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文收錄情況是什麼意思
收錄情況是指文章在發表之後,期刊如果被資料庫收錄就可以查到該論文,這就說明論文被資料庫成功收錄了,我國有很多收錄論文的資料庫,常見的有知網、維普、萬方、龍源等,也是耳熟能詳的資料庫。論文在被雜志社錄用刊登之後,雜志會做成電子版直接收錄進資料庫里,文章被哪個數據收錄要看期刊被哪些資料庫收錄。
(1)國外數據收錄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在了解發表的論文題目、論文編號、作者名稱、發表日期、期刊名稱、國內刊號、國外刊號、有哪些資料庫收錄填寫進去,尤其期刊被收錄的資料庫名稱要填寫全面。
如《中國葯房》這本期刊的收錄資料庫非常多,國內國外均有,具體是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哥白尼索引(波蘭)、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這么多資料庫不可能每個都去查,一般看單位要求哪些資料庫,一般也就常用的幾個資料庫,查找對應資料庫有沒有你論文就行了。
⑵ SCI、EI、CA收錄情況是什麼
1、EI:
美國的工程指數幾乎涵蓋了工程技術的所有領域。例如:電力、電氣、電子、自控、礦冶、金屬技術、機械製造、土木工程、水利等,具有綜合性強、數據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告量大、報告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它有兩個資料庫,核心資料庫EI Compendex和非核心資料庫EI page one,目前,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都認可了核心資料庫。
2、SCI:
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與信息研究所(ISI)於1961年建立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涵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學、獸醫學、工程技術等綜合檢索期刊,尤其體現了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它是世界三大檢索系統之一,也是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公認的檢索類別中最著名的一個。
3、CA:
化學文摘社成立於1907年,由中國科學院編輯出版,它是世界上最全面、應用最廣泛的文獻檢索工具。它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專業檢索。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
SCI創刊於1961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路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碟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網際網路進行檢索。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⑶ 什麼是 SCI收錄
如下參考:
科學引文索引(SCI)是美國費城ISI的尤金·加菲爾德(EugeneGarfield)於1957年建立的引文資料庫。SCI(ScienceCitationIndex)、EI(EngineeringIndex)和ISTP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統計和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發布了《關於規范高等院校使用SCI論文相關指標正確評價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打破論文「SCI」,也要有所突破,拿出針對性的努力,操作性強,廢除「紙上論」,樹立正確的評價指南。
影響:
SCIE引文索引以S.C.Bradford的文獻離散定律理論和E.Garfield的引文分析理論為基礎,通過統計論文被引頻次,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維度評價和研究。為了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科研單位和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以反映其國際學術水平。因此SCI是國際公認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
《科學引文索引》以其獨特的引文方法和綜合的科學數據,通過統計大量被引次數,獲得某一學科某一期刊、某一論文的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實時指數等定量指標,對期刊和論文進行排名。高被引頻次表明本文在研究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由於SCI收錄的論文主要是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論文,因此SCI指數主要用於評價基礎研究成果,而基礎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學術論文。因此,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成果往往簡化為如何評價論文所載內容對科學知識進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