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數字化」
「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數字」成為高頻詞,折射出全面數字化的時代大勢。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也不約而同地交出了許多有關「數字化」的議案提案,給數字化劃出了各行業、各領域的重點。比如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的提案關注智慧城市安全、智能汽車安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提出了關於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的議案,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建言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委員代表的建議,反映出了他們對數字化的兩大認知——「全面擁抱」與「安全共識」。
全面擁抱數字化:從城市、工業到醫療、養老
數字化轉型是時代大勢,身處千行百業的委員代表們,都在積極擁抱這一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建議,利用十四五期間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的契機,大力推進生產製造端數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務產業端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加快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引導傳統物流網路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促進互聯互通,提升市場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通信行業是數字化的「先鋒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傑則建議加快5G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加快數字孿生城市建設。
數字化是提高工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在《關於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指出,要推動平台、網路、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的建設:一是推動中國已有工業互聯網標准上升為國際標准;二是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標準的兼容和互認;三是對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實施「統一介面標准」的強制性認證。
周雲傑的另一份提案也和數字化相關,即《關於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議》。他建議要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以老年人體驗的便利化為創新方向,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安全共識已成:網路安全是數字化戰略的底座
在與「數字化」相關的提案議案中,「安全」儼然已成為關鍵詞。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今年帶來的三份提案中,其中有兩份與數字化直接相關,即加快構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城市級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加強智能汽車網路安全。
「我今年指出的網路安全問題,是中國整個數字化發展之下面臨的新威脅,回答的是數字時代的『必答題』」,周鴻禕說:「數字時代有三個鮮明特徵,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一句話總結就是,軟體在重新定義這個世界。在未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政府的管理,社會的治理,城市的運轉,各種工礦企業以及基礎設施的運行都架構在網路和軟體之上,那麼這個基礎就比較脆弱,因為是軟體就會有不可避免的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進行網路攻擊,而攻擊的後果非常嚴重。」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也把「安全」寫進了自己的議案,建議「數據跨境流動需要安全評估」。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數據越發頻繁的跨境流動,但同時,數據跨境的流動也觸發了對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和經濟前途風險的擔憂。他主張以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基礎,把其中好建議和辦法適時轉變為相關立法。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董事長鄭傑呼籲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明確數據安全法律責任,完善監管體系,保障國家安全、公民個人隱私權益和社會安全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來自網路安全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禕與講糧食安全、航天技術的委員率先接受記者提問。當談及數字時代挑戰時,周鴻禕說,「我們現在不僅從上到下形成了數字化發展的共識,也形成了安全的共識。這個共識就是「網路安全是數字化戰略的底座,有了網路安全的保障,我們的數字化戰略才能發展得更好,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2. 目前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可見新能源行業蘊含著機遇,電動汽車必將是一個朝陽行業,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恩,新能源行業絕對是本世紀的朝陽行業,特別是電動汽車方面,產業鏈巨大,但發展有許多困難,如果能夠克服,一定蘊含巨大機遇,各大傳統汽車製造商業開始紛紛布局未來的新能源戰爭,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車,有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之後會發展成為燃料動力汽車,我個人也准備投資到這些方面,目前正在了解擁有這方面技術的公司,其中很看好一家叫做河南省杜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在此向你推薦一下,你可以去考察。
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國內外的學界、業者和各國政府誰都沒有懷疑過。但是,直到一年前,還沒有一家權威機構能夠准確地說清楚,完全商業化運營的電動汽車究竟是哪種類型?採用哪種技術路線?
很顯然,致力於實現電動汽車商業化運行的主要國家及所屬公司,都在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向前推進。在插電式電動汽車被國際社會共同認可後,很快就發現,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仍然存在不同的發展方向和路線,電動汽車的全景並沒有因此而清晰。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是以高效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為主,代表車型是豐田公司的普銳斯、雷克薩斯和日產公司的葉子。而美國是以增程式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代表車型是通用公司的Volt。中國則是全面開花,有比亞迪的雙模混合動力車型,也有多家公司正在研發的插電式純電動汽車,還有吉利公司的超級電容汽車。究竟哪種車型、哪條技術路線可以通向完全的商業化呢?最新的研究表明,上述所有的車型和技術路線都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商業化,它們無論將技術水平提高到何種地步,也必須依賴政府的補貼才能生存,因為上述所有的技術路線,都無法解決電池組在盲充情況下的循環壽命過低的問題,使電池折舊成本居高不下,不可能產生出對汽油燃料成本的競爭優勢。因此,可以斷定,完全商業化運行的電動汽車的「真神」還沒有現身!到目前為止的所有車型,都只能以掙政府補貼為目標。
一. 電動汽車「真神」露相!
