被禁用。然而食物污染預期在印度的農業系統中隨著這些有機氯農葯使用的增長而更加嚴重。這些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存在類似的情形。
4 防治有害生物的新進展
隨著時代發展,美國有害生物的防治發生了許多變化,公眾越來越關心與農葯相關的健康和環境問題。對防治有害生物方法的選擇擴大到包括許多非化學防治的方法。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為農葯、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栽培技術和生物防治。最初IPM被設計成作為第一道防線的非化學防治方法,農葯作為最後一道防線。IPM已發展成通過監測有害生物種群和天敵來確定是否和何時將使用農葯,可謹慎地使用和減少使用農葯。然而一些鼓吹使用農葯的團體現在用"IPM"來證明他們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繼續大量使用農葯是正確的。
近幾十年經常被忽視的栽培技術在今天使用更加頻繁,包括作物輪作、作物多樣性、寄主作物的抗性、土壤、水和養分管理的操作技術、種植短季節作物、改變種植時間、種植誘蟲植物、害蟲性誘劑,以及這些方法之間的組合使用。有時在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相關的簡單變化,如土壤的耕作方法或作物種植的時間,都可以提供一種對難治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選擇最適當的防治有害生物策略之前,必須了解農業生態系統和引起有害生物達到暴發水平的不同生態因子。而栽培技術和生物防治的實施者必須遵循當地的生態系統,包括土壤和氣候。這種途徑是用生態學知識取代農葯,並開辟包括不同策略的可能性。雖然這些方法比噴霧更復雜,但長期的利益是明顯的。生物防治包括使用捕食昆蟲、寄生菌和微生物來防治有害生物種群,改善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所有天敵的作用,引進控制有害生物的天敵,釋放或施用天敵,包括抑制有害生物種群的微生物。
經典的生物防治依賴於利用從害蟲原產地引進可控制它們的天敵。一些成功的生物防治例子總是聯想到包括引進澳洲瓢蟲防治加利福尼亞的澳洲吹綿蚧和近年引進寄生物防治非洲的木薯粉蚧。即使是成功的經典生物防治方法也一直有局限性。在這樣的生物防治策略的實施中通常忽視的一個事實是任何一個給定的地理區域中,30%至80%的有害生物為該地區原有的,且它們從以非栽培植物為食轉變為以引種到該地區的作物為食。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馬鈴薯甲蟲從取食一種雜草轉變為取食引種進來的馬鈴薯。利用經典的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大量的當地有害生物是困難的,事實上大約20種被採用的天敵通常只有1種取得成功,這便推動在生物防治中開發出一種"新關聯"的方法。可以通過防治引進澳大利亞的歐洲兔來說明,因為在那裡歐洲兔很快成為一種有害生物。將與歐洲的兔子相關的所有天敵引進到澳大利亞也難以防治那裡的歐洲兔。最後,與南美兔有關的粘液瘤病毒被發現並引進澳大利亞,
但粘液瘤病毒對南美兔僅有很低的效果或無效。然而,南美粘液瘤病毒與歐洲兔的新關聯非常好。該病毒在歐洲兔種群中一開始傳播就殺死了90%以上兔子。當病毒發揮了對兔子的毒力達到在寄生物和它的新寄主之間處於自然平衡的程度時,逐漸存活下來的兔子發展了對該病毒的抗病性。兔子種群已經上升,但粘液瘤病毒還保持著大約40%的防治效果。這樣的防治水平足以允許許多其他捕食動物有效地保持兔子種群在滿意的控制之下。另一個"新關聯"方法的成功運用是防治南美哥倫比亞當地的松毛蟲。在維吉尼亞發現與松毛蟲種群有關系的寄生蜂被引進哥倫比亞。松毛蟲與寄生蜂之間的新關系提供了有效防治效果。一般來說,大約40%成功的生物防治是由於採用"新關聯"方法。由於這種方法可成功地防治當地的和引進的有害生物,這種探索方法的利用在不斷發展。幾十年以來,在防治植物病原體上,寄主植物抗病性一直是占支配地位的非化學防治方法。作為育種的結果,75%至100%的所有栽培作物在某種程度上發展了寄主植物對植物病原體的抗病性。科學家還成功培育了植物對一些害蟲的抗蟲性,如抗小麥癭蚊。現在利用基因工程的有效性,寄主植物的抗性在防治害蟲和植物病原體中具有更大的潛力。

5與常規方法對應的合理生態農業
減少大量化學品包括農葯和肥料投入的不同栽培技術的實施,有利於減少對土壤、水源和食物的化學污染。因此,減少了與人類疾病和死亡相關的化學品使用和農業生態系統的退化。通過精心的治理,土壤侵蝕及其水分流失得到控制,從而保護了土壤和水資源。此外,家畜糞便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增強了土壤肥力和減少了環境污染。
常規玉米生產系統和包括幾個合理的環境治理措施的改良系統兩者之間的區別(見下表略)。常規系統依賴化學防治有害生物和化學肥料提供土壤養分。改良系統不用農葯,耕作替代了除草劑,作物輪作用於害蟲防治,有機肥料取代了大部分化學肥料。在常規系統中,每年的玉米產量為每公頃7000kg,成本為523美元,消耗的總能源達780萬千卡以上。這個系統造成的土壤侵蝕每年大約20t/hm2,害蟲造成的作物損失為12%,同時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估計為230美元/ hm2。在改良系統中,不但玉米的產量比常規系統高 (總產8000kg/ hm2),而且成本較低(337美元/ hm2)。害蟲造成的作物損失為3.5%,明顯低於常規系統的12%。土壤侵蝕從常規系統的約20t/ hm2·年減少到改良系統的lt/ hm2年以下。1t/ hm2·年的侵蝕速率相當於土壤本身可以忍受的水平。此外,改良系統礦物能源的投入只有常規系統的一半,生產總成本每年減少36%,只有337美元。由於礦物能源資源持續縮減,而變得越來越昂貴時,減少能源投入將在農業生產中成為當務之急。

