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qc是指什麼,qc手法是什麼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質量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質量要求所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
產品經過檢驗後再出貨是質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獲取經濟效益,而採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在企業領域,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現場管理,它與有否合同無關,是指為達到和保持質量而進行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動。質量檢驗從屬於質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活動 QC七大手法
檢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層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圖(Scatter)
排列圖(Pareto)
直方圖(Histogram)
因果圖(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圖(Control Chart)
1. 查檢表(Check List)
以簡單的數據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圖形或表格,只要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用,其目的在於『現狀調查』。
2. 柏拉圖(Pareto Diagram)
根據所搜集之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發生或客戶抱怨的種類、安全事故等,項目別加以分類,找出比率最大的項目或原因並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用以判斷問題症結之所。
3. 特性要因圖(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響時,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為有相互關系而且有條且有系統的圖形。其主要目的在闡明因果關系,亦稱『因果圖』,因其形狀與魚骨圖相似故又常被稱作『魚骨圖』。
4. 散布圖(Scatter Diagram)
把互相有關連的對應數據,在方格上以縱軸表示結果,以橫軸表示原因,然後用點表示分布形態,根據分析的形態未研判對應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
5. 管制圖(Control Chart)
一種用於調查製造程序是否在穩定狀態下,或者維持製造程序在穩定狀態下所用的圖。管制縱軸表產品品質特性,以製程變化數據為分度;橫軸代表產品的群體號碼、製造曰期,依照時間順序將點畫在圖上,再與管制界限比較,以判別產品品質是否安定的一種圖形。
6. 直方圖(Histogram)
將搜集的數據特性值或結果值,在一定的范圍橫軸上加以區分成幾個相等區間,將各區間內的測定值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起來的面積用柱形畫出的圖形。因此也叫柱形圖。