那麼,電動汽車的「真神」究竟應該是什麼模樣呢?其實歐洲和日本的公司早在5年前就描繪出來了,就是可快速更換電池的電動汽車。最早提出這種設想的歐洲和日本公司,原意是想通過快速更換電池實現能源的快速補充,但由於電池在車身內的放置必須符合配重合理的要求,不能放在前後兩端,而在車身中部,只能放置在座位和底板下,在這個位置上,很難實現電池模塊的快速更換,除非對車身結構進行重新設計,而這樣一來,就需要更新全套模具,重建生產線,沒有幾億元的投資和3年的周期是搞不出樣車的。就是有了樣車,還必須有完全與之吻合的出租電池並對電池質量完全負責的充電站相配套,因此,要想實現在小型電動汽車上快速更換電池,就必須進行包括充電站的技術條件和運營方式在內的系統設計,而這絕非汽車製造廠家所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汽車製造廠商就只提供不裝電池的裸車了,它就成了電動汽車的配角,也就很難拿到政府補貼了。這種結果是汽車巨頭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國外公司在提出換電池的設想後根本就沒有往下進行,在小型車上更換電池的方案就擱淺了,各國的大公司又回到了老路上去,各搞各的,力圖在不改變營業模式的前提下,搞出能夠直接替代燃油汽車的電動汽車。但可以肯定地說,目前汽車巨頭所堅持的技術路線,統統是意在套取政府補貼的游戲!不採取更換電池的技術路線,註定是死路一條!得出此結論的根據是:
1. 不更換電池,充電永遠是難題。與不更換電池車型配套的充電方式有三種,一是充電站,二是可在城市小區和停車位普遍設立的刷卡式充電樁,三是任意民用電插座。民用電插座不僅涉及電費計費問題,而且充電時間長,不可能成為主流充電方式。而在停車位設立刷卡式充電樁,幾乎所有的車輛都在下班後的同一時間充電,一旦電動汽車的擁有量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諧波,對城市電網構成破壞性影響,電網將不堪此負。而充電站對車輛的服務,必須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盡管各國都在研究快速充電的方法,也進行了快速充電的成功試驗,但是,快速充電對電池的破壞作用是無法杜絕的,用犧牲電池壽命作為代價來完成快速充電是不劃算的!
2. 不採用換電模式,電池壽命將大打折扣!鋰離子電池生產廠家提供的數據表明:單體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可以達到5000次以上,按照2000次來設定出廠標準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超過100個單體成組後的電池模塊,在人工維護的情況下,壽命只能達到1500次,如果每次充電可以行駛200公里,電池的里程壽命就可以達到30萬公里。這對於電動汽車的用戶來說,是完全能夠接受的。但是,如果沒有人工維護,採取盲充方式補給電能,電池組的循環壽命將急劇下降到200次左右,甚至會出現幾十次充電就損壞的情況。這對電動汽車來說是要命的事情。因此,國內外的汽車製造廠家都試圖從電池質量和電池管理入手,解決電池組的壽命問題。但是,提高電池的出廠質量和一致性並不能從根本上延長電池壽命,因為無論出廠質量和一致性再好的電池,都會在使用和充電過程中出現隨機性個體差異,最終導致電池組提前損壞。而電池管理系統如果細化到對每一單體電池進行監測和控制,其造價將與電池相差無幾,這就意味著本來就很昂貴的電池,又增加了一倍的成本,而且,高性能的電池管理系統本身要消耗15~20%的能量,這就意味著電池裡程壽命已經損失了僅20%了,這還不算,就是安裝了高性能的電池管理系統,也不可能將電池壽命提高到理想的千次以上,豐田普銳斯不超過3年10萬公里的電池壽命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可以說,雖然通過提高電池質量和優化電池管理可以有限提高電池組的壽命,但想通過這個途徑使電動汽車在綜合成本上具有對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條技術路線必將永遠依賴政府補貼。
3. 由於採用不換電模式,電池壽命就無法實現理想的指標,國外汽車巨頭就把主攻方向放在以電池為輔的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汽車上,採用小電池承擔輔助功能,弱化了電池的作用。但由於混合動力汽車二元切換的復雜結構,使其成本永遠也降不到與燃油汽車相當的程度,而其節油性又非常有限,它絕對不可能成為電動汽車商業化的主流模式。美國通用公司推出的增程式電動汽車Volt,雖然比混合動力汽車前進了一步,由於結構較為簡單,使製造成本明顯低於混合動力汽車,節油效果也更好一些,其市場前景比混合動力汽車更光明一些。但是,不進行維護的電池,仍然是致命的軟肋,只有配套電池的定期檢測、保養、維護和電池壽命質量的保險,才有可能實現商業化。而這一切仍然需要在車輛結構上解決電池組的快速裝卸問題、仍然需要保證電池壽命的租賃式運營模式與之配套。
4. 快速更換電池對電動汽車商業化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國外車企最初的設想,按照歐日跨國公司當年的設想,快速更換電池僅僅是為了實現快速補充能源,他們沒有想到,這種方式是提高電池壽命的最佳途徑。此外,還有一個作用是盲充模式無法抗衡的,就是:由於電池的工作是電化學反應,對電池的沖擊要比機械磨損具有更大的離散性,機械磨損在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非常小,作為汽車核心部件的發動機可以很容易實現絕大部分個體30萬公里以上的使用壽命,而動力電池則不然。即便是平均使用壽命達到了30萬公里,也仍然無法實現商業化操作。因為,超過30萬公里和不足20萬公里的個體都有可能達到30%,大量壽命不達標電池的車輛,將使汽車企業無法應對,價格比車身結構還貴的電池賠是賠不起的,而不賠,將名聲掃地,只能慘淡退市,無異於自殺。這就是多家汽車企業的樣車早已下線,吆喝了許多年也不敢向私人用戶出售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在充電運營商用自己的電池而不是車主的電池在充電站循環使用,為車主提供服務,除了快速補電、提高電池壽命之外,無形之中帶來了第三個功能:只要電池的平均壽命達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要比不能換電車型必須使95%以上電池壽命達標,才能實現商業化,容易一百倍!
