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gis土壤侵蝕危險性評價需要什麼數據

gis土壤侵蝕危險性評價需要什麼數據

發布時間:2023-01-30 07:02:06

㈠ 評價單元基礎數據的獲取

3.3.1.1 評價單元劃分的原則和方法

評價單元是耕地等級評定的基本單位,為耕地質量相對均一並由線狀地物或權屬界線構成的封閉的基本空間單位。縣域內評價單元採用如下原則劃分:

(1)土地特徵的區內相似性和區間差異性原則。單元內同一因素的分值差異應滿足相似性統計檢驗。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劃為同一單元,山脈走向兩側水熱分配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地下水、土壤條件、鹽鹼度等分等因素指標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

(2)採用明顯可辨的地塊自然和權屬邊界原則。單元界限必須在實地明顯可辨,採用控制區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線和分界線,如河流、溝渠、道路、堤壩等線狀地物和有明顯標志的權屬界線。單元要保證邊界閉合,形成封閉的圖斑。

各縣域在MapInfo環境下已完成了2001年末1:5萬~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數字化工作,用MapGIS自帶工具把MapInfo格式文件轉化為MapGIS格式文件,根據變更調查資料,把2001年1:5萬~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變更到2003年1:5萬~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採取以下步驟劃分單元:

(1)提取評價對象。提取2003年末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的耕地圖斑,為耕地評價對象。

(2)確定評價單元。以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的耕地圖斑為基礎,配准並結合坡度圖,經整飾後得到耕地評價單元底圖。

(3)確定評價單元面積。將2003年末各縣域各鎮的耕地面積按照2003年土地利用現狀圖上該鎮所有耕地圖斑量算面積的比例分配到各耕地圖斑上,得到評價單元面積。

3.3.1.2 評價單元屬性數據獲取的方法

(1)地貌屬性,主要包括海拔與坡度。首先在MapGIS中數字化各縣地形圖上的等高線,然後利用Arcview的3D擴展模塊生成數字高程模型(DEM),再將DEM模型分別轉換成柵格類型的高程、坡度專題地圖,最後通過Summarize Zones功能分別實現高程圖、坡度圖和單元底圖的疊加,分別獲得各單元內海拔、坡度的最大值、最小值、面積加權平均值,取面積加權平均值作為單元的海拔、坡度指標值。

(2)土壤屬性,主要包括土壤質地、土壤pH值、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農用地分等中涉及表層土壤質地、土壤pH值、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等因素的指標值,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採用室內分析土壤圖及土壤報告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取。根據土壤圖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斷各單元的表層土壤質地、土壤pH值、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然後對實地調查中可獲取的因素核實校正。

(3)農田建設狀況,包括梯地狀況與灌溉保證率。主要採取外業調查的方式獲得,調查方法分實地踏勘和訪問兩種,調查時以鎮為單位,在重點抽樣踏勘的基礎上對各行政村內的單元進行調查。

3.3.1.3 評價單元數據獲取結果

重慶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復雜的土地利用類型、各縣域實際耕地面積的差異性、比例尺不等(介於1:5萬~1:10萬之間),導致各縣域耕地評價單元數較多、數目不等,全市共獲得142319個單元(表3-8),每一個單元獲得地貌、土壤、農田建設狀況等8個自然屬性數據確定的賦值。

表3-8 重慶市各縣域農用地分等單元個數

㈡ 怎麼用arcgis做土地適宜性評價,需要哪些資料

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是必須要的。
對本科生而言,難度是大額些,一般碩士論文的。

㈢ 評價步驟

(一)資料來源及整理

研究資料包括:

1)1∶500000的江西省土壤圖、江西省有機質圖等(資料來源於江西省土肥測試中心提供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圖件)。

2)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文件資料(資料來源於《江西土壤》)。

3)1∶250000的江西省鄱陽湖地區等高線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行政區劃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水系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居民點圖等(資料來源於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農業地質項目組)。

