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數據鏈網路是什麼

數據鏈網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24 07:25:27

⑴ 數據鏈系統與無線數字通信系統

數據鏈主要採用無線傳輸信道,針對一些應用平台具有高機動性高靈活性的特點,綜合數字化技術進行處理,具備跳頻、擴頻、猝發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擾和保密功能。

數據鏈系統與無線數字通信系統【1】

摘 要:本文介紹了數據鏈系統的基本特徵,探討了數據鏈與無線數字通信系統的區別與聯系。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對數據鏈和無線數字通信系統不同的應用模式以及發揮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據鏈;無線通信系統

1 數據鏈系統的基本特徵

1.1 信息格式化

數據鏈一般具有一套相對完備的消息標准,對包括指揮控制、偵察監視、平台協調、聯合行動等靜態和動態信息的參數規定進行描述。

信息內容格式化是指固定長度或可變長度的信息編碼,數據鏈網路成員對編碼的語義具有相同的理解和解釋,達到信息共享。

1.2 傳輸組網綜合化

數據鏈主要採用無線傳輸信道,針對一些應用平台具有高機動性高靈活性的特點,綜合數字化技術進行處理,具備跳頻、擴頻、猝發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擾和保密功能。

傳輸信息資源按照需求進行共享是數據鏈在組網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每個網路節點既能接收也能共享網路中其他成員節點發送出的信息,也能根據實時信息的緩急程度分配總的信息發送帶寬和發送時間。

1.3 傳輸介質多樣化

數據鏈一般可以採用多種傳輸介質和方式,能夠適應各種應用平台的不同信息交換需求,既有點到點的單鏈路傳輸,也有點到多點和多點到多點的網路傳輸,而且網路結構和通信協議都可以具有多種形式。

數據鏈可採用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以及有線信道,或者是組合信道傳輸信息以適應應用環境和應用需求的不同。

1.4 鏈路對象智能化

數據鏈鏈接具有較強的數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鏈接對象擔負信息的採集、加工、傳遞等重要功能,它們之間通過數據鏈形成緊密的關系,實現信息的自動化流轉和處理從而較好完成任務。

緊密鏈接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數據鏈的各個鏈接對象之間形成信息資源共享關系;二是各個鏈接對象內部功能單元信息的綜合。

1.5 信息交換實時化

數據鏈實時傳輸信息採用多種技術設計:一是設計始終把握傳輸可靠性穩定性要服從於實時性原則;二是採用相對固定的網路結構和快捷的信息傳輸路徑,而不採用繁雜的路由選擇方案;三是選用高效實用的交換協議,將有限的無線信道資源優先分配傳輸等級高的信息;四是綜合考慮信道傳輸特性,進行整體優化設計信號波形、通信控制協議、組網方式和消息標准等環節。

2 數據鏈系統與無線數字通信系統的關系

數據鏈的重要技術基礎包括無線數字通信技術,兩者不是完全相等的。

數據鏈一般要完成數據傳送功能,同時還要對數據進行處理,提取出信息。

並且,數據鏈的組網方式與應用密切相關,根據情況變化應用系統可以適時地調整網路配置和模式與之匹配。

無線數字通信的主要功能僅僅是按一定的要求將數據從發端送到收端的透明傳輸,通常只完成承載任務,不關心所傳輸數據表徵的信息。

2.1 與應用需求的關聯程度不同

數據鏈網路設計是根據特定的任務,決定每個具體終端可以訪問的數據、傳輸的消息,什麼數據被中繼。

數據鏈的網路設計方案是根據任務確定的,從預先規劃的網路庫中挑選一種設計配置,在初始化時載入到終端上。

數據鏈的組網配置直接取決於當前面臨的任務、參與單元和使用區域。

數據鏈的實際應用直接受指揮控制關系、平台系統控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式等因素的制約,與應用的需要有著高度關聯。

