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大令人震驚的大數據真相
十大令人震驚的大數據真相
如今,「大數據」是科技界當之無愧的熱詞,圍繞著它有眾多的新聞和炒作。最近的研究顯示,2013年,全球范圍內花費在大數據上的資金就高達近310億美元。這項研究預測,這個數字將會持續增長,到2018年將會達到1140億。當然,有關大數據的新聞也不全都是事實,這其中存在著許多誇張的宣傳,很多企業經營者並不了解大數據的實質,他們也並不清楚為何大數據花費如此之高。
盡管全球各地正想舉辦關於大數據的學術研討會和商業論壇,但這個出現在新時代的科技名詞仍有很多方面不為人所知。簡單來說,大數據是指在互聯網時代,每天都在持續穩定增加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的量十分巨大,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如果你想走近「大數據」,了解「大數據」,那就可以看看199IT發布的有關大數據的真相吧。
1、全球數據的90%產生於過去2年內。
2、當前數據產生的速度非常快,以今天的數據生產速度,我們可以在2天內生產出2003年以前的所有數據。
3、行業內獲取並且存儲的數據量每1.2年就會翻一番。
4、到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由現在的3.2ZBytes變為40ZBytes(1ZB=1024EB,1EB=1024PB,1PB=1024TB)。
5、僅Google一家搜索引擎,每秒就處理4萬次搜索查詢,一天之內更是超過35億次。
6、最近的統計報告顯示,我們每分鍾在Facebook上貢獻180萬次贊,上傳20萬張照片。與此同時,我們每分鍾還發送2.04億封郵件,發送27.8萬推文。
7、每分鍾大約有100小時的視頻被傳上類似YouTube這樣的視頻網站。更有趣的是,要花費15年才能看完一天之內被傳到YouTube上的全部視頻。
8、AT&T被認為是能夠用單一資料庫存儲最多數據量的數據中心。
9、在美國,很多新的IT工作將被創造出來以處理即將到來的大數據工程潮,而每個這樣的職位都將需要3個額外職位的支持,這將會帶來總計600萬個新增工作崗位。
10、全球每分鍾會新增570個網站。
這一統計數字至關重要,也具有顛覆性。這就是10大令人驚奇的大數據真相,你震驚了嗎?全球企業應該更加關注大數據的不同方面,因為處理這些大數據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重中之重。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十大令人震驚的大數據真相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② 擁抱大數據迎接大未來觀
擁抱大數據 展望新未來
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把推進大數據審計作為審計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只要每個人積極調整,把握機遇,充分利用信息化途徑,積極探索採集數據的途徑和方式,提升駕馭大數據的能力,讓海量數據真正「動」起來,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審計創新發展的主動權,釋放出大數據審計的潛力。
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被稱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十餘年潛心研究數據科學,洞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
大數據——當下一個當之無愧的熱詞。大數據是什麼?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所帶來的信息風暴,卻正悄無聲息而又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席捲著各行各業。《大數據時代》一書,被奉為國外大數據研究的先河之作。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用兩百多頁的篇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數據的概念。大數據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該如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戰略和行動?又該對未來大數據抱著何種期許?書中集中展示的多個案例,揭開了大數據的神秘面紗,也給讀者們帶去諸多啟發和思考。
電商投放廣告、物流調度運力、證監會抓老鼠倉、金融機構賣基金、民航節約成本、農民破解豬周期、製片人拍電影……看似毫不相關的一樁樁事件,背後其實都有大數據的發力。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各個領域的滲透越來越深,大數據浪潮正在席捲全球。
改變,無處不在。大數據,已經不再是一個停留在紙面上的概念。大數據的洪流,正裹挾著巨大的社會生活變化而來。從政府到企業,從個人到群體,大數據帶來的,是一場關於工作、生活與思維的大變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正開始思考,自己該如何更好地迎接大數據,擁抱大數據。
數據充滿機遇,雲端決定未來。一直和數據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審計部門,在大數據時代,自然不會只做旁觀者。擁抱大數據,是審計部門適應時代發展的應有之義。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審計部門的前行指明了方向。《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審計信息化。推進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與審計機關實現信息共享,加大數據集中力度,構建國家審計數據系統。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推動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有效破解審計機關人少事多的矛盾,而且有利於做深做透審計項目,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審計工作規律。
