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的內容涵蓋了化學、生物、天文、材料、腐蝕、光學機械、自然資源、能源、生態環境、湖泊、濕地、冰川、大氣、古氣候、動物、水生生物、遙感等多種學科,由中國科學院各學科領域幾十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參加建設。科學資料庫基於中國科技網對國內外用戶提供服務,在中國科技網上已建立了集中與分布的Web站點19個,數據量約3250億位元組(325GB)。
⑵ 什麼是HR資料庫,HR是什麼意思
HR=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
HR資料庫就是人才資料庫,裡面有人才的簡歷和聯系方式。
⑶ 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資料庫是什麼
儲存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資料的地方。資料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即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資料庫就是用來儲存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資料的地方。
⑷ 人員資料庫和人才庫有什麼區別
定義不同,作用不同。
1、人員資料庫是指反映人力資源及其發展變化特徵的具有一定知識性內涵信號的總稱。人才庫是存儲人才檔案的資料庫。
2、人員資料庫的主要作用是開拓人才甄選的渠道,提高招聘成效,人才庫則是招聘者招聘與篩選員工的工具。
⑸ 人才庫是什麼意思
進入人才庫意味著准備培養。被組織確定為優先培養的人才,學識、學歷得到領導的認可,會被領導培養重用,前途尚可;工作待遇方面不會差的。
人才庫就是企業自己的招聘信息庫。通過以往收集到的大量簡歷和人才的各種信息,企業可以建設內部人才資料庫,在之後的招聘中可以根據人才庫中的信息發布職位信息,也可以從中直接挑選合適人才進行聯系。
建立人才庫的作用
一、開拓人才甄選渠道,提升招聘質量
人才庫可以幫助企業對各種渠道的人力資源儲備做一個有效的整合,無論是外部招聘網站、獵頭供應商,還是企業內部員工晉升和內部晉升。人才庫的使用,可以同時掌握更多的選拔渠道,最終通過有效的比較,為企業挑選出最優秀、最適合的人才。
二、人才信息化管理,降低企業招聘成本
信息化存儲可以幫助企業快速篩選重復的簡歷和信息,有效避免重復購買簡歷造成的成本浪費。同時,刪除重復經歷的簡歷,可以進一步簡化和優化人才簡歷。結合智能搜索功能,可以幫助HR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人才,有效提高簡歷的重復使用率,大大降低企業的招聘成本。
⑹ 什麼是資料庫,該怎麼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
答:
1、網路回答:資料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
2、如果是簡單看網路回答,那麼新人應該還是完全不明白的,網路回答我是希望可以大家不要建立錯誤的觀念。下面我將用朴實的語言回答你的這個問題,資料庫的主要用途還是在IT行業,一般只有計算機行業的IT專業的人才才會需要學習並且掌握資料庫技術,簡單舉例就是,使用微信或者網路賬號,申請了,下次就可以用這個賬號進行登錄,這也是因為你的賬號在網路的伺服器的資料庫上進行了存儲。資料庫存儲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方便在需要的時候查詢,增減。
3,首先說明如果是非IT行業,並且只是普通的電腦使用者,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其中還涉及了語法和比較多的命令,資料庫的管理軟體才能查找自己的數據。相對來說比較麻煩。
4、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可以下載一個mySql,進行安裝逐步學習使用,因為資料庫技術相對來說需要花費一定(最起碼一個月時間)的時間去學習,這里不是一兩句可以講完的。我的回答就這么多了
⑺ CSCD什麼意思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英文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⑻ 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的背景與歷程
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心,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實踐中,通過觀測、考察、試驗、計算等多種途徑產生和積累了大量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實用意義的科學數據和資料,但由於管理手段落後,無法充分發揮這些寶貴信息資源的作用。60年代發展起來的資料庫技術,為有效管理和開發應用科學數據創造了有利條件。70年代開始各研究所在自己學科領域中試建資料庫,特別是化學領域的專業庫得到迅速發展。專業庫的建立促進了數據科學管理的進程,然而分散的、獨立的庫,限制了數據規范標準的統一和共享的實現。為此,中國科學院1983年提出了「科學資料庫及其信息系統」的建設項目,1986年被國家計委列為國家「七五」和「八五」期間的重點工程項目。同時,中國科學院將其列入「七五」院重大項目和「八五」、 「九五」院基礎研究特別支持項目;「系統網路軟體開發」又作為國家基金委1995年網路應用重大項目予以支持,使系統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十多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系統也不斷改進和完善。科學資料庫的研製和建設過程正是知識積累、加工、利用和傳播的過程,是跟蹤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過程,是數據資料逐步規范標准和積累的過程,也是廣大系統建設者與用戶不斷溝通,向實用化發展的過程。