而無線數字通信系統的配置和應用與這些因素的關聯度相對較低,相對於應用需求關系不緊。

2.2 實際使用中的目的不同

數據鏈用於提高指揮控制、態勢感知及平台協同能力,從而實現對平台的同步控制和提高平台應用的實時性。

而無線數字通信系統則是用於提高數據傳輸能力,達到實現傳輸數據的目的,無線數字通信技術是數據鏈的主要技術基礎之一。

2.3 信息傳輸要求不同

數據鏈傳輸的是應用單元所需要的實時信息,要對數據進行合理的整合、處理,提取出具有價值的信息;而無線數字通信一般是比較透明的傳輸,總體上是為了保證數據傳輸質量,對數據所包含的信息內容不作識別和處理。

另外,無線通信系統一般不考慮用戶的絕對時間基準與空間位置的關系,其相對時間同步解決傳輸的准確性問題。

2.4 具體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數據鏈直接與指揮控制系統、感測器、平台鏈接,可以實現“機一機”方式交換信息,而無線數字通信系統一般以“人一機一人”方式傳送信息。

無線數字通信終端通常為即插即用方式,在通信網路一次性配置好後一般不作變動。

但是,數據鏈設備的使用針對性很強,在每次參加行動前都要根據當前的任務需求,進行比較復雜的數據鏈網路規劃,必須使數據鏈網路結構和資源的規劃與該次任務達到最佳匹配。

3 結束語

無線數字通信系統是解決各種用戶和信息傳輸的普遍性問題,而數據鏈是有針對性地完成用戶使用時的實時信息交換任務。

無線數字通信系統涉及傳輸信道、傳輸規程和信息交換,但不關心信息內容等,可形象地比喻成商品流通中的集裝箱運輸環節。

數據鏈要求嚴格得多,除了涉及這些內容以外,還涉及到信息格式、信息內容、鏈接對象和實時性等。

[參考文獻]

[1]駱光明.數據鏈[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07.

數字通信系統中數據糾錯方法【2】

【摘要】 通信系統主要包括數字通信系統和模擬通信系統兩方面。

現在的通信系統大多是依靠計算機進行通信,因為計算機具有很強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而數據通過計算機的傳遞過程就是通信。

但是,不管那種通信方式,通信系統的可靠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目前,我國的通信系統的規模和水平都已和國際通信系統持平,但是對於通信系統中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數據進行傳輸時受到外界因素干擾所造成的錯誤信息,是否能被接收端發現並糾正,這一系統被稱作差錯控制系統。

本文就是針對數字通信系統中數據糾錯方法所進行的研究。

同時,筆者就自己所從事的民航自動轉報系統的維護工作中針對電報在傳輸及處理過程中控制誤碼率談談一點認識。

【關鍵詞】 數字通信 傳輸數據 編碼 糾錯

對於數字通信系統中傳輸數據的糾錯這方面,已經擁有了許多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控制其中包含了提高發送信號的功率、提高接受信號的雜訊比以及採用編碼等,都是數字通信系統中數據糾錯的方法,其中提高發送信號的功率、提高接受信號的雜訊比這兩種方法使用條件十分有限。

其效果往往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而差錯控制編碼技術,在近些年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採用對信息編碼提高發送功率有效地抑制雜訊信號在接收端的干擾,從而更有效地在雜訊信號中提取並恢復你所需要的傳輸信號。

提高發送信號功率與差錯控制編碼是等價的。

一、數字通信系統中數據糾錯方法

數據在通信系統傳輸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有偏差的信息,這就需要系統自身具有發現並糾正錯誤信息的能力,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的可靠性,使差錯控制在我們所能接受的最小范圍內。

差錯控制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為反饋糾錯,另一種類型為前向糾錯,而由這兩種類型又派生出一種混合糾錯。

1、反饋糾錯。

在數據傳輸中接收端對接收信號的差錯進行編碼和校驗檢查,來判定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每個單位幀是否產生差錯,糾正錯誤編碼時一般採用反饋重發的方式來進行檢驗。