結論已經不言而喻:在20到30年內,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時代沒有到來之前,能夠快速更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和與之配套的電池租賃、電池維護、充電服務的運營模式,是電動汽車完全實現商業化的最佳途徑——這就是電動汽車已經清晰可見的「真神」!
二、換電式電動汽車必須解決的技術和商業問題
換電式電動汽車所依賴的基本上都是成熟技術,不存在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但要使這種技術路線實現商業化,還是有一些常規性的技術問題和運營模式問題需要配套解決。
1. 純電動汽車通常採用能量密度很高、安全性很好的磷酸鐵鋰電池,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還沒有性能和價格上更優越的電池材料可取代磷酸鐵鋰,指望發明新的電池材料在成本不顯著增加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在短期內是沒有希望的。在此前提下,可續駛150公里以上的純電動小汽車,其電池箱的重量將達到200公斤以上。為了配種合理,不能將電池箱安裝在車輛的前、尾兩端,只能安裝在車輛中部乘員座椅的下方,這就為快速更換電池出了難題。有三種可選擇的方案:①如果從上往下裝入電池,則需要乘員離開座位,並將座位掀開,十分不方便。②如果從下往上裝入電池箱,就必須設計出十分牢固的固定系統,才能防止車輛在高速行駛和劇烈顛簸中電池箱的松動,而在一般情況下,電池箱牢固的安裝和快速更換相沖突,二者只能取其一,很難找到兩全的解決辦法。③從側面裝入電池箱,雖然可以使牢固性和快速裝卸同時實現,但需要將車身覆蓋件和車架的模具全部更新,甚至生產線也需要進行傷筋動骨的大調整,沒有幾億元的投資是出不了樣車的,而樣車並不見得可以定型。無論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都存在著難產問題。因此,快速裝卸電池雖然只是一個常規性的技術問題,解決起來卻也有相當的難度。這就是世界上至今沒有一輛可快速更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問世的原因。
2. 燃油汽車的設計和改型,完全可以由汽車製造企業獨立完成,而電動汽車要想實現快速更換電池,卻必須和電池製造商、充電運營商共同探討、磨合、協商才能完成,否則,與電池的匹配、與充電站技術手段的吻合都會出現致命的錯位。因此,可以認為,快速更換電池不是一樁小事,而是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燃油汽車的發展,僅僅需要製造商與用戶的互動,就可以獲得足夠的信息和資源,而電動汽車的商業化,卻要求必須在汽車製造商、電池製造商、充電運營商以及用戶的互動中才能找到發展的方向和技術解決方案,其多元化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至少比燃油汽車高兩個數量級。
3. 為可更換電池的電動汽車服務,充電站的主要功能並不僅是為車輛補充能源,還要進行電池維護,這是國外車電分離方案提出者根本沒有考慮的問題。加入這個功能,充電站的商業性質就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它所能提供的服務包括了電池的壽命保證,問題是誰有這個金鋼鑽?誰能為用戶提供電池壽命千次以上的質量保證?這是一個關繫到這種商業模式成敗的大問題。因此,電池維護技術就成了電動汽車車電分離技術路線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4. 還有一個不可迴避的與技術有關的問題,就是充電成本問題。假定電池維護技術已經成熟,可以保證電池1000次以上的循環壽命,在包括電池折舊的總成本中,最大的部分電池折舊成本就能降到合理水平,每行駛100公里為20元左右。而充電時所消耗的電費基本上是個常數,對五座電動小汽車而言,每行駛100公里所消耗的電費為7-10元,是一個很低的數字。剩下的就是充電站工程和設備折舊以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了。按照國外的設計和我國在奧運期間建的充電站,每個充電站的投資高達上億元,使每次充電的折舊費高到毫無商業競爭力的程度。因此,必須設計出花錢少、效率高的廉價充電站,只有這樣,才能讓充電總成本明顯低於燃油費用,使電動汽車具有對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才能實現電動汽車的商業化。
5. 在快速更換電池的商業模式中,車主買到的是不含電池的裸車,充電站為車主提供電池租賃服務,在通常情況下,為100輛車提供服務,需要有2倍的電池用於周轉,充電運營商作為電池租賃方本身將擁有全部電池的所有權,這就是充電運營商一身擔起三個重擔:電池租賃、充電服務、電池維護。誰能承擔這個角色?汽車製造商不可能將電池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電池生產廠商雖然可以承擔這個角色,但在商業化運行中,只有充電運營商專業化獨立運作,才能培育出高效率的團隊和商業品牌,充電運營商自成一家不可避免。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經高調宣布,要大舉進軍電動汽車充電站,規劃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電動汽車充電站網路。但是,此充電站非彼充電站,國家電網的充電站沒有考慮快速更換電池,更沒有考慮電池維護,而是採用在佔地面積很大的充電站中設立很多的充電樁,讓車輛自助式卧充。這種方式必須以電池盲充1000次不損壞為前提,而這樣的電池根本沒有。因此,可以肯定,這種充電站除了作為形象工程外將毫無用處。如果國家電網不改變設計,它不可能成為電動汽車領域里的成功者。但問題又來了,沒有可更換電池的車輛,怎麼會有充電運營商?而沒有充電運營商的參與誰敢造可更換電池的車?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延伸到了商業領域。
上邊我提到的河南省杜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在完全按照上述模式進行商業化運作,公司在電動汽車整車安裝、動力系統、電池模塊方面有國際性的技術突破,目前受到同行業的高度關注,有望率先領跑電動汽車行業,大家很是支持目前擁有這種高科技技術的私營企業,與國企一較高下。
3. 全球數字治理原則為什麼沒有共商共建共享
全球數學治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體系,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都想自己獨領風頭,所以才會沒有共商共建共享的現象。
在中國日前發布的《中國關於聯合國成立75周年立場文件》中,中方提出了「在聯合國框架內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行為准則」建議,趙厚麟對此深表贊同。他指出,近年來,地緣政治因素不斷干預信息通信領域的討論。
