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出欄八萬頭一年下來出欄多少頭
我國禽業經歷了較長的市場低迷期,行業產能去化程度較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禽肉供給同比增長約0.8%。2021年2月起,受生豬價格下行及供需關系影響,禽業價格整體呈現震盪下行趨勢,至7月跌至最低點。
2021年7月後至年末,傳統節日較多且一般為禽產品年度消費旺季,價格處於回升趨勢。全年來看,禽業市場價格整體好於上年,總體比較平穩。從供給端來看,養豬行業市場供給顯著增加。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全國生豬共出欄67128萬頭,同比增長27.4%,豬肉產量5296萬噸,同比增長28.8%。從需求端來看,疫情散發導致酒店、食堂和旅遊等聚集性消費大幅減少。
從近年整體來看,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19年全國生豬存欄量急速下降,生豬市場供應緊張,生豬價格單邊上行,2020 年生豬價格在高位震盪,2021年1月之後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單邊下行階段,10月份生豬價格再創新低,目前仍處於周期底部。
01、生豬周期分為短中長三期
據了解,豬肉是我國消費佔比最大的肉類,年需求量較為穩定。2017年之前,我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費量約20公斤。受2018年出現的非洲豬瘟影響,人均需求量有所擾動,2020年為18.2公斤。
而我國生豬的供給格局分散,目前市場中散養戶佔比約50%,散養戶進入與退出市場帶來供給變化與價格波動。一個典型的豬周期遵循「蛛網模型」,包括「豬肉價格上升-母豬補欄增加-豬肉供大於求-豬肉價格下降-能繁母豬淘汰-豬肉供不應求-豬肉價格上漲」的過程。
當前的豬肉供給=上年母豬存欄×MSY×平均出欄體重,規模場往往出欄特定日齡的生豬,不同年份生豬平均出欄體重變化不大。
因此從長期看,生豬供給變化主要由前一年能繁母豬存欄與行業MSY決定,長期指標如母豬存欄、MSY等與生豬價格呈現反向關系。中期指標包括母豬價格、仔豬價格等指標,代表當前市場的補欄情緒,與6-10個月後生豬價格呈反向關系。
超短期指標包括生豬出欄體重、出欄量等,可用於監測短期內養殖戶出欄情緒,若出欄體重快速下降,未來2-3個月生豬供應減少,價格有望上升。
當能繁母豬數量充裕時,從母豬妊娠到仔豬分娩斷奶約需4個月,斷奶仔豬成長為商品肉豬約需6個月,即商品肉豬的養殖周期約為10個月。
若能繁母豬數量緊缺,養殖戶需要先補欄4個月大的後備母豬,後備母豬到能繁母豬受孕,還需要增加至少4個月,該情況下商品肉豬的養殖周期約為14個月。因此,商品豬的養殖周期為10-14個月。
此外,生豬養殖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生產過程需要資金、種群、土地、環保指標等多要素投入,產能過剩時養殖戶不會輕易去產能。只有當行業內大部分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且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企業現金流斷裂才會出現產能普遍去化,虧損深度與時間跨度是去產能的關鍵。
中國養豬網
02、2022年生豬有望加速去產能
短期來看,受南方腌臘、春節影響,四季度是傳統豬肉消費旺季,但往往春節後2-5月消費低迷,為傳統消費淡季。預計四季度豬價反彈,春節後繼續下行態勢。
中長期,隨著年齡結構改變、生活習慣改變,豬肉消費佔比會逐漸下降,豬肉消費量預計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短期看,通常下半年為豬肉消費旺季,豬價上升;春節後為豬肉消費淡季,豬價回落。
按照歷年豬肉消費和價格走勢規律,8-9月豬肉價格一般維持高位,10-11月或將小幅度回調,12月受到年末南方腌臘、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通常豬肉價格呈現出翹尾的態勢。2006年以來,三輪完整豬周期中下行年份均滿足以上規律。
因此,預計今年春節前,豬價仍將呈現小幅反彈趨勢;春節後的消費淡季豬價繼續下行。
中長期看,隨著我國人口結構、消費習慣改變,豬肉消費量呈下降趨勢。一方面,居民追求健康飲食以及城市化帶來飲食多元化,豬肉在飲食中比重下降,禽肉與水產品佔比提升。
另一方面,我國老齡化率正緩慢上升。《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5-2024)》認為,60歲以上老人比例每增加1%,家庭人均肉類消費減少0.5%。長期看,預計我國豬肉消費總量將呈現下滑態勢。
根據Wind統計,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轉負。根據農業農村部,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國能繁母豬存欄4296萬頭,環比下降1.2%。
按照2021年9月23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規定,「十四五」期間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要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於3700萬頭。
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為正常保有量的105%,為最低保有量的116%,全行業產能仍過剩,處於去產能初期。
03、中國豬肉消費規模全球第一
豬肉需求在我國較為剛性,國人的飲食消費習慣青睞豬肉。根據美國農業部,2022年預計中國豬肉消費量4841萬噸,在全球豬肉消費中佔比47%,位列全球第一。
在中國肉類生產結構中,豬肉佔比保持在40%左右,位列動物性蛋白消費品種之首。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18.2千克,同比下降超10%。
隨著人民消費習慣改善,肉類消費更加多元化,人均豬肉消費量略有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生豬總出欄6.94億頭,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出欄5.44億頭,2020年母豬產能不足,生豬出欄量繼續下降。
