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從企業年報中分析出企業的戰略、成本控 制和財務質量
光是年報你是分析不出公司戰略的。我的意思是說,一般公司只有口頭上的戰略,沒有實際的戰略。在企業年報上講戰略的時候,都是馬後炮,根據年報數據自己編造的戰略行動方案,目的是哄股東開心。正確的做法是,在年初時看企業戰略報告,在年末時看財務報表的一些列數據,來證明公司是否在按照戰略行動。
會計信息和財務指標是對企業運營的一種綜合、抽象的反映。是由於這種綜合和抽象,使得很多深層的原因和具體的情況被掩藏起來了。換句話說,傳統的企業財務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綜合的業績結果,但不能揭示深層的業績動因。沒有動因的結果很難表明結果是如何得到的,也就是很難以財務數據來判明企業的實際主觀戰略意圖。
傳統的企業財務指數評價關注短期1年內的眼前利益,長遠的戰略發展反應不出來。
基於對有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而建立起來的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業績評價系統無法滿足戰略管理的需要,因為短期財務指標對企業中長期戰略目標的解釋能力正在不斷削弱。
20世紀20年代經濟大蕭條後,業績評價指標以財務指標為主,是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財務指標是它立足於事後評價。傳統的企業財務業績評價產生於產業時代,主要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服務的。
它就不是以監控企業戰略而生的
Ⅱ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從財務報表看戰略
當股東設立一個企業的時候,一般會實施戰略行為,這就需要相當多的一種資源的組合
——戰略實施的資源基礎:動態與靜態
——戰略的方向調整與現金流出結構
——戰略執行的結果:資源結構
——從行業或者更大的戰略視角看企業
其中涉及動態與靜態的問題。當涉及靜態,就該強調現有的資源結構的一種戰略含義,資產負債表目前展示給我們看的累積的資源狀況表現,如果從動態來看,則是一段時期資源流出量的關系。我們來看下順鑫農業2017年母公司的現金流量表。
2017年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是1.92億元,上一年是2.38億元,同時,2017年投資支付的現金是8300萬。這種結構包含的含義就是動態的戰略含義。即:它的資源更傾向於自主經營還是更傾向於對外擴張。順鑫農業可以看出2017年更傾向於對外擴張。
針對行業或者更大的戰略視角看企業,企業對外實現資源交換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銷售和企業自身努力最後使得資產增值,這就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表現。但是除了企業自身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看整個行業情況。比如最近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它直接影響的就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前幾年比必然會相差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只單一看直接的影響,比如對建築企業、家電行業等都會受到牽連,連樓房都不好蓋了,其他連鎖行業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因此說應該站在更大的大環境角度上看問題,就出現了企業的動態戰略調整,不僅局限於只看報表中的靜態戰略關系。
從報表看戰略,有以下幾點:
行業選擇決定了企業基本的資產結構,不同行業的資產結構差異。行業選擇最明顯的關系就是固定資產與存貨的關系問題。
我們看企業的能力與各方面情況的時候,不能僅僅看資源結構或資源規模,更應該看利潤的規模。如果一個企業資源規模很大,沒有利潤,不就是企業無能的表現么?現在談的定位既包括資源規模問題,也包括產品形象問題。如果你的產品在市場定位比較高,那麼你的存貨周轉速度就比較低,價格高,周轉慢,像奢侈品,這就是一種定位了。它的規模未必大,但是它的利潤是可觀的。另外還有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又以企業產品的銷量和營業額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准。我們來看下順鑫農業的營業額:
我們可以看到,母公司的營業收入90多億,合並利潤表是117億,同時我們看一下營業收入的行業佔比:
也就是說,這個營業額主要包含兩方面業務,白酒和豬肉產業。因此可以看到,順鑫農業白酒的市場佔有率大致為營業收入的54%,豬肉產業為營業收入的23%,即64億是順鑫農業的白酒市場佔有率,32億是順鑫農業豬肉產業的市場佔有率。從這里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基本市場佔有率和它的營業能力的一種表現。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多少?我們可以自己去翻一下,翻到同行業企業,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白酒和豬肉產業營業額的狀況,可以看到企業的市場地位如何。
之前曾經之前說過的不融資情況下企業的撬動性發展,是擴張戰略,我們強調的一是自己經營,一是對外擴張。自己經營,一般是會增加公司的產能,比如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增加營業額,增加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對外擴張也強調過對外再生產的問題和跨越性發展的問題。
這里再說一個資產的盤活效應。對外投資可以把帳內不需要的資源,或帳外沒有表現出來的價值,通過對外投資實現它的價值,這就叫資產盤活效應。比如說企業內部有不需要的固定資產,做對外投資,企業佔得了股份,同時又滿足了另外一個企業的經營情況,這樣就把自身的不良資產盤活了。又比如說某項專有技術報表上沒有,但是通過對外投資實現了它的效益等。這就是對外控制性投資及(撬動效應以外的)效應:資產盤活效應、風險分散效應。對於風險分散,我們之前提過的是自身沒有錢而不得已吸納別人的投資,即4億+外來投資=6億的撬動,但是有的時候不是因為沒有錢來讓別人入資的,而是為了分散風險讓別人入資的。比如說企業想進入一個特點地區,可是對那個地區的人文環境截然不熟悉,這時候貿貿然進去,就應該引入當地熟悉業務的股東來進行發展。
從財務角度分析講,如何看企業資源結構表現出來的戰略信息。我們站在兩個視角來看:
1、站在全體股東視角
必須具備兩個重要特徵:一是企業資源的系統性優化;二是變化的盈利導向
所謂系統性優化,就不是某類或者某項資產的局部最優,也不強調這個資產本身特定的一種物理質量的優化。比如說對於一個餐館,食物質量上去了,但是服務沒有跟上,就說明不夠系統性優化。
企業的資產年末與年初的相比的變化很明確,一定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2、控制性股東視角
站在控股股東視角,有時控股股東視角與其他股東視角不一致,如果一致,那麼就是跟第1點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你會發現,控股股東的戰略實施就等於本公司的不良資產,這一點是特別強調的。其實就是控股股東想利用自己的戰略來實施另一種對自身更有利的東西,這東西是與其他股東利益相沖的。舉個常見的資金佔用例子,大股東以公司名義貸款拿走了1億元不還,在企業賬面形成了
借:其他應收款 1億 貸:短期借款1億
這時候如果大股東說股份不要了,讓給第二大股東,那麼你要評估股東權益價值值不值1億,如果不值,那麼其實這個大股東的戰略就損害了其他股份的利益。報表也體現了大股東戰略的痕跡。
Ⅲ 企業戰略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是直接影響到其財務的流動方向,以及其對未來項目的投入資金。
財務報表,別名對外會計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資金、利潤狀況的會計報表。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或財務狀況變動表、附表和附註,是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中國財務報表的種類、格式、編報要求,均由統一的會計制度作出規定,要求企業定期編報。
(3)為什麼從財務數據看企業發展戰略擴展閱讀
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
而現代管理學如MBA、及EMBA等認為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過程,並將其分為公司戰略、職能戰略、業務戰略及產品戰略等幾個層面的內容。
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等。企業戰略是層出不窮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個全新的戰略。
企業戰略雖然有多種,但基本屬性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謀略,都是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無論哪個方面的計謀,只要涉及的是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就屬於企業戰略的范疇。市場營銷學對企業戰略的定義是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在總結歷史經驗、調查現狀、預測未來的基礎上,為謀求生存和發展而做出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