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網路層數據是什麼

網路層數據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7 02:38:53

❶ 網路層的詳解

www.cnblogs.com/wendingding/p/3813466.html

www.jianshu.com/p/1389677a5840

www.cnblogs.com/meier1205/p/5971313.html

blog.csdn.net/hopedark/article/details/50729763

我相信出去面試的同學經常會被問到網路層相關的問題,其實作為一個ios開發,可能接觸這一塊比較少,但是如果想表現自己是一位老程序員,這方面的知識是不可少的.首先上一張圖給大家看看網路請求過程.

七層模型介紹(OSI 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

1.物理層: 物理層負責最後將信息編碼成電流脈沖或其它信號用於網上傳輸;eg:RJ45等將數據轉化成0和1;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通過物理網路鏈路提供數據傳輸。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定義了不同的網路和協 議特徵,其中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數據幀序列以及流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規定了0和1的分包形式,確定了網路數據包的形式;

數據鏈路層:SLIP,CSLIP,PPP,MTU

3.網路層: 網路層負責在源和終點之間建立連接;可以理解為,此處需要確定計算機的位置,怎麼確定?IPv4,IPv6!

網路層:IP,ICMP,OSPF,EIGRP,IGMP

IP 協議: 是網路互連協議(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它提供了能適應各種網路硬體的靈活性,對底層網路硬體幾乎沒任何要求,任何一個網路只要能夠從一個地點向另一個地點傳送二進制數據,即可使用IP協議加入互聯網路了

4.傳輸層: 傳輸層向高層提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網路數據流服務,可以理解為:每一個應用程序都會在網卡注冊一個埠號,該層就是埠與埠的通信!常用的(TCP/IP)協議;

傳輸層:TCP,UDP

說說關於UDP/TCP的區別?

UDP: 是用戶數據報協議: 主要用在實時性要求高以及對質量相對較弱的地方,但面對現在高質量的線路不是容易丟包除非是一些擁塞條件下, 如流媒體

TCP: 是傳輸控制協議:是面連接的,那麼運行環境必然要求其可靠性不可丟包有良好的擁塞控制機制如http ftp telnet 等

什麼是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

三次握手實現的過程:

第一次握手:建立連接時,客戶端發送同步序列編號到伺服器,並進入發送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伺服器收到同步序列編號,確認並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同步序列編號+確認標志,此時伺服器進入接收狀態

第三次: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發送的包,並向伺服器發送確認標志,隨後鏈接成功。

注意:是在鏈接成功後在進行數據傳輸。

四次揮手:

第一次: 客戶端向伺服器發送一個帶有結束標記的報文。

第二次:伺服器收到報文後,向客戶端發送一個確認序號,同時通知自己相應的應用程序:對方要求關閉連接

第三次: 伺服器向客戶端發送一個帶有結束滾帶標記的報文。

第四次: 客戶端收到報文後,向伺服器發送一個確認序號。鏈接關閉。

5.會話層: 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與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建立一個連接(自動的手機信息、自動的網路定址);

6.表示層: 表示層提供多種功能用於應用層數據編碼和轉化,以確保以一個系統應用層發送的信息 可以被另一個系統應用層識別;可以理解為:解決不同系統之間的配野通信,eg:Linux下的QQ和Windows下的QQ可以通信;

應用層: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一、HTTP 協議:是超文本傳輸協議,對應於應用層,用於如何封裝數據,http 為短連接:客戶端發送請求都需要服大賣蘆務器端回送響應.請求結束後,主動釋放鏈接,因此為短連接。通常的做法是,不需要任何數據,也要保持每隔一段時間向伺服器發送"保持連接"的請求。這樣可以保證客戶端在伺服器端是"上線"狀態,HTTP連接使用的是"請求-響應"方式,不僅在請求時建立連接,而且客戶端向伺服器端請求後,伺服器才返回數據。

二、FTP 協議 :是文件傳輸協議,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簡稱,它的作用是用於控制互聯網上文件的雙向傳輸,因此一定不會是即時聊天使用的;UDP是面向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數據傳輸是不可靠的,它只管發,不管收不收得到;TCP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傳輸層協議;HTTP是超文本傳輸協議,對應於應用層,而HTTP是基於TCP的。

超文本傳輸協議,訪問的是遠程的網路資源,格式是http://

不管是移動客戶端還是PC端,訪問遠程的網路資源經常使用HTTP協議,訪問網路主頁:http://www..com,獲得新浪的微博數據,獲得大眾點評的團購數據.

