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態硬碟 時間 數據丟失
在傳統認知中,企業硬碟無論是品質還是壽命都媛優於消費級產品,可這一次,誰能想到中招的竟然是企業SSD硬碟呢?
HPE(惠普企業,也叫惠與)公司的多款SAS硬碟就遭遇了這樣的麻煩,運行40000小時之後硬碟會掛掉,數據也會丟失。
更麻煩的是,這已經是HPE的企業級硬碟第二次出現類似的bug了。去年11月份,HPE的SAS硬碟出現為了奇怪的bug,通電時間累計達到32768小時(3年零270天8小時)後直接掛掉,導致數據丟失。
當時HPE方面沒有明確原因,但外界猜測與16位計算系統的整數溢出有關,32768是這套系統能處理的最大負整數,32767是最大正整數。
顯示所有大圖
之後HPE發布了新的HPD8固件,解決了掉盤問題。沒想到的是,在運行40000小時時這個問題又回來了,也是掉盤+數據丟失。
該問題影響HPE 800GB/1.6TB 12G SAS SSD、HPE ProLiant、Synergy、Apollo 4200及Synergy Storage Moles、D3000 Storage Enclosure和StoreEasy 1000 Storage伺服器、存儲陣列上的SAS WI-1/MU-1 SFF SC SSD硬碟。
用戶可以查看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軟體中的「Power On Hours」來評估SSD的通電時間數值,目前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備吧。
說到這里其實很罪過的,小獅子清楚記得前段時間我還建議大家在二手平台上淘企業SSD硬碟來著,這事兒一曝光,顯然,企業硬碟也沒有想像的美好啊。
對於企業用戶而言,HPE反應也算快了,首先是說明了下問題——HPE表示這些SAS硬碟出現的bug也不是他們獨有的,這些SSD硬碟不是HPE設計製造的,真正的製造商已經通知了HPE,理論上使用這家OEM公司的其他客戶的SSD也會出現4000小時掉盤的問題。
最後,雖然40000小時(4年206天16小時)後SSD會掉盤,甚至損失數據,不過這些硬碟出廠時間還不到40000小時,最快出問題也要到2020年10月份,所以現在所有SSD硬碟還是安全的,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修復。
接下來人家更新了固件,讓企業用戶升級。只是連HPE都能曝出這樣的問題,其它硬碟真的靠譜嗎?尤其是當下各路品牌瘋狂融入SSD領域,從板卡廠商到安防廠商甚至一些家電廠商,都在趕著、擠著上SSD這輛車,這樣的狀況下,SSD品質能靠譜嗎?
02 防不勝防的黑片、白片
每次說到SSD質量問題,相對於主控,各種回收快閃記憶體顆粒才是最讓人擔心的。可除了拆機,小獅子還真想不出太好的辦法避開這些問題顆粒。
固態硬碟是由主控、緩存、快閃記憶體、以及PCB組成。快閃記憶體在SSD中佔70%以上的成本,所以快閃記憶體品質的好壞對SSD來說是至關重要的。NAND Falsh由晶圓製造而來,晶圓由純硅(Si)構成,晶片(如圖片每一個小方塊,也叫die)是基於這個晶圓上生產出來,再封裝成快閃記憶體顆粒。
Good die就是測試好的。將Good die拿去封裝,封裝完原廠嚴格檢測印上原廠logo就是原廠原裝片。
自封片(Good die)是獲得原廠Flash Wafer產能,按照自己產品標准和原廠提供測試標准進行封裝測試的產品。切割後品質不合格稱之為Downgrade Flash Wafer,這部分殘次品一般是報廢或者按品質再封裝成白片、黑片。封裝完有瑕疵的沒打標的就是白片。
黑片就是沒檢測通過的die以其它手段自行封裝出來的。一般來說:原廠原裝片≥第三方自封片(Gooddie Flash)>白片(原廠或第三方瑕疵Flash)>黑片。
目前行業內快閃記憶體製造廠商主要有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美光(Micron)、SK海力士(SK Hynix)幾大廠,所以他們的產品質量自然是十分可靠,可以放心購買。
除了又賣顆粒又賣SSD的品牌,另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法就是購買閃迪、金士頓這些大品牌的產品,或許比起來單價略高一點,可總體還是讓人放心一些是吧?