增加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阻力,因此亟須建立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基本准則。中國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全球數字治理注入新智慧,各方應在此倡議下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數字技術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
(3)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多少國家擴展閱讀:
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體現的是中國多年來的基本理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正確義利觀,旨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後疫情時代,各國應當痛定思痛,共同對全球治理體系進行必要改革完善,使之更好地兼顧公平與效率,更快速有效地應對全球挑戰,更多反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合法訴求,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
4. 郭華東院士:「數字絲路」服務於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上)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制: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編者按:一帶一路的推進困難重重。糧食安全、自然災害無不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而我國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則可以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為此,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發起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表示:「中國人發起的「數字絲路」計劃,是一個開放的、協同的、共享的計劃,我們是手拉手計劃,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這個計劃。我們的理念就是說,地球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DBAR計劃服務於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
郭華東院士演講實錄(上):
大家好,我是郭華東,來自科學院遙感與數據地球研究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內容是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首先我想讓大家看兩張遙感影像,目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張彩色的影象,它是白天拍攝的圖象,在這張圖片上你可以看到有兩條先上面也就北面這條紅色的線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下面這種前綠色的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在同一個地區,我們有另外一幅衛星圖象,這張圖象大概拍攝於晚上的9點鍾左右,大家可以看到有暗的地方,有亮的地方,所有這些亮的地方,像東亞地區、西歐地區,事實上是經濟發展程度的顯示,也是工業化程度高低的一種顯示,所以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我們絲綢之路經濟帶在經濟發展程度來看是兩邊高,中間低,看完了兩張遙感圖象以後,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帶一路確確實實是一個突破性、全局性的全球倡議和國家戰略,我認為它具有范圍廣、周期長、領域寬等一系列的特點。這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格局和發展潛力進行宏觀動態的分析,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基礎性、宏觀性的環境數據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空間對地觀測技術,這個技術具有宏觀快速准確,客觀規律數據的特點和能力,可以說是實現環境觀測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的幫助和決策支持。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講一帶一路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其次介紹一下我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科學家發起的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
大家都要問,一帶一路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首先一帶一路面臨全球變化的挑戰,在這張圖上你可以看到,左上角這張圖,事實上來講,這個橢圓的藍色的范圍圈定的是我們一帶一路的主要地區,這幾年來全球的氣候在不斷地變化,全球的溫度在不斷地上升,左下這張圖可以看到這個地區的土壤濕度也在不斷變化,右下這張圖可以看到,位於我們中亞地區的鹹海從浩瀚的湖泊到慢慢地演化到基本上湖泊消失了這么一個程度,所以可以看出全球地表的水在減少,然後此地表的一些水儲量在減少,這都是全球環境變化帶來的結果,這樣的環境變化,確確實實要給我們一帶一路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我們面臨著糧食安全的挑戰,大家都知道,無飢餓和糧食安全是聯合國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聯合國發起了大的一個計劃,事實上來講,就講到我們到2030年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在聯合國制訂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的中間,零飢餓和無飢餓一起構成糧食安全是聯合國要做的重要目標,誠然零飢餓也是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一個重要目標。大家可以看到,面臨糧食安全的挑戰這塊集中的地區也在一帶一路地區。第三個挑戰可以說自然災害的挑戰,自然災害大家都比較熟悉,地震、旱災、水災、風暴潮等等,那麼在我們講到的一帶一路這個地區,自然災害尤為嚴重,為什麼這樣說,這張全球的圖大家都看出來了,一帶一路地區,可以說85%重大的自然災害都發生在亞洲地區,我們這個地區很嚴重,那其中超過80%災害是什麼,是地震災害、風暴潮災害、水旱災害,這三大災害構成了全球無論是死亡的人數還是經濟損失的80%,疊加起來一個85%,一個80%都發生的地區,所以這種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做一帶一路建設我們要做一系列的大的工程的實踐,但是做工程建設的時候,其實面臨著很多的風險,大家都知道中巴走廊,從我們的新疆南下到了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幾百公里長度的一個中巴走廊,其實面臨著很多的風險,有地震的風險,災害的風險,特別是水災的風險特別大,這張圖上大家已經看出來,一系列重大的項目就要在這兒實施。