為此,科學資料庫及其信息系統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科學資料庫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到2001年已經成為國內信息量最大,學科專業最廣,服務層次最高,綜合性最強的科學信息服務系統。同時,也成為科研工作的基礎設施之一,並將成為未來科學研究必不可缺少的資源。2001年後,「科學資料庫及其應用系統」作為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已經納入了中國科學院「十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重大項目,給科學資料庫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一個有利的時機,科學資料庫將在「十五」建設期間得到長足的發展,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⑼ 中科院人才入庫證書有什麼用
為了給項目管理人員提供統一的行業標准。
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人才入庫證書的作用是追溯個人 教育 、 培訓 、認證、履歷的職業認證類證書,獲得入庫證書的前提是通過培訓、取得相應證書或工作業績突出者而對此頒發的證書。
中國科學院(英文名稱: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中科院)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⑽ 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的內容與特點
科學資料庫由中心站點和分布在網上本地和外地的相互獨立的若干個專業庫子站點組成了網上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
多年來,科學資料庫的研製者利用這批寶貴的數據資源進行了大量的專業咨詢服務、專業應用服務和網上綜合科研信息服務,已在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規劃決策、科學研究、科技攻關、學科發展、國際合作等諸多方面得到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多年來,科學資料庫採用邏輯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建庫和運行服務體系,形成了一個從基本的資料庫檢索直至專業咨詢、決策服務的完整的科技信息服務系統。
科學資料庫專業資料庫的研製者將多年科研工作積累起來的寶貴的數據資源收集整理,在不同學科的建庫單位建成了專業資料庫。同時,又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積累的科研工作經驗相結合,開發出基於專業資料庫的數學模型和專家系統,形成了不同專業的專業咨詢系統、科研過程和生產過程模擬系統,乃至於綜合科研信息服務系統等等實用系統,進行深層次的專業咨詢服務和科學資料庫的增值服務,直接服務於專業研究和國家經濟建設。
1996年科學資料庫率先在中國科技網上建立了中心主站點,開始實現了科學資料庫集中與分布相結合,通過網路向國內外用戶提供服務。幾年來,科學資料庫中心站點將集中在中心的資料庫和分布在中國科技網上的19個子站點的專業資料庫進行分布式的鏈接或導航,實現了科學資料庫整體上網服務,初步建成了科學資料庫網路信息服務系統。
隨著網路的發展,科學資料庫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專業資料庫在擴大用戶面上不同程度的做了很多工作,並逐漸得到社會的重視。網上檢索服務隨著上網內容的不斷增加和充實,日益得到用戶的矚目。1998年化學專業資料庫與上海熱線連接,方便了上海用戶的訪問;中國菌種目錄資料庫已經分別在日本農業網和亞太地區高速網上建立了鏡像。 「九五」初期,科學資料庫系統率先採用CGI技術實現了科學資料庫上網服務。隨著網路及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科學資料庫中心對多層客戶機/伺服器技術進行研究,就www與資料庫之間的多種連接技術進行了跟蹤。實現了科學資料庫系統的開發環境和運行環境的分離,用專業的系統同步軟體來保證運行環境與開發環境的一致性、數據更新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採取了一系列最新的安全防範措施來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在多台伺服器上安裝了自行開發的統計分析軟體,用於統計整個Web伺服器的被訪問情況。
2000年科學資料庫有關建庫單位合作完成了863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項目《高速計算環境下的科學資料庫應用系統》和國家基金委重大應用項目《高速網路環境下的科學資料庫應用系統》,在高速網和曙光2000-Ⅱ超級伺服器上基於科學資料庫建立了生物,地學,天文三個應用實驗系統,開發了科學資料庫應用系統支撐平台。科學資料庫應用支撐平台是一個集中高性能計算環境、高速網路環境和豐富的中間件軟體環境的綜合系統環境。內容是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網格節點上,基於曙光2000-Ⅱ超級計算機和科學資料庫系統,建立一個集超級計算機、科學資料庫和高速互聯網為一體的技術支撐平台,開發基於科學資料庫的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應用系統。 科學資料庫中心的硬體系統環境是建立了以曙光2000-Ⅱ超級伺服器和SGI Challenge L伺服器為主體,以及若干DEC,IBM,SUN,SGI工作站組成的網上開發和服務環境。曙光2000-Ⅱ超級伺服器包含82個節點,峰值計算能力110G Flops。海量存儲環境有1.5 TB的磁碟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