03 SSD分區會縮短壽命
這個理論並非沒有理論支持的,尤其是這類認為「SSD分區會縮短壽命」的人認為「SSD分區之後就相當於把一塊大容量硬碟變成了幾塊小容量硬碟,壽命更短。一塊240GB SSD,如果分成50GB C盤、190GB D盤兩個區,其中C盤安裝系統並頻繁使用,壽命就會更短,最終導致整塊硬碟在D盤大部分容量不怎麼使用的情況下就損壞了,因此即便分區也要把常用分區的容量盡可能設置得更大。」
對於這個看上去有點道理的理論,小獅子可以和大家說明的是——對於機械硬碟來說,如果只向C盤寫入數據,D盤就是完全空閑的。
而對於SSD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主控和固件演算法會動態地將C盤容量映射到全盤容量的物理空間上,表面看起來只寫入C盤,其實全盤都在寫入,不存在只使用部分快閃記憶體而加速整體損壞的問題。
也就是說SSD分區使用完全沒有問題,這里小獅子建議大家500GB以內容量的SSD,分兩個區就可以了。畢竟系統加上必要軟體一不留神就得幹掉你100GB容量的硬碟空間,分太多太細的確沒必要,還不如等SSD價格稍微穩定點,再購買一個或者升級大容量的。
04 SSD需要定期做磁碟整理嗎
從Windows XP時代開始,定期為硬碟做磁碟碎片整理就是不少小夥伴經年累月養成的良好使用習慣,可這個習慣在SSD時代還適用嗎?
這里小獅子直接告訴大家結論——SSD無需進行磁碟整理。原因主要和SSD工作歷有關,SSD的組成基本上為NAND快閃記憶體+主控+緩存+PCB+介面,沒有機械部件,數據傳輸、讀寫都是電子信號,不存在馬達轉速這樣的瓶頸因素,性能自然就上來了。
SSD不僅連續讀寫速度比HDD快得多,在隨機讀寫速度上,更是把HDD遠遠地拋在了車後,連尾燈都難看見。SSD不需要尋道時間,所以文件數據排列連續與否對讀取速度並沒有太大的提升,相反,用碎片整理的思路去對SSD內的數據進行這種沒有收益的搬移會影響SSD的使用壽命。所以,對於SSD來說,磁碟碎片整理是不需要的。
05 M.2 SSD一定比SATA SSD快嗎
很多朋友認為,M.2介面的SSD一定比SATA介面的SSD快,原因是兩者的理論帶寬相差近1.7倍。
M.2介面的SSD分為兩種:一種是Socket 2,另一種是Socket 3,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3.0×2通道,Socket 3支持PCIe 3.0×4通道,我們知道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不難計算,即使是半速的PCIe 3.0×2(16Gbps)也比SATA 3.0(6Gbps)快了近1.7倍。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實際體驗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並不比SATA SSD快多少。換句話說,SSD的實際體驗並不以理論帶寬為准。相信大家在聽到這個結論的時候一定很意外,小獅子當初在測試某品牌的頂級M.2 SSD時也非常困惑,載入《古墓麗影:崛起》的時間以及開機速度並沒有比普通SATA SSD快,有時反而還會慢。
很多網友也反映,在日常使用中,走PCIe 3.0×4通道的M.2 SSD並沒有比SATA 3.0的SSD快多少。因此大家在升級購買SSD時,不必糾結買哪種SSD,只要電腦能夠支持即可。
Ⅱ ssd固態硬碟有丟失數據現象,怎麼辦
用硬碟讀寫檢測的軟體檢測下下,比如用hd tune。如果是固態硬碟里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損壞導致的數據丟失,則當前固態硬碟需要送去售後進行保修。
Ⅲ SSD數據丟失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SSD丟失數據的常見原因有:電路燒傷、靜電擊穿、數據刪除格式化 由於SSD特殊的構造和數據存儲機制,固態硬碟數據恢復的成功率沒有機械盤高。
Ⅳ 移動固態硬碟長時間不用 數據丟失
固態硬碟不通電不會丟數據 固態硬碟採用NAND Flash作為存儲介質,其能防止SSD在長時間不通電的情況下數據丟失,所以即使SSD在長時間不通電的情況下,一般也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SSD壽命計算公式我們知道NAND Flash單元的壽命是由擦寫(P/E)次數決定的,而目前大部分的SSD都是由TLC顆粒組成,一般的TLC有1000次左右的擦寫壽命,但不是我們向這塊SSD寫入1000次數據它就報廢了,它的壽命是跟主控、容量、OP空間等眾多因素相關,根據眾多實測證明,SSD的實際承載寫入量要遠遠大於標稱寫入量,所以我們將數據存放在SSD內是安全的,盡可以放心。
固態硬碟作為存儲使用的情況下,我們不需要擔心使用壽命的問題,妥善使用即可,雖然它擁有眾多的數據保護機制,但是筆者並不建議長時間掉電放置,畢竟SSD是買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