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庫系統的組成是什麼
資料庫系統(Database System, DBS)通常由硬體、軟體、資料庫和用戶組成,管理的對 象是數據。其中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包括四大組件:用戶、數據、軟體和硬體。
2. 資料庫系統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資料庫、硬體、軟體、人員4個部分組成:
1、資料庫是指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可共享的數據的集合。資料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學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具有較小的冗餘,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硬體是構成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物理設備,包括存儲所需的外部設備。硬體的配置應滿足整個資料庫系統的需要。
3、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及應用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軟體,是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工作,解決如何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如何高效獲取和維護數據的系統軟體。
4、人員主要有4類。系統分析員和資料庫設計人員,負責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規范說明;應用程序員,負責編寫使用資料庫的應用程序。
對資料庫系統的基本要求是:
①能夠保證數據的獨立性。數據和程序相互獨立有利於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節省開發費用。
②冗餘數據少,數據共享程度高。
③系統的用戶介面簡單,用戶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④能夠確保系統運行可靠,出現故障時能迅速排除;能夠保護數據不受者訪問或破壞;能夠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一旦產生也能及時發現。
性能
①能夠保證數據的獨立性。數據和程序相互獨立有利於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節省開發費用。
②冗餘數據少,數據共享程度高。
③系統的用戶介面簡單,用戶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④能夠確保系統運行可靠,出現故障時能迅速排除;能夠保護數據不受非受權者訪問或破壞;能夠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一旦產生也能及時發現。
⑤有重新組織數據的能力,能改變數據的存儲結構或數據存儲位置,以適應用戶操作特性的變化,改善由於頻繁插入、刪除操作造成的數據組織零亂和時空性能變壞的狀況。
3. 什麼是軟體和什麼是硬體
1、軟體
軟體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
一般來講軟體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軟體並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計算機(這里的計算機是指廣義的計算機)上運行的電腦程序,與這些電腦程序相關的文檔一般也被認為是軟體的一部分。
2、硬體
硬體是計算機硬體的簡稱,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由電子,機械和光電元件等組成的各種物理裝置的總稱。這些物理裝置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體運行提供物質基礎。
簡而言之,硬體的功能是輸入並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
(3)資料庫硬體和軟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軟體的分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為計算機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為操作系統和系統軟體,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基本的軟體。
系統軟體是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系統軟體使得計算機使用者和其他軟體將計算機當作一個整體而不需要顧及到底層每個硬體是如何工作的。
2、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並不針對某一特定應用領域,而應用軟體則相反,不同的應用軟體根據用戶和所服務的領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應用軟體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被開發的軟體。它可以是一個特定的程序,比如一個圖像瀏覽器。也可以是一組功能聯系緊密,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軟的Office軟體。也可以是一個由眾多獨立程序組成的龐大的軟體系統,比如資料庫管理系統。
4. 資料庫一般包括哪些內容,系統軟體有什麼