 HTTP的全稱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1)規定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格式

(2)讓客戶端和伺服器能有效地進行數據溝通

要想使用HTTP協議向伺服器索取數據,得先了解HTTP通信的完整過程

完整的http通信可以分為2大步驟

(1)請求:客戶端向伺服器索要數據

(2)響應:伺服器返回客戶端相應的數據

HTTP協議規定:1個完整的由客戶端發給伺服器的HTTP請求中包含以下內容

請求行 :包含了請求方法、請求資源路徑、HTTP協議版本

GET /MJServer/resources/images/1.jpg HTTP/1.1

請求頭: 包含了對客戶端的環境描述、客戶端請求的主機地址等信息

Host: 192.168.1.105:8080// 客戶端想訪問的伺服器主機地址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9) Firefox/30.0// 客戶端的類型,客戶端的軟體環境

Accept: text/html, */*// 客戶端所能接收的數據類型

Accept-Language: zh-cn// 客戶端的語言環境

Accept-Encoding: gzip// 客戶端支持的數據壓縮格式

請求體 :客戶端發給伺服器的具體數據,比如文件數據

客戶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伺服器應當做出響應,即返回數據給客戶端

HTTP協議規定:1個完整的HTTP響應中包含以下內容:

狀態行: 包含了HTTP協議版本、狀態碼、狀態英文名稱

HTTP/1.1 200 OK

響應頭: 包含了對伺服器的描述、對返回數據的描述

Server: Apache-Coyote/1.1// 伺服器的類型

Content-Type: image/jpeg// 返回數據的類型

Content-Length: 56811// 返回數據的長度

Date: Mon, 23 Jun 2014 12:54:52 GMT// 響應的時間

實體內容: 伺服器返回給客戶端的具體數據,比如文件數據

在HTTP/1.1協議中,定義了8種發送http請求的方法

GET、POST、OPTIONS、HEAD、PUT、DELETE、TRACE、CONNECT、PATCH

根據HTTP協議的設計初衷,不同的方法對資源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PUT :增

DELETE :刪

POST:改

GET:查

提示:最常用的是GET和POST(實際上GET和POST都能辦到增刪改查)

要想使用GET和POST請求跟伺服器進行交互,得先了解一個概念:參數就是傳遞給伺服器的具體數據,比如登錄時的帳號、密碼

GET和POST對比:GET和POST的主要區別表現在數據傳遞上

GET

在請求URL後面以?的形式跟上發給伺服器的參數,多個參數之間用&隔開,比如 http://ww.test.com/login?username=123&pwd=234&type=JSON

注意:由於瀏覽器和伺服器對URL長度有限制,因此在URL後面附帶的參數是有限制的,通常不能超過1KB

POST

發給伺服器的參數全部放在請求體中

理論上,POST傳遞的數據量沒有限制(具體還得看伺服器的處理能力)

   選擇GET和POST的建議

(1)如果要傳遞大量數據,比如文件上傳,只能用POST請求

(2)GET的安全性比POST要差些,如果包含機密\敏感信息,建議用POST

(3)如果僅僅是索取數據(數據查詢),建議使用GET

(4)如果是增加、修改、刪除數據,建議使用POST.

要想明白 Socket,必須要理解 TCP 連接。

TCP 三次握手:握手過程中並不傳輸數據,在握手後伺服器與客戶端才開始傳輸數據,理想狀態下,TCP 連接一旦建立,在通訊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斷開連接之前 TCP 連接會一直保持下去。

Socket 是對 TCP/IP 協議的封裝,Socket 只是個介面不是協議,通過 Socket 我們才能使用 TCP/IP 協議,除了 TCP,也可以使用 UDP 協議來傳遞數據。

創建 Socket 連接的時候,可以指定傳輸層協議,可以是 TCP 或者 UDP,當用 TCP 連接,該Socket就是個TCP連接,反之。

Socket 原理

Socket 連接,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分為 clientSocket,serverSocket 連接分為3個步驟:

(1) 伺服器監聽:伺服器並不定位具體客戶端的套接字,而是時刻處於監聽狀態;

(2) 客戶端請求:客戶端的套接字要描述它要連接的伺服器的套接字,提供地址和埠號,然後向伺服器套接字提出連接請求;

(3) 連接確認:當伺服器套接字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發來的請求後,就響應客戶端套接字的請求,並建立一個新的線程,把伺服器端的套接字的描述發給客戶端。一旦客戶端確認了此描述,就正式建立連接。而伺服器套接字繼續處於監聽狀態,繼續接收其他客戶端套接字的連接請求.

