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QC日常使用的工具及用法
QC日常使用的工具主要指QC的7大工具,指:檢查表、直方圖、魚骨圖(因果圖、特性要因圖、石川圖)、柏拉圖(排列圖)、控制圖、散點圖、層別法。在製造型企業的質量管理中應用非常廣泛。
還有新QC7大手法,應用不多。
其他QC工具還有PDCA法,5W1H分析法,8D分析法,5Why分析法、QC小組法等等。
至於用法,各個工具應用的差別很大,不能簡單可以描述清楚的。
B. QC七種工具是哪些
舊七種工具: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從某種意義上講,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這些手法的應用之成敗,將成為公司升級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幾乎所有的OEM客戶,都會把統計技術應用情況作為審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新七種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 相對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廣應用遠不如舊七大手法,也從未成為顧客審核的重要方面。
所謂新舊只是按時間,並不是新的就比舊的好用.。
所謂的QC七工具,只是7種品質問題查找和對應的方法,並不涉及具體的作業。所以沒有具體的「工具」可用。講課時講的工具,實際就是指上述的14種「手法」。
資料來源:網路:品管七大手法
C. QC七大工具有哪些
一,品管七大手法(即所謂的QC七工具)主要包括控制圖、因果圖、直方圖、排列圖、檢查表、層別法、散布圖。
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
二,QC七工具(新)
關聯圖
關聯圖,又稱關系圖,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教授提出,是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復雜關系的一種圖表,它能夠幫助人們從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親和圖
親和圖法,又叫KJ法,是日本川喜田二郎首創,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系統圖
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過程決策程序圖
過程決策程序圖,又稱PDPC(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法是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矩陣圖
矩陣圖法就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方法。
矩陣數據分析法
矩陣數據分析法是對多個變動且復雜的因果進行解析。 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系如果能用數據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確地整理和分析結果。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法,叫做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法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箭條圖
箭條圖法是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系用網路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拓展資料:
品管七大手法,又稱QC七大手法或初級統計管理方法或Q7,為品質管制上經常使用的七種工具[1][2]。是指一套固定的圖形技術,可用於確認製造過程中與產量、品質相關的問題;
它們被稱為基本的,因為它們適合沒有接受過統計學正規培訓的人。此名稱源自世界二戰後的日本,可能是由 Kaoru Ishikawa 以武蔵坊弁慶的七種武器比喻而介紹的;
後者又受到愛德華茲·戴明在1950年,向日本工程師和科學家所做的一系列演講的影響。
當時,那些對他們的勞動力培訓品質管制的公司發現,品管的統計問題復雜性刁難了絕大多數的工人,為了降低難度,培訓課程主要集中在更簡單方便的品管方法上,而這些方法足夠解決大多數和品管相關的問題。
這七種基本工具與更進階的統計技術(如調查取樣,驗收取樣,統計假設檢驗,實驗設計,多變數分析以及運籌學領域開發的各種方法)形成對比。專案管理協會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的參考指南中,提及這七種基本手法,可作為一套用於規劃或控制專案品質的常規工具。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趨勢圖等。
其實,質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組織性的質量管理;二是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礎的質量控制。
組織性的質量管理方法是指從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人員工作方式的角度進行質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內容有制定質量方針,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開展QC小組活動,各部門質量責任的分擔,進行質量診斷等。
D. QC七大工具以及各個工具的定義是什麼
QC七大工具主要包括控制圖、因果圖、直方圖、排列圖、檢查表、層別法、散布圖的QC七工具。
檢查表是利用統計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種工具,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簡單,但實用有效,主要作為記錄或者點檢所用。
數據分層法又稱為層別法就是將性質相同的,在同一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納在一起,以便進行比較分析。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因素區別開來,則難以得出變化的規律。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
例如,按不同時間,不同班次進行分層,按使用設備的種類進行分層,按原材料的進料時間,按原材料成分進行分層,按檢查手段,按使用條件進行分層,按不同缺陷項目進行分層,等等。數據分層法經常與上述的統計分析表結合使用。
QC七大工具分類:
FQC:即最終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完成所有製程或工序,對於產品的品質狀況進行檢驗。
IQC:即來料品質管控,是對采購進來的素材或產品做品質確柏拉圖示例認,減少質量成本,達到有效控制。
IPQC:即製程品質管控,是在產品從生產到包裝過程中進行品質管控,也稱作巡檢。
OQC:即出貨品質管控,是對產品進行全面性的查核確認,以確保客戶收貨時和約定內容符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