幾個附加的合理治理措施也在改良系統中得到應用。有機肥料的小心使用減少了地面水和/或鄰近水源的污染。有機肥料及其有價值的養分也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有機肥料和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循環利用有助於減少土壤侵蝕。選擇適宜的作物如選擇大豆與玉米輪作可減少玉米短體線蟲、玉米病害和許多典型的雜草問題。玉米和大豆輪作系統比兩者單獨種植更適合。這種輪作解決了玉米短體線蟲問題,用殺蟲劑防治該線蟲代價昂貴。覆蓋作物特別是豆類覆蓋作物如苜蓿或越冬野豌豆,不但減少了雜草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土壤侵蝕、水分流失和保存了土壤養分。通過豆類覆蓋作物被翻耕進土壤中使土壤獲得和貯存養分。雖然覆蓋作物和耕作替代了除草劑,但只證明除草劑在玉米系統中可以被替代。在某些情況下,除草劑和耕作結合使用更有利。
總而言之,在改良系統中獲得的產量比常規玉米系統更高的同時,減少了農葯和化學肥料的使用,保持了土壤和水資源。
6減少農葯的使用
從世界幾個地區的報道可以看出,當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聚焦於有害生物生態學的時候,就能開發相應的方法以減少農葯的使用33%-75%而不降低作物產量。例如在瓜地馬拉,一旦實施保護許多可以控制潛在害蟲的天敵的策略,用於防治棉花害蟲的殺蟲劑用量可減少1/3以上,產量增加15%,一些大的棉花農場主的收益可以增收100萬美元/年以上。在印度尼西亞,每年投資l00萬美元的生態研究,因推廣計劃培訓農民保護天敵而得到大量回報。依據在瓜地馬拉使用的相似方法,印度尼西亞的水稻田農葯使用量減少了65%,同時產量增加了12%。印度尼西亞政府可以少付給農民的農葯補貼2000萬美元。在美國紐約州實施IPM策略,甜玉米生產商在減少農葯使用55%-65%的同時,每年節約50萬美元且保持高產。在紐約州其他作物上的農葯使用也已經減少。在美國減少農葯使用估計每年至少節約5億美元。除了美國、印度尼西亞和瓜地馬拉外,瑞典、挪威、加拿大的安大略州、丹麥和荷蘭等國家採用有效的策略減少農葯使用達50%-75%。

結論
盡管在全世界農作物上使用250萬噸農葯和各種非化學防治方法,有害生物造成的所有潛在的食用和纖維作物的產量損失仍達40%以上,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在農業生產僅僅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基本需求的時候,這種程度的損失仍將繼續。事實上,在未來20年期間,這些供給不得不增加至少3倍,同時由於人口增長和土壤侵蝕,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將逐漸減少。此外,淡水的短缺越來越嚴重,礦物燃料供給逐漸下降。如果有害生物防治研究集中於整個農業生態系統,有害生物引起的作物損失將有實質上的減少。農葯使用將繼續下去,特別對於某些作物,但將只在必要的時候合理地使用。據估計,在不減少作物產量或實際上不降低新鮮水果和蔬菜"外觀標准"的前提下,農葯使用將減少50%之多。減少農葯的使用將降低有害生物防治成本、保護公眾健康和改善所有國家的環境。

⑵ 薊馬詳細資料大全

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黃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體微小,體長0.5-2mm,很少超過7mm。

薊馬科Thripidae隸屬於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總科Thripoidea,全世界已知276屬2000餘種,包括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和薊馬亞Thripinae 4個亞科。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復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佔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濟害蟲之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品種分類,瓜薊馬,蔥薊馬,稻薊馬,西花薊馬,大姜薊馬,危害狀況,葉片受害,幼果受害,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防治要點,

形態特徵

黑色、褐色或黃色;頭略呈後口式,口器銼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觸角6-9節,線狀,略呈念珠狀,一些節上逗舉有感覺器;翅狹長,邊緣有長而整齊的緣毛,脈紋最多有兩條縱脈;足的末端有泡狀的中墊,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圓錐形,腹面有鋸齒狀產卵器,或呈圓柱形,無產卵器。 稻管薊馬形態特徵 觸角5-9節,節Ⅲ-Ⅳ感覺錐叉狀或者簡單;下顎須2-3節,下唇須2節;翅較窄,端部較窄尖,常略彎曲,有2根或者1根縱脈,少缺,橫脈常退化;鋸狀產卵器腹向彎曲。

生活習性

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溫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黃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雌產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薊馬的成長歷程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復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佔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濟害蟲之一。它們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癟,影響產量和品質。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濕度為40%~70%;濕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濕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連陰多雨,蔥的葉腋間積水,能導致若蟲死亡。大雨後或澆水後致使土壤板結,使若蟲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蟲。

品種分類

本科約全世界已知280餘屬,2000餘種,分為4個亞科,包括鋸尾亞目中的大多數種類,植食性種類佔大多數,食葉棲花,也有少數為捕食性。很多重要害蟲包含在本科內,世界性分布。在現代薊馬科分類研究工作中,廣為接受的是薊馬科分為 4 亞科的系統: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35 屬 125 種)、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3 屬 95 種)、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3 屬 140 種)和薊馬亞科(225 屬 1700 種)。中國有薊馬科昆蟲 79 屬 315 種。 纓翅目昆蟲通讓肢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主要有薊馬科和管薊馬科。在瓜果、蔬菜上發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薊馬:

瓜薊馬

瓜薊馬又稱棕櫚薊馬、棕黃薊馬,主要危害節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類蔬菜。成蟲、若蟲坦指世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葉嫩梢受害,組織變硬縮小,茸毛變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瓜受害,果實硬化,瓜毛變黑,造成落瓜。 瓜薊馬 瓜薊馬在廣西一年發生17~18代,世代重疊,終年繁殖,3~10月為害瓜類和茄子,冬季取食馬鈴薯等作物,每年有3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瓜薊馬成蟲活躍、善飛、怕光,多在節瓜嫩梢或幼瓜的毛叢中取食,少數在葉背為害。雌成蟲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兩性生殖;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雌產卵22~35粒,若蟲也怕光,到3齡末期停止取食,墜落在表土。

蔥薊馬

蔥薊馬又稱煙薊馬、棉薊馬,體型較大,體長約1.2~1.4毫米,體色自淺黃色至深褐色不等。年發生8~10代,世代重疊。蔥薊馬寄主范圍廣泛,達30種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蔥、洋蔥、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蘆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護地栽培環境條件有利於薊馬的發生,由於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時防治,會造成災害性危害,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及果實的品質。 蔥薊馬為不完全變態昆蟲,若蟲有4齡,後2齡處於不取食狀態,常被稱為「前蛹」及「蛹」,其實為3齡、4齡若蟲。成蟲較活躍,能飛能跳。怕陽光,白天多在葉蔭或葉腋處為害,陰天和夜間才到葉面上活動為害。雌蟲以產卵器刺入葉內產卵,1次產1粒,每頭雌蟲1生可產卵數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蟲還可孤雌生殖。5-6月間卵期6-7天,初孵幼蟲群集為害,以後即分散。3-4齡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個蛹期在土中度過。溫度適宜,完成一個世代約需20多天。蔥薊馬在溫暖、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嚴重。在蔥上發生的最適條件是氣溫23-28℃,相對濕度40%-70%。雨季到來,蟲口減少。

稻薊馬

稻薊馬寄主有稻、麥、游草、稗、看麥娘等,稻薊馬除上述寄主外,還可在玉米、高粱、甘蔗、菸草、豆類上寄生。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稻管薊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稻薊馬 稻薊馬在我國南方可終年繁殖為害,江淮稻區一年發生10~14代,以成蟲在看麥娘、李氏禾、芒草、麥類及稻樁上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先在麥類及禾本科雜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後,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櫱期稻田為害、繁殖,至7月中旬後,氣溫升高,水稻圓桿拔節後,蟲口數量急劇下降,大都轉移到晚稻秧田為害,以後再轉移到麥苗和禾本科雜草的心葉或葉鞘間生活,11月底成蟲進入越冬。成蟲性活潑,遷移擴散能力強,水稻出苗後就侵入秧田。天氣晴朗時,成蟲白天多棲息於心葉及卷葉內,早晨和傍晚常在葉面爬動。雄蟲罕見,主要營孤雌生殖。卵散產於葉面正面脈間的表皮下組織內,對著光可見產卵處為針尖大小的透明小點。秧苗4~5葉期卵量最多,多產於水稻分櫱期,圓桿拔節後卵量減少。初孵若蟲多潛入未展開的心葉、葉鞘或卷葉內取食。自第2齡起大部分群集在葉尖上為害,使葉尖縱卷枯黃。3、4齡隱藏在卷縮枯黃的葉緣和葉尖內,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動,直至羽化。稻薊馬不耐高溫,最適宜溫度為15~25℃,18℃時產卵最多,超過28℃時,生長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長江流域6、7月份間發生多,為害重,尤以此2月氣溫偏低的年份易大發生。

西花薊馬

西花薊馬是一種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原產於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島發現,1980年前主要分布於美國北達科塔州與德克薩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加州最常見的一種薊馬。但自1980年以後,該害蟲適應性顯著增強,不再局限於原先的生存環境,相繼擴散到荷蘭、丹麥、法國、芬蘭、日本等地,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 危害花朵的西花薊馬 該蟲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同時還傳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其寄主范圍廣,食性雜,寄主植物多達500餘種,包括多種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而且在其擴散過程中,其寄主植物種類一直在持續增加,呈現明顯的寄主譜擴張現象。遠距離擴散主要依靠人為因素如種苗、花卉調運以及人工攜帶等,在運銷途中即使遭遇不適的溫度、濕度等劣境,到埠後仍能存活並保持相當的活力,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後,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適應成為當地的重大害蟲,造成農作物嚴重損失。我國南方各省和北方溫室的氣候條件均適合其發生危害,因此該害蟲存在著在我國更大范圍迅速擴散危害的可能。

大姜薊馬

在大姜上發生的薊馬多是黃薊馬,它的成蟲和若蟲銼吸大姜的心葉、嫩稍、嫩葉的汁液,使被害嫩葉變硬縮小,植株生長緩慢,嫩芽和嫩葉卷縮,心葉不能正常張開,出現畸形。黃薊馬每年4月開始活動,5-9月份為發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為嚴重。初羽化的成蟲具有向上、喜嫩綠的習性,且特別活躍,能飛善跳,行動敏捷,以後畏強光隱藏,白天陽光充足時,成蟲多隱蔽於葉腋或幼葉卷中取食,少數在葉背危害。
防治薊馬可以同時使用農葯防治和物理防治。點片發生時用5%啶蟲咪2000倍連續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葯時間,下午光照不強時打葯,同時建議在葯液中加入50克紅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薊馬對藍色敏感的特性,採取藍板誘殺:每畝地使用30×40厘米藍板20-25塊,離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危害狀況

