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實現溫度感測器數據發送到手機
和我公司的遠程溫度濕度產品大致一樣
這樣與手機互通方式或者單項通訊
常用的有2種方法
第1 在集成電路上 增加gprs或cdma等 2G模塊 插張手機卡 可以直接發送簡訊到指定手機
或者利用手機卡網路數據業務 發送到指定伺服器或者終端設備 通過手機客戶端直接訪問或者下載
第2 不用2g、3g模塊 載入usb rs485 rs232 tcp/ip zigbee wifi 等模塊或者晶元 通過有線或者無線方式與其他設備相連接 最終把數據發送到指定伺服器或者終端上 通過手機客戶端直接訪問或者下載
這些都屬於物聯網概念。
⑵ iOS 給iot設備配網
手機端發送組播給iot設備, iot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組播信息,鏈接wifi,鏈接成功後發送廣播告訴手機已連接成功
此處只展示實現組播的功能, 發送什麼數據, 怎麼發送, 發送多少暫時不討論
手機端組播,需要使用UDP, 已有現成的GCDAsyncUdpSocket可用,可以節省一部分工作
關於GCDAsyncUdpSocket的使用網上有很多文檔,只展示出實現組播功能的一小部分, 當然為了封裝成SDK將GCDAsyncUdpSocket 轉換成了LZXAsyncUdpSocket 以免項目中再次用到 GCDAsyncUdpSocket 時 沖突
單播、組播、廣播差別: https://www.cnblogs.com/wzjhoutai/p/6917477.html
GCDAsyncUdpSocket 組播監聽埠接收數據 https://blog.csdn.net/nogodoss/article/details/27313043
⑶ 智能家居如何把數據發送給手機
智能家居一般有個主機會通過它的聯網把數據傳送到互聯網發送給手機。
⑷ 谷歌Android如何從雲端推送消息到手機
前不久 Chrome to Phone 已經正式發布,可以讓 Android 用戶在自家的 PC 和 手機上親自使用該功能。而 Chrome to Phone 的作者 也發表了一篇技術文章,介紹了C2DM 服務的一些細節。Dave Burke翻譯正文:Android Cloud to Device Messaging (C2DM) 作為 Android 2.2 的一部分已經發布了。C2DM 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開發相關的應用來推送少量數據消息到用戶的手機上。C2DM 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允許我們使用多種 Google 開發工具來創建一種簡單但相當實用的應用類型。用戶可以使用該類型的應用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從他們的台機或者筆電直接 push 到自家的手機上。來自 Google 20% 工作時間的一個實驗性項目 Chrome to Phone 演示了這種類型的應用。Chrome to Phone 包括了一個 Chrome Extension,一個 Android Application,和一個 Google AppEngine 伺服器。所有的代碼都是開源的,可供其它開發者參考如何使用 C2DM。Chrome to Phone 的消息流是一個很典型的推送服務:用戶使用 Android App 在 C2DM 伺服器上注冊,獲得一個設備注冊 ID,這個 ID 跟用戶的 Google 帳號綁定在一起,並且由 AppEngine server 來維護。 AppEngine server 在驗證用戶賬號的合法性後記錄下用戶賬號跟用戶 C2DM 設備注冊 ID 之間的映射關系。Chrome Extension 獲得瀏覽器當前訪問的網址和標題後,把它們發送到 AppEngine server。 AppEngine server 驗證當前登錄的 Google 用戶賬號後,通過該賬號查找到對應的 C2DM 設備注冊 ID。然後通過 HTTP 把 URL 和標題發送到 Google 的C2DM 伺服器。