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省96個縣(市、區)機構改革方案出台
我省96個縣(市、區)的機構改革方案近日全部出台。各縣(市、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借鑒省級機構改革成功經驗,在落實省委規定的22項機構改革重點任務上,不搞變通、不打折扣、不搭便車,確保在縣(市、區)機構限額內。2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避免出現「幾個局長一個兵」的現象
根據《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市縣機構改革的總體意見》,市縣機構實行總量控制和限額管理。
寶應縣等15個「大縣」、張家港市等22個縣級市、南京市玄武區等28個「大區」,機構不超過37個;響水縣等4個「中縣」、蘇州市吳中區等23個「中區」,機構不超過35個;蘇州市姑蘇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虎丘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市新吳區(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州市新北區(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4個「區政合一」的區,機構不超過30個。
《總體意見》除對市縣黨政機構限額作出具體規定外,還要求:機構的行政編制,市級原則上不少於20名,縣級原則上不少於10名;內設機構的行政編制不少於3名。對此,省委編辦主任俞軍解釋:「這是防止機構職責過於分散,避免出現『幾個局長一個兵』的現象,使人員編制結構更合理、更科學。」
此次機構改革,我省將縣(市、區)副科級以上(南京市轄區副處級以上)、承擔行政職能的645個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改革范圍,根除掛牌機構實體化和「事業局」。
部分市級特色機構,「延伸」至縣級
22項重點任務,包括新組建和優化12個政府機構。其中,退役軍人事務局、應急管理局,96個縣(市、區)全部組建;醫療保障局,淮安、鹽城、宿遷所轄縣(市、區)全部組建,其餘10個設區市中共有34個縣(市、區)組建醫療保障局;農業農村部門,多數縣(市、區)組建,但記者看到南京市玄武區、秦淮區、鼓樓區、建鄴區,蘇州市姑蘇區,無錫市梁溪區既未單獨設置農業農村局,也不在其他機構掛農業農村局牌子,體現出「完全城市化」的特點。
南京、無錫均單獨設置大數據管理局。不過,在96個縣(市、區)中,僅無錫市梁溪區單獨設置大數據管理局;無錫所轄其餘6個市、區,都在工業和信息化局掛大數據管理局牌子;南京11個區,都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掛大數據管理局牌子。
南京是唯一組建投資促進局的設區市。該市棲霞區、江寧區、浦口區、高淳區在商務局掛投資促進局牌子,另外7個區都單獨設置投資促進局。淮安、南通雖未設置市級投資促進機構,但淮安市清江浦區、洪澤區均設置投資促進局,南通市崇川區、港閘區設置投資促進局、投資服務局。
蘇州將市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辦公室,設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該市所轄4市、5區,都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縣級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辦公室。
常州市新北區有兩個全省獨一無二的機構——創意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綜合保稅區管理局。
袁慶鋒 徐冠英
② 大數據管理局有實權嗎
目前各地大數據管理局的職責,目前主要包括1)組織實施大數據、信息化、智慧城市政策措施;2)推進社會經濟、民生保障各領域大數據開發應用,引導和推動大數據分析研究和應用工作;3)統籌政務信息網絡系統、政務數據中心、電子政務基礎設施以及全省基礎性、公共性政務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和管理;4)統籌政府數據採集匯聚、登記管理、共享開放和推動社會數據匯聚融合、互聯互通;5)組織實施大數據安全體系建設和安全保障工作;6)負責政府數據資產的登記、管理和運營,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承擔大數據、信息化領域對外交流合作,組織大數據、信息化領域相關企業參與國際國內重大交流合作活動和承辦大數據、信息化會展活動;7)指導大數據、信息化、智慧城市領域行業協會、學會、聯盟機構工作以及大數據、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並擬訂、組織實施大數據、信息化人才發展規劃,組織協調大數據、信息化人才教育有關工作。近期,湖南、遼寧、海南、山東、江蘇、廣東等省的機構改革方案已經通過,其中山東、福建等省新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再加上廣東等省在省經信委內部設立大數據局,意味著很多省份開始高度重視大數據戰略和智慧城市戰略,而大數據管理局的設立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
當下我們正在闊步邁入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的關鍵在於雲計算、大數據和演算法三大因素,其中雲計算是前提,大數據是燃料和基礎,演算法是靈魂。當前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都是靠海量的大數據「喂」出來的,即靠大數據驅動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無數據不智能」。
具體到當下各級政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無疑更是關鍵中的關鍵。然而,從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實踐來看,最大痛點和瓶頸也正是數據的匱乏。
各地大數據匱乏的核心症結在於各級部門未能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缺乏匯集大數據的意識和動力,而關鍵則是缺乏相應的大數據相關機構。
大數據管理局的成立表明,當地政府已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專職機構的設立也能真正敦促各級各部門更重視大數據建設,進而為當地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
在實踐中,多元關聯的大數據能發揮更好的效用,但是由於各級各部門從部門利益出發,寧願讓數據爛在自己手中也不願共享數據。這一方面導致了一個個的「數據孤島」,難以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相互割裂的數據事實上根本不是大數據,只能被稱為「小數據」。
例如,工商數據在工商部門,金融數據在金融辦,醫療數據在醫療部門,房屋數據在房管部門。而新設立的大數據管理局,通過有效措施,能切實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效率,而且能夠幫助相關部門提升現代治理能力。