4)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pH值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全氮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全鉀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全磷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Pb圖等(資料來源於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5)江西省水土流失圖等(資料來源於江西省水土保持委員會)。

(二)評價技術路線

採用GIS技術來進行土壤資源適宜性評價,要經過數據收集、數據編輯、評價因素確定、評價單元劃分、面積量算統計和成果輸出等過程(圖5-5)。首先利用GIS的空間數據輸入功能將土壤侵蝕圖、江西省鄱陽湖地區表層土壤pH值圖、全氮圖、全鉀圖、全磷圖矢量化,建立空間資料庫;根據評價因素和因素分級標准收集數據,採用Excel建立屬性資料庫,通過用編碼導入到土壤類型圖中,作為單元屬性數據;通過「指定適宜類-評價因素-質量分」關系表對單元數據進行量化處理,然後根據評價因素權重和相關參數,求算評價指數;採用自然斷點法劃分單元等別,進行不同等別之間的面積統計,實現等別圖的輸出,之後針對不同的適宜類應用生態位適宜度法進行多宜性評價,輸出綜合評價圖。

㈣ (四)基於GIS的煙台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

對外開放沿海城市——煙台市是海水入侵發生區,由於海水入侵發生的嚴重性影響了當地人民的財產安全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人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帶來相當大的破壞。因此,研究海水入侵的發生、發展規律,制定相應的海水入侵減災政策,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煙台市迫在眉睫的任務,進行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並且對政治、經濟和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1.評判單元的劃分

由於海水入侵的發生只能在沿海地區,因此本次研究只在煙台市沿海城市,按照煙台市行政區劃,採用行政區劃法,以煙台市各個縣級市作為一個評價單元。由於煙台市區分布四個區,故在研究時,分別將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和牟平區各作為一個評價單元。由於長島縣受資料的限制,此次研究排除在外。即本次的研究區為:萊州市、招遠市、龍口市、蓬萊市、海陽市、萊陽市、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和牟平區。

2.參評因素的確定

海水入侵有很多影響因子,根據煙台市實際以及材料的可獲取性及代表性,本書從研究區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確定研究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14所示。

(1)自然因素(B1

岩土體條件(C11)。非量化指標岩土體條件對於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透水性,對海水入侵的影響不同,因此,本書根據煙台市海岸的岩土體特徵將煙台市海岸分為四個等級,並給予賦值,見表2-8。

表2-8 岩土體條件賦值表

圖2-14 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

地形地貌特徵(C12)。海水入侵發生和發展的基礎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徵。由於海水入侵多發生在沿海地區,那麼沿海地區高程相對越大發生海水入侵的幾率就越小,相反,高程越小發生海水入侵的幾率就越大。因此,選擇地形地貌特徵中的地面高程作為評價因子。煙台市境內群山連綿,丘陵起伏,地形總趨勢是中部高,南北低,北部地勢較陡,南部地勢較平緩。由大澤山、羅山、艾山、牙山、臘山、昆嵛山等低山構成區內中部山地地形的主體,其海拔均在500m以上,組成全市地形的脊背。最高峰為昆嵛山的泰礴頂,海拔922.8m,為眾山之首。向其四周呈放射狀低山丘陵,海拔為200~500m,向沿海延伸為山前平原和濱海平原,海拔均在50m以下。其中北部沿海地勢最低,地面平坦,微向海面傾斜,其海拔高度1.0~10m,共同組成一典型半島低山丘陵地形。

年平均降水量(C13)。大氣降水是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因此,海水入侵受降水補給的影響。假如遇到氣候乾旱的情況,降雨量減少,對地下水不能充分補給,就會引起海水入侵的速度加快。相反,如果大氣降水量較多,就會減緩海水入侵的速度。在尤其是枯水的連枯年份,降水量少,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補給,影響農作物生長,那麼農業灌溉就需要較多的地下水開采,導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現漏斗,這就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下水位(C14)。水受到重力作用,由高處向低處流動,在自然的生態環境條件下,海水水位低於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向海洋方向流動,阻止了海水入侵的發生。基於此,沿海地區如果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低於海水水位,破壞了淡水向海水流動的方向以及兩者的自然平衡,從而具備了海水向陸地地下淡水流動的動力條件,造成海水的入侵。由於地下水位與海水入侵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選擇地下水位作為評價因子。

