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外貿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1、對外貿易行業貨物貿易發展狀況:貨物貿易增長強勁,增速顯著加快;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長,進口增幅不一;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出現新的增長;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
2、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貿易的比重較大;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出口貿易高度依賴發達國家。
3、外貿業務員發展方向。在外貿行業前景發展盛行的情況下,需要貿易網站員,而做外貿業務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態和毅力,擁有專業技能。
4、高級外貿跟單發展方向。找到客戶後,從新產品的打樣-審單-合同評審-貨物跟單,還包括後期的和貨代聯系,做出口單據和進口單據,定期催款和後期的服務工作。
5、高級單證發展方向。這個職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這兩種貿易條件下的操作,空運,海運,電放等運輸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辦C/O,FORM-A的辦理,以及報檢,同時還要會做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
㈡ 中國數字服務貿易行業的結構
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呈四大特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貿易成為促進國際貿易復甦的主要推動力。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在線零售額佔全球零售額的比重已達到19%;全球數字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15年的50.3%上升到2020年的63.6%。總體來看,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球數字貿易發展集中度較高。從電子商務來看,中國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佔全球線上銷售額的比重為54%;從數字服務來看,2020年,前十大數字服務出口經濟體數字服務出口額達2.08萬億美元,佔全球數字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近2/3。
二是大型數字平台扮演重要角色。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大型平台的發展使得貿易扁平化、服務集約化,深刻改變了全球產業與貿易格局,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台企業出現在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名單中。
三是數字貿易業態不斷推陳出新。疫情之下,動漫遊戲等數字IP開發猛增,流媒體成為數字貿易新載體,社交媒體催生跨境消費新社群。數字廣告大量替代傳統廣告市場份額,當前全球數字廣告市場規模佔全球廣告市場總規模的比重已達到57.5%。
四是數字化轉型賦能傳統貿易增長。根據相關研究,10%的數字化增長促進貨物貿易增長近2%,推動服務貿易增長超過3%。數字化還增加了從區域貿易協定中獲得的好處,當與區域貿易協定相結合,10%的數字化增加了額外2.3%的出口。
中國數字貿易大國地位不斷鞏固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帶動數字貿易蓬勃發展,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經濟貿易復甦提供了強大動力。
一是跨境電商與數字服務貿易齊頭並進。中國是全球最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B2C)出口經濟體。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出口額1.44萬億元,增長24.5%,2000多個海外倉成為海外營銷重要節點和外貿新型基礎設施。數字服務貿易額從2015年的200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3605.2億美元,年均增長10.3%,數字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從30.6%增至43.9%。
二是數字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近年來,中國核心數字服務貿易比重不斷提升。據商務部統計,2015-2021年,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在數字服務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從27.8%升至33.2%,其中出口佔比從35.7%增至40.6%,進口佔比從18.4%增至24.3%。2016-2021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從84.4億美元增至201億美元,年均增長19.0%,比同期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年均增速高出12.4個百分點。同時,旅遊、運輸等傳統領域加快數字化發展,金融、保險、文化娛樂、商務服務等新興領域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服務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三是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快與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與22個國家簽署「絲路電商」合作備忘錄並建立雙邊合作機制,推動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以金融科技為例,中國數字金融服務企業利用技術創新幫助「一帶一路」沿線消費者獲得普惠金融服務,推動當地數字金融與移動支付的發展。中國務實推進金磚國家數字經濟合作,與各國共同建立了數字金磚工作組、網路安全工作組、金磚國家未來網路研究院等合作機制,在電子商務、數字技術、人工智慧、信息通信、大數據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
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展望未來,數字技術的迭代更新將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融合發展,更多數字貿易新業態將大量涌現。中國作為全球數字貿易最具活力的舞台,將為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對此,中國也在多措並舉推動數字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健全數字貿易制度政策體系。要充分發揮中國數字經濟先發集聚優勢,打造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台,建立推廣數字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健全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數字貿易發展體系。探索數據貿易跨境流動規則制度與標准規范,逐步形成較為成熟的數據貿易模式。依託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圍繞跨境電商、數字內容服務、數字技術服務、數據信息服務等核心領域,在國內建成若干各具特色、引領帶動、輻射全球的數字貿易示範區,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
第二,提升數字貿易領域開放水平。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未來中國仍將加快高水平開放步伐,帶動各國優質消費品與服務對華出口,推動全球數字企業共享中國市場機遇。同時,中國也是技術進口大國和全球第一大知識產權進口國,是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數字服務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壓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探索制定出台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對標國際通行規則,破除負面清單之外的隱形准入壁壘。