7. 層別法(Stractification)
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設備、地點等所搜集的數據,按照它們共同特徵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析方法
② 什麼是QC七大手法是什麼QC又是什麼
QC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應用於一些管理體系比較嚴謹和管理水準比較高的公司。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
QC七大手法簡介:
一、特性要因圖
概念:
特性要因圖乃是將問題結果(特性)和可能發生原因(要因)的關系以箭頭連接,並將要因細分、整理而成的因果關系圖.一般而言,產生某問題結果的原因很多,要將這些要因有系統的掌握,運用特性要因圖的作法是有效的.
特性要因圖又名為石川圖或魚骨圖
特性要因圖適合下列場合使用:
1.要想將茫然不清的問題變得清楚的時候。
2.使許多可能發生原因的關系明確化,欲追究重要原因時。
當改善問題時,如欲追究該問題特性的可能原因以及造成此等原因的原因,並使其系統化時,特性要因圖可說是很有用的手法.如此,對於影響問題的要因先掌握之後,對問題的改善方能更有助益。
特性要因圖的作法
步驟1:對決定問題特性
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想出評價項目,此評價項目能具體地衡量該問題的改善程度以作為問題特性。
步驟2:特性寫在右邊,自左畫一粗橫箭頭線代表。
步驟3:寫下大要因以□框起來,加上箭頭的大分枝到粗橫線,工作現場問題的大要因一般常用的是5M(機械、材料、作業者、方法及測定)1E(環境)
步驟4:大要因的中要因寫下來
就各大要因的范圍內研討產生該問題特性的要因是什麼,作用中要因,並以箭頭(中枝)畫向大枝。
步驟5:中要因的小要因要寫下來
中要因的再深一層的小要因是甚麼,必須簡要寫下並以小枝連到中枝。
步驟6:查檢有無遺漏並圈選重要要因
確認有無遺漏之要因,有遺漏者即追加,然後從目前對問題特性影響較大的是那些要因,圈選4-6項。
步驟7:記載必要事項
如對象製品名、對象工程名,作此特性要因圖年月日、製作者(或圈名)等。
製作特性要因圖的注意事項
※問題特性要具體表示
要針對甚麼作特性要因圖,宜先就改善目的的所在,即特性,予以明確化,如提高製成品質、減少不良,不如『A零件不良率』、『B零件的尺寸變異』等具體表示為宜。
※對可能原因都予以收集
有時認為不可能的影響原因,實際上卻是很重要的要因,所以宜利用腦力激湯術,使有關人員一起貢獻智慧,協力製作特性要因圖以免遺漏為要。
※為避免必要的要因遺漏,視情況可作工程順序特性要因圖或設備順序特性要因圖。
※特性要因分析再分析
一個問題要解決,有時祇作一特性要因圖顯得不夠具體深入,故視必要情況,需針對重點項目分別為更齫特性分別作特性要因圖,並追根究底的探討原因,且將原因記錄下,俾有助於問題的分析改善。
特性要因圖的活用
※改善、解析用
為達到各單位的質或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目標,可運用特性要因圖作現狀解析。
※管理用
為使製程維持安定狀態,即使特性發生異常時,也可召集有關人員在特性要因圖前研討,當異常發生時尤其需從重要要因查檢起,以及早發現問題點並予以糾正。
※作業標准作成用
針對要因,尤其要確認重要要因是否已訂有標准;假使已訂定,內容又是恰當,假如尚未訂定標准則需新訂,若標准不適,即重新改訂。
※教育訓練用
可活用在對新進人員教育的有關說明、認知重要性及提高士氣。
※製作特性要因圖即教育