這種方式是發信息端能在某種程度上發現一些傳輸差錯的編碼,並對這些編碼重新進行編碼傳輸,在加入少許的監督碼元,而接收端在根據這些編碼的規律對這些編碼信息進行檢查,當發現錯誤的編碼時,在向發信端發出信號要求重發。

發信端在收到信號後,在對發生傳輸錯誤的那部分信息進行重發,直到信息正確為止。

發現的錯誤編碼不一定是知道具體的位置,只是知道一個或是一些是錯的。

2、前向糾錯。

前向糾錯方式是發信端以一種在解碼時就能糾正一些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信息的復雜編碼方法,使接收端不僅能發現錯誤的傳輸信息,還能糾正錯誤的信息。

這種方式不需要反復的反饋信息,也不需要重發信息,雖然糾錯的設備復雜,但對時間要求比較緊的信息傳輸很重要,不需要耽誤很長的時間。

3、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方式是在接收端的自動糾錯無法對差錯嚴重的信息進行糾正,已經超出了自行糾錯的能力,這就需要將錯誤信息發回發信端,要求發信端進行重新發送。

這種方式是反饋糾錯和前向糾錯的'混合。

二、民航自動轉報系統怎樣控制電報傳輸中的誤碼

數字通信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處於大數據時代的民用航空電報網路為民用客機和種類繁多的通用飛機的安全飛行服務,各類業務電報數量急劇增長,航行情報、飛行動態、天氣實況、氣象預報等業務電報要通過民航自動轉報網實時地在全國民航機場、空軍機場互相傳輸進行信息的共享,傳輸的可靠性准確性極其重要。

當前中小機場都是使用國內廠家生產的自動轉報機通過有線線路接入上一級的自動轉報機進入民用航空電報網。

首先有線線路採用抗干擾性強的光纖線路有效減少了傳輸過程中的干擾,其次中小機場採用的日益成熟的自動轉報機在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現行的自動轉報系統伺服器通常採用性能穩定的工業級計算機,雙機熱備的容錯結構使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自動轉報系統正常工作時,配置信道、路由等基本工作完成後,系統提供了線路告警功能和定時檢測的功能,能對線路狀況進行監控。

有一點特別需要監控人員注意的是民用航空電報是具有固定格式的電報,錯碼出現在報頭部分系統能做出判斷如等級錯誤、發電地址錯誤、路由錯誤、日時組錯誤等而給出告警信息,但個別錯碼一旦出現在報文中系統是不能夠告知出現了錯誤的地方,並且含有錯誤字元的電報仍然繼續自動處理、承轉,這是自動轉報系統無法糾錯的的地方。

所以要控制航空固定電報傳輸中的誤碼率處於較低的水平最基本的條件是線路不受干擾和保證轉報系統的正常。

三、結束語

本文是對數字通信系統中數據方法研究的淺談,介紹現代通信中差錯控制系統的優點和作用,它是有效解決現代通信系統中出現傳輸數據錯誤的合理方法,它可以查出錯誤的信息並將之改正,使得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證,完成信息的有效傳輸。

參 考 文 獻

[1]卿粼波;呂瑞;鄭敏;滕奇志;何小海.基於迭代解碼演算法的分級分布式視頻編碼[A];第十五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何業軍;朱光喜.Turbo乘積碼的一種新的並行迭代解碼演算法[A];現代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進展――2003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數字通信系統在醫院的應用與發展【3】

摘 要:數字通信系統被普遍應用於醫院當中,從簡單的辦公電話慢慢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的更多應用,並已經成為醫院的重要管理手段。

文章基於這一背景,簡單闡述了數字通信系統的概念,重點探討了數字通信系統在醫院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數字通信系統;醫院;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日益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而改善服務達到人們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數字通信系統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醫院當中,比如:醫護人員移動協同服務,呼叫中心的應用等。

⑵ 網路數據鏈的含義

軍事? 電腦? 手機? 都有
想看自己查查吧!!