但是,一系列的水旱災害威脅著我們,面臨這樣的威脅,我們都要有科學的行動,我們都要有應對措施,從而避免這些災害帶來的影響,在這樣一個地區,其實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化進程也不均衡,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地區是城市化發展比較快的地區,城市化本身來講,也是帶來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樣一個後果,所以經濟的不平衡、城市化發展不平衡,特別城市化本身的快速發展,對各個地區的經濟、人口各方面都帶來另外一個系列的挑戰。那麼面對以上的挑戰,人類怎麼去應對,我們中國的科技界怎麼去應對,我們有很多種理論,有種模型、方法技術,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其實是個非常先進的技術,它可以把一帶一路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可以說它有著其他技術難以替代的,有的時候是唯一的可以發揮作用的一個技術,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幫助我們的決策者我們的政府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決策支持,那麼於是中國發起了一帶一路國際倡議,中國現在在實踐我們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於空間技術來講,我們提出這么一個口號,國家利益延伸到哪,空間信息我們就要保障在哪裡。
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利用空間科技技術,來為一帶一路實施保障、來護航的一個重要的思路。這樣做,實現我們對地觀察大數據共享對於我們中國的倡議的發展、對於沿線60幾個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幾個重要意義舉一些例子,比如說糧食生產監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帶上剛才講到了糧食安全帶來的風險,那麼一帶一路國家水稻產量佔全球總產量88%,這個量可謂之大,小麥產量超過全球走產量的60%,玉米總產量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柬埔寨、泰國是我國重要的稻米進口來源國,還有一些國家在能源、在其他的資源方面對我們國家都非常有意義,一帶一路重要國家中間我們的糧食估產能力不是太強,所以我們國家這方面很強,急需開展國際合作,實現我國糧食的估產技術的輸出。第二個意義,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化信息空間觀測意義重大,我剛才其實講了,全球百分之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相對較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病逐漸也顯現出來了,我們急需用空間對地觀測技術進行城市化的監測,提供城市化的信息支持。
剛才就介紹了我們面臨一些挑戰,同時講了如果我們利用我們的對地觀測技術,可以應對這些挑戰,那麼我們國家的對地觀測技術發展情況到底如何呢,所以第二部分我想用一些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的發展,這張圖有點復雜,這張圖有點看不清楚,但是我想給大家概要地做一個介紹,遙感在座的我不知有多少大家熟悉遙感,我可以告訴大家今年是2017年,在55年前,遙感這門科學技術正式問世了,也就是有說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我們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是40多年前才開始發展的遙感技術,但是40多年來應該說發展得很快,擺在大家面前的這張圖,其實左側大家看到了氣象衛星、資源衛星、環境衛星、海洋衛星等等,還有我們的一些導航衛星,這些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我們現在很多衛星用在國民經濟建設各個方面,像我們的氣象衛星,大家如果喜歡看新聞聯播,新聞聯播要播到7點半的時候就要有氣象預報,氣象預報就是用的我們中國的風雲衛星,不僅現在有很多衛星大家可以看出最右一欄,在未來或者到2020年我們國家還要發射一系列的衛星,發射遙感衛星,發射導航衛星,所以我們國家的發射這些對地觀測威脅數量在國際上目前是屬於前茅的,當然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它的質量和它的技術能力。
下面簡單地講一下我們講的衛星是個什麼具體的情況呢,我們叫資源系列衛星,叫環境系列衛星,那麼資源系列衛星,我們叫資源系列一號二號三號,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出去訪問的時候,比如到巴西去,肯定要訪問巴西的宇航院,為什麼,20多年來中國一直和巴西進行著資源衛星的合作,那麼資源衛星目前應用在我們的土地調查、糧食估產、災害檢測、森林囤積量的監測、環境調查等各個方面,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中起了很重要的我們,環境系列衛星一開始這個很多人不注重環境,那麼近年來環境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我們國家發射一系列的環境衛星,大家可以看到,北方的一些陸地的污染,南方一些水面的污染,近些年來用環境衛星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這張圖大家看到的是氣象衛星,氣象衛星應該說在咱們的這些運行衛星裡面,是運行得比較成熟的一個系列衛星,這就為什麼每天晚上7點半我們可以坐在電視機前看我們氣象衛星產出的雲圖來聽講解員進行天氣預報的情況,從這張圖你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做了幾十年的戰略規劃,氣象衛星一代一代地健康地高質量地向前發展。