單位徑流量(C15)。海水入侵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的控制。某一地區每年流經流量大,那麼河水就會在內地滯留的時間較短,不能充分的入滲到地下水中,入滲量小,補充速度慢,易發生海水入侵;在濱海地區,由於低窪地區面積較大,這一地區年徑流量就會小,河流縱比降小,地下水補充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水入侵的發生。因此選擇地區年徑流量與地區面積比值即單位年徑流量作為評價因子。

以上數據來源為,MapGIS煙台市地質地圖、MapGIS煙台市地形地貌等高線分布圖、煙台市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煙台市65個地下水位統測水井、煙台市行政分區(1956~2000)天然年徑流量特徵值。

(2)人為因素(B2

人口密度(C26)。人口密度是海水入侵發生除自然因素之外的人為條件,與海水入侵的關系密不可分。人口密度過大,快速發展的經濟勢必會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地下水的大量開采、水資源的污染以及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口密度越大,對這些環境條件影響破壞就越明顯,就越容易發生海水入侵現象。

用水量(C27)。地下水與海水的一個平衡被破壞就會造成海水入侵現象的結果。用水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地下水開采量的主要體現。用水量過大,對地下水的需求就會變大,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破壞海水與淡水的平衡,海水向內陸侵染。

以上數據來源為煙台市2011年統計年鑒。

綜上所述,地質地理因素控制著海水入侵的發生途徑和分布方式,是海水入侵的基礎條件。而水資源不足和乾旱少雨是海水入侵的背景因素;人類活動的不合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海水入侵的誘發條件,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著海水入侵的速度和程度。

3.原始數據歸一化處理

無論自然因素指標還是人為因素指標,其單位不同,取值范圍不同,且絕對數值有較大的差異,評價指標原始數據見表2-9。為了將不同的評價指標變為統一的無量綱數據,本書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其歸一化公式如下:

Y′=(Yi-Ymin)/(Ymax-Ymin)(i=1,2,3,4,…,m)

式中:m——評判單元的個數;

Xi——該項指標中需要進行歸一化變換的數值;

Xmin——該項指標中的最小值;

Xmax——該項指標中的最大值。

表2-9 參評因素原始數據表

每項指標經過歸一化處理之後,其值介於0~1 之間,且最大的數據為1,最小的數據為0,數據歸一化之後這樣就不會出現單位不統一,也不會造成數值小的指標的作用被人為地擴大,數值較大的指標的作用被人為地縮小。

在圖2-14所有的參評因素中,岩土體條件(C11)、地下水位(C14)、單位徑流量(C15)、人口密度(C26)和地區用水量(C27)的變化與海水入侵災害危險度呈正向變化,而地形地貌特徵(C12)和多年平均降水量(C13)數值的變化與海水入侵災害危險度呈反向變化。為使各個因素對海水入侵災害同向影響,這里對C12和C13採取下述標准化公式:

Y′=1-(Yi-Ymin)/(Ymax-Ymin)(i=1,2,3,4,…,m)

依據上述條件,將煙台市個縣級市沿海地區災害危險性評價各個參評因素進行歸一化處理。歸一化處理後數據見表2-10。

表2-10 參評因素歸一化處理後數據表

註:單位同表2-9。

4.參評因素權重的確定

(1)參評因素權重確定方法

涉及多因素、多因子的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是一個綜合問題。在評價中,由於對海水入侵的貢獻,各因素、各因子不同,那麼我們將各因素、各因子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程度的數值稱為權值。求權值的過程就是不同因素涉及的不同因子之間的「重要性」程度的分析過程。確定權重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分析,有許多方法,本次煙台市海水入侵災害評價各評價因子權重的確定採用層次分析法。