我給你資料庫
有三種資料庫鏈可用於決定用戶對全部對象名的引用:

專用資料庫鏈:為一指定用戶建立。專用資料庫鏈僅鏈的主人可使用。在SQL語句中用於指定一全局對象名或者在持有者的視圖過程定義中使用。

公用資料庫鏈:為特殊的用戶組PUBLIC建立。公用資料庫鏈可為任何用戶使用,在SQL語句中用於指定一個全局對象名或對象定義。

網路數據鏈:由網路域伺服器建立和管理,可為網路中的任何資料庫的任何用戶使用,可在SQL語句中指定全局對象名或對象定義中使用。注意:當前網路域伺服器對ORACLE不能用,所以網路資料庫鏈不可用。

⑶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數據鏈路層功能

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連接的創建、維持和釋放管理。構成數據鏈路數據單元(frame:數據幀或訊框),並對幀定界、同步、收發順序的控制。傳輸過程中的網路流量控制、差錯檢測和差錯控制等方面。

只提供導線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會在 frame 尾端置放檢查碼(parity,sum,CRC)以檢查實質內容,將物理層提供的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改造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並對物理層的原始數據進行數據封裝。

2、網路層的主要功能

對網路層而言使用IP地址來唯一標識互聯網上的設備,網路層依靠IP地址進行相互通信(類似於數據鏈路層的MAC地址),詳細的編址方案參見IPv4和IPv6。

(3)數據鏈網路是什麼擴展閱讀

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

1、在原始的物理線路上傳輸數據信號是有差錯的。

2、設計數據鏈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錯的物理傳輸線路的基礎上,採取差錯檢測、差錯控制與流量控制等方法,將有差錯的物理線路改進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向網路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從網路參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層之上的各層都有改善數據傳輸質量的責任,數據鏈路層是最重要的一層。

⑷ 數據鏈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

數據鏈,從概念上來說就是為了發送和接收數據而把兩點連接起來的方法。具體來說,數據鏈包括兩部分:數據終端和由鏈路協議控制下存在於網路中的數據鏈路,以保證數據可以從信源傳輸到信宿。
現代戰爭的發展,通過數據鏈技術及其相關技術,可以將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貯、信息處理、信息分發、預警探測、電子對抗等信息系統緊密連接在一起,構成立體分布、縱橫交錯的信息平台。從而溝通所有作戰單元,把各級指揮所、作戰部隊、武器平台有機地交連在一起,構成海、陸、空、天一體化的作戰平台,為上至最高指揮部,下至各基本作戰單元,分別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使戰場成為對己方單向透明的戰場,這將大大增強整體作戰效能,為取得戰爭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⑸ 數據鏈 什麼意思

數據鏈
在談到海軍通信系統時,經常會碰到鏈路(Link)和線路(Circuit)這兩種術語,不少人使用起來並不十分嚴格。但是,西方海軍使用起來是有嚴格定義的:
鏈路:表示一套完整的設施,包括完成通信所使用的設備、訓練及程序,如衛星通信鏈路、11號數據鏈、16號數據鏈等,鏈路是一種固定能力。

線路:表示建立電文傳輸的一種通信途徑,如電傳線路,高頻話音線路等。一個通信線路就是一種臨時的通信途徑。

數據鏈首先用於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TDS),它是第一代艦載或機載自動化通信系統,1961年研製成功。當時通過使作戰情報中心(CIC)計算機化來解決空戰難題。目前,美國現役艦船約200艘裝備NTDS系統,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和兩棲攻擊艦。海軍戰術數據系統使用11號鏈、4號鏈和14號鏈。此外,在北約和美國海軍中還使用4A號鏈、16號鏈等。11號鏈是一條用於交換戰術數據的數據鏈。例如,交換發現敵情報告,還可用於協調作戰區域內各個平台。11號鏈使用戰術數據信息數據鏈A的數據格式,美國軍用標准MIL-STD-188-203-1說明了11號鏈的詳細情況。11號鏈通常用來聯通參加作戰的戰術部隊,如海上艦艇、飛機和岸上節點。主要採用高頻傳播,在視距范圍內它可使用特高頻頻段實現各種作戰平台的互連。只有那些能處理並顯示作戰態勢及目標信息的平台才裝有11號鏈設備。