第三,大力發展新型數字貿易。近年來,中國企業雲服務、區塊鏈、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等新型數字貿易領域加快發展,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未來應重點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可數字化交付水平,鼓勵數字金融、數字知識產權、雲服務等領域國際化發展,提升數字交付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有機融合,積極促進移動傳媒、網路社交、搜索引擎等數據服務國際化發展。
第四,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持續推動RCEP各成員方在服務市場准入等方面作出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承諾,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專業服務領域協議安排,全面實現服務貿易領域負面清單承諾模式。積極落實《金磚國家經濟夥伴戰略2025》《金磚國家數字經濟夥伴關系框架》《金磚國家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合作倡議》等合作框架,強化與金磚國家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知識產權、跨境電商等領域合作力度,推動各方在5G網路、移動物聯網、衛星導航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深入推進「數字絲路」建設,深化長期穩定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提升沿線國家(地區)數字化建設能力,促進「一帶一路」數字領域互聯互通,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大動能。
㈢ 大數據發展對經貿行業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享受這這樣的時代帶給我們的便利,每一個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的改變都能帶給我們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對於進出口貿易國家經濟更是如此,調節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這些中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的,經濟往來即是如此,機遇與風險並存。
大數據對於大量與高速的信息化程度的增長是功不可沒的,提供給經濟增長一個不可多得的平台,預測分析和跟蹤觀察對於戰略性資源資源的把控便於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化的發展。數據與經濟的融合,無論是對於消費者還是企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的特點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准確定位,那麼進出口貿易以及國際供求的風險和差距就會縮小,降低損失提高效率。
大數據還可以促進貿易方式的多元化,促進多元平衡,互利共贏的國際關系的發展,大數據提供的用戶行為分析,產品的精細價值評估都可以為新思想的啟迪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製造靈感,便於更加積極准確的把握和分析事情的整體方向和發展狀況。
大數據作為新興產業,除了對信息的溝通,定位,預測,也有需要防範和謹慎的利用,加以使用必然會提高企業投入成本,對於工業數據信息的安全威脅,都會對企業形象,甚至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大數據善於分析出最優的生產方式,火箭發動機數據檢測,遠程監控,調控資源,便於國家的戰略部署,而在國家精準的把控與調節中國際貿易也會穩中求進,所以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和政策配合,針對市場和經濟的新特徵新局面,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為貿易提供一個真實和平都環境。
經濟發展一定會助力社會發展,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㈣ 如何形成數據化的貿易服務生態圈
建設平台。
數據要有來源,來源是企業行為和消費者、生產者等交易行為的數據
因此,平台最主要。
培養數據化管理習慣。
沉澱數據
利用數據。
其實可以吧現在的電商平台可以看做是數據化的服務生態圈,不論其是toC還是toB的。
㈤ 中國數字服務貿易行業的結構
隨著數字技術對經濟的影響加大,數字貿易所觸及的邊界還在不斷發展。其突出特徵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貿易方式的數字化,二是貿易商品的數字化。「十三五」時期,隨著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加速融合,國家對數字服務貿易促進政策力度加大,數字化日益成為新時代中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特徵,規模逐漸擴大。2015—2020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服務貿易規模從1794億美元增長到294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從31%增長到39%。雖然我國的數字服務出口發展形勢良好,但也面臨持續發展和有效治理的挑戰。基於我國數字貿易發展實際,從不同維度准確而清晰地制定數字貿易政策發展路徑意義重大。
第一,從宏觀維度來看,搜索和信息成本的下降、新產品和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數字技術帶來的新參與主體數量的增加正在促進全球貿易流動。然而,數據出境最大的顧慮就是國家關鍵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的保護問題。在確保國家安全、市場的前提下,可以堅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原則,循序擴大數字服務的對外開放力度,有效縮減服務業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減少影響信息技術、研發設計、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領域的外資進入壁壘。
第二,從中觀維度來看,數字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具有創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和規模擴張迅速等特點,資本驅動下快速擴張易引發資產泡沫和資金鏈風險,也易與現行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產生沖突。為此,需要健全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通過更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障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釋放我國的制度性優勢,有效反哺數字服務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第三,從微觀維度來看,數字服務貿易大多集中在頭部國家,發展集中度高於傳統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其競爭核心是技術的競爭。科學認識數字貿易,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字貿易實際上是數字經濟外循環的表現形式。為了豐富外循環的發展形式,應厚植培育全球創新型數字服務貿易跨國企業的制度土壤,支持企業圍繞業務需求開展跨境投資和並購活動,以投資、入股等方式參與外國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帶動數字產品和服務貿易開展。推動企業通過共建孵化平台和建立研發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強化數字技術研究和服務供給的國際合作。
當前,全球數字貿易規則談判進程加速,各種貿易協定和倡議終將為更廣泛的多邊合作和整合全球技術體系鋪平道路。下一步,可結合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發展實際,循序漸進地推動數字服務貿易,有針對性的落實不同模式的發展規劃和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