擁抱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與時俱進,辨清這一時代的新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商業機構可以通過自己的演算法,清晰地分析一個人的購買喜好、生活軌跡,做出最適合的研判,提供更好或者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個人留下的千絲萬縷的數據蹤跡,也帶來了隱私暴露的擔憂。只有認清大數據,我們才能更好適應大數據帶來的沖擊,大膽接受新時代的挑戰。而審計部門,作為一個經濟運行綜合性監督部門,更需要保持對社會經濟數據的敏銳嗅覺,了解大數據,主動擁抱大數據,進而深度挖掘、充分運用所擁有的數據,提升審計工作能力和水平。
擁抱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改變工作方式,熟練掌握運用大數據,讓大數據為我們的工作所用。當前,大數據、雲計算被越來越多的領域和行業運用。小到拼車,大到投資,大數據應用的身影無處不在。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信息化,沒有審計信息化,特別是沒有大數據審計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審計質量和效率難以保證,審計全覆蓋的目標也無從實現。利用大數據開展審計工作,用網路代替人「跑腿」,用電腦代替人腦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大大節約審計成本,快速鎖定疑點、定向排查;另一方面也便於對相關領域長年累月形成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關鍵依據,幫助政府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可以更好地發揮審計各方面的作用。
當然,迎來這樣的改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辛勤付出。當前審計信息化的最大短板在大數據審計。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應該補足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短板,順應時勢,知難而進,主動擁抱大數據時代,適應大數據環境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在許多地方,大數據發展的腳步早已邁開,政務大數據應用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等,擁有著諸多先發優勢。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把推進大數據審計作為審計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有理由相信,只要每個人積極調整,把握機遇,充分利用信息化途徑,積極探索採集數據的途徑和方式,提升駕馭大數據的能力,讓海量數據真正「動」起來,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審計創新發展的主動權,釋放出大數據審計的潛力,迎來審計工作的新發展。
大數據的未來,值得你我期待。
③ 大數據的內容和基本含義
「大數據」是近年來IT行業的熱詞,大數據在各個行業的應用逐漸變得廣泛起來,如2014年的兩會,我們聽得最多的也是大數據分析,那麼,什麼是大數據呢,什麼是大數據概念呢,大數據概念怎麼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1、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腦甚至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2、大數據的採集。科學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推動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行各業每天都在產生數量巨大的數據碎片,數據計量單位已從從Byte、KB、MB、GB、TB發展到PB、EB、ZB、YB甚至BB、NB、DB來衡量。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採集也不再是技術問題,只是面對如此眾多的數據,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其內在規律。
3、大數據的特點。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 要求實時性強、數據所蘊藏的價值大。在各行各業均存在大數據,但是眾多的信息和咨詢是紛繁復雜的,我們需要搜索、處理、分析、歸納、總結其深層次的規律。
4、大數據的挖掘和處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人腦來推算、估測,或者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因此,大數據的挖掘和處理必須用到雲技術。
5、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可應用於各行各業,將人們收集到的龐大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實現資訊的有效利用。舉個本專業的例子,比如在奶牛基因層面尋找與產奶量相關的主效基因,我們可以首先對奶牛全基因組進行掃描,盡管我們獲得了所有表型信息和基因信息,但是由於數據量龐大,這就需要採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比對,挖掘主效基因。例子還有很多。
6、大數據的意義和前景。總的來說,大數據是對大量、動態、能持續的數據,通過運用新系統、新工具、新模型的挖掘,從而獲得具有洞察力和新價值的東西。以前,面對龐大的數據,我們可能會一葉障目、可見一斑,因此不能了解到事物的真正本質,從而在科學工作中得到錯誤的推斷,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一切真相將會展現在我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