11號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的數據傳輸,它採用高頻無線電設備時,數據傳輸速率為2275比特/秒。海軍戰術數據系統是一個支持各級戰斗指揮人員的海軍艦載戰術指揮控制系統。11號鏈採用輪詢技術(也叫點名呼叫),為各部隊之間提供通信並交換數據信息。

美國海軍目前使用的數據終端機有AN/USC-35(V)、AN/USQ-76(V)、AN/USQ-83和AN/USQ-111(V)等。後兩種型號設備是90年代初才裝備部隊的,其功能齊全,適用於北約各國海軍裝備。

16號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信、導航和敵我識別,用於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16號鏈使用戰術數字信息數據鏈J型作為數據格式。戰術數據信息數據鏈J一般用於把參戰的部隊互連起來。例如,把海上部隊、飛機和岸節點互連起來。它用於交換聯合戰術數據,使用具有抗干擾能力的特高頻無線電設備。

目前使用的數據終端有三種類型:一類用於大型飛機、水面艦艇和接入陸地主網的網關設施;二類用於作戰飛機和小型艦;三類用於地面移動部隊和小型無人駕駛飛機。

4A號鏈是一種半雙工或全雙工飛機控制鏈路,供所有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使用。開始引入4A號鏈時是為了支持自動著陸系統,後來發展成為通過交換狀態和目標數據來協調E-2C"鷹眼"預警飛機和F-14A"雄貓"戰斗機的手段。4A號鏈也用於校正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慣性導航系統。

4A號鏈使用特高頻,在整個頻率范圍內,射頻信道間隔25千赫茲。為了連接各種裝置和交換目標信息,4A號鏈採用了單頻時分多址技術。用於作戰飛機控制和目標信息的數據率為5千比特/秒。

典型的4A號數據鏈終端由特高頻無線電台、數據機、密碼設備、數據處理器和用戶介面設備組成。在4A號鏈路中有兩種類型的終端:控制站終端和飛機終端,它們以半雙工方式工作。但是,控制端終端還必須能夠工作在全雙工方式。半雙工信道則完成對聯機性能的監視功能。

HAVEQUICK最初是美國空軍發展高級戰術通信計劃的一項內容,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譯名。該計劃是打算在更先進的通信技術出現之前,快速開發和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重要的特高頻通信不受敵方的干擾。整個計劃80年代初執行。HAVEQUICKⅡ是該計劃的一部分。它是一種特高頻戰術無線電設備,用於艦艇與各種節點(如其他艦艇、飛機和岸上部隊)之間戰術數字數據的交換。它為現用的高頻無線電設備提供了電子反對抗功能,如AN/ARC-182和AN/WSC-3就具有了這種功能。

公用寬頻帶數據鏈是一條圖像數據通信數據鏈,用於從空中平台到艦艇的圖像數據傳輸,如從偵察機到艦艇的圖像數據傳輸。它提供了由空中偵察機獲取感測器信號的航空母艦和裝備有其它數據鏈的飛機之間的自動化通信。公用寬頻帶數據鏈的工作頻段是X頻段和Ku頻段。公用寬頻帶數據鏈的對艦船鏈路傳輸速率為10.71兆比特/秒~274兆比特/秒,而艦船到飛機鏈路傳送速率為200千比特/秒。該鏈路的艦用終端是AN/USQ-123,它支持由飛機到艦船的圖像數據通信。該系統在飛機和艦船之間有兩條通信線路,分別使用X波段和Ku波段的頻率。該系統早期稱之為模塊化內部聯絡數據鏈,以航空母艦為節點,接收來自偵察機和其他飛機的感測器信息,其中包括光電、紅外、合成孔徑雷達和信號情報。而上行鏈路要對機載終端發送控制信息,其艦載終端由天線和射頻分系統、多鏈路處理器分系統、圖像處理分系統及其他艦載系統組成。