「變異的原因為何」、 「變異原因在何種情況下發生而對品質有影響」......等問題點,經由有關人員在提出個人經驗或技術的相互討論研究後,使每位參加的人員因此可獲得新知,達到學習的效果。
※特性要因圖是研討的引導
有關人員以特性要因圖的特性為目標想出原因,一起檢討,由於彼此的砌磋討論研究,對共同的目標可提出建設性意見。
※特性要因圖顯示技術水準
特性要因圖內容能翔實正確,則異常發生時就不致於發生原因不明的情況,同時特性要因圖應活用,必要時,需作適當的增修訂,使之切合實際,這是為要使技術達到儲蓄與提升,所必須使用的重要方法。
二、查 檢 表
查檢表的定義
查檢表乃是為了調查記錄有關問題的事實所設計的表,應用它,可以掌握事實,有助於問題的分析改善。
例如:如要謀求不良或抱怨的減少、變異的降低,首先宜掌握現狀,就可設計不良現象別或原因別查檢表,分類收集數據,使能有效率且客觀的掌握事實,以有利解析掌握重點及問題所在。
查檢表種類
可分為記錄用和點檢用兩大類
※記錄用
為掌握問題發生的分布情況,作為是屬何種不良或缺點,發生於何處、發生多少等的事實數據登記用,又分成三種類:
<1>計數值用
如表1所示,事先將項目層別,查檢的結果以正記或劃記方式登記於相當欄內。
<2>計量值用
如表2所示,查檢的特性屬計量值時,將測定結果數據登記於相當組,以掌握分布情形等。
<3> 位置別用
如表3所示,將對象物繪下,把查檢的缺點記於相當位置,以掌握缺點發生於何部位、多少等。
※點檢用
將應點檢項目事先決定記於表上,並據以點檢確認。 (如表4)
圖例:
查檢表的作法
※步驟1:
對要收集的數據,須掌握的事實......等的,目的先明確。
※步驟2
決定查檢項目(查檢項目依目的可有各種規定,基本上可分以下五分類)
1)生產活動的五要素別
作業者、機械、生產方法、材料、計測及其深一層原因別。
2)時間別
日別、星期別、上午下午別、時間別
3)事象別
不良現象別、不良位置別、事故別等。
4)部門別
工程別、課別、組別等。
5)確認事項別
不可忘的事項別等。
※步驟3:決定樣式(以能簡便達成掌握事實目的的樣式為原則),例如:
1)矩陣格子型
欲知查檢項目相互關聯發生情況使用。
2)次數查檢型
欲知查檢項目的集中傾向、數據全體、分布情形時用。
3)圖形式
欲知對象物於何位置發生缺點情形時用。
4)點檢式
所定的事有無忘記、遺漏、適否確認時用。
※步驟4:決定數據收集人、方法、登記法並實施收集數據。
※步驟5:記上其他必要事項
查檢表標題(顯示目的)期間、品名、工程名、測定者等。
製作查檢表的注意事項
※ 易於記錄數據
※ 記錄不致有遺漏,且對全體情況易於掌握了解。
※對問題的差異,重點易於解析。
查檢表的優點
※ 記錄數據情報不費工夫
※ 問題所在易於掌握
※記錄後,易於一看即了解整體的情況,因此,易於採用適當的處置。
※可以層別數據資料,有利於分類收集統計解析。
查檢表的使用方法
基本的使用方法如下
※可作為數據收集的記錄用紙
※可用為不良發生狀況的記錄或報告
※可使用於不良原因的調查
※可用來確認作業的實施、機械整理妥備與否等的情況
※可用來點檢預防不良、事故,以確保安全。
查檢表活用的步驟
步驟1:目的的明確化
明確收集數據的目的,數據若只止於收集並無意義,需根據數據採取改善措施始有益處,因此,該等數據將如何應用必要予以好好考慮。
步驟2:查檢表的選擇
查檢表有前述的多種種類,最好選擇利用何種為佳。應以 「易於收集、登記數據和整理活用」為選擇要點。
步驟3:製作查檢表
具體設計查檢表,宜多聽取有關人員的意見,使能達到收集數據之目的及可易於登記、整理活用地 設計;並也預先考慮決定好由誰、何時、何處、以甚麼方法收集甚麼數據等。
步驟4:查檢的實施
利用查檢表,好好觀察有關對象,查檢登記。
步驟5:由查檢表的數據作數據分析
整理統計分析查檢表數據,於解析時可活用QC七大手法中的層別法、柏拉圖、散布圖、推移圖、管制圖和直方圖等。