資料庫應用系統(簡稱資料庫系統)是指引進了資料庫技術後的整個計算機系統,它是由有關的硬體、軟體、數據和人員四個部分組合而形成的,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x0dx0ax0dx0a硬體環境是資料庫系統的物理支持,包括CPU、內存、外存及輸入/輸出設備。由於資料庫系統承擔著數據管理的任務,它要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工作,而且本身包含著資料庫管理例行程序、應用程序等,因此要有足夠大的內存開銷。同時,由於用戶的數據、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都要保存在外存上,所以對外存容量的要求也很高。x0dx0ax0dx0a軟體系統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類。系統軟體主要包括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開發應用系統的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系統、應用系統開發的工具軟體等。它們為開發應用系統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其中資料庫管理系統是連接資料庫和用戶之間的紐帶,是軟體系統的核心。應用軟體是指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由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行開發的應用程序。x0dx0ax0dx0a數據是資料庫系統的管理對象,是為用戶提供數據的信息源。x0dx0ax0dx0a資料庫系統的人員是指管理、開發和使用資料庫系統的全部人員,主要包括資料庫管理員、系統分析員、應用程序員和用戶。不同的人員涉及不同的數據抽象級別,資料庫管理員負責管理和控制資料庫系統;系統分析員負責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和規范說明,確定系統的軟硬體配置、系統的功能及資料庫概念設計;應用程序員負責設計應用系統的程序模塊,根基資料庫的外模式來編寫應用程序;最總用戶通過應用系統提供的用戶介面界面使用資料庫。常用的介面方式有菜單驅動、圖形顯示、表格操作等,這些介面為用戶提供了簡明直觀的數據表示和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
5. 資料庫系統是由硬體系統資料庫資料庫系統軟體系統什麼用戶等構成
資料庫系統是由硬體系統資料庫資料庫系統軟體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用戶等構成。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可知:資料庫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資料庫後的系統,它主要由資料庫、資料庫用戶、計算機硬體系統和計算機軟體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用戶幾部分組成。
6. 什麼是軟體和什麼是硬體
一、軟體是一種邏輯的產品,與硬體產品有本質的區別
硬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部件或設備。在研製硬體產品時,人的創造性活動表現在把原材料轉變成有形的物理產品。
而軟體產品是以程序和文檔的形式存在,通過在計算機上運行來體現他的作用。在研製軟體產品的過程中,人們的生產活動表現在要創造性地抽象出問題的求解模型,然後根據求解模型寫出程序,最後經過調試、運行程序得到求解問題的結果。整個生產、開發過程是在無形化方式下完成的,其能見度極差,這給軟體開發、生產過程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軟體產品質量的體現方式與硬體產品不同
質量體現方式不同表現在兩個方面。硬體產品設計定型後可以批量生產,產品質量通過質量檢測體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生產、加工過程一旦失誤。硬體產品可能就會因為質量問題而報廢。而軟體產品不能用傳統意義上的製造進行生產,就目前軟體開發技術而言,軟體生產還是「定製」的,只能針對特定問題進行設計或實現。但是軟體愛你產品一旦實現後,其生產過程只是復制而已,而復制生產出來的軟體質量是相同的。設計出來的軟體即使出現質量問題,產品也不會報廢,通過修改、測試,還可以將「報廢」的軟體「修復」,投入正常運行。可見軟體的質量保證機制比硬體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三、軟體產品的成本構成與硬體產品不同
硬體產品的成本構成中有形的物質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就硬體產品生存周期而言,成本構成中設計、生產環節占絕大部分,而售後服務只佔少部分。
軟體生產主要靠腦力勞動。軟體產品的成本構成中人力資源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軟體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在開發和研製。研製成功後,產品生產就簡單了,通過復制就能批量生產。
四、軟體產品的失敗曲線與硬體產品不同
硬體產品存在老化和折舊問題。當一個硬體部件磨損時可以用一個新部件去替換他。硬體會因為主要部件的磨損而最終被淘汰。
對於軟體而言,不存在折舊和磨損問題,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永遠使用下去。但是軟體故障的排除要比硬體故障的排除復雜得多。軟體故障主要是因為軟體設計或編碼的錯誤所致,必須重新設計和編碼才能解決問題。
軟體在其開發初始階段在很高的失敗率,這主要是由於需求分析不切合實際或設計錯誤等引起的。當開發過程中的錯誤被糾正後,其失敗率便下降到一定水平並保持相對穩定,直到該軟體被廢棄不用。在軟體進行大的改動時,也會導致失敗率急劇上升。
五、大多數軟體任然是定製產生的
硬體產品一旦設計定型,其生產技術、加工工藝和流程管理也就確定下來,這樣便於實現硬體產品的標准化、系列化成批生產。由於硬體產品具有標準的框架和介面,不論哪個廠家的產品,用戶買來都可以集成、組裝和替換使用。
盡管軟體產品復用是軟體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在某些局部范圍內幾家領軍軟體企業也建立了一些軟體組件復用的技術標准。例如,OMG的CORBA,mICROSOFT的COM,sun的J2EE等,但是目前還做不到大范圍使用軟體替代品。大多數軟體任然是為特定任務或用戶定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