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枝梢、葉片、花、果實等)汁液,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捲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嫩果實(如茄子、黃瓜、西瓜等)被害後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被薊馬危害的水稻 有的種類可形成蟲癭,降低了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種類還可傳播病毒病,如煙薊馬(Thrips tabaci)可傳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嚴重危害番茄、菸草、萵苣、鳳梨、馬鈴薯等經濟作物;又如於2003年傳入我國的檢疫性害蟲-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identalis,它對植物造成多種危害,同時還能傳播番茄斑點萎蔫病毒TSWV、鳳仙斑點壞死病毒INSV和菸草條紋病毒TSV等,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另外該科薊馬有還有一些對人類有益的種類,有些種類可以捕食其它昆蟲,是天敵昆蟲,可用在生物防治上,如食蟎薊馬屬Scolothrips的塔六點薊馬Scolothrips takahashi捕食葉蟎及其卵,有些種類可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如牛角花齒薊馬Odontothrips loti。

葉片受害

嫩葉受害後使葉片變薄,葉片中脈兩側出現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現變形、捲曲,生長勢弱,易與側多食跗線蟎為害相混淆。

幼果受害

表皮油胞破裂,逐漸失水干縮,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發生在果腰等部位。這類「疤痕果」大約可分成三類:一是距果蒂約0.5cm周圍,有寬2~3 mm的環狀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條或多條寬1 mm左右的不規則線狀或樹狀疤痕;三是果面或臍部出現一個或多個鈕扣大小的不規則圓形疤痕。圓形疤痕常與樹狀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銀白色,用手觸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實上呈深紅或暗紅色,平滑有光澤。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早春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殘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成蟲和若蟲。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減輕為害。

物理防治

利用薊馬趨藍色的習性,在田間設定藍色粘板,誘殺成蟲,粘板高度與作物持平。

化學防治

常規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常規葯劑,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國際上比較推廣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薊馬、飛虱:推薦用噻蟲嗪類品種,進口品種銳勝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國內試驗品種百瑞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 2)蔬菜:茄果、瓜類、豆類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灌根,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同時減少地下害蟲危害,進口品種阿克泰,國內知名品種大功牛; 3)果樹:芒果等薊馬危害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蟲嗪大功牛噴霧,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噴霧,同時可以微乳劑類的阿維菌素桶混使用。 4)菸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時噴根,可以使用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25%吡蟲啉1000倍、25%噻蟲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薊馬,如:2014年廣西地區、壽光地區等豆角、茄類、辣椒等作物上的薊馬,種類繁雜,抗性奇強,常規噻蟲嗪、吡蟲啉等成分很難做出防治效果。

防治要點


1、根據薊馬晝伏夜出的特性,建議在下午用葯。
2、薊馬隱蔽性強,葯劑需要選擇內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機矽助劑,而且盡量選擇持效期長的葯劑。
3、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葯劑熏棚和葉面噴霧相結合的方法。
4、提前預防,不要等到泛濫了再用葯。在高溫期間種植蔬菜,如果沒有覆蓋地膜,葯劑最好同時噴霧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為這些地方是薊馬若蟲棲息地 5、薊馬施葯小技巧:薊馬的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葉薊馬,(在南方稱頭薊馬)在葉上或者生長點上活動,一種是花薊馬,在花里活動,如果是葉薊馬,觀察活動規律,看什麼時間段多就什麼時間打葯,如果是花薊馬,一定要早起9點前施葯,因為早起花是張開的,打葯的時候用噴霧器托著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薊馬,花朵已經閉合,效果沒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話,當天下午看就會死蟲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話基本死完,葯有兩種殺蟲方式,一種是觸殺,一種是胃毒,行業行業規矩是能觸殺不胃毒,也就是盡量做觸殺,觸殺不到的才靠胃毒。

