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力資源工資表應包括哪些內容
工資條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來說,一個簡單的工資條包括9個項目:公號、職工姓名、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福利費、住房基金、應發工資、個人所得稅和實發工資。
工資條上的扣款有哪些?
1.養老保險
繳費比例:單位繳20%,個人繳8%。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醫療保險
繳費比例:單位繳9%+1%,個人繳2%+3元(繳費比例以北京為例,各地略有不同)
3.失業保險
繳費比例:單位繳2%,個人繳0.2%。失業前累計繳滿1年不足5年,領失業保險金期限最長12個月;累計繳費滿5年不足10年,領失業保險期限最長18個月;累計繳費10年以上,領失業保險期限最長24個月。
4.住房公積金
單位和職工各繳一半,比例- -般為月工資的8%-12%。(繳費比例以北京為例,各地略有不同)
5.工傷保險
0.5%或1%或2%,用人單位承擔,個人無需支付,工資條上不體現。
6.生育保險
單位繳0.8%,用人單位承擔,個人無需支付,工資條上不體現。(繳費比例以北京為例,各地略有不同)。
7.個稅
起征點為3500元。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存部分。 30%交通補貼- 20%通訊補貼起征點。
工資條,是維權重要憑證工資條,不僅對認定企業是否按時發放工資起到憑證作用,而且在產生糾紛時也是勞動仲裁的重要證據。
Ⅱ 人力資源工資表應包括哪些內容
工號
姓名
基本工資
加班工資
全勤獎
績效考核
應發工資
個人所得稅
五險
缺勤
實發工資
Ⅲ 人力資源部業務數據包括哪些內容
1、人均勞效:可以用人均銷售收入,或百元人工成本增加值等指標來考核,體現人力資源部對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的提升,側面反映了人力資源部在編制壓縮、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成就;
2、招聘計劃達成:可以用招聘計劃達成率、招聘人數或XX崗位的招聘到崗等指標考核,最好能根據不同群體制定出合理的招聘周期,在周期內招聘到位算達成,以提高招聘效率;
3、培訓培養:可以用人均培訓課時、培訓計劃達成率、培訓滿意度、核心團隊培養計劃達成等指標來考核,不僅僅要關注培訓做沒做,還要關注培訓效果如何;
4、人員保留:可以用關鍵崗位在崗率、員工流失率等指標考核;5、績效薪酬:績效薪酬方面的工作通常都是常規性工作,除非企業要重新構建薪酬體系或推行績效體系,否則就只需要從出錯率、投訴率等角度考核即可;
6、勞動關系:針對勞動關系可以採用勞務糾紛次數或勞務糾紛處理指標考核,引導人力資源部門盡可能採取措施優化員工關系。
Ⅳ 衡量薪酬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薪資均衡指標是一個有效衡量和評估酬薪體系的指標,它被廣泛的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薪資制度診斷和管理中,基本的計算公式有如下四種:
薪資均衡指標= 薪資/薪距中點
如果計算個體員工的薪資均衡指標,它反映的是單個員工的工資相對部門或者企業工資范圍中中點值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公式中的分子就是個體實際工資率。
薪資均衡指標=個人實際所得薪資/部門或企業薪距中點
如果計算部門員工的薪資均衡指標,它反映的是該部門成員工資與企業工資范圍中點值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公式中的分子就是該部門員工的人均工資。
薪資均衡指標=部門平均薪資/企業薪距中點
如果計算的是某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薪資均衡指標,它反映的是該企業的工資水平在行業中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公式中的分子就是企業的人均工資,分母則是人才市場中行業酬薪的中點值。
薪資均衡指標=企業平均薪資/行業薪距中點
指標作用
薪資均衡指標是一個相對的指標值,由於它計算簡單,即能反映個體員工在不同團體中的薪資相對位置,又能反映不同的部門和企業的薪資相對位置。在同一個企業或者部門內部,員工之間的薪資均衡指標可以相互比較,在不同的部門和企業之間,薪資均衡指標也可以進行對照,因此,它被廣泛的應用於酬薪體系的衡量與評估,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中一個有力的計劃和控制工具。
Ⅳ 薪酬績效的九大指標,分別都是什麼
績效薪酬體系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乃至企業管理的核心體系,但績效薪酬體系的核心在於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保證薪酬激勵有效性的關鍵核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薪酬體系只是績效考核結果應用的載體或體現,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薪酬體系是大多數企業追求的管理方向和目標。工資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基本工資基本工資是企業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定期向員工支付的固定報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獎金不僅與員工的業績有關,還與員工在組織中的地位和價值有關,通常等於兩者的乘積。津貼津貼往往是對員工工作中不利因素的一種補償,這與經濟學中的補償性工資差異有關。比如企業經常給上夜班的人額外的津貼;對於那些出差的人,通常會給予一定的旅行補貼。但是,津貼往往不構成工資的核心部分,在整個工資中所佔的比例往往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