層次排序法(AHP法)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專家匹茲堡大學教授T.L.Saaty提出的。由於其方法有較嚴格的數學依據且原理簡單,在復雜系統的決策與分析中被廣泛的使用。層次分析法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中分解、判斷、綜合的基本特徵。層次分析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層次遞階結構的建立、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的構造、單一準則下元素相對權重的計算、各層因素組合權重的計算。

計算完成之後,依元素相對重要性排序得出最終權重向量的計算結果。

本次煙台市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擬採用上述層次分析的方法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工作程序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優勢指標層次結果模型建立之後,就可確定上層次與下層次之間的隸屬關系,但是,在每一層次中需由專家分析判斷給出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因此,需要進行判斷矩陣的構造,在判斷矩陣的構造中,我們採用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各元素的權重。例如,如D曾元素當中的Zk與下一層的Z1,Z2,…,Zn因素有聯系,則可取表2-11的判斷矩陣形式。

表2-11 判斷矩陣

上述判斷矩陣中,專家或者決策者需要針對一定的原則確定元素中Zk比較Zi、Zj哪一個更重要,並且決定具有怎樣的重要程度?其重要程度需要用1~9標度賦予一個整數數值,其含義如下: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兩個元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那麼取標度為1;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稍微重要,那麼取標度為3;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明顯重要,那麼取標度為5;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強烈重要,那麼取標度為7;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極端重要,那麼取標度為9;比較這兩個元素,假如處於上述五種情況的中間,那麼取標度為2、4、6、8;上述兩兩比較的元素得出因素i與因素j的標度Zij,那麼因素j與因素i比較可得標度為Zji=1/Zij

2)計算重要性排序。依據表2-11得出的判斷矩陣,需要計算得出最大特徵根和其對應的特徵向量,得出的特徵向量就是各評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換言之,即權數分配。其具體方法如下:

計算表2-11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即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計算Xi的n次方根

,即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對向量

=[

,…,E]T作歸一化處理,即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則所求特徵向量為E=[E1,E2,…,En,]T

計算表3-10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根λmax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式中:(DE)i——向量DE的第i個元素。

3)檢驗。所求權數即為通過上述步驟得到的特徵向量E,是否合適地分配了權數?這時表3-10判斷矩陣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公式為

DR=DI/RI

式中:DR——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DI——判斷矩陣一般一致性指標。DI計算公式如下: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其中,對於1~9階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取值如表2-12:

表2-12 層次分析法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值

當DR<0.10時,判斷矩陣認為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具有合理的權數分配;當DR≥0.10,判斷矩陣則需要調整,直到取得DR<0.10時的滿意一致性。

(2)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1)計算B1,B2的權重(B1自然因素,B2人為因素)。

建立判斷矩陣(表2-13)。

表2-13 A-B判斷矩陣

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Mi

X1=3,X2=1/3

計算Xi的2次方根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對方根向量

=(

T規一化

e1=0.75,e2=0.25

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徵根λmax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式中:(DE)i——向量DE的第i個元素。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計算得

計算CR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二階矩陣的一致性指標RI=0。

故DR=0<0.1,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2)計算其他二級指標(岩土體條件C11、地形地貌特徵C12、多年平均降水量C13、地下水位C14、單位徑流量C15、人口密度C26和地區用水量C27)的權重。計算過程見2-14和表2-15,煙台市海水入侵危險度指標及權重見表2-16。

表2-14 B1-C1i判斷矩陣

λmax=5.20345,DI=0.05086,RI=1.12,DR=0.04541<0.1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表2-15 B2-C2i判斷矩陣

λmax=2.00001,DI=0.00001,RI=0.00,DR=0<0.1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表2-16 煙台市海水入侵危險度指標及權重