⑶ 蟲害的調查方案

保護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果,做好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特製訂此方案。 一、建立測報網點 1、分類設立測報點 全省有楊樹種植的縣均需設立測報點,測報點分兩類,一類進行系統測報,根據地理位置和楊樹種植情況,在全省選擇永修、上饒、余江、袁州區、吉水、信豐等6個縣作為系統測報點,主要任務是參照國家頒布的《楊樹星天牛監測、預報辦法》和《楊樹舟蛾監測預報辦法》,對楊樹主要病蟲害進行系統察派觀察,以掌握楊樹病蟲害在我省的發生發展規律。另一類進行一般測報,除做系統測報的縣之外其它有楊樹的縣均需開展,主要任務是調查掌握面上的蟲情。 2、監測調查的重點 一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通道綠化種植的楊樹,二是種植在老楊樹林、桑樹、柳樹等蟲源地的楊樹,三是造林大戶種植的楊樹,四是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楊樹。 二、開展監測調查 系統測報按國家宏好頒布的監測預報辦法進行,一般測報按如下方法進行。 1、監測區域的確定 各縣以鄉為單位,把種植楊樹的區域確定為監測區,按每110株楊樹摺合1畝的比例折蔽沒鉛算成楊樹種植面積,以此作為監測調查的基數。 2、調查方法 1)燈誘 燈誘是指利用蟲情測報燈、殺蟲燈誘捕楊樹趨光性害蟲,通過對誘捕到的楊樹害蟲種類和數量的觀察,分析害蟲的發生量和發生趨勢。每縣選擇十塊楊樹種植地各掛一台殺蟲燈,從5月11日起至10月底進行燈誘,每周開燈不得少於4天,統計當天燈下誘集的害蟲數量,填入表1。 2)抽樣調查 每個鄉選擇一塊臨時標准地(全縣不得少於十塊臨時標准地)每周進行抽樣調查,每塊標准地抽取的樣株不得少於30株。抽樣方法:栽植多排的通道、溝渠隔10行取一行、栽植單排的通道和農田林網或四旁散生木隔10株取1株、片林按對角線或平行線法進行抽樣。對抽取的樣株參考附件1中的危害狀、調查要點和分級標准進行逐株調查,填寫表2。 3)踏查 各鄉(鎮、場)根據楊樹種植情況設計踏查路線,要求在楊樹病蟲害的發生期內每月進行一次踏查,范圍涉及栽植楊樹的每個路段和地塊,通過踏查確定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發生程度。當踏查的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與抽樣地塊一致時,以抽樣地塊的危害程度為標准統計監測區內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如果踏查時發現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不一致時,需抽樣調查不同的發生類型,並分別統計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填寫表3。 4)針對性的調查 各縣森防部門與造林大戶間要建立緊密聯系,即互留電話,一是便於大戶發現病蟲危害後及時向縣站報告;二是利於通報大戶蟲情,指導防治。當大戶報告病蟲發生後,縣站需與鄉鎮測報員一起到現場進行針對性的調查,以掌握情況。 三、數據上報 1、各縣在每周調查結束後,於每周二、周四通過電子郵件將表1,周四將表2同時上報至省、市二級森防站(局),省森防局專用郵箱為[email protected]。每周實行零報告,且在文字中予以說明。 2、各縣每月統計匯總各鄉鎮楊樹病蟲害發生情況,填寫表3,附上文字說明於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同時報省、市二級森防站(局)。 3、由縣森防站測報員進行蟲情核查,將造成危害的楊樹病蟲害區分到種(楊樹病蟲害種類鑒別特徵詳見附件2),每年二次通過「防治軟體」逐級上報發生防治情況。 四、發布預報 1、病蟲災害預報 全省各級森防機構根據燈誘和調查的結果,結合病蟲發生規律,分析病蟲害的發生期及發生趨勢,定期或不定期向當地黨政領導、林業部門領導、經營者發布楊樹病蟲防治預報,不斷提高預報准確率,減少病蟲災害損失。 2、預報種類 主要分三種,一是「楊樹病蟲災害動態」,報告對象主要是領導,內容是楊樹病蟲害發生現狀、發生種類和組織管理,要求文字簡練,表述准確。二是「楊樹病蟲情預報」,報告對象主要是業務部門分管領導、上下級森防部門及有關專家、部分造林大戶,內容主要是依據調查的數據,作具體的技術分析,對未來可能的發生地點、危害程度和發生趨勢進行預報,要求內容專業、詳細具體;三是「楊樹病蟲害防治預報」,報告對象主要為林農和造林大戶,內容是即將發生的病蟲信息、防治最佳時間和防治方法等( 三種預報樣式見附件3)。 3、發布途徑 1)在防治關鍵時期,以簡報的形式及時向經營者和分管領導發出楊樹病蟲情預報。 2)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視聽媒體向社會公布病蟲情。 3)利用手機簡訊群發蟲情簡報。省局負責向省廳督導組片長和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市站(局)負責向市級分管領導和1~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縣站負責向縣、鄉(鎮)分管領導、村幹部和1萬株以下的種植戶發送。 4)利用各村的「科技專欄」張貼楊樹病蟲情簡報,指導林農開展防治。 五、組織管理與職責 1、省森防局負責全省業務指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監督、檢查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全年省級要在電視台天氣預報欄目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發布病蟲情簡報15期以上,廣播電台播出蟲情信息10次以上。 2、設區市森防站(局)指導、檢查轄區內各縣(市、區)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督促各地及時發布楊樹病蟲信息。全年市級要在電視台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8次以上,廣播電台8次以上,根據各縣上報數字及病蟲情調查情況分析,發布病蟲情簡報5期以上。 3、縣級森防站負責全縣楊樹病蟲害的監測調查,按要求每周上報病蟲情。全年縣級在電視台發布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廣播電台10次以上,災害動態要及時發出,病蟲情預報10次以上,防治預報10次以上。 六、技術支撐 1、專家解答 市、縣森防部門負責常見楊樹病蟲害的種類鑒定;省局負責楊樹新發生病蟲種類的鑒定,方法是基層對鑒定不出的種類,用數碼相機(500萬像素以上)將保存完整、鱗片未脫落、顏色斑紋清晰的昆蟲標本或卵、幼蟲、蛹、病害等以特寫鏡頭的方式拍攝成數碼相片,寫上採集時間、地點等基本情況,將照片一是直接上傳到江西省林業廳網「政務互動」欄目下的「專家在線」( http://www.jxly.gov.cn/zwhd/zxzj/sfzj/) ;二是通過QQ加入「江西森防」群(群號:8618310),上傳圖片以尋求幫助。 2、資料提供 省局已在江西森防信息網 http://www.jxsfw.gov.cn/ 上開設了「楊樹病蟲害防治專欄」,所有的資料和文件將在欄目下掛出,請各地自行登陸查詢。 3、蟲情會商 省局定期組織林業有害生物專家咨詢組的專家和部分市、縣森防專家對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會商,為楊樹病蟲害防治決策提供指導。 七、獎懲措施 1、每月通報制 省森防局根據每月各縣楊樹病蟲害周報上報的情況,在全省進行通報,並將通報呈送廳領導。每月通報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獎勵的主要依據。 2、年終考核與獎勵 設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先進單位獎,年終按照測報工作的開展和信息發布的准確程度進行評獎,評出楊樹測報優秀市3個、先進縣30個,給予一定的獎勵。缺報或預報不準,造成大的災害損失的由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辦公室在全省范圍進行通報批評。楊樹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