用戶手機上的Android 系統(2.2 以上版本)會一直監聽來自 C2DM 伺服器的推送消息,當 C2DM 伺服器接收到 AppEngine server 發送過來的消息,並且這個消息是發送到用戶手機所綁定的 C2DM 設備注冊ID 時,就會發送給用戶手機,而手機上 Android 系統收到消息後則會發起一個 Intent broadcast(意圖廣播),接著跟該 Intent 對應的 Android App 被激活,再把這個 Intent 轉換成相應的新 Intent 並路由到其它 Apps 上面去(比如瀏覽器,撥號軟體,地圖軟體等)。(路由路徑:」Chrome to Phone」 Chrome Extension(PC)-> 「Chrome to Phone」 AppEngine server -> C2DM server -> Android OS(Mobile) -> 「Chrome to Phone」 Android App -> Android Browser)"Chrome to Phone" Chrome Extension這里一個有趣的設計是像 URL 和標題這樣輕量級的數據會附隨在推送消息上,直接從 C2DM 伺服器發送到手機上。URL 會使用hash編碼產生一個 collapse_key 來防止重復發送。另外一個可選的方式是(也更適用於數據量較大的情況),伺服器只發送簡單的推送消息來激活手機上的 App,然後 App 再訪問伺服器獲得額外的數據。Chrome to Phone 的代碼可以在網上找到。 AppEngine 和 Android App 代碼都包括了一個可重用的包 com.google.android.c2dm 用於處理底層的 C2DM 交互事務 (例如配置,任務隊列管理等)。Chrome to Phone 提供了有用的功能,不過它最有趣的地方是在於提供了如何使用 Android C2DM 服務的示例。譯後語: Google 的 Android C2DM 服務能夠像 LBS 一樣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應用類型嗎?利用從雲端的伺服器往手機推送消息的功能,讓手機跟網路上的其它機器,包括伺服器,用戶自己的PC等更緊密的聯系在一 起,的確提供了一個智能設備跟移動互聯網之間如何無縫銜接的一個範例。讀者您是怎樣看待 Android C2DM 這樣的服務呢?歡迎留言。
⑸ 如何把舊手機數據傳輸到新手機上
現在手機都有一鍵互機的功能,把新舊手機處於同一個網段,點換機,選擇新舊手機,就可以把舊手機的數據全部的傳入新手機中。
⑹ 小米曾學忠談手機影像IoT能力開放 IoT設備可訪問手機
11月10日,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為網友們帶來了手機影像能力開放的第二部分——手機影像IoT處理能力開放,為我們揭秘了影像能力的更多玄機。
手機本身有著強大的硬體算力,小米手機的相機在軟體、演算法和調試能力上做了一定能力的積累,而IoT設備受限於硬體的成本,平台能力等限制,圖像往往不盡如人意,而小米的影像能力可以為IoT影像賦能。經過授權的IoT設備可以訪問授信手機,確保數據訪問安全。IoT設備通過網路可以將照片或者視頻通過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傳送給eco engine,它負責對影像做處理,處理完的影像內容既可以返回給IoT設備,也可以留在手機上。
手機處理完的照片在動態范圍、對比度、雜訊、解析力等方面都可以獲得提升,可以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IoT設備連接方式,一是IoT設備可以基於多媒體協議直接連接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二是通過IoT設備自己的APP,訪問camera eco engine,做圖像處理,使用方式由APP自行決定。
⑺ gsm模塊與手機怎麼連接
gsm模塊與手機怎麼連接
兩個模塊都是使用串口操作的吧,可以從一個串口讀取了數據,由另一個串口發出就可以了關鍵是兩個模塊的配置使用。
需要發送到伺服器,然後伺服器在發送到手機,可以參考onenet。
使用iot模塊或者GPRS模塊DTU透傳功能即...
GSM通信需要接一個雲平台,然後手機也是登這個雲平台獲取相應的信息。
你可以用這個模塊連接到雲平台,然後用雲平台進行控制。
⑻ 同一賬號上,如何將電腦端平台技術指標同步到手機端上
手機mt4是不能添加自編指標的,目前手機端MT4不支持增加或編輯外來指標的,技術還沒發展到這一步。不過手機平台提供30種技術指標,基本上可以滿足大多數技術分析需求。如果投資人想要使用mt4自編指標的話,只能使用電腦版mt4.