5.海水入侵綜合危險性指數的計算模型

對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進行危險性評價時,這里採用因素權重疊加法。因素權重疊加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參評因素按照參評因素在海水入侵災害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強度進行分析,從而對因素權重指標進行確定,利用權重的大小反映各評價因素在煙台市海水入侵危險性評價中的不同地位。建立如下的基本模型:

假設有n個評價因素F1,F2,F3,…,Fn;危險性指數設為Y;各個評價因素的權重用X1,X2,X3,…,Xn表示;則模糊模型Y表示為

Y=X1F1+X2F2+X3F3+…+XnFn

針對本次的計算,可得如下的公式,即:假設i 因素j 單元歸一化處理之後的數值Fij,i因素的權重的Xi為,那麼j單元的綜合危險性指數Y的計算公式為

膠東半島海水入侵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口海岸生態修復技術

式中:i=1,2,…,n,n為參評因素,這里n=7;j=1,2,…,m,m為評判單元數,這里m=8。

6.海水入侵綜合危險性指數的計算結果

根據頻率圖與聚類法確定各級的邊界,將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度劃分為三個等級:

1)高度危險區,0.5000~1;

2)中度危險區,0.3501~0.4999;

3)低度危險區,0~0.3500。

海水入侵危險性指數反映各地區海水入侵發生的可能性,海水入侵危險性指數越大,海水入侵越可能發生,海水入侵的面積就越大。本書以煙台市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指數為基礎,將危險性指數0.1定義為代表海水入侵平均距離2.5km,由此計算出海水垂直於海岸線入侵的平均距離。

表2-17 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結果

應用MapGIS數據分析及作圖功能,得出各評價單元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指數及海水平均入侵距離,見表2-17,以海水平均入侵距離為緩沖區半徑對煙台市沿海地區各海岸線進行緩沖區分析,得到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圖,如圖2-15 所示,從而實現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區劃。

圖2-15 煙台市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災害危險性評價圖

㈤ 基於GIS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組成

1.數字地質圖

傳統的紙質模擬地圖是根據地圖模型(map model),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符號、制圖綜合原理和比例,將地球空間實體和現象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基本屬性等表示在二維平面上。「數字地圖」,簡單地說,就是存儲在計算機中數字化了的地圖。一般來講,數字地圖是以地圖資料庫為基礎,以數字形式存貯於計算機外存儲器上,並能在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可視地圖,又稱「屏幕地圖」或「瞬時地圖」。

(1)地質圖

「地質圖」乃是一切地質工作中的基本圖件,用規定的符號、不同的顏色、描繪一地區的地質現象,反映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各類礦產、各種型式的地質構造線等,反映它們形成的時代、分布和相互關系,以三維空間的立體形狀表示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金澤蘭等在《地質圖編匯法》中,提出地質圖是一種將出露在地表的地質構造現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圖(通常帶有地形等高線,即地形圖)上,並用規定的符號、色譜、花紋予以表示的圖件。它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有選擇性地表示地質對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符號化表現形式。在地質圖上表示的地質對象即可以根據地質屬性分類集合進行選擇,也可以按照地理范圍進行表示,一般情況下是兩者結合進行的。總的來說,地質圖是現實世界中地質客體在人腦中抽象的、具體的表達,是現實地質對象在圖紙上的映射。如圖7-11所示。

圖7-15 以對象為中心的面向對象數據模型實現圖形和屬性統一存儲

這種數據模型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空間對象與其屬性數據,在物理上分離帶來的諸多難題,進而實現基於關系資料庫的GIS空間數據一與其他非空間關系數據一體化管理,給GIS系統開發、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如利用空間引擎對空間與非空間數據進行操作,同時可以利用大型關系資料庫海量數據管理、事務處理(transaction)、記錄鎖定、並發控制、數據倉庫等功能。