海洋衛星,以前資源衛星檢測陸地,氣象衛星檢測大氣,環境衛星監測陸地和大氣,對海洋的重視程度不是太高。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對海洋、對海洋衛星予以了充分的重視,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國家已經發射了一系列的衛星,這些衛星對海洋的初級生產力,比如海洋表面的一些葉綠素進行監測,對海洋的動力學進行監測,比如海浪、海風等等,包括海洋災害進行監測,所以海洋衛星這些年發揮的作用越來大。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程度不斷地發展,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城市建設、我們的高速公路的建設、我們一些大工程的建設,越來越不能滿足於一些中低解析度的衛星,因為那些中低解析度的衛星事實上來講對於該看的一些現象很難具備看到的能力,那麼它需要什麼,需要我們高解析度衛星,高解析度比如說你能看一米的就比看10米的要清楚得多,比如在廣譜上我們就要能看10納米的比100納米的就要高,那我們時間解析度上我們能一個小時獲取一個圖象,那就比一天獲取一個圖像利用程度更高,所以高解析度是個綜合的概念,我們政府意識到市場經濟、社會對高解析度衛星發展的需求,所以在7年前,也就2010年,開始啟動我們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計劃,這是我們16個重大專項之一,它的目標就是計劃到2020年建成我國自主的陸地大氣和海洋觀測系統。
發展了7年,現在就是已經有4顆衛星上天了,這4顆衛星應該說都比較成功。首先,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上講到的GF1,就是高分的簡稱,高分一號衛星2013年發射上天的,解析度是黑白是兩米,高廣譜是8米,彩色的解析度低一點,但是廣譜解析度高,然後黑白的是空間解析度高一些,彩色解析度要低一些。那麼大家可以看到這是我們的上海,可以看到黃埔江、看到浦東,我們整個上海蒸蒸日上的建設情況。這個是高分二號的衛星,高分二號衛星是2014年發射上天的,大家看這是在北京,它的解析度就更高了,分黑白達到0.8米,彩色也是達到3.2米,這張圖片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公園、車站,大的樓房都歷歷在目。這是去年上天的一個高分三號衛星,三號衛星它事實上來講,和剛才一號二號不一樣,一號二號都是在白天來獲取這些數據,因為它只有在陽光照射條件下,在沒有雲、沒有雨的條件下才能獲取圖象,這張圖象什麼圖象,是一張雷達圖象,雷達它本身特點是什麼,在座的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它可以全天後工作,全天時工作,就是24小時都成象,你有沒有太陽、白天黑夜都可以,你刮風下雨還是晴朗天氣我都可以成象,就是我雷達自己發射電磁波,回收這些電磁波,我本身就起到一個小太陽的作用,同時,它最大的一個優勢,還可以對某些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比如說若干年前我們用長波雷達系統就能發現埋藏在咱們陝西寧夏一帶的被干沙覆蓋的明隋時代的長城。
明隋時代的長城到現在1000年了,1600年了,還發現隋代兩批長城,就是說能夠穿透干沙,發現地下的地物,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對我們像每年南方長江中下游有水災,有了雷達圖象,即使在下雨有雲情況下我們雷達都能穿透雲霧小雨,發現下面一些水災蔓延的情況,對抗洪救災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武器。
那麼這是高分四號衛星,2015年拍攝的,它的解析度不是特別高,它的空間解析度是50米,但它時間解析度高,這點對一些做全球的環境觀測等等是非常有利的這樣一些參數。
剛才大家看到陸地上很多高解析度衛星圖象,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這個幻燈片,我們講海上絲綢之路,那麼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是對一些海口的城市,海洋帶的城市,對一些港口進行分析和監測,這里大家可以看到了,不僅我們廣州的港口,三亞的鳳凰港,海口的港口,我們都可以監測,而且你可以看到像左側,像科倫坡的港口、吉隆坡的港口,新加坡的港口,事實上我們具備了對全球港口進行監測的能力。
具備了這樣一些能力,大家都知道對一帶一路研究來說,它實在是太有用了。那麼講到這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這么一個幻燈片,這個幻燈片講的什麼,是全球的地球觀測衛星,中間是我們的地球,周圍有很多很多的衛星,這些衛星有遙感衛星、有導航的衛星、有地球物理衛星等等等等,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在這兒學習,今天我們在這兒講課,今天我們在這兒聽課,我們在這兒研討的時候,在我們地球軌道上有很多很多的衛星正在不斷地運行,然後不斷地獲取我們地球表面的和次地表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進入到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可以說全球無處不在的都有我們地球觀察衛星在准實時或者實時地獲取著我們方方面面的地球表面的信息。那麼我為什麼要講到這一點,就是說剛才講的我們中國有資源衛星、環境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等衛星,還有高解析度衛星,中國對地觀測能力非常強了,但是世界上還有更多的衛星我們中國不可能衛星包攬天下,也要做國際合作,就像我們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不僅造福於中國,更重要的造福於沿線國家,造福於全球。
所以,我們在技術上也是共享的,我們中國不失時機地也接受國際上一些先進的衛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中國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建成了五站網系統,五站網叫什麼?大家在這張圖上就能看到,一個圈就是一個站,有北京密雲建了一個站,在新疆喀什建了一個站,在海南三亞建了站,這三個站它其實就可以覆蓋了中國陸海的全部疆土,還可以告訴大家,這三個站也覆蓋了我們亞洲疆土70%的面積,不僅如此,去年底,在我們政府的支持下,我們中國科學院又在北極建了衛星接收站,和瑞典合作,建一個覆蓋北極的這么一個系統,同時在國內在雲南也建站,五站網系統,將來我們的站可以遍布全球,全球數據我們都可以接收,於是對我們一帶一路的環境監測、資源調查等等提供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支持。剛才講到的都是遙感衛星,就是地面有什麼樣的東西,這是個城市還是個山川還是個河流,這是城市的公園還是樓房,是大學還是一個公司,等等,回答地球表面是什麼的問題。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幻燈片,換了個角度了,叫導航衛星,導航衛星大家都知道是做定位用的,是說我在地球的一個什麼地方,剛才是是什麼,現在回答在哪,當我們回答了是什麼、又知道在哪的問題以後,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事情做起來就方便得多了,那麼以前我們用了不少的國外的一些導航衛星,當然現在也得用,可是前些年開始,我們國家開始發射北斗導航衛星計劃,北斗導航衛星計劃,根據計劃到2020年的時候,有35顆衛星上天, 構成一個全球的網路,當這個目標實現的時候,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將和美國的咱們的講的GPS衛星和歐盟的它們的伽利略衛星,然後和俄羅斯的(葛珞納斯)衛星,四大衛星並排前進,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北斗導航也是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一個導航衛星系列,和我們遙感衛星一起,再加上我們通訊衛星,就構成了我們強大的一個對地觀測能力。