Socket為長連接: 通常情況下Socket 連接就是 TCP 連接,因此 Socket 連接一旦建立,通訊雙方開始互發數據內容,直到雙方斷開連接。在實際應用中,由於網路節點過多,在傳輸過程中,會被節點斷開連接,因此要通過輪詢高速網路,該節點處於活躍狀態。

很多情況下,都是需要伺服器端向客戶端主動推送數據,保持客戶端與服務端的實時同步。

若雙方是 Socket 連接,可以由伺服器直接向客戶端發送數據。

若雙方是 HTTP 連接,則伺服器需要等客戶端發送請求後,才能將數據回傳給客戶端。

因此,客戶端定時向伺服器端發送請求,不僅可以保持在線,同時也詢問伺服器是否有新數據,如果有就將數據傳給客戶端。

❷ 網路數據是什麼

網路數據是指電腦與互聯網接通後,電腦接收和發送的數據時。當接收和發送的數據相對接近說明網路正常,反之則電腦不能與互聯網連接;數據大網路就好。詳見鏈接屬性。

❸ OSI模型中各層的名稱分別是什麼他們對應的數據單元是什麼

OSI模型中各層的名稱和其對於的數據單元分別是:

❹ 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傳輸的數據單位分別是

網路層數據傳輸單位為攔團分悄爛組,或者稱作IP數據包,英文為packet;數據鏈路層數據傳輸單位為幀,英文為frame;物啟衡漏理層數據傳輸單位為比特,英文為bit。

❺ 在網路各個層中的數據包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數據幀、數據包、數據報以及數據段
OSI參考模型的各層傳輸的數據和控制信息具有多種格式,常用的信息格式包括幀、數據包、數據報、段、消息、元素和數據單元。
信息交換發生在對等OSI層之間,在源端機中每一層把控制信息附加到數據中,而目的機器的每一層則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並從數據中移去控制信息,下面是各信息單元的說明:
數據幀(Frame):是一種信息單位,它的起始點和目的點都是數據鏈路層。
數據包(Packet):也是一種信息單位,它的起始和目的地是網路層。
數據報(Datagram):通常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使用無連接網路服務的的網路層的信息單元。
段(Segment):通常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是傳輸層的信息單元。
消息(message):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在網路層以上(經常在應用層)的信息單元。
元素(cell)是一種固定長度的信息,它的起始點和目的地都是數據鏈路層。
元素通常用於非同步傳輸模式(ATM)和交換多兆位數據服務(SMDS)網路等交換環境。
數據單元(data
unit)指許多信息單元。常用的數據單元有服務數據單元(SDU)、協議數據單元(PDU)。
SDU是在同一機器上的兩層之間傳送信息。PDU是發送機器上每層的信息發送到接收機器上的相應層(同等層間交流用的)。
Packet(數據包):封裝的基本單元,它穿越網路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分解面。通常一個Packet映射成一個Frame,但也有例外:即當數據鏈路層執行拆分或將幾個Packet合成一個Frame的時候。
數據鏈路層的PDU叫做Frame(幀);
網路層的PDU叫做Packet(數據包);
TCP的叫做Segment(數據段);
UDP的叫做Datagram。(數據報)——在網路層中的傳輸單元(例如IP)。一個Datagram可能被封裝成一個或幾個Packets,在數據鏈路層中傳輸
幀和數據包都是數據的傳輸形式。幀,工作在二層,數據鏈路層傳輸的是數據幀,包含數據包,並且增加相應MAC地址與二層信息;數據包,工作在三層,網路層傳輸的是數據包,包含數據報文,並且增加傳輸使用的IP地址等三層信息。

❻ 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什麼它們之間的封裝關系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中,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傳輸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分組、幀

協議數據單元,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傳輸層的 PDU是數據段,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報文。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對等層次之間傳遞的數據單位。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 Unit )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bit),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frame)。

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packet),傳輸層的PDU是數據段(segment),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數據(data)。



(6)網路層數據是什麼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屬於計算機網路的低層。數據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由兩種類型:

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

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從整個互聯網范圍來看的話,互聯網仍然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范圍。