mt4電腦板自編指標的安裝方法很簡單,打開MT4平台,之後點擊左上角,文件-打開數據文件夾,再找MQL4這個文件夾,進入MQL4這個文件夾之後,可以看到Experts,然後將EA程序復制到該文件夾下。如是技術指標,是復制到Indicators。具體步驟,可以參考:mt4添加自編指標。
⑼ IoT無線通訊技術
Wi-Fi最大的優點是連接快速持久穩定,它是解決IoT設備端連接的首選方案,唯一需要考慮的是智能設備對於Wi-Fi的覆蓋范圍的依賴導致智能設備的活動范圍比較小,缺點是不適合隨身攜帶或戶外場景
1、3765C考勤機是一款典型的通過Wi-Fi與雲平台連接通訊設備,但是手機與其連接藉助的是Bluetooth通訊
藍牙最大的優點是不依賴於外部網路,便攜,低功耗,只要有手機和相應的智能設備,就能夠保持穩定的連接,走到哪連到哪,所以大部分運動的智能設備和戶外使用的設備都會優先考慮Bluetooth。它的主要不足有:
1.不能直接連接雲端
2.傳輸速度比較慢,只能用於數據量較小的傳輸
3.組網能力比較弱(距離近(大概10米)、藍牙的組網一個central只能連接7個外設)
13650簽到機採用的藍牙通訊:校驗設備、設置各種參數,簽到機的發現採用的Beacon協議(而Beacon協議也是藍牙協議的擴展):智能手環與手機之間的通訊是藍牙通訊
Wi-Fi的不足是智能設備移動范圍小,藍牙的短板是設備不能直接連雲端和組網能力弱。而WWAN既可以移動,也可以隨時聯網,看上去好像完全彌補了Wi-Fi和Bluetooth的不足,實際上它也兩個主要的短板
1.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比較高的費用
2.網路狀況不穩定,常常遇到無網或弱網的環境
智能設備車載Wi-Fi
前面介紹了主流的三種無線技術佔到了所有IoT使用場景的95% ,剩下的是一些特殊場景用到的無線技術選型
ZigBee,也稱紫蜂,是一種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上協議,底層是採用IEEE 802.15.4標准規范的媒體訪問層與物理層。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電、低成本、支持大量網上節點、支持多種網上拓撲、低復雜度、快速、可靠、安全
例如在全屋智能場景中,家中已存在大量IoT設備,如果使用Wi-Fi方案,每個設備配網會非常麻煩,並且Wi-Fi每次做移動,修改密碼,智能設備都要一一作出調整。如果使用藍牙方案,以目前BLE4.2標准,藍牙的組網一個central連接7個外設,但是藍牙的組網能力弱也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在全屋智能場景中,經常會使用ZigBee+Wi-Fi的二合一網關。ZigBee和藍牙一樣都是近距離低功耗的通訊技術,但他對比藍牙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強大的組網能力,在全屋智能場景中,IoT設備多達十幾個,藍牙的配網模式滿足不了需求,所以一般會使用搭配ZigBee和Wi-Fi的二合一網關,通過ZigBee連接IoT設備,通過Wi-Fi將數據同步到雲端
智能家居場景
智能家居的通信一般使用Wi-Fi,藍牙,Zigbee。而我們的手機,平板可以通過藍牙和Wi-Fi接入進行數傳通信。電腦可以通過Wi-Fi
此方案中,藍牙和Wifi都可以作為設備的接入點,即使身邊沒有專業的Zigbee控制器,也可以通過藍牙,Wifi這些常用的設備接入,最終通過串口控制另一個可接入模塊和Zigbee的主設備
例如飛行器的使用場景,飛行器一般都在沒有Wi-Fi的環境使用,所以Wi-Fi不滿足,飛行器常常有較遠的飛行距離,所以Bluetooth和ZigBee不滿足,另外飛行器常常在海邊、山上等GPRS無線信號或者弱網的環境使用,所以WWAN也不合適,從上述來看單一的無線通訊模塊都不能很好的解決飛行器的通訊需求,所以飛行器需要用的是多種無線模塊的組合使用,通過Bluetooth讓遙控器和手機連接,通過Sub1GHZ處理長距離時飛行器和遙控器之間的通訊,通過其他波長處理中距離或短距離飛行中的數據通信,這種組合技能滿足手機操控,又能在中距離有高質量的圖像數據,在遠距離還能繼續控制