步驟6:原因的明確化
由查檢表數據的解析結果發掘使發生變異,不良或缺點等原因。
步驟7:對策的實施
想出去除上述步驟發掘到的原因對策並實施。
步驟8:效果的掌握
收集對策後的結果數據,並整理統計分析,確認對策後效果。
步驟9:標准化
對改善有效的方法則反應於標準的增修訂,並對該標準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正確內容施以教育訓練,使有關人員遵守之。
三、柏 拉 圖
柏拉圖的定義
義大利的經濟學家柏拉圖創一法則:大多數的不良現象或原因之中,真正重要的只有少數若干項,利用此法則運用於改善問題的重點掌握即柏拉圖。也就是對於對象問題按不良項目或原因別層別,就其損失金額、不良個數、發生件次......等由大而小順序列成直棒圖並累計曲線,以求得重點項目的圖例(圖1)所示,有助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
如吳先生及其夫人某日想購買自用汽車,起初覺無餘力購買且苦無良策,經幾番動腦後,吳先生終想出妙計:何不利用柏拉圖分析發掘問題重點所在呢?於是把過去開支實況數據分為衣食住行等生活上必須開支及雜費等項目作柏拉圖分析,如圖3.2(a)所示,雜費占整體的40%之多,吳先生於是注意到了如果能節約雜費則買汽車並非不可能達到的夢想。於是進一步就雜費內容再作柏拉圖分析得知娛樂費和交際費兩項佔全部雜費的一半(40%),如圖3.2(b)因此找到了節約和的重點,接下去可即可探討娛樂、交際費的內容、及其節約方法,這就能具體決定是否能夠買車了,以上就是使問題的重點明確,有效訂出攻擊目標的好手法的柏拉圖應用的最好例子。
柏拉圖的作法
步驟1:決定分類項目並作查檢表收集數據基本的分類如 :
§結果的分類---不良項目別、工程別。
§原因的分類---材料別、機械別、作業者別、作業方法別等。
步驟2:作柏拉圖結算表
§針對名項目統計數據數、%、累計%等,第項目須依數據由大而小順序列下,其他項列最後)例如圖3。
步驟3:
於圖表用紙上作縱軸、橫軸,以高度表各數據數(左軸表特性值,右軸表項目別,由大而小,由左往右作直棒,其他項列最後,並作累計曲線,特性值總計好為右軸100%處,作十等分刻度於右軸。
步驟4:求得重點項目
由較大項目算起,累計估70%-80%之項目即是重點項目。
圖表3---柏拉圖統計表
柏拉圖製作時注意事項
※ 收集數據的單位要能適當的衡量其目的所在。
譬如:關於不良的減少,假使不良項目別的損失金額單價不一樣,則收集數據時不應以不良數作為縱座標,而應以損
失金額為縱坐標作柏拉圖,以免對重點項目誤判。
※ 層別項目定為4-6項.以能找出重點項目為原則,其他小項則合並為其他項。
縱座標可列舉的特性,配合目的如下列:
1.金額......損失金額、人工費、零件單價、庫存金額、開支金額等。
2.品質......不良件數、修改件數、缺點數、抱怨件數、退貨數、不良率等。
3.時間......作業時數、運轉時數、故障時數、檢查時數等。
4.安全......故障件數、災害數、事故件數等。
5.士氣......出勤率、缺勤率、參加率、會議出席率、提案件數等。
橫座標可合目的,特性要因分項,例如:
1.現象.....不良項目別、缺點內容別、位置別等。
2.機械、設備......機械別、治具別、設備別、計測器別、構造別等。
3.作業者......人員別、股別、男女別、年齡別、檢查員別、測定者別、服務年資別。
4.原材料......批別、供應廠家別、材料別、成份別、品種別等。
5.時間......日別、周別、月別、季別、時別、上午別、下午別等。
如作成的柏拉圖顯示層別項目平均化,則應從別一角度層別收集數據以能找出重點項目才是。
柏拉圖勿忘記載對象物、部門、工程、收集數據數、期間、作者等。
柏拉圖的使用方法
柏拉圖具有下列特長
※可發掘出何種項目影響最大
※問題的大小可一目瞭然
※可確知某項占整體的幾%