⑷ 日本松干蚧蟲害資料庫在哪找

日本農業,林業和漁業部門的官方網站。可以在日本農業、林業和漁業部門族唯的官尺穗孝方網站上找到日本松干蚧蟲害資料庫,還可以在相關的學術機構、研究機構和專業論壇上查找相關的資料和數據。拓展:除了日本,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類似的害蟲資料庫,例如中國的「全國森林病蟲害資料庫」和美國的「森林健康監測系統」。這些資料庫為森林保護和害蟲防治提供了重要的陵稿數據支持。

⑸ 農業病蟲害現在有軟體可以識別么

問農答」一站式農技服務平台(「問農答」APP)

APP拍照識別農業病蟲害功能已經涵蓋番茄、蘋果、柑皮蠢橘、玉米等近二十餘種農作物,共計250多種病蟲害,識別正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

現已上線的農作物種類:
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大豆;
經濟作物:棉花;
果品燃鄭陪:蘋果、柑橘、桃、梨、西瓜、草莓、葡萄;
蔬菜:番茄、馬鈴薯、黃瓜、茄子、洋蔥、辣椒、南瓜

軟體使用說明:
1、下載「問農答」APP
(https://www.wandoujia.com/apps/com.greentech.wnd.android)。
2、點擊「圖像診斷」



4、僅需幾秒之後,系統將會返回根據圖像所叢正識別出的病蟲害名稱,並根據不同病蟲害,提供相應的病蟲害發病區域分布、易感病時間、病害發生部位、危害症狀、防治方法與葯品推薦等信息。

⑹ 冬棗樹全年病蟲害防治的詳細資料

11月至翌年3月(休眠期)
①落葉後解除草把,刮樹皮,剪除病蟲枝、枯死枝、損傷枝,清掃棗園內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的病蟲害。
②刮除老樹皮後進行樹干塗白(塗白劑神猛配比為植物油0.5份、石硫合劑原液3-5份、食鹽0.1份、生石灰10份、水30份),並結合塗白,刷除樹幹上越冬的龜蠟蚧和梨圓蚧。
③封凍前,深翻樹盤,揀拾蟲繭、蟲蛹,消滅在土中越冬的棗尺蠖、綠盲蝽象、桃小、棗癭蚊、桃天蛾等害蟲,並澆1遍封凍水。
④11月下旬和3月上旬全樹各噴1遍5°Be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的葉蟎、蚧殼蟲及干腐病等。
⑤3月中下旬在樹葉:下部纏6-10cm寬的塑料帶,並使上部翻卷,阻止棗尺蠖上樹,同時綁p1000倍殺滅菊酯葯環,半月更換1次,毒殺棗尺蠖、棗芽象甲。
⑥萌芽前,結合澆水施用氮肥,3年生樹株施尿素或二銨150-250g,結果樹株施尿累500-1000g,有小葉病或黃葉病的棗園,株施硫酸鋅或硫酸亞鐵500-1000g,採取環狀多點穴施。鹽鹼地澆水前每株地面噴施20-30ml禾康鹽鹼消除劑。幼樹澆水後覆蓋地膜。
4月份(萌芽期)
①發芽前進行整形修剪,培養和調整骨架結構,使布局合理,通風透光。1-4年生幼樹一般不疏枝;5年生以上,處理過密枝、徒長枝;7-8年生結果枝組及時更新,對未拉枝的樹拉枝開角。
②發游談橋芽初期,噴0.3-0.5°Be石硫合劑,防治紅蜘蛛、蚧殼蟲。
③使用黑光燈誘殺棗粘蟲成蟲。
④發芽後,及時抹除位置不當或多餘的棗頭。
⑤4月中下旬噴5%卡死克乳油1000倍或10%吡蟲啉4000-6000倍或毒死蜱1500倍+滅幼脲3號2000倍液防治棗尺蠖、紅蜘蛛、棗粘蟲、棗芽象甲、綠盲蝽象、棗癭蚊等。
⑥4月下旬在距樹干1m范圍樹盤內撒辛硫磷顆粒並淺鋤,殺死出土的棗癭蚊、棗芽象甲等。
5月上、中旬(抽枝展葉期)
①5月上旬噴滅幼脲3號2000倍中99.1%加德士敵死蟲乳油200-300倍(或+果蟲敵1000倍)液,防治棗癭蚊、紅蜘蛛、舞毒蛾、綠盲蝽象、棗尺蠖等,間隔10天連噴2遍。
②5月中旬,乾旱年份棗園澆1遍花前水,株施磷酸二銨幼樹150-300g,結果樹500-1000g。對直立生長的棗頭應拉枝開張角度,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緩和生長勢,促進坐果。
5月下旬(開花前期)
①5月下旬對棗頭進行摘心,二次枝於5月底至6月初進行摘心。棗吊摘心於6月中下旬進行。摘心越早,保花保果效果越好。
②開花前噴10%瀏陽黴素1000倍+10%煙鹼乳油+甲托800倍或蟎死凈2000倍+甲托800倍液,防治棗壁虱、棗粘蟲、紅蜘蛛、棗黑斑病等。
③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好在雨後,在距樹干1m范圍樹盤內,撒辛硫磷顆粒,殺死桃小等害蟲。
6月份(花期)
①當每個棗吊開花3-8朵時,進行環剝或環割。一般環剝寬度為於經的1/10,最寬不宜超過1cm,以25-30天癒合為宜,大樹、壯樹可適當寬些,小樹、弱樹環剝要窄。不宜環剝的過細或過弱樹可間隔3-5cm在主幹或主枝上環割2-3刀,1周後再環割1刀。環剝10天後塗1000倍果蟲必克以防甲口蟲。一般棗樹每年只能環剝1次,個別過旺樹可環剝2次。
②6月上、中旬,棗吊開花至5-8朵時噴1次15mg/kg赤黴素,同時可加0.2%-0.3%硼砂和0.5%的葡萄糖,以提高坐果率。
③花開放近50%時可在傍晚間隔2天連噴2-3遍清水或加0.3%尿素或600倍棗特豐,以利保花保果。
④6月下旬人工捕捉金龜子、黃斑蝽、棗芽象甲等害蟲。
③6月下旬至7月初噴蟎蟲清2000倍+保爾2000倍+異菌脲600倍+棗特豐800倍,防治棗粘蟲、桃小、棉鈴蟲、甜菜夜蛾、紅蜘蛛、龜蠟蚧、黃斑蝽、輪紋病、銹病、棗葉斑點病等。
⑥6月下旬至7月初,幼樹株施磷酸二銨150-250g,硫酸鉀500g,結果樹加倍,結合施肥澆1遍促果水。澆水後,棗侍肆園鋪20-25cm厚的麥秸或雜草,草上覆土壓實以防風刮。
7月份(幼果期)
①7月上旬噴1次倍量式波爾多液,預防棗銹病。用黑光燈誘殺豹紋木蠹蛾成蟲,噴BT乳劑500倍防治桃小,兼治龜蠟蚧若蟲。
②7月上、中旬疏果,強旺樹每棗吊留1個果,中庸樹2個棗吊留1個果,弱樹3個棗吊留1個果,以提高單果重,並減輕落果。
③7月中旬噴凈菌特600倍+100-140國際單位農用鏈黴素+棗特豐600倍,防治甜菜夜蛾、棉鈴蟲、棗銹病、棗葉斑點病、輪紋病、縮果病等。
④7月下旬噴400倍綠得寶+白威特1500倍,防治棗銹病、棗葉斑點病、輪紋病、紅蜘蛛等。
8月份(果實膨大期)
①8月上旬噴1%農抗751水劑300倍+100-140國際單位農用鏈霉索防治棗縮果病、棗斑點病。
②8月中下旬噴10%煙鹼乳油或10%多氧黴素,防治棗粘蟲、食心蟲、斑點落葉病及果實病。
9月份(果實著色期)
①9月上旬噴烯唑醇1000倍+140國際單位農用鏈黴素+棗特豐600倍+美林鈣,防治棗銹病、炭疽病、縮果病、桃小、龜蠟蚧等,同時可提高果實品質,增強果實耐貯性。
②9月上旬於樹干、大枝基部綁草把,誘集棗粘蟲、棗綺夜蛾、紅蜘蛛等越冬害蟲。
③9月中旬噴輪黴菌清600倍+磷酸二氫鉀300倍,防治輪紋病。
④9月中下旬棗園施用基肥,1-3年生樹株施有機肥10-30kg、鈣肥0.25kg、尿素0.15-0.25kg,採用擴穴環狀施肥。4-8年生樹株施有機肥50-75kg、鈣肥0.5-1kg、尿素0.2-0.5kg。缺鐵、缺鋅的樹可增施鐵、鋅肥。
10月份(果實成熟期)
①10月初噴銀果600倍+高效鈣+農用鏈黴素,提高果實品質和耐貯性,防治爛果病。
②自10月上、中旬開始,分批採收冬棗,採收最好在清晨露水干後進行。
③采果後樹體噴1遍600倍多菌靈或800倍甲基托布津,並揀拾病蟲果集中銷毀,減少病蟲源。

