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原始數據
原始數據(也被稱為source
data,源數據或者atomic
data,原子數據)。通常認為數據與信息的區別在於:信息是經過加工處理之後的數據,而數據則是未經加工的數據。按照這種標准,數據也就是原始數據。
並不是所有的原始數據都能成為信息,數據成為信息還要經過篩選、組織然後按照一定的格式進行整理才能成為信息。比如,超市裡的POS機每天都會收集到大
量的原始數據,但是,如果不經過處理,這些數據並不能產生什麼信息。經過處理之後的超市數據可以顯示出很多情況,比如客戶喜歡購買什麼東西,客戶通常逛超
市的時間以及他們購買物品的價格範圍等等,這就是信息。這種信息可以用於預測技術,進而制定商業計劃,最終贏得市場。
經過處理之後,原始數據會生成一個資料庫,資料庫中的信息可以用來進一步的處理,經過分析之後,可以用於多種用途。
『貳』 原始資料,原始文件,原始數據的定義與區別
個人認為:原始文件包括申辦者跟研究者或者CRO三方相互之間簽署的一些類似於合同性質的文件和研究者跟受試者簽署的治療方案『知情同意一系列文件等。原始數據就是指受試者在參與臨床試驗時產生的第一手,未經過修改的試驗數據和記錄。包括動物模型試驗所產生的試驗數據。原始資料指記錄原始數據的相關文字資料。包括試驗過程的文字記錄,試驗總結的文字記錄,試驗相關的文獻等。
『叄』 轉錄組原始數據包括什麼
轉錄組原始數據包括遞交原始序列。
轉錄組有兩部分數據要遞交,首先是拼接的轉錄組序列,一般遞交到tsa上,另一個是fastq的原始測序數據,一般遞交到sra上。前兩年還有論文只提交tsa不遞交原始數據,目前發表的論文基本都要提交。這也是便於其他人可以完全重復你的實驗和數據分析的必要要求。
簡介
GSA(Genome Sequence Archive)是一個存儲基因組、轉錄組以及其他Omics原始序列數據的資料庫。GSA允許用戶創建、上傳並存儲序列數據。GSA提供對項目信息(BioProject)、樣本信息(BioSample)、實驗信息(Experiment)以及測序數據的有效組織與管理。
『肆』 什麼叫原始數據,記錄原始數據有什麼要求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這種數據集合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和檢索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1)物理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2)概念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數據
『伍』 生物信息學 下機原始數據分別是什麼樣的
這個沒有明確的數據,持化學進化觀點的學者認為:在原始地球中,天空中有時烈日似火,有時雷鳴電閃;地表熔岩滾滾,火山噴發。
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氨、氫氣、甲烷和水蒸氣等,但沒有游離的氧。
『陸』 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測序原始數據及其處理方式
1. 原始數據的解釋及相關概念
原始數據的概念:
A.測序儀完成測序後生產的測序文件,經過單樣品拆分後,獲得的單樣品測序文件。
B.或者 測序儀測序完成後,由測序儀直接拆分的單樣品測序文件。
——我們常常稱之為「Rawdata」
原始數據展示(illumina測序平台、Fastq格式文件):
Fastq格式文件:基於文本的,保存生物序列(通常是核酸序列)和其質量信息的標准格式,其實質是一種數據存儲格式,其序列以及質量都是使用一個ASCII字元標示,最初有Sanger公司開發,目的是將Fasta序列和質量數據放在一起,目前已經成為高通量測序結果的事實標准。
對於Fastq格式文件內容相關解釋:
1)第一行以「@」開頭,由文件識別標志和讀段名(ID)組成;
2)第二行為鹼基序列;
3)第三行以「+」 開頭,也是由文件識別標志和讀段名(ID)組成,其ID可以省略,但「+」不能省略;
4)第四行是第二行中的序列內容每個鹼基所對應的測序質量值。
2. 數據質控
高通量測序下機的原始數據raw reads中存在一些低質量數據、接頭以及barcode序列等,為消除其對後續分析准確性產生的影響,在數據下機以後對原始數據進行質控處理就成了至關重要的環節。
數據質控的概念:
將原始數據通過系列步驟(或同時進行)質量控制篩選的過程。
質控篩選後的數據,我們常常稱之為「Cleandata」,也稱之為「可以進行後續分析的序列」。
因各服務商提供的質控標准會略有不同,但大體包含(但不限於)如下幾方面:
1)通過index提取序列,並作測序質量控制,質量達不到設置要求的去除,將序列與樣本對應;
2)通過overlap完成拼接,去除index序列,overlap長度和錯配要達到設置的要求,拼接不上的舍棄;
3)拼接完成且長度達不到設定要求的舍棄。
?問題:Cleandata(可用於分析的序列)跟最終參與分析的序列數量相等嗎?
我們將在OTU聚類環節給出答案。
3. 原始數據的重要性
原始數據一切數據分析的根本。分析過程文件、結果文件可以丟失,原始數據在,分析結果可以重現;原始數據一旦丟失,分析結果則不可重現;
原始數據應及時索取或保存。
獲取方式
1)服務商提供:硬碟、網盤、U盤、郵件等數據載體。
2)自留保存:硬碟、上傳NCBI等數據載體。
文章發表時,均需要上傳NCBI,並獲得唯一項目號。
『柒』 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數據對象主要有哪幾類
很多種分類方法,不知道你想說哪種呢?