1.數據鏈路層的點對點信道和廣播信道的特點,以及這兩種信道所使用的協議(PPP,以及CSMA、CD協議)特點。

2.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作用: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3.乙太網MAC層的硬體地址。

4.適配器、轉發器、集線器、網橋、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場合。

❼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作簡單介紹

下面對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作簡單介紹。

物理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所傳數據的單位是比特。其功能是對上層屏蔽傳輸媒體的區別,提供比特流傳輸服務。也就是說,有了物理層後,數據鏈路層及以上各層都不需要考慮使用的是什麼傳輸媒體,無論是用雙絞線、光纖,還是用微波,都被看成是一個比特流管道。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各相鄰節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 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其功能是對物理層傳輸的比特流進行校驗,並採用檢錯重發等技術,使本來可能出錯的數據鏈路變成不出錯的數據鏈路,從而對上層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換句話說,就是網路層及以上層不再需要考慮傳輸中出錯的問題,就可以認定下面是一條不出錯的數據傳輸信道,把數據交給數據鏈路層,它就能完整無誤地把數據傳給相鄰節點的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台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多個節點和鏈路,也可能要經過多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的傳送單位是分組或包(Packet),它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端的傳輸層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目的地址發送到接收端,使傳輸層及以上各層在設計時不再需要考慮傳輸路由。

傳輸層:在發送端和接收端明孫之間建立一條不會出錯的路由,對上層提供可靠的報文傳輸服務。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相鄰節點間比特流的無差錯傳輸不同,傳輸層保證的是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無差錯傳輸,主要控制的是包的丟失、錯序、重復等問題。

會話層:會話層雖然不參與具體的數據傳輸,但它要對數據傳輸進行管理。會話層建立在兩個互相通信的應用進程之間,組織並協調其交互。例如,在半雙工通信中,確定在某段時間誰有權發送,誰有權接收;或當發生意外時(如已建立的連接突然斷了),確定在重新恢復會話時應從何處開始,而不必重傳全部數據。

表示層:表示層主要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數據轉換、數據壓縮和數據加密。表示層將欲交換的資料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變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有了這樣的表示層,用戶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他們所要交談的問題本身,而不必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某些特性。

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它確定進程之間的通信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負責用戶信息的語義表示,並在兩個通信者之間進行語義匹配。這就是說,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等操作,還要作為相互作用的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需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各層的最主要功能可以歸納如下:

應用層:與用戶應用進程的介面,即相當於「做什麼?」

表示層:數據格式的轉換,即相當於「對方看起來像什麼?」

會話層:會話的管理與數據傳輸的同步,即相當於「輪到誰講話和從何處講?」

傳輸層:從端到端經網路透明地傳送報文,即相當於「對方在何處?」

網路層:分組交換和路由選擇,即相當於「走哪條激漏鏈路可到達該處?」

數據鏈路層:在鏈路上無差錯地傳送幀,即相當於「每一步該怎麼走?」

物理層:將比特流送到物理媒體搜御上傳送,即相當於「對上一層的每一步應該怎樣利用物理媒體?」

由上可見,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功能可分為三組,下兩層解決網路信道問題,第三、四層解決傳輸服務問題,上三層處理應用進程的訪問,解決應用進程的通信問題。