冬棗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其綜合防治技術
作者:[ ]
1.冬棗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

1.1 主要蟲害的發生及危害

1 棗尺蠖該蟲是冬棗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以幼蟲為害棗樹的嫩芽、嫩葉及花蕾,並用絲纏綴,阻礙芽葉伸展,為害嚴重時可將棗芽、棗葉及花蕾吃光,危害極大。
2 棗癭蚊該蟲以幼蟲為害嫩葉、花蕾和幼果。嫩葉受害後扭曲變形成為筒狀,呈紫紅色,質硬而脆,後變黑枯萎;花蕾受害後致使花萼膨大不能開放;幼果受蛀後變黃脫落。
3 棗龜蠟蚧該蟲以若蟲和成蟲刺吸1~2年生枝條和葉片的汁液進行為害,並分泌大量排泄物,引起煤污菌寄生,使冬棗樹早期落葉、幼果脫落、樹勢衰弱,嚴重時造成樹體整枝或整株死亡。
4 棗粘蟲該蟲以幼蟲為害嫩芽和葉,用吐絲貼綴兩片葉,並在其中取食為害;此蟲亦蛀食花蕾、咬斷花柄,以絲綴花於枝上,被害花變乾枯,但不脫落,幼蟲在後期啃傷果皮或蛀入果內,將糞便排出果外,造成被害果早落。
5 桃小食心蟲 該蟲以幼蟲在果內為害,縱橫穿食,果內充滿蟲糞,棗果變紅脫落,無食用價值。

