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攜帶型氣象站都能檢測哪些數據
攜帶型氣象站可以監測的數據挺多的比如:風速、風向、雨量、溫度、濕度、輻射、大氣壓等,但是這些監測數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增加和減少的!比如鄭州托萊斯就可以根據需求定製氣象站!
『貳』 自動氣象站 氣象局如何計算溫度
以四個點分別是2點、8點、14點、20點的溫度值計算日平均溫度,日最高溫度是有個最高溫度表顯示的一日中最高的溫度,原來的觀測頻率一般氣象站是3次,基本站4次、基準站6次,現在都換自動氣象站了24小時都有氣象數據,日降水量是昨日20時至今日20時的降水量,詳細的情況你可以到當地氣象部門去,他們有相關的書籍和資料。
『叄』 氣象預報的氣候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
草地中間唯一的一片泥土上,擺放著溫度計。北緯29°35′,東經106°38′,海拔259.1米,我市主城區唯一的氣象觀測站就坐落在沙坪壩一個安靜的角落。由於主城區只有這一個監測站,沙區氣象站的觀測數據就代表了主城區的情況。
平時我們看到的主城區的氣溫、雨量、風向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氣象工作人員又是怎樣得到這些數據的呢?記者昨日來到這個觀測站想探個究竟。
自動採集數據
記者首先來到地面測控科,這里的電腦屏幕上顯示
著一串串的數字和溫度圖形。工作人員唐貴萍告訴記者,沙區氣象局從去年開始正式使用全自動的氣象數據採集儀器,只要坐在辦公室就可即時監控所有的氣象數據。
下午兩點,氣溫37.9攝氏度,地表溫度49.9攝氏度。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工作人員說,地表溫度是指地面的溫度,而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溫是指地面1.5米高度的溫度。氣溫計必須放置在百葉窗中,保持不被太陽直曬,自然通風的環境。
現場打探儀器
工作人員帶著記者來到觀測坪,這個大概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大「屋頂」種滿了青草,記者看到了測量雨量的儀器:一個1米左右高的黑色空心圓柱,圓柱的頂端內陷成一個圓錐形,雨水就順著小孔流到圓柱里的燒杯里。一旦有雨水進入,指針就會帶著墨水在數據紙上作標記。
在這100平方米左右的草地上最特別的就數地溫測量場地了。一塊10平方米左右的泥土,周圍還被鐵欄桿保護起來。地面上整齊地擺放著3根氣溫計。其旁邊一個木架子上還有3根氣溫計,這3根溫度計的一頭已經被插進了泥土。
「這是測量地表下的溫度。」根據需要的不同,氣溫計插進地下的深度也不同。而旁邊的藍色電線也是被埋到了土裡,另一頭則連著一個白箱子,上面寫著地溫變送器。工作人員說,溫度測量後會通過變送器自動將記錄送到電腦里進行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