❽ 什麼是網路層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⑴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選擇和中繼.
2.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4. 差錯檢測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務選擇.
7. 網路層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數據傳送
11.復位
⑵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
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
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
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1. 網路層功能概述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網路層關繫到通信子網的運行控制,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將源結點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概括地說,網路層應該具有正世以下功能:
(1) 為傳輸層提供服務
網路層提供的服務有兩類:面向連接的網路服務和無連接的網路服務。
虛電路服務是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使所有數據包按順序到達目的結點的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進行數據交換的兩個結點之間存在著一條為它們服務的虛電路;而數據報服務是不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源結點發送的每個數據包都要附加地址、序號等信息,目的結點收到的數據包不一定按序到達,還可能出現數據包的丟失現培清拿象。
典型的網路層協議是X.25,它是由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部)提出的一種面向連接的分組交換協議。
(2) 組包和拆包
在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數據包(也稱為分組)。在發送方,傳輸層的報文到達網路層時被分為多個數據塊,在這些數據塊的頭部和尾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即組成了數據包(組包)。數據包的頭部包含源結點和目標結點的網路地址(邏輯地址)。在接收方,數據從低層到達網路層時,要將各數據包原來加上的包頭和包尾等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組合成報文,送給傳輸層。
(3) 路由選擇
路由選擇也叫做路徑選擇,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路由選擇演算法在多結點的通信子網中選擇一條最佳路徑。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為路由演算法。
在數據報方式中,網路結點要為每個數據包做出路由選擇;而在虛電路方式中,只需在建立連接時確定路由。
(4)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作用是控制阻塞,避免死鎖。
網路的吞吐量(數據包數量/秒)與通信子網負荷(即通信子網中正在傳輸的數據包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防止出現阻賽和死鎖,需進行流量控制,通常可採用滑動窗口、預約緩沖區、許可證和分組丟棄四種方法。
2. 路由選擇演算法簡介
路由演算法很多,大致可分為靜態路由演算法和動態路由演算法兩類。
(1) 靜態路由演算法
靜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非自適應演算法,是按某種固定規則進行的路由選擇。其特點是演算法簡單、容易實現,但效率和性能較差。屬於靜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最短路由選擇:
☆ 擴散式路由選擇:
☆ 隨配搭機路由選擇:
☆ 集中路由選擇:
(2) 動態路由演算法
動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自適應演算法,是一種依靠網路的當前狀態信息來決定路由的策略。這種策略能較好地適應網路流量、拓撲結構的變化,有利於改善網路的性能;但演算法復雜,實現開銷大。屬於動態路由演算法的有以下幾種:
☆ 分布式路由選擇策略:
☆ 集中路由選擇策略:
3. 網路層的網路連接設備
(1) 路由器(Router)
在互聯網中,兩台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的通路會有很多條,數據包從一台主機出發,中途要經過多個站點才能到達另一台主機。這些中間站點通常由稱為路由器的設備擔當,其作用就是為數據包選擇一條合適的傳送路徑。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是根據數據包中的邏輯地址(網路地址)而不是MAC地址來轉發數據包的。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包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
路由器不僅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可根據網路的擁塞程度,自動選擇適當的路徑傳送數據。
路由器與網橋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使用路由表來找到其他網路中指定設備的地址,而是依靠其它的路由器來完成任務。也就是說,網橋是根據路由表來轉發或過濾數據包,而路由器是使用它的信息來為每一個數據包選擇最佳路徑。
路由器有靜態和動態之分。靜態路由器需要管理員來修改所有的網路路由表,一般只用於小型的網間互連;而動態路由器能根據指定的路由協議來完成修改路由器信息。
(2) 第三層交換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些交換機也具備了路由的功能。這些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換機要在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操作,因此被稱為第三層交換機。
說恏緈鍢呢 回答採納率:34.8% 2008-11-18 09:40
OSI的網路層。譬如IP地址就是工作在網路層
Tracy 回答採納率:21.6% 2008-11-18 09:41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 它建立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之上,將數據從源端經過若干中間 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網路層是處理端到端數據傳輸 的最低層,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概括起來分為以下四種方式:
路由選擇 將分組從源端機器經選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機器。
擁塞控制 當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高於一定的水平,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這些分組時,就會使這部分以至整個網路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來保證發送端不會以高於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傳輸數據,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發送者發送反饋。
差錯控制 要求每幀傳送後接收方向發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確接收的反饋信息,從而發送方可以據此決定是否要重發。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數據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電信政企部和市場部哪個好 瀏覽:143
王者榮耀如何看到對方信息 瀏覽:167
如何提取子表格固定數據 瀏覽:727
哪個農業養殖最有市場 瀏覽:263
我有技術如何獲得投資 瀏覽:433
中國哪些技術全國第一 瀏覽:56
三十萬做什麼代理 瀏覽:258
祛斑的合格產品有什麼標志 瀏覽:158
信息技術模擬考試怎麼登陸 瀏覽:399
海外點餐的微信小程序是什麼 瀏覽:965
微信小程序裡面的游戲在哪裡 瀏覽:762
小程序輕應用是什麼意思 瀏覽:652
代理商的錢怎麼處理 瀏覽:874
雙方不信任怎麼交易 瀏覽:320
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對什麼比較看重 瀏覽:979
番禺東江市場賣什麼 瀏覽:223
發現買賣粉絲可以投訴到什麼信息 瀏覽:794
到室外推銷產品怎麼做 瀏覽:602
什麼是單位信息採集表 瀏覽:171
蘋果手機怎麼設置數據和wifi使用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