4.GIS與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結合

GIS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藉助GIS,基於大量綜合信息,可進行空間采樣,對構造演化、火成活動、沉積相、礦產形成、模擬區域地質演化等復雜問題進行時空和多元統計分析,對成礦預測和礦產勘查提供有力分析工具。在數據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時、定位的特點,可給出動態(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結果。藉助深部與時間數據,GIS分析實際上可拓展到四維空間。

P.Gardenfors提出在客觀世界和符號表達之間存在著概念層,他將知識表達分為三個層次,即:亞概念層、概念層、符號層,通過亞概念層感知客觀世界,然後通過概念層將感知的內容抽象成為概念進行分類,將概念(分類)通過符號層表達出來。地理信息在概念層形成,在符號層表達,所以地理信息庫的建立就是通過概念層對地理空間(客觀世界)的抽象而形成地理信息概念空間,將該概念空間形式化後就成為本體化的地理信息空間,即可在計算環境下通過符號層(圖形)表達出來。

地質信息系統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構造圖7-16中的地質模型,目的是通過有限的、不完全的並且含有各種雜訊的觀測數據來推斷地下空間的物質、能量的分布和流動情況。

圖7-16 地質認知過程的簡化示意圖

大部分礦產都不是暴露在表面,而是埋在地表深部。利用GIS的方法通過了解地表上層物質的空間分布,就可以判斷礦藏存在的可能性。在一個找礦預測區域往往已知部分礦區和礦點,這些礦區和礦點具有很多的空間屬性和地理屬性,要想很直觀的用以往普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去把它表達出來,可謂耗時費力。而GIS的出現為礦產資源評價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評價工具與手段。GIS是採集、管理、處理、分析、顯示、輸出多種來源的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信息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與RS(遙感)、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結合的「3 S」集成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的迅速發展,GIS在地質找礦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GIS與地質空間資料庫的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建立地質礦產資源資料庫

描述礦產地屬性的數據內容繁雜,類別眾多,可分為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礦產地各類屬性信息認識、分析和評價該礦區也很重要。因此,地理空間信息在礦產資源管理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質礦產資料庫在GIS的支持下,結合礦產資源數據類型可建立多種地理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利用GIS先進的資料庫和圖庫管理對於各種地質圖件和數據的長期保存及修改變得容易。

(2)圖形顯示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專題圖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時也能有效而直觀的反映研究成果。在地質資料庫基礎上,GIS可將各種數據或分析成果以專題圖的形式直觀而有效的顯示,並可進行人機互動式地設計、編輯、修改。在成果輸出方面,GIS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預測成果圖件,直觀清晰,一目瞭然。GIS的這些功能,能將各種礦產資源的文字描述與空間地理位置有效的結合與表達,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數據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3)空間分析功能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是GIS區別於其他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標志。地質資料庫系統涉及GIS多種空間分析功能,結合地質「專家知識」,為大范圍大區域內實現快速、准確的成礦預測創造了有利條件。GIS吸取專家的經驗及知識較容易,並且進行成礦預測具有空間直觀性,避免了預測中的人為因素;能夠彌補一些人工方法的缺陷(如對於斷裂控礦影響寬度帶的確定)。與傳統的方法相比,GIS空間分析功能可以更加迅速地對大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研究周期,

(4)多源信息的集成

地質資料庫的數據是多源數據。有不同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源、不同格式的數據,藉助GIS能將這些多源的數據有機地集成在一起,能提供集成管理多源地學數據(包括以文字、數字為主的屬性信息和以圖形圖像為主的空間信息),具有方便建立模型及進行空間模擬分析的能力,使數據的分析更有效和定量化。進而,可以以多尺度、多方位反映某個地區的地質成礦信息。