輕型機載多用途系統(LAMPS)數據鏈是艦船和LAMPS直升機之間的戰術數據鏈路。LAMPS直升機下行鏈路無線電台把機上感測器系統的雷達和聲納所獲得的數據傳送到直升機母艦上。

LAMPS數據鏈艦載終端是AN/SRQ-4,其組成包括裝有天線罩的AS-3274定向天線,AS-3275全向天線,C-10425天線控制/監視器,OR-209收發信機和KG-45密碼設備等。

LAMPS數據鏈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工作在G波段,它是一個全雙工鏈路,其數據速率為25兆比特/秒。

1號鏈是一條使用陸上通信線路的數據鏈。它用於防空數據的自動交換。為了在兩條數據鏈之間交換防空信息,1號鏈藉助使用數據緩沖裝置,自動地把數據重新格式化,其傳送速率為2.4千比特/秒。14號鏈是一條在高頻和特高頻這兩種頻率上工作的數據系統。它通過安裝有11號鏈路的指定艦船以及其他的平台提供計算機控制的戰術數據廣播。14號鏈發送標準的每分鍾100字電傳,這樣使由戰術數據交換支持的區域防禦和攻擊任務的、沒有裝備NTDS的艦船的戰術數據處理設備的成本降至最低。

計算機和遠程通信技術的結合是信息技術的核心,近幾年有了巨大的發展。美國海軍正在執行其「哥白尼體系結構」計劃,全面地改革其指揮控制系統,其中戰術數據信息交換系統主要用於數據信息傳輸和交換。數字數據網路將成為未來海軍通信的主要方式。
(摘自中國工程技術河北信息網)

⑹ 行業知識科普| 數據鏈——無人機傳輸紐帶

無人機數據鏈是一個多模式的智能通信系統,能夠感知無人機在工作區域的電磁環境特徵,並根據環境特徵和通訊要求完成對無人機遙控、遙測、跟蹤定位和感測器傳輸,實時動態地調整通信系統的工作參數,主要包括通信協議、工作頻率、調制特性和網路結構等。達到可靠通信或節省通信資源的目的,是飛行器與地面站聯系的重要紐帶,可以稱作是無人機的測控系統。

無人機數據鏈按照傳輸方向可以分為: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主要完成地面站到無人機遙控指令的發送和接受,下行鏈路執行遙測和數據傳輸功能,主要完成無人機到地面站的遙測數據以及紅外或電視圖像的發送和接收。系統根據定位信息的傳輸,利用上下行鏈路進行測距,其性能直接影響到無人機性能的優劣。目前普通無人機大多採用定製視距數據鏈,而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則都會採用視距和超視距衛通數據鏈。

數據鏈系統主要由測控管理器、發射機及接收機組成,測控管理器負責地面遙控與遙測數據的融合與處理。管理無線電發射與接收時序,使遙控與遙測能同步協調工作。發射機和接收機由無線電測控電台及天線構成,無線電測控電台採用雙工數傳電台,負責遙控指令的發射與遙測數據的接收。數據鏈的性能通常能影響無人機的性能,主要根據數據鏈是否具有跳頻擴頻功能、存儲轉發功能、數據加密功能、高速率、低功耗等性能來衡量無人機數據鏈是否優秀。

人工智慧技術推動無人機進入不同的行業應用領域,隨著機載感測器、定位的精準程度和執行任務的復雜程度不斷上升,要求無人機具備強實用力,同時對數據鏈的帶寬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來無人機數據鏈將向著高速、寬頻、保密、抗干擾的方向發展。