正常情況下,我國生豬出欄量在7億頭左右,按出欄的標准體重120kg,銷售均價17元/kg測算,我國生豬市場規模約為1.43萬億。根據美國農業部,2014年以來我國豬肉消費量有所下降,消費量中樞約為5500萬噸,按照17元/kg測算,我國生豬市場空間約9350億元。
若按照1.43萬億市場規模計算,我國生豬養殖上市公司CR13為13.26%,近似完全競爭格局。
參照美國頭部豬企Smithfield市佔率已達15%,規模排名第二的豬企Triumphfoods市佔率也達到了6%,相比之下,2020年我國頭部豬企牧原股份市佔率3.85%,排名第二的溫氏股份市佔率3.24%,與美國頭部豬企市佔率仍有很大差距。
04、規模化提升豬肉價格波動更加劇烈
據了解,非洲豬瘟疫情於1960年進入西班牙。1985年起,西班牙開始實施非洲豬瘟疫情根除計劃,歷經10年才將疫情徹底清除。1999-2009年,西班牙生豬養殖業超過11萬個農場消失,下降幅度達到61.4%,而單個豬場規模生豬存欄量由122頭增至354頭,增幅達190%。
2007年11月,俄羅斯首次報告非洲豬瘟疫情。俄羅斯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2017年,俄羅斯散養戶的豬肉產量從1119噸下降到608噸,下降近50%。俄羅斯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存欄量佔比在2018年達到84.5%
在養殖規模化程度較高的美國,豬肉價格波動幅度依然劇烈。相對於規模化企業,個體養殖戶收入來源多樣,資本投入約束小,產能調整對價格反應更靈活。
規模化程度提升後,大型專業養殖戶佔比提升,受固定資產投入大、收入來源集中的影響,豬價下行期間公司縮減產能意願弱,行業虧損時間更長,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反而隨著規模化程度的提升而更加劇烈。
B. 怎麼計算豬的出欄量
懷孕期一般114天,空懷期一個月,平均一年2.4胎,每胎健仔數10-11隻。也就是說萬頭豬場年出欄量應該在240000-264000隻。
C. 生豬出欄率一般是多少
普通白條豬生豬出欄率在百分之152。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根據最新報告,我國豬肉產量5340萬噸,增長0.8,生豬存欄43325萬頭,比上年下降0.4,生豬出欄68861萬頭,增長0.5。按照這些數據,可以推算出我國肥豬出欄率達到百分之152。
D. 我想知道對於肉雞來說,肉雞的存欄量和出欄量該如何換算謝謝哈!
肉雞正常養殖成活率在95%左右,基本都可以實現全進全出,所以,肉雞存欄量和出欄量都沒什麼統計價值。對於政府部門,要統計當地的肉雞養殖量,一般根據雞舍規模,確定一批養殖數量,按一年5批,計算全年出欄肉雞數量。
對於國家來說,對於快大型肉雞來說,根據引進祖代種雞數,大概推算出商品肉雞數量。但是這個推算過程受養殖成活率、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等的影響較大,推算出來的結果和實際相差較大。比如中國2011年引進祖代肉種雞120萬套,一套可以產生45套(不同品種間有差異)父母代肉種雞,一套父母代可以生產152隻商品代雞雛,推算出來我國每年出欄商品肉雞數應該在80億只以上,但是,實際肉雞出欄量僅僅40多億只。
肉雞出欄數量,還可以根據屠宰場統計的結果進行計算或者估算。數據就比較准確,但是,可能有地區間的流動,所以對一定地域內的肉雞存欄量和出欄量還是不能准確統計。
E. 出欄率的計算公式
出欄率=年出欄(上市)數/存欄數*100%。
F. 國家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
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G. 知道規模化養豬場的存欄量和年出欄量,那麼年平均存欄量怎麼計算
哈哈,我來足球這回答豬問題
言歸正傳:按實際情況算的話(不是在做數學題啊)一般來說生豬從出生到賣出需要165天,差不多兩百斤
母豬一年是產仔2.2次左右,按你上面的數算存欄量的話大概是
700+10000/2.2=5245頭
這個數字是個大概哦,具體數量比這數大還是小要看生豬長到多大你就賣掉
H. 什麼叫存欄量和出欄量
存欄量:是指某養殖場里所養的某動物的數目。就是說場子里有多少該動物在養著。
出欄量:是指作為商品動物賣到市場上的動物數量。比如年出欄量就是指每年賣出的作為商品用的該動物的數量。
雖然大多數養豬生產者都意識到 PSY 指標的重要性,但由於 PSY 指標定義的不統一,造成國內外不同豬場在核算、報告 PSY 時,導致這個指標沒有可比性,甚至影響到對於母豬群生產效率的誤判。
我國能繁母豬的 PSY 指標有較大提升。2004 年,我國能繁母豬 PSY 平均水平為 13—14 頭;2015 年,我國能繁母豬 PSY 水準平均能達到 17 頭。隨著 PSY 水準逐步提升,能繁母豬存欄量的下降對生豬出欄率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生豬存欄情況介紹:
2013 年下半年,我國生豬存欄量與能繁母豬存欄量一路振盪下行。根據我國農業部統計數據,截至 2016 年 2 月,我國生豬存欄量為 36671 萬頭,較 2013 年高點的 46856 萬頭下降約 21.7%,較 2015 年同期的 38973 萬頭下降約 5.9%。
在能繁母豬方面,其存欄量 2011 年年底到達最高點後開始快速下滑。截至 2016 年 2 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約為 3760 萬頭,較 2012 年最高點的 5078 萬頭下跌約 25.9%,較 2015 同期的4110 萬頭下跌約 8.5%。
考核繁殖豬群單位期間生產效率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仔豬頭數來反映,即通常所說的 PSY 指標,這是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
I. 1000頭豬出欄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20年9月,1000頭以上豬出欄率為98.3%,即983頭豬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