由此可見,海量的地質數據與GIS強大的空間信息處理和分析功能的有機結合,是地質領域對多源地學信息綜合分析進行成礦預測劃時代的理想工具。

通過以上三個章節的分析論述,GIS在理論和技術上的日臻完善和強大,使得基於GIS地質圖資料庫的應用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論上,地理空間和地理信息空間的點本質認識以及地理信息元組概念的提出對地理信息應用特別是在地質領域的應用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條理論依據和入口;在技術上,以ArcGIS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統的日益完善:在地理信息表達上,以本體為核心的地理信息表達方式為地質信息的表達及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得原有地理信息所不能完成的知識發現、復雜環境建模等復雜應用在新地理信息系統下成為現實;在地理信息分析技術上,ArcGIS從地理信息庫(知識庫)、基於知識庫的智能可視化,以及地理信息處理三個角度為地理信息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持,特別是9.0版本開發以後,對探索式空間數據分析方法整合使從海量日益復雜的地理信息中進行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可以在空間、時間、屬性一體化方式下進行。

㈥ 小流域土壤侵蝕量用USLE模型計算,植被覆蓋度大,土壤侵蝕量一定小嗎

從教育目的方面出發,USLE因為易於理解造成土壤侵蝕的主要影響因子。但是應用該方程時應注意它是為估計長期平均年土壤損失而開發。你可以嘗試在集成GIS平台上的數據體現,隨著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的發展,GIS被越來越多地用於土壤侵蝕研究。GIS與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結合,使得流域尺度內的土壤侵蝕定量評價得以實現。利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及對柵格數據的計算能力,我們能較快地計算出流域的土壤侵蝕量,對流域內不同土壤侵蝕強度進行可視化,從而查清哪些區域需要加強治理,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合理依據。我也是說出不成熟見解,不知道能否幫到你,如果沒有,還請見諒。

㈦ 大學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案例分析題 (軟體是ARCGIS) 麻煩哪位牛人給以詳細的解答,小弟萬分感謝!!!

都是一些GIS分析的問題,建議看湯國安寫的ARCGIS操作手冊

㈧ 如何利用gis技術定量評價土壤侵蝕

首先你要確定評價因子,每個平價因子所佔的比重是多少。確定完評價因子後,根據每個評價因子進行GIS的空間分析,再把每個評價因子按比重進行疊加分析,最後出成果圖,顯示什麼地方的土壤侵蝕可能性或者是現狀嚴重等。這是一個思路,還可以做別的分析。

㈨ 請問怎麼做土壤侵蝕強度圖啊

GIS類軟體都可以做。常用的有國產的supermap、mapGIS,國外的ARCGIS。
不過,有些部門有成果圖,如土壤侵蝕圖可能水利部門有。
土壤侵蝕類型圖是表示土壤侵蝕類型、強度和分區的地圖。是土壤侵蝕調查研究成果的綜合反映,以及制定水土保持規劃和流域整治的基礎圖件。土壤侵蝕類型、侵蝕強度和侵蝕分區可以綜合表示在一幅圖上,也可以單要素制圖。大比例尺土壤侵蝕圖常用航空像片與地形圖判讀相結合的方法編制。

閱讀全文

與gis土壤侵蝕危險性評價需要什麼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代理開戶的銀行卡怎麼激活 瀏覽:829
長治有什麼古玩市場 瀏覽:720
如何代理小黃車 瀏覽:127
冷門產品視頻怎麼拍攝 瀏覽:117
技術學院軟體哪個好 瀏覽:246
離婚調解包括什麼程序 瀏覽:344
目標點是輸哪個數據 瀏覽:747
小程序訪問許可權在哪裡 瀏覽:823
如何微信小游戲遷移到微信小程序 瀏覽:648
消毒隔離技術包括哪些 瀏覽:931
交易貓未發貨怎麼收貨 瀏覽:115
恆昌惠誠信息咨詢怎麼樣 瀏覽:435
期權交易中如何修煉心性 瀏覽:554
信管家是哪個交易所 瀏覽:925
電腦如何看內存條信息 瀏覽:259
如何刪去手機中的系統數據 瀏覽:753
程序編碼憑證怎麼做 瀏覽:483
宋朝怎麼對外交易 瀏覽:499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5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