目前視距內飛行是無人機的主要飛行方式,飛行距離在幾公里以內。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無人機與5G通訊技術的融合將使無人機實現更精準的控制,實現超視距飛行,為無人機低空領域的飛行和更多行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與保障。

⑺ 數據鏈路的Link系列數據鏈路

7.1 Link11數據鏈路
Link 11是70年代投入使用的,用於艦船之間、艦船與飛機之間、艦隊與海軍陸戰隊之間、艦隊與陸地之間的雙向情報交換,主要產品是Link 11A/B。裝備Link 11的有美國海軍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兩棲戰艦,E-2C、E-3預警機,S-3A、P-3C反潛飛機等。
美國軍用標准MIL—STD—188—203—1說明了11號鏈的詳細情況。Link 11數據鏈是一種自動、高速、計算機對計算機的通信系統,採用TADIL A型數據格式,在具有Link 11功能的各單元,如海上艦艇、飛機和岸上節點之間進行敵情報告等戰術數據的交換。此外,它還可用於協調作戰區域內各個平台的作戰行動。Link 11採用輪詢技術,通常由計算機、通信保密設備、數據終端、高頻或特高頻無線電台組成。Link 11 主要採用高頻傳播,標准傳輸速率為1200bps。但在視距范圍內可使用特高頻頻段實現各種作戰平台的互連,標准傳輸速率為2400bps。Link 11 系統主要裝備於那些能處理並顯示作戰態勢及目標信息的平台。目前,美國及其盟國都裝備有該數據鏈。
7.2 Link16數據鏈路
Link 16 於80年代問世,通信容量、抗干擾力和抗毀性大大提高,應用范圍從單一軍種擴展為三軍通用。Link16是美國和北約部隊廣泛採用的一種具有擴頻、跳頻抗干擾能力的戰術數據鏈,也是美軍用於指揮、控制和情報的主要戰術數據鏈,具有通信、導航和敵我識別能力,可提供重要的聯合互通能力和態勢感知信息,主要裝備美海軍戰艦、空軍戰斗機、預警機以及陸軍防禦系統等。此數據鏈是使用最普遍的態勢感知數據鏈。它是一種先進的通信、導航與識別系統,採用戰術數字信息鏈(TADIL)J型數據格式,是美軍根據未來作戰的需要並充分發揮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的能力而研製的,具有快速、機動、無線、多用戶等特點,現已成為美國國防部最常用的戰術數據鏈之一。16號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信、導航和敵我識別,用於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戰術數據信息數據鏈J一般用於把參戰的部隊互連起來。例如,把海上部隊、飛機和岸節點互連起來。它用於交換聯合戰術數據,使用具有抗干擾能力的特高頻無線電設備。
Link 16終端包括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終端和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兩代產品。MIDS雖是新型終端,但與JTRS以及「軟體通信體系結構」(SCA)不兼容,因此,美國JTRS計劃已增加新的波形,如2007年開始生產並交付與JTRS兼容的MIDS終端。其中,機載Link 16 系統通常由任務計算機、JTIDS 終端或其後繼者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終端和天線組成。JTIDS/MIDS是Link 16所獨有的設施,它除了可以給Link 16系統提供信息加密、自動入網以及把加密信息高速分發給需要該信息的用戶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將需要中繼的信息自動、高速地轉發出去。
Link 16數據鏈是在Link 11數據鏈的基礎上研發的,可以與Link 11或Link 4A互操作,標准傳輸速率為28.8Kbps~238Kbps。Link 16的核心是時分多址(TDMA)技術。TDMA技術能實現數百個用戶共享並同時使用一個無線電網路,而且不會相互干擾。該網路的每個成員都分配有一個持續數分之一秒的時隙。例如,當戰斗機上的終端自動、定期發送飛機狀態信息時,信息被加密並被分割為數個數據片段,然後這些片段被混合插入所分配的時隙,並以短脈沖群的方式進行發送。接收終端接收到這些數據片段後對其重新組合、解碼,就可以獲取完整、准確的信息。目前,Link 16已裝備在美國、北約和日本等國的多種平台上。
7.3 Link22數據鏈路
Link 22是北約國家共同開發,用以取代Link 11的下一代數據鏈系統,也稱北約改進型Link 11。它是一種保密、抗干擾的超視距戰術通信系統,主要應用於海上艦隊,可在陸地、水上、水下、空中或太空各平台之間,進行電子戰數據交換以及指揮控制指令與情報信息傳遞。為了在信息格式上與Link 16兼容,Link 22採用了由Link 16衍生的信息標准以及Link16的結構和協議。Link 22與Link 16一樣也是採用TDMA技術,在高頻和超高頻頻段採用跳頻模式以提高抗干擾能力,通過情報自動化網路管理技術提供更好、更優異的性能按計劃Link 22將在2015年前取代Link 11。