※問題的大小可容易看出、理解,故具有說服力
※不須復雜的計算,以簡單作圖表可
柏拉圖使用方法要點:
※決定要提出改善的問題
柏拉圖明顯對那些項目採取對策可減少總不良的多少%,所以作柏拉圖可具體確知改善對象的攻擊項目,問題重點。
※掌握對策後改善效果
作改善前和改善後的柏拉圖(縱座標特性值尺度一樣),由之可評價改善效果,即重點項目改善前後進步多少,就整體言不良於對策及比對策前減了多少,由兩圖比較可客觀具體得知。
※作報告或記錄用
柏拉圖是圖解法,於報告或記錄時以柏拉圖表示,比起祇記載一些數據,將較易被對方了解而且具有說服力。
柏拉圖使用上的注意事項
※利用柏拉圖找出對整體能產生較大效果的項目來改善,
所以要由與該問題(重點項目)的有關單位選人組成改善小組,協力檢討解決為要。
※必須每月每期作成柏拉圖以觀察改善結果。
※問題重點項目特性值如急減則表示改善的或製程急變,
各項目若能減少乃表示管理改進,但若整體不良率不怎麼減少時,即可知管理不充分、改善不確實。
四、層 別 法
層別法的定義
一個現象是由各種原因或條件融合在一起作用的結果,把它解開的方法就是層別,換言之,許多的數據或特徵等加以分類,這類別即層,層別也就是分類收集數據.這種方法有助於問題的解析以使確實的找出差異所在、重點所在,進而方可採取適切的對策解決問題。
圖例:
下圖1是表示從接到顧客要求點檢修理的電話至與顧客接觸答應處置的時間的查檢表,將之層別為A地區和B地區之後即如圖2所示可知,A有迅速確實的服務,使得問題具體明確了。
下圖是表示:機械A、B、C切削同一種類的零件,由於機械設備的精度,作業員的特性原因,切削零件的直徑分別平均值為D1,D2,D3,假如直徑有變異,機械設備A、B、C所加工零件混在一起,則如圖所示,變異變成很大,假如以機械別層別,可知A、C的加工品
如何層別
活用過去的知識、經驗、著眼於可能發生差異及重點所在的層別,高明地層別可使復雜的問題也能容易解明原因,使易於發現改善途徑,層別有如下的方法:
※作業者別:
熟練度、經驗(服務年資)、年齡、教育程度、男女、組別等。
※ 機械、裝置別:
型式、機號、位置、治具、新舊別等。
※原材料別:
成份、批、供應者、零件、等級、產地別等。
※作業條件別:
溫度、濕度、氣溫、天候、速度、回轉速、壓力、方式、作業方法、作業順序、輸送方法別等。
※測定、檢查別:
測定者、檢查員、計測器等。
※ 時間別:
時刻、午前、午後、周幾、周、月、季節、加班時間、原存時間別等。
※製品別:
品種、新舊製品、批、工程別、交給對象別等。
※ 不良發生狀況
不良的種類、發生位置別等。
層別時注意事項
※盡量交同樣的歸為同一層。
※ 著眼於較容易進行處置的要因。
五、散 布 圖
散布圖的定義
散布圖乃是將想要調查的兩類成對數據其間之強弱,配合縱座標,橫座標刻度點繪而成的圖。
如下圖1所示為鋼材的沖擊破壞強度與試驗溫度有怎樣關系的圖。
一般而言,調查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時也可以利用計算的方法,不過若能先作散布圖,其間的關系可以更容易了解,散布圖是對於製程等各種問題解析時,欲對其某一變數特性的其他相關變數特性能簡易掌握的有效運用手法。
散布圖的作法
步驟1:收集成對的數據30組以上。
例如表1所示:
步驟2:作縱座標、橫座標
其刻度要使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能夠記入,一般而言,分為二類數據,一類為要因,一類為結果,前者則採用橫座標,後者採用縱座標。
步驟3:點繪成對數據於圖表用紙(如圖2)
同樣數據時則以重復◎或◎表之。
步驟4:記上必要事項
如數據數、製品名、工程名、製作部門、作者、年月日及散布圖目的名稱。
散布圖的看法
散布圖繪成後應適正看之,並採取必要處置,散布以點的分散情況和傾向可會為下列五型。
※正的相關關系