1.2 主要病害的發生及危害
1棗銹病 冬棗主產區夏季雨水大且集中,使棗銹病發生面積不斷擴大,造成很大危害。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受害葉片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黃色水皰,即為病原的夏孢子堆,大多數生在主脈兩旁、葉尖和葉基部。後期葉表皮破裂,散出黃粉狀夏孢子,嚴重時變黃脫落,甚至葉片全部落光,不僅影響當年產量,且會影響翌年的生長和結果。
2棗炭疽病該病主要為害冬棗果實,也為害葉片。為害棗果時,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處最初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點,逐漸形成不規則黃色斑,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病斑擴大連成為黑色,引起落果,病果味苦不能食用。葉片受害變為黃綠色脫落,有的呈黑色焦枯狀懸掛在棗吊上。此病花期即可侵染,但通常要到果實接近成熟和採收期才開始發病。

2 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1 栽培管理措施
1 加強土肥管理搞好園地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做到澇能排、旱能澆,促進樹體健壯生長,提高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對減輕棗銹病、棗炭疽病,紅蜘蛛、棗龜蠟蚧等的發生和危害有明顯效果。
2合理進行修剪 通過修剪使園內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並及時中耕除草,這樣可以減少紅蜘蛛、棗銹病、棗炭疽病等的發生。

2.2 物理防治
根據冬棗主要病蟲害的生物學特性,可採用物理防治控制病蟲害。即秋冬季節及時清掃樹下枯枝落葉,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僵果,刮除老翹樹皮,集中燒掉。同時利用秋冬季,對園地土壤進行耕翻,破壞害蟲越冬場所,減少蟲口密度,降低棗龜蠟蚧、棗尺蠖、桃小食心蟲、紅蜘蛛及棗銹病、棗炭疽病等病蟲害的危害。在冬季有冰凌時,及時敲打樹枝,可以震落棗龜蠟蚧。在棗尺蠖幼蟲1~2齡間,利用其假死性,可震落幼蟲,及時消滅。

2.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應選擇適當時機,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發芽前,噴霧10%柴油乳劑或5度Be石硫合劑,防治紅蜘蛛和棗龜蠟蚧。3月初於樹干基部環綁塑料膜帶,帶上緣塗粘蟲葯帶,下方綁一圈草繩,每半月換1次,換下的燒掉,以阻止棗尺蠖雌峨上樹,又可引誘雌峨產卵其中,集中殺滅。展葉前樹上噴霧50%久效磷0.067%~0.1%溶液,4月下旬樹干基部近1米的地面灑50%辛硫磷,每公頃7.5公斤,可殺死入土化蛹棗癭蚊老熟幼蟲。5月上旬在棗龜蠟蚧孵化初期至形成介殼前,樹上噴布2.5%溴氰菊酯乳劑。0.03%~0.05%溶液,將其殺死。6月上旬雨後,樹冠下1米周圍地面灑辛硫磷顆粒劑,殺死出土桃小食心蟲。6月底樹上噴布50%久效磷0.1%溶液或氧化樂果0.125%溶液,防治紅蜘蛛和棗龜蠟蚧。7月中旬樹冠噴布50%退菌特粉劑0.167%溶液或粉銹寧0.067%溶液,防治棗銹病。7月底樹上噴布2.5%溴氰菊酯0.03%溶液,防治桃小食心蟲和棗龜蠟蚧若蟲。9月中旬樹體噴布多菌靈0.2%溶液或乙磷鋁0.33%~0.5%溶液,防治棗炭疽病。

冬棗的幾種保鮮貯藏方法

為了保持冬棗的新鮮程度、優良品質及風味,降低果品周圍的溫度、將冬棗置於低溫條件下保存,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常用方法。

目前,普遍採用的冬棗保鮮技術主要有:氣調保鮮儲藏,也叫機械氣調庫儲藏法。這種儲藏方法要求有隔熱性和氣體密閉性能好的恆溫庫,並且要配備氣體調節和監控的系統。它是在冷藏的基礎上,加上對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調節,具有雙重儲藏、保鮮作用。遺憾的是這種方法成本較高,技術程度也比較復雜,而且冬棗的儲藏期短,一般只有3個月左右。

目前,最先進的冬棗儲藏方法-------速凍保鮮法。應用本項技術,將冬棗經過適宜的冷凍處理後,可在低溫條件下保鮮儲藏12個月以上。冷凍儲藏抑制了棗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了失水,可以長時間、最大限度地保存果實的營養成分和鮮食風味。經過長期冷凍儲藏的棗,解凍後仍然果實飽滿、顏色鮮艷,果肉脆甜。維生素C保存率達89%,腐爛率低於1%。儲藏後果實不變形,果肉不變色,平均感官品質可達到儲藏前的80—95%。水分和可溶性固行物含量保存率不低與95%。其儲藏果實不使用任何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處理,可以周年供應市場。

閱讀全文

與病蟲害數據集哪裡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星應用程序強制停止如何開啟 瀏覽:752
嘉定區什麼是建築施工市場價格 瀏覽:230
菜市場如何打假 瀏覽:202
什麼是龍骨船技術 瀏覽:245
otc機器人怎麼查看原有程序 瀏覽:947
交易貓需要投保多少 瀏覽:934
閥門的技術優勢怎麼寫 瀏覽:761
信息資源管理方式包括什麼 瀏覽:395
水果消費市場有多少 瀏覽:676
手機微信博雲學小程序怎麼登錄 瀏覽:793
口罩出口信息怎麼看 瀏覽:860
產品防偽數碼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161
市場營銷有哪些應用 瀏覽:318
花喜代理怎麼加盟 瀏覽:40
信息管理人員經歷了哪些階段 瀏覽:969
仁化汽車配件代理加盟如何 瀏覽:1000
之江生物產品銷量怎麼樣 瀏覽:670
宇花靈技術怎麼用 瀏覽:602
想去泉州賣菜哪個菜市場人流大 瀏覽:411
沈陽雪花酒水怎麼代理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