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是一種專為「萬物互聯」打造的蜂窩網路連接技術,萬物互聯網路的一個重要分支。顧名思義,NB-IoT 所佔用的帶寬很窄,只需約 180KHz,而且使用License 頻段,可採取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路共存,並且能夠直接部署在GSM、UMTS 或 LTE 網路,即2/3/4G的網路上,實現現有網路的復用,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移動網路作為全球覆蓋范圍最大的網路,其接入能力可謂得天獨厚,基於蜂窩網路的 NB-IoT 連接技術的前景更加被看好,已經逐漸作為開啟萬物互聯時代的鑰匙,而被商用到物聯網行業中
2014年,華為與沃達豐共同提出 NB-M2M
2015年5月,華為和高通共同宣布了一種融合的解決方案,即上行採用 FDMA 多址方式,下行採用 OFDM 多址方式,命名為 NB-CIoT(Narrow Band Cellular IoT)
2015年8月10日,在 GERAN SI階段最後一次會議,愛立信聯合幾家公司提出了 NB-LTE(Narrow Band LTE)的概念
2015年9月,3GPP在2015年9月的 RAN 全會達成一致,NB-CIoT 和 NB-LTE 兩個技術方案進行融合形成了 NB-IoT WID。NB-CIoT 演進到了 NB-IoT(Narrow Band IoT),確立 NB-IoT 為窄帶蜂窩物聯網的唯一標准
2016年4月,倫敦 M2M 大會上華為宣布與沃達豐成立 NB-IoT 開放實驗室
2016年4月,NB-IoT 物理層標准在 3GPP R13 凍結
2016年6月,NB-IoT核心標准正式在3GPP R13凍結
2017年一季度,根據《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劃》,把 NB-IoT 網路定為信息通信業「十三五」的重點工程之一
2017年4月1日,海爾、中國電信、華為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基於新一代 NB-loT 技術的物聯網智慧生活方案
2017年4月25日,全球移動通信設備供應商協會發布數據,目前全球僅有4張 NB-IoT 商用網路。但同時又指出,至少有13個國家的18家運營商規劃部署或正在測試40張 NB-IoT 網路
2017年5月,軟銀與愛立信合作,將在日本全面部署 Cat-M1 和 NB-IoT 網路,以期率先在日本國內推出商用蜂窩物聯網業務
2017年5月,中國聯通上海宣布5月底完成上海市 NB-IoT 商用部署。上海聯通在2016年上半年,建設了全球首個 pre NB-IoT 大規模連續覆蓋區域—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並攜手華為共同發布 NB-IoT 技術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
2017年5月,華為 NB-IoT 晶元 Boudica 120在6月底大規模發貨
從2018年開始全面推進國家范圍內的 NB-IoT 商用部署。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已經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試用商反饋也是一片良好,垂直使用場景也是數不勝數
NB-IoT目前的應用
綜上所述,NB-IoT 就像一個可以保障 5G 大范圍完美落地的安全氣墊。建設基於 NB-IoT 技術的物聯網垂直行業應用將趨於更加簡單,分工更加明晰。在 5G 大家庭里,它是一個溫潤如水的大哥。有山的背膀和水的包容力。是 5G 家裡穩定又踏實的「經濟適用男」。是家裡第一個沖向前線的人,並且為了實現家庭的大目標盡可能完善自己。飛速發展的 5G 時代里,它是勇攀高峰的保險繩
對前面無線通訊技術的做個總結,優缺點以及適用於哪些領域一目瞭然
對於未來的Bluetooth5.0以及NB-IoT都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技術,Bluetooth5.0相比4.2,在組網和傳輸距離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連接范圍擴大了4倍,速度提高了2倍,無連接數據廣播能力提高了8倍,Bluetooth5.0對於ZigBee的沖擊影響可想而知
而NB-IoT目前的提出就是針對IoT的使用場景,其中最大的特色是覆蓋面廣,價格便宜。NB-IoT現在聯盟的力量很強大,大部分晶元商,通訊商,電信運營商都參與其中,都在積極的推進NB-IoT的公共網路建設,未來潛力非常值得關注
IoT技術選型及模型設計的思考
什麼是NB-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