如下圖1.1,橫座標數據值增大時縱座標數據值也增大,是謂兩者正相關關系。
※負的相關關系
如圖1.2,橫座標數據增大時,縱座標數據值減少,是謂兩者之間有相關關系。
※無相關
如圖1.3,橫座標、縱座標的數據之間無關系,點分散著無一傾向,謂兩者之間無相關。
※似有正相關
如圖1.4,橫座標的數據值增大時,縱座標數據之值也隨之增大,但是變異大,關系並不很明確。
※似有負相關
如圖1.5,橫座標的數據值增大時,縱座標數據之值隨之減小,但是變異大,關系並不確。看散布圖的注意點
檢討數據,活用層別法作散布圖,才會有助於避免誤判。
例如下圖1顯示蒸汽使用量與1日的稼動率時間似有正相關的關系,不過如加以機械層別點繪即可清楚看出,兩者無相關。
例如下圖2顯示蒸汽用量與1日的稼動時間,若以整體看之,似無相關,但加以機械層別點繪後,即可看出兩者有正相關關系。
散布圖的使用法
1)正或負的相關關系明確後,即可訂定對策採取處置,如管理好該原因,條件,即可使結果穩定於良狀態。
2)兩變數的相關關系明確後,若某一變數數據較不易收集,則可以另一較易收集到數據的變數代用為日常管理特性,收集其數據管理之。
例如爐內加熱某物,欲知為某物之加溫時之溫度數據.即使爐內溫度與某物之溫度幾乎相等,但爐內溫度不能頻繁測定,為了日常管理不得不採取爐外壁溫度代替爐內溫度,此際必須查知爐內溫度和爐外壁溫度之相關關系,若能確知有正相關關系時即可採用之。
六、推 移 圖
推移圖的定義
隨著時間的經過,特性或要因數據的變動情形以點與折線連接起來,予以表示的圖即推移圖(如圖)推移圖對於現狀掌握、作業管理,發掘問題所在,效果確認等有效用極大。
推移圖的作法
步驟1:決定目的、標題
配合目的能表現內容的標題,以簡明為原則。
步驟2:收集數據,計算成要點繪的問題的特性值(不良率、單位缺點數...等)
步驟3:於圖表紙上縱座標表問題物性值,橫座標表時間。
步驟4:依數據(特性值)順序打點,點與點之間以直線連接。
步驟5:記上必要事項
標題、單位、資料出處、期間、製作單位等。製作時的注意事項
※要先明確利用數據表示甚麼,先明確,亦即目的。
※思考整體的構成,訂定適當的座標。
如圖a數據數在68-80之間,60以下空間大,目的數據數變化未能明確表示,改如b圖表示,即可免去浪費又可好好表示數據變動。
製作時的注意事項
※勿忘標示數據單位
如圖c、d縱座標,及前者橫座標表示何種數據意義不得而知。
※同一圖中表示的項目數不宜過多。
推移圖線的種類、粗細、顏色等改變,於同一圖中只可表示數種以下項目數據的變動,若過多會顯得復雜。
※記載有收集數據的條件
如數據出處、期間........等。
推移圖的使用方法
具有簡單易作及易令人了解數據隨時間變動的特徵,多加以活用有助現狀問題掌握解析及效果確認等,例如:
1)某葯品工場製品的不純分%自3月份起有比平時升高的傾向,於是調查其他月份是否有同這期發生同樣傾向變化的數據,結果由原材料中x成分含量推移圖發現到有同樣的傾向,(如下圖1)經試驗確定系x成分所影響,於晨采購原料時對x成分乃加以規定,作再發防止。
2)如圖2的推移圖是用來確認各對策是否有效的例子。
3)如圖1顯示有突發性不良,應急對策之外宜作再發防止,做好管理。
4)由圖2可知並無發生周期性或突發的不良,雖穩定了但不良率有7.4%左右之高是屬於所謂的慢性不良,宜有關部門人員共同協力,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改善活動,若該慢性不良能使之減少的話其效果是很大的。
七、直 方 圖
數據的收集
收集數據的基本概念
當收集數據時,首先要明確收集的目的,在品質管理上,收集數據的目的可分為:
※為了了解製程的現況
※為了解析製程
※為了管理製程
※為了調節製程
※為了判定是否合格
不論對目前或將來的情報收集數據,均應先調查此種收集的必要性,在就其目的來檢討是否有收集的必要,對與事實無關的數據,不要收集以免浪費人力、物力或造成對事實的誤解.