在這些強大的對地觀測能力的支持之下,進一步地我們要做什麼,這給大家展示的我們叫數字地球科學平台,什麼叫數字地球科學平台。數字地球的概念是18年前問世的,我記得當時我們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第一屆數據國際會議,當時我作為大會秘書長,報社的記者采訪我說,郭先生什麼是數字地球,我當時其實並不是特別能說得清楚,因為那個技術太新了,剛剛問世,我說根據我的理解,數字地球就是把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裝進我的計算機。其實這是一個科普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利用衛星、利用其他的數據,然後形成一個覆蓋我們地球表面的數字系統,一個信息圈,來認識我們居住的地球,這點其實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比如說現在給大家看到的這張幻燈,全球的空間大數據信息產品,剛才講的概念都是由這些構成的,數字地球由一些大數據信息產品構成,比如說產品的類型,陸地的、海洋的、大氣的、城市的,然後時空尺度有全球的和區域的,在陸地的我們有很多具體的分類,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植被、森林、葉綠素,海洋大家都知道有海表溫度、然後海表的鹽度,大氣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氣溶膠,城市有我們城市用地,還有地面沉降等等,所以這都是我們的數據產品,而且這是我們做出的大數據產品,那麼由於這些年堅持這樣做,其實它是非常有用的,這舉了一個例子,在2014年的時候,當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秘書長發起了一個氣候變化峰會,邀請全球的100多個國家的首腦們出席這個會議,出席這個會議做什麼,他們聯合國發起了一個全球脈動計劃,也就是要用我們的大數據來應對氣候變化,這張圖想給大家展示的一個目的就是說大數據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大數據正在是我們數據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我們的貢獻,當時46個國家來對它這個全球脈動獎申請,最後評的結果,在全球46個國家中間,選出9個獲獎團隊,我們的這個團隊就成為9個獲獎團隊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獲獎項目,這件事說明大數據何其重要,對地觀測大數據能夠解決一帶一路方方面面的問題。緊接著,我就是把剛才的理念收集來了,我說18年前我的理念是把地球裝進計算機,大家可以看出來這么個表達,然後現在我們說用地球大數據來研究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裝進了計算機的地球,就是我們地球大數據一個集成,我們有了地球大數據我們就掌握了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鑰匙,或者掌握了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未來的武器。我們中國科學家發起成立了一個國際數字研究學會,學會下面有一個學會官方刊物叫做《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在這個學報裡面,我做主編,其實先幾年寫了一個編者按,每年一月我也寫個編者按,就是數字地球就是地球大數據,所以大家對這件事情不妨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就是說基於對地觀測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地球,當然從認識程度來看我們如果叫地球大數據,可能其實利用這些大數據來解決我們一帶一路方方面面問題可能會更加給力。
所以,剛才講了我們前面面臨的一帶一路的挑戰問題,我們講到為了應對挑戰我們中國人發展的一些對地觀測技術,目前具有了世界級的水平,我們對地觀測的能力還在不斷地往前發展。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路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5. 關於美國這個國家
你還想要什麼資料
美國領導水平低
美國歷任總統竟然沒有一個留下重大理論成果值得美國人民學習的,由此可見一斑。例如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就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當過總統,他自己寫的墓碑碑文是:「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2:美國政府辦事效率低
事情無論大小都按照程序處理,不知道一拍腦袋就是一個決策的好處,直接導致辦事效率低下。
3:美國政府太呆板
美國政府以為憲法和法律是不能違反的,凡是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都是要保障的,卻不知道憲法和法律其實是可以靈活解釋的。
4:美國政府公信力差
美國政府經常出爾反爾,導致很多美國人寧願相信謠言也不願相信政府,例如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政府的承諾就一直沒有兌現。
5:美國官員有受虐傾向
很多美國官員在平民式的辦公樓里辦公,居然還幹得很起勁,典型的受虐狂。
6:美國官員安全意識差
上級視察的時候不知道要將大街小巷封鎖,給上級官員增加了很大的安全風險。
7:美國官員心理素質差
美國官員容易失職犯錯,由於一些官員心理素質差、臉皮薄,承受不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常常引咎辭職。
8:美國大學教育落後
美國教育部門不知道大學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學好外語,不斷考取各種證書。
9:美國人才凋零
由於教育落後導致人才凋零,看看那些外國人前赴後繼的支援美國就知道美國人才有多匱乏。
10:美國人民太苛刻
美國人民總是喜歡骨頭里挑刺,就連總統犯點錯誤他們也要彈劾,可見美國人民之苛刻、肚量之狹小。
11:美國人權狀況極差
這一點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關於美國的人權報告。
12:美國民主建設落後
老布希居然能夠傳位於小布希,由此不難看出美國所謂的民主選舉其實只是獨裁專制的一個幌子。
13:美國言論極不自由