⑻ 美軍的Link16數據鏈是什麼機制

所謂數據鏈,就是在各系統之間,搭建一條通信網路。所以各子系統之間可以互相通信。
平時常見的區域網,手機通信網路,其實都是一種數據鏈,只不過平時很少這樣稱呼。一般數據鏈,都是指軍用通信網路。
平時用的電腦,可以組成區域網,是因為有網線連接。平時用手機打電話,是因為有通信基站。但在戰場之上,顯然是無法連接網線的吧?通信基站,也很容易被摧毀。所以,通常軍事上的數據鏈,其實是以靜止地球軌道衛星作為中繼的無線電通信網。
主要由中繼衛星和地球站,兩個部分組成。
中繼衛星,其實就是靜止地球軌道衛星,工作在36000km高的地球軌道,所以很難被摧毀。
而在地球各地,都遍布了地球站。地球站可以建在陸地上,也可以建在大型船隻上面,甚至也可以建設在飛機上。一般都有一座「中央站」作為總控制中心,然後再各地分布著許多的「地方站」,和許多「移動站」。這些「中央站」「地方站」「移動戰」統稱為地球站。
地球站之間互相通信,而衛星作為中繼器。。。。比如一支艦隊,航行在太平洋上,其中會有一艘軍艦是負責通信的,一般這種軍艦,叫做指揮艦。其實就是一個「移動站」。專門負責接收「中央站」和「地方站」發送來的指令。
Link16,也是基於以上原理。從技術角度上講,其實並不是最先進的。這種通信方式是特高頻傳輸。相對抗干擾,防竊聽能力比較強,但並不是絕對的。如果高強度電磁環境下,依然無法有效抵抗。
最先進的應該是量子通信為基礎的通信機制。抗干擾能力會比Link16更加優秀,而且目前人類已知的技術手段,完全無法竊聽。比如2016年,發射的那顆量子通信衛星,就是為建設量子通信數據鏈做中繼站用的。

閱讀全文

與數據鏈網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下單套利交易 瀏覽:84
微信添加信息怎麼恢復 瀏覽:529
交易貓不付錢怎麼聯系賣家 瀏覽:188
哈登為什麼叫停交易 瀏覽:289
在數據結構中圖形結構又稱為什麼 瀏覽:998
為了防止什麼數據丟失 瀏覽:570
產品上的信息怎麼看 瀏覽:205
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麼好處 瀏覽:610
做紅酒代理利潤一般是多少 瀏覽:382
微店如何發貨代理 瀏覽:505
高瓴什麼時候買的匯川技術 瀏覽:641
什麼是數據獨立性分哪些層次 瀏覽:230
亞馬遜產品單個包裝怎麼多個賣 瀏覽:619
證券賬號多久沒有交易會休眠 瀏覽:663
客服跟代理有什麼區別 瀏覽:116
哪些手游端能交易 瀏覽:194
河南哪裡有古董交易市場 瀏覽:817
時富交易所是什麼 瀏覽:713
徠卡全站儀如何提取數據 瀏覽:653
雲南男裝代理有哪些牌子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