③ QC是什麼意思
一、QC是做:質量控制、使其符合標准要求;意思是:「質量控制」。
二、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質量控制」。
(3)qc數據分析指什麼擴展閱讀:
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質量控制」。在ISO9000:2015對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定義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質量控制定義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質量要求」。按產品在過程的控制特點、次序,產品質量控制可劃分為四個階段:進料控制(Incoming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IQC)、過程質量控制(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IPQC)、最終檢查驗證(Final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FQC)和出貨質量控制(Outgoing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OQC)。組織為滿足質量要求會設置質量管理及質量控制的部門(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安排從事質量控制職能的質量控制人員(Quality Control Personnel)、通常質量控制職能由質量檢驗員(Quality Checker簡稱QC)和質量工程師(Quality Engineer簡稱QE)分擔。
FQC:即最終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完成所有製程或工序,對於產品的品質狀況進行檢驗。
IQC:即來料品質管控,是對采購進來的素材或產品做品質確認,減少質量成本,達到有效控制。
IPQC:即製程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從生產到包裝過程中進行品質管控,也稱作巡檢。
OQC:即出貨品質管控,是對產品進行全面性的查核確認,以確保客戶收貨時和約定內容符合一致。
網路—QC
④ QC是做什麼的QC又是什麼意思
1、QC是做:質量控制、使其符合標准要求;意思是:「質量控制」。
2、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質量控制」。
3、在ISO9000:2015對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定義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
4、質量控制定義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質量要求」。
5、按產品在過程的控制特點、次序,產品質量控制可劃分為四個階段:進料控制(Incoming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IQC)、過程質量控制(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IPQC)、最終檢查驗證(Final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FQC)和出貨質量控制(Outgoing Quality Control縮寫為OQC)。
6、組織為滿足質量要求會設置質量管理及質量控制的部門(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安排從事質量控制職能的質量控制人員(Quality Control Personnel)、通常質量控制職能由質量檢驗員(Quality Checker簡稱QC)和質量工程師(Quality Engineer簡稱QE)分擔。
(4)qc數據分析指什麼擴展閱讀
QC-Quality Control
1、為達到規范或規定對數據質量要求而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措施。
2、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獲取經濟效益,而採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
3、在企業領域,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現場管理,它與有否合同無關,是指為達到和保持質量而進行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動。
4、質量檢驗從屬於質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活動。
參考資料
網路-QC
⑤ qc是什麼意思
1、QC是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
qc會運用工具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然後將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最後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其它部門。
2、QC是金山游戲《劍俠情緣網路版叄》中,紫霞純陽(氣純陽)的簡稱,一般只在涉及劍網3游戲中使用。QC即是氣純的拼音首字母。
3、QC是Mercury Interactive 公司(軟體版權屬於惠普公司)推出的一個基於 Web(偽) 且支持測試管理的所有必要方面的應用程序。
該軟體提供統一、可重復的流程,用於收集需求、計劃和安排測試、分析結果並管理缺陷和問題。組織可使用該軟體在較大的應用程序生命周期中實現特定質量流程和過程的數字化。該軟體還支持在 IT 團隊間進行高水平溝通和協調。
4、Queen's Counsel女皇律師
(中國大陸譯皇室法律顧問)是英國皇室的法律顧問。御用大律師不單單只在英國,它亦是一種對奉英王為元首的大英國協國家中資深大律師的一種封號。
(5)qc數據分析指什麼擴展閱讀
QC軟體功能
1、Quality Center 有助於維護測試的項目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涵蓋了應用程序功能的各個方面。設計了項目中的每個測試,以滿足應用程序的某個特定的測試需求。
2、Quality Center可以集成 Mercury 測試工具以及第三方和自定義測試工具、需求和配置管理工具。Quality Center可以無縫地與您選擇的測試工具通信,提供一種完整的解決方案,使應用程序測試完全自動化。
3、Quality Center 可指導您完成測試流程的需求指定、測試計劃、測試執行和缺陷跟蹤階段。它把應用程序測試中所涉及的全部任務集成起來,有助於確保客戶能夠得到最高質量的應用程序。
⑥ QC是什麼意思啊
QC就是做質量檢測的,分四類,分別為:
1、FQC:即最終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完成所有製程或工序,對於產品的品質狀況進行檢驗。
2、IQC:即來料品質管控,是對采購進來的素材或產品做品質確認,減少質量成本,達到有效控制。
3、IPQC:即製程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從生產到包裝過程中進行品質管控,也稱作巡檢。
4、OQC:即出貨品質管控,是對產品進行全面性的查核確認,以確保客戶收貨時和約定內容符合一致。
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譯作「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定義就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質量要求」。
為達到規范或規定對數據質量要求而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措施。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獲取經濟效益,而採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在企業領域,質量控制活動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現場管理,它與有否合同無關,是指為達到和保持質量而進行控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動。質量檢驗從屬於質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活動。
在國際上,質量控制對象根據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監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設置「見證點」或「停止點」。「見證點」和「停止點」都是質量控制點,由於它們的重要性或其質量後果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它們的運作程序和監督要求也不同。
參考鏈接:網路-QC
⑦ Qc是指什麼
QC的全稱是QUALITY CONTROLLER(品質控制員),是負責檢驗產品,控製品質的人
QA 是 Quality Assurance
QC 是 Quality Control
QC的工作主要是產成品,原輔材料等的檢驗,QA是對整個公司的一個質量保證,包括成品,原輔料等的放行,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等
QC主要指檢驗,在質量管理發展史上先出現了「QC」,產品經過檢驗後再出貨是質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隨著QA的出現,企業的質量管理范圍進一步推廣,包括了整個品質保證題寫的范圍,質量管理人員的許可權也進一步增大。有些企業QA還包括了CS(顧客滿意)的業務,就是處理顧客的投訴:分析、對策、顧客滿意度調查等業務。
QC主要職能為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管控及製程數據的統計\分析,並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其它部門.