由於言論封鎖,導致有些國家甚至無法瀏覽美國的論壇和網站。
14:美國媒體愛添亂
美國媒體總是喜歡盡快的把真相捅出來,這也直接導致美國官員工作壓力加大,許多公務員甚至連上班時間都不敢玩撲克,嚴重影響美國的和諧。
15:美國人民不忠
美國的愛國教育很失敗,很多美國人不會唱國歌、不愛國家領導人、不愛民主黨也不愛共和黨、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不會感謝國家和領導,像科比這樣不參加國家隊的明星居然不被打入地獄,打仗缺少志願人員而不得不大量招外國人當士兵。
16:美國人民不孝
美國人不聽父母的話,喜歡自作主張,喜歡直呼父母的名字,自己沒能力就將養老的責任推給國家。
17:美國人民不仁
看看美國人民對待犯罪官員的態度,竟然用對待普通百姓的法律對待他們,而且完全不給他們悔過自新的機會,完全忘記了他們是百姓的父母,這同時也體現了美國人民的不孝。
18:美國人民不義
美國人講能力、講道理、講金錢、就是不講義氣。為了公平常常六親不認,更不用說兄弟義氣了,更不知道關系學的重要性。
19:美國人民不會感恩
以自然災害為例,災民在獲救之後從不知道感謝美國政府和領導,反而抱怨他們工作沒有做到位。
20:美國網民缺乏創造力
6. 中方發起全球什麼倡議
2020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指出,中方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旨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路空間,歡迎各方參與。
作為數字技術的關鍵要素,全球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成為實現創新發展、重塑人們生活的重要力量,事關各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球分工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確保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供應鏈安全對於提升用戶信心、保護數據安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6)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多少國家擴展閱讀:
各國應致力於維護開放、公正、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推動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與此同時,各國有責任和權利保護涉及本國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數據及個人信息安全。
各方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對話與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7. 為什麼說中國致力維護多邊主義與公平正義堅持開放發展攜手合作共贏促進共同繁榮是站在歷史前進方向一邊
原因是所有的人們都喜歡和平和發展,也希望公平和正義,這是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希望看到的,多邊主義和公平主義能夠給各國人們帶來繁榮和進步,也是歷史的進步。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秉持多邊主義。共商、共建、共享是解決全球數字治理赤字的正確出路。
應在各方普遍參與的基礎上,達成反映各國意願、尊重各方利益的全球數據安全規則。個別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以「清潔」為名向別國潑臟水,以安全為借口對其他國家領先企業進行全球圍獵,這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徑,應該予以反對和摒棄。
第二、兼顧安全發展。保護數據安全對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各國都有權依法保護本國的數據安全。同時,也都應為所有企業提供開放、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數字保護主義違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符合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不但有損全球消費者公平獲得數字服務的權利,最終也會阻礙自身的發展。
第三、堅守公平正義。維護數字安全應以事實和法規為依據。
把數據安全問題政治化,刻意搞雙重標准,甚至不惜造謠抹黑,違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也嚴重干擾和阻礙全球數字合作與發展。
(7)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多少國家擴展閱讀:
為應對新問題新挑戰,中國願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歡迎各方的積極參與。這一倡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客觀理性看待數據安全,致力於維護全球供應鏈開放、安全和穩定。反對利用信息技術破壞他國關鍵基礎設施或竊取重要數據。
採取措施防範和制止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得濫用信息技術對他國進行大規模監控,或非法採集他國公民個人信息。要求企業尊重當地法律,不得強制要求本國企業將境外產生、獲取的數據存儲在本國境內。尊重他國主權、司法管轄權和對數據的管理權。
不得直接向企業或個人調取位於他國的數據。應通過司法協助等渠道解決執法跨境數據調取需求。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供應企業不應在產品和服務中設置後門,非法獲取用戶數據。信息技術企業不得利用用戶對產品依賴,謀取不正當利益。
8. 國家提倡的企業上雲政策適用於什麼樣的企業
適用於以下企業是否存在這些問題
1.企業系統是否需要更新升級雲計算對於企業來說,主要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即計算機、存儲和網路服務。如果企業的IT基礎設施,IT系統的架構需要更新換代,可以考慮採取雲的供給方式。
2.IT成本是否居高不下每年IT是否持續投入很大成本,但基礎設施還是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資源利用率卻不高,資源供給不靈活,運營的成本居高不下。
3.應用架構現有應用架構是否能夠滿足雲計算的特點,是否能夠低成本的遷入或者部分遷移。
4.頂層設計是否完整清晰
9. 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國都是哪些國家
國內網站很多關於武器出口的排名,偶十分好奇數據哪兒來????
Sipri武器工業資料庫從來沒有中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