有一級數據和二級數據之分。前者是未經加工未經分析的原始數據,也叫raw數據,就是本來的各種序列的排布之類的。後者是一些加工過的,有加工者理解在其內的,比如說:其中某些基因是治病基因的(基因注釋)等。
也有按照內容分的,有DNA序列,cDNA序列,ncDNA序列,RNA序列,蛋白質序列等等各種。
也有其他的分類方法,諸如按照測序方法分類的,按照測序的實驗室分類的。
『捌』 pcr原始數據怎麼提供
查詢資料。pcr原始數據包括原始圖片,甚至還有熒光定量(qRT-PCR)的原始數據。還有的機構要求有溶解曲線,擴增曲線,沒有經過任何修飾的免疫組化、免疫熒光圖片。原始證物就是我們文章結果真實性的(證物)。假如真的是由於疏忽,非主觀造假,那麼可以查原始數據,有很多質疑的發表了十幾年的文章也是通過提供了原始的實驗數據和資料進行了更正。
『玖』 實驗室檢測原始記錄包括哪些信息
做為原始記錄,首要條件要保證檢測事件的追溯性,主要包括:人、機、料、法、環、時間等方面。
常見基本內容有:
1、檢驗方法
2、檢測時間
3、檢測物料名稱
4、檢測物料編號
5、檢測項目
6、檢測過程中需要記錄的各種數據
7、檢驗結果
8、檢測人
9、審核人
10、所用設備、環境情況如濕度、溫度(所用設備、環境如果對檢測影響較大的情況)。
(9)生物提供原始數據主要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實驗檢測原始記錄的填寫、計算、復核制度:
1、實驗人員在進行實驗過程中,要認真做好相關實驗記錄,做到數據真實、准確,不得隨意塗改和過後補填。
2、原始記錄按要求的格式和內容填寫,按統一的編號規則編號,記錄填寫內容完整齊全、字跡清晰,書寫一律採用碳素鋼筆或簽字筆,不得使用鉛筆、圓珠筆或紅色筆。
3、原始記錄不得隨意塗改,如有記錯時,應對錯誤數據劃「 = 」道橫線,將正確的數據寫在上方,並加蓋更改人印章,更改印章每張記錄不應超過兩處;原始記錄空白地方應劃上斜杠以示資料完整,原始記錄的有效數字應嚴格按規程修約與保留。
4、應記錄使用主要儀器的型號、編號、量程等,對有溫、濕度要求的檢測項目應記錄測試過程的溫度、濕度。
5、 原始記錄應註明試驗檢測時所用的標准號,必須有試驗、計算、復核人簽署姓名,不得漏簽或代簽。
6、 原始記錄必須復核,復核的主要內容有:
(1)、採用的檢測標准和評定標準是否正確,選用儀器精度或量程是否恰當。
(2)、記錄數據是否准確,計算數據是否正確,保留有效位數和數字修約是否符合規范。
(3)、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是否正確。
(4)、用語是否准確、規范。
(5)、填寫項目及簽名、日期是否完整。
7、 原始記錄完成後應及時出具試驗報告並交資料員歸檔管理,不得影響試驗檢測的時效性。
8、 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停電、儀器設備發生故障、要及時報告實驗室負責人,檢修後重新試驗,並在實驗記錄中註明。
參考資料
網路-檢查記錄
網路-原始記錄
『拾』 原始資料收集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原始資料調查內容一般包括建設場址的勘察和技術經濟資料的調查,具體內容一般包括: 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場址勘察 1)地形、地貌勘察 2)工程地質勘察 3)水文地質勘察 4)氣象資料的調查 5)周圍環境及障礙物的調查
拓展資料:
1.原始資料(firsthand data,original data),指的是在所有地質調查工作中獲得的第一手材料(第一性資料)。原始資料是進行各項綜合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礎。原始資料是進行各項綜合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礎。如區域地質調查中的原始資料包括:地質觀察路線、實測剖面、礦點檢查、物化探工作等的原始記錄和圖件;各類岩石、礦物、古生物標本和各種樣品采樣、鑒定記錄;金屬量測量(包括水系沉積物測量)、重砂分析、薄片等的分析鑒定成果;還有各種數據、登記卡片、登記簿、數據處理程序及記錄等。上述資料的齊全、詳細和可靠程度,將直接影響地質圖件的質量和地質礦產的研究程度。
2.收集方法 首先,要明確資料的收集范圍,如地域范圍、時間范圍,編專業志還要限以專業范圍。地域范圍是根據行政區域所確定的范圍,但應注意收集有關部門經濟、文化輻射與被輻射等超越地域范圍的資料。時間范圍是每部志書凡例所規定的上下限。專業范圍,凡專業所涉及的內容均在范圍之內,應注意打破部門界限,不要收集專業以外的非專業資料。 其次,要了解資料的來源,資料來源極其廣泛,根據資料的不同存在形式,一般分為文字資料、實物資料、口傳資料、音像資料、圖片資料。
3.其中文字資料是編修地方誌主要的資料來源,涉及面廣,主要包括檔案、報刊、史志、譜牒、私人著述、工商實業資料等方面。實物資料,指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實物,如文化遺址、古墓葬、文物、金石、地圖、藝術品、建築物等,都是考察和研究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