QA主要職能為質量體系的建立\完善,以及成品質量的保證.並對市場狀況的追蹤.
QA偏重於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維護,客戶和認證機構質量體系審核工作,質量培訓工作等;QC主要集中在質量檢驗和控制方面。
QA的工作涉及公司的全局,各個相關職能,覆蓋面比較寬廣,而QC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檢查方面,只是質量工作的其中一個方面。
⑧ 公司里的QC是什麼意思
QC=Quality control,即品質管控,在工廠里邊說QC就是指質檢員,根據崗位分工不同,通常有IQC、IPQC、FQC、OQC、VQC、SQC等.
QC的工作主要是產成品,原輔材料等的檢驗,QC職能為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管控及製程數據的統計、分析,並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其它部門。
(8)qc數據分析指什麼擴展閱讀:
QC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應用於一些管理體系比較嚴謹和管理水準比較高的公司。以下是QC舊七大手法跟QC新七大手法的內容:
QC舊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QC新七大手法:
關系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⑨ QC指的是什麼
QC是對人事、對物,直接致力於滿足質量要求:QA則是對人、對過程,致力於使管理者、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相信有能力滿足質量要求。
其實,QA是英文quality assurance(質量保證)的簡稱,;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的簡稱。 另外幾個名詞是:IPQC是過程檢驗工程師 ;JQE是品質工程師 ;DQA是設計品保工程師 ;SQE供貨商管理工程師 。
按照不同的目的、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術語的定義往往存在差異,例如gb/t 12504-1990、gb/t11457—1995分別對QA的定義就存在差異,按照gb/t 12504-1990的QA定義涵蓋的范圍較寬,包含了QC的內容。
那麼,QA與QC究竟有什麼區別?
QA與QC的側重點比較:
在一個軟體組織或項目團隊中,存在QA和QC兩類角色,這兩類角色工作的主要側重點比較如下:
QA與QC的其他重大區別還包括:
具備必要資質的QA是組織中的高級人才,需要全面掌握組織的過程定義,熟悉所參與項目所用的工程技術;QC則既包括軟體測試設計員等高級人才,也包括一般的測試員等中、初級人才。國外有軟體企業要求QA應具備兩年以上的軟體開發經驗,半年以上的分析員、設計員經驗;不僅要接受QA方面的培訓,還要接受履行項目經理職責方面的培訓。
在項目組中,QA獨立於項目經理,不由項目經理進行績效考核;QC受項目經理領導,通常在項目運行周期內QC的績效大部分由項目經理考核決定。
QA活動貫穿項目運行的全過程;QC活動一般設置在項目運行的特定階段,在不同的控制點可能由不同的角色完成。
對稱職的QA,跟蹤和報告項目運行中的發現(findings)只是其工作職責的基礎部分,更富有價值的工作包括為項目組提供過程支持,例如為項目經理提供以往類似項目的案例和參考數據,為項目組成員介紹和解釋適用的過程定義文件等;QC的活動則主要是發現和報告產品的缺陷。
二 在標准上的區別
QC中文全稱: 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質量檢驗。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品質要求所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准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於一般企業中的產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製程檢驗員(IPQC)、最終檢驗員(FQC)和出貨檢驗員(O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