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大數據殺熟最高罰5000萬,發生被大數據殺熟時,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可向國家的監管部門投訴,其次,還應該要找有實力的律師。對許多人而言,這兩年無疑是一個非常無奈且痛苦的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許多不可控的現象頻繁出現,最近,深圳大數據殺熟最高罰5000萬,這個消息引起了許多朋友的關注,甚至使許多人感到有些驚訝,了解到這種消息之後,有很多小夥伴都做出了猜測,除了以上的解釋,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釋?
客戶的妥協長期以來,消費者在使用一個軟體或者APP的時候,用戶無奈會被迫要求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如果消費者不同意的,那麼使用APP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困難,很多人會為此妥協,然而,這些個人信息及其背後的數據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計算在內,形成一個大數據產業鏈,在服務消費者的旗幟下,無情地對消費者收取過高的費用。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B. 大數據殺熟現象明顯,這一行為如何整治
首先,大數據殺熟指得就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畫像,再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偏好,進行差別定價。大數據殺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網路購物、在線旅行業、線上打車等等互聯網行業都出現了大數據殺熟現象,就連京東、天貓、滴滴、攜程等等大平台也都成為過大數據殺熟新聞的主角。大數據殺熟通俗地說也就是用大數據技術收集並且分析消費者的歷史購買記錄、職業、收入、年齡、性別、家庭狀況等等個人信息,對消費者畫像,實現“千人千價”。
最後,線上交易頻頻出現大數據殺熟,還是因為消費者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價格,也可以要求商家定價做到透明公正。雖然線上交易也是明碼標價,但是因為大家都是通過自己手機來消費的,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價格,看不到別人的價格,不像線下商店,一旦定價之後,每個消費者進店看到價格都是一樣的。大家互相之間信息不通,商家才有機會給大家定不一樣的價格,所以可以要求商家定價的時候做到“透明”。
C. 在遇到大數據殺熟的時候,有什麼反制的辦法
「大數據殺熟」頻頻曝光, 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即互聯網公司根據新、老用戶、瀏覽終端、使用習慣、甚至是日常消費習慣的不同來調整用戶在消費終端顯示的價格,也就說使用頻率、購買力較高的用戶價格反而高於新手用戶。
說在最後,不管是殺熟,還是隱私泄露,一方面只能依靠國家政策阻止,一方面只能自己注意核心信息在網上的傳播,說實話,只要你上網,就逃不過這張網!
D. 美團竟然在「殺熟」,會員反貴8元,大數據之下如何「反殺熟」
我們需要合理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我們需要把相關APP舉報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這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互聯網行業,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掌握了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所以互聯網公司可以利用用戶的個人信息作出上述的行為。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任何職業道德,同時也違反相關行業規定。雖然工商部門已經明確表示互聯網公司不能利用大數據殺熟,但有些企業依然會這樣做。
一、美團竟然會利用大數據來殺熟。
即便工商部門已經明確要求互聯網公司平等對待用戶,很多互聯網公司也簽署了互聯網平等公約,然而對於美團這樣的企業來講,美團依然在利用用戶的大數據來殺熟。在會員購買商品的時候,會員的價格反而會比非會員貴8塊錢,很多用戶對此難以容忍。
E. 大數據殺熟監管的難點是什麼
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怎麼樣去監管演算法,因為監管一家企業很容易,但是監管演算法很難。
我這個角度可能比較難理解,因為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確實會存在大數據殺熟的狀況,現在也有很多企業已經承諾不再做出殺熟的行為,但即便這些企業已經做出了如此承諾,各個企業的演算法始終是掌握在平台手裡,所以普通人難以辨別自己是否被殺熟了。
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們用一個新賬戶使用某企業的時候,這個賬戶會享受到多種福利。但當你們用老賬戶來使用這個平台的時候,老賬戶的消費價格反而會變得越來越高,這正是大數據殺熟的重要體現,因為平台已經算清楚你的消費習慣了,他們會覺得即便出高價,你依然會消費。
F. 滴滴打車被指大數據殺熟,究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說實話,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被很多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大家在使用這些軟體的時候,其實就一直有這樣的消費習慣。所以,就算滴滴打車已經被曝光出多次,存在了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但是對於他公司的運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
其實除了滴滴打車這樣的公司,還有其他的企業也存在著或多或少這樣的問題。但是說實話,因為監管的不利,再加上我們消費者沒有比較良好的消費維權意識,所以短時間內想要解決這樣的現象是比較困難的。而目前國家對於這樣的壟斷行為也進行嚴厲的打擊,希望他們能夠盡早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行改正。同時也要明白在利潤與企業形象方面要做一個抉擇。
G. 大數據殺熟怎麼解決
大數據「殺熟」,「殺」的是消費者,危及的是整個行業,甚至是全社會。不僅大肆消耗用戶的信任,更會殃及社會誠信。建設新型消費社會,消費者權益必須保障,被詬病已久的大數據「殺熟」必須根治。
首先,根治大數據「殺熟」,民心所向,法律當有所為。治理大數據「殺熟」等各種「店大欺客」行為,有關部門應加強相關立法工作,堵住監管漏洞,提高違法成本。
其次,創新大數據監管方式。科技不是「屠刀」,不該助紂為虐,有關監管部門當從技術層面上,建立相應的大數據網上監管平台,針對網路信息平台進行全天候在線監管,提高對各種利用隱性大數據違法行為的查處能力。
第三,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一旦發現平台有「殺熟」行為,不僅要給予其行政處罰,還要將其納入誠信黑名單。
第四,平台當自治自律。平台應該意識到,誠信才是立商之本,不要一股腦地往「錢」看。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既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也傷害了其利益,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做法。
最後,消費者應多個「心眼」。大數據「殺熟」套路多,消費者防不勝防。消費者不妨多個平台比差價,秉承貨比三家原則,偽裝成價格敏感型用戶,以此「迷惑」大數據。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無論新技術的規則怎樣變化,發展迭代怎樣迅速,都不應壞了誠信為本的經商老規矩。相信隨著各項政策、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互聯網平台的自製、自律,形成執法者、網路平台、消費者三方共治的互聯網經濟新形態,由大數據技術引發的「殺熟」亂象就可以從根本上得到遏制,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