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輪胎改裝的困惑
225/55R16可以升級到235/45R17的,或者245/45R17的也可以。
225/55R16輪胎的高度=225*0.55*2+16*25.4=653.9mm
235/45R17輪胎的高度=235*0.45*2+17*25.4=643.3mm
245/45R17輪胎的高度=245*0.45*2+17*25.4=652.3mm
看到上面的數值,輪胎用寬後的在整體高度在允許的范圍內。
但是從經濟及實用性的角度,建議升到235/45R17的即可。
另外,輪胎除了在寬度上影響抓地力,跟輪胎的配方有密切關系的,橡膠越硬抓地力越差,橡膠越軟抓地力越好;還有,輪胎花紋的設計也是有很大的關系,各品牌在同一規格有不同的花紋。
因此,根據你的需求,可以選擇胎面橡膠偏軟,花紋為運動性輪胎花紋的輪胎。
B. 汽車輪胎改裝技巧與升級原則
如何升級改裝輪胎輪胎升級的主要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輪胎升級改裝有兩種方式:質量升級和規格升級。
升級輪胎質量的評價指標有很多,比如溫度等級、抓地力等級、速度等級等等。提升輪胎質量就是使用與原匹配輪胎規格相同的輪胎,但改用更高等級的輪胎。通過提升質量,可以獲得更漂亮的胎面花紋、更好的排水性能、更小的滾動噪音或更好的行駛穩定性。
溫度等級、抓地力等級和速度等級的含義是什麼?溫度等級。
溫度等級是指按標准條件在指定室內實驗室的試驗車輪上測試,輪胎所表現的抗熱量產生能力。持續高溫會造成輪胎材質老化,從而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溫度過高則可導致螺胎。溫度等級有三個級別:A—最佳,B—中等,C—一般。
抓地等級。抓取等級是指輪胎在美國政府指定的試驗場地,按照標准條件在濕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上直線行駛的制動性能,不包括轉彎性能。搶地有三個等級:A-最佳、B-中等、C-一般。速度水平。速度等級表示輪胎在規定條件下能夠承受規定載荷的最高速度。用字母A ~ Z表示。
規格升級
輪胎尺寸升級主要是在車身底盤結構允許的范圍內,更換橫截面更寬的輪胎。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輪胎的行駛穩定性,也是為了讓換胎後的車輛外觀更加時尚。此外,輪胎的規格通常會升級,輪胎的質量也會升級。輪胎尺寸的升級通常伴隨著輪輞的升級。
輪胎尺寸升級的主要原理是在輪胎外徑幾乎不變的情況下,擴大輪胎內徑或加寬輪胎胎面。升級時,升級後的輪胎整體直徑與原始輪胎直徑數據之差必須控制在3%以內。輪胎升級改裝時,只有經過精確計算,輪胎直徑才能基本不變。
例子如下。
以規格為185/60R14的輪胎為例。輪輞直徑為14英寸。側壁高度為185×0.6=111。因為輪輞上下有側壁高度,所以總側壁高度為111×2=222。輪胎直徑為355.6+222=577.6。
如果要換成195/50R15的輪胎,有以下幾個參數。
輪輞直徑為15英寸。側壁高度為195×0.5=97.5。因為輪輞上下有側壁高度,所以總側壁高度為97.5×2=195。輪胎直徑為381+195=576。
與195/50R15的輪胎相比,185/60R14的輪胎直徑差為577.6-576=1.6,直徑差比為1.6/577.6=0.27%,在3%的允許范圍內,可以使用。
如果你只是想加寬胎面,而不想改變輪胎的高寬比,也就是選擇規格為195/60R14的輪胎,那麼你有以下參數。
輪輞直徑為14英寸。側壁高度為195×0.6=117。因為輪輞上下有側壁高度,所以側壁總高度為117×2=234。輪胎直徑為355.6+234=589.6。
與195/60R14輪胎相比,185/60R14輪胎的直徑差為589.6-577.6=12,直徑差比為12/589.6=2%,在3%的允許范圍內,但接近極限值。輪胎的直徑會有很大的變化。輪胎升級後,需要檢查輪胎是否會與輪襯發生摩擦或碰撞,還要考慮減震器的緩沖系數。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輪胎升級改造一般應遵循不改變或只改變小輪外徑的原則。比如 一汽 - 大眾 捷達 的前衛原廠輪胎尺寸為185/60R14,可以換成195/50R15的輪胎;廣州本田 雅閣 和上海大眾 帕薩特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都配備了規格為195/65R15的輪胎,可以換成規格為205/55R16的輪胎。
@2019
C. 原車輪胎175/70R14,現在換成195/60R14,行駛1km的會有多少誤差,請問大俠如何計算
175/70R14 外直徑:602 外周長≈1.891m
195/60R14 外直徑:590 外周長≈1.853m
現在假設兩個輪胎都是剛體,不考慮滾動半徑,直接用周長計算
那麼原始的175輪胎 行駛1km 即1000/1.891=528.8圈
那麼如果換成195的輪胎,528.8圈相當於528.8*1.853≈980m
即相當於差了20m
D. 輪胎改裝多大誤差可以接受
輪胎升級有兩個原則:
一、圓周不變
輪輞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確定原有輪胎的規格。更換規格不同的輪胎會影響到里程錶的精確度,性能表現也不會完美。每條輪胎都有它的規格型號,在不考慮輪胎品牌、型號、性能的情況下,至少要先確認原車胎的標准規格。輪胎的圓周大小對儀表的精確度都會造成影響,所以無論是維持原先的規格,或者是更換更寬大的輪胎,都要以不改變或者盡量少改變輪胎圓周為前提。圓周的計算方式就是圓的直徑與圓周率相乘,換句話說,會影響輪胎圓周大小的唯一變數就是輪胎直徑。
輪胎的直徑應該怎麼計算呢?很簡單,就是「輪輞直徑+胎寬x扁平比x2」,以現行的國產小車中最常見的輪胎尺寸185/65R14為例計算:
14英寸(輪輞直徑)x25.4+185毫米(胎寬)x0.65(扁平比)x2=355.6
毫米+240.5毫米=596.1毫米,這就是輪胎直徑(14x25.4是將英寸轉換為毫米單位)。
如果你不是更換相同規格的輪胎,而是要將輪胎加寬,加大,那麼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來計算,只要輪胎的直徑誤差在2%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圍。
此外,輪胎的寬度也是必須考慮的。如果你不在乎性能與視覺效果,純粹只想省油的話,可以換較窄的輪胎。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將輪胎加寬加大,這樣在視覺效果,輪胎抓地(摩擦系數)和胎壁變形量上會有所改善。盡管隨之而來的是油耗的增加以及路面雜訊的增加,但相對於更換後抓地性和穩定性的提升,這樣的犧牲還是值得的。
二、駕駛方式與行車環境
當規格確定之後,接下來就要考慮自己實際的開車狀況了。
如果你開車只是為了純粹的日常代步,或者是經常長距離地行駛,那麼輪胎的舒適性,靜音狀況是必須要講究的重點。以舒適性為導向的車胎是不錯的選擇,這類型的輪胎扁平比不會太低(起碼在0.55以上),花紋比較細碎(對稱型或者非單導向胎紋為主)且胎壁較為柔軟。
如果你喜歡開快車,經常高速過彎,急起步,急剎車,那麼輪胎性能更為重要,這時就必須犧牲一些行車舒適性與輪胎的耐磨度(以單導向胎紋為主)。當然,高性能車胎價格也會比較高。
如果你位於潮濕多雨地區的話,輪胎的排水性就將會顯得尤其重要。出於安全的考慮,建議你選一組雨胎或者濕地胎。
E. 改裝輪胎誤差應該控制在多少之內有標准值嗎
你想增大輪胎?這問題不夠准確。如果要增大輪轂,那就按規律降低扁平比就可以,比如原車是「245/45R17」,完全可以升級為245/40/R18甚至245/35/R19。我的車就這樣升級了,您的輪轂適合怎樣的輪胎寬度,是由J值(輪轂寬度)決定的,J值是指輪轂兩側凸緣之間的距離。如右圖,新輪轂中的7.0J,「7.0」 指的是7英寸,「J」代表輪轂凸緣的形狀和高度(還方面或機械的問題。不同的花紋或者品牌的特性(如排水抓地等)是不同的,長期使用的話還是建議按照上述要求。如果需要更換其他品牌或者花紋的話建議至少更換兩條安裝在同軸了。
一般來說,車輛級別越高,輪胎越寬;動力越好,輪胎越寬。寬輪胎,會有更高的各項極限性能。比如:和地面接觸面積加大,抓地力會有一個提升。在急加速的時候,能讓汽車動力輸出可以換,扁平比或輪轂要相應改變以滿足更換後輪徑保持一致,誤差不超過5mm。更換的好處是油耗會更低,後續輪胎的使用成本會更低,胎噪會稍小點。最大的負面影響是抓地力的降寬輪胎相對於窄輪胎,有這樣的優勢,第一就是通過性好,穩定性強,抓地能力更強。第二就是舒適性好,轉向支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