例如,蘇州市實現了水、電、氣的數據互通,相關部門發現,有一戶住戶登記沒有人居住,但是水、電、氣卻顯示有人居住,根據這條線索,公安部門抓獲了兩名通緝犯。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而一旦數據能完全互聯互通,則政府目前所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務,99%都可以在線上辦理,不僅「最多跑一次」將變為「一生只要跑一次」,甚至有些服務會變為「一生一次也不用跑」。不僅智慧政務服務將能得到真正體現,而且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當然,當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之後,數據在整個政府部門內部就是透明的,就有工作人員泄露數據的可能。因此,可以在傳統授權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的加密機制對數據進行加密,並建立起有效的數據溯源機制來有效防範數據泄露的風險。
毫無疑問,大數據管理局的設立,為智慧城市的轉型提供了有力抓手,但要真正轉型成功,還任重道遠。在今年疫情的倒逼下,幾乎所有企業都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企業不再糾結於「不轉型等死,轉不好型找死」的選擇題中,而是開始堅定地找尋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方法。
③ 大數據局歸哪個部門管
大數據局的主要職能是:
1、按照國家、省的要求擬定大數據標准體系和考核體系,組織實施大數據採集、管理、開放、交易、應用等相關工作。
2、統籌推進社會經濟各領域大數據開放應用。
3、統籌協調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推進工作等。
4、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電子政務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和規劃方案,編制全市電子政務發展規劃、技術標准及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5、完善全市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資料庫建設,推進全市跨部門數據交換共享平台的建設和應用。大數據管理機構作為一個政府職能部門,主要發揮數據整合作用,為優化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技術基礎;同時對數據經濟的發展進行管理和引導。
傳統的信息多頭交叉管理,使得「信息孤島」現象不可避免。為解決這個問題,各地在大數據管理機構設立過程中,基本上是以政務信息富集的部門作為班底來組建,以實現公共數據資源統籌管理。
如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以構建全市數據資源共享體系為重要目標,山東省大數據局將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作為重要任務,江西省大數據中心直接在省信息中心掛牌成立,都體現了這一趨勢。新興部門,值得報考。山東省大數據局,為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數字山東」,在省政府辦公廳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等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山東省大數據局,為山東省政府直屬機構。
2018年10月,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機構設置方案,山東省大數據局為山東省政府直屬機構。
根據《山東省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在省政府辦公廳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等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省大數據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牽頭制定並組織實施全省大數據發展應用規劃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設「數字山東」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數據開放平台和標准體系,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利用,承擔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管理工作;指導協調大數據產業發展,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
④ 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怎麼退出
不可以退出。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於2019年5月23日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個以法定機構形式設立的省級大數據管理局,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在省政府領導下,堅持創新、市場化、與國際接軌的基本原則,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加快推進海南大數據發展,是不可以退出的。
⑤ 我國大數據發展的現狀是怎樣的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都越來越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因此,近年來,各地紛紛成立大數據發展局,企業紛紛推動數據資產治理,大數據輻射的行業也從傳統的電信、金融逐漸擴展到工業、醫療、教育等。一時間,彷彿各行各業都在談大數據,人人都在談大數據。但也有聲音說大數據迎來了「七年之癢」,面對大數據熱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國大數據究竟發展得如何?未來我國大數據發展還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1、大數據產業進展顯著
過去幾年,大數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數據也成了堪比石油、黃金、鑽石的戰略資源。五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日漸完善,技術、應用和產業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
在政策方面,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數據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完善,目前已經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自從2014年「大數據」這個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掀開了全新的篇章。在頂層設計上,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產業發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總體部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經出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衛健、農業、環保、檢察、稅務等部門還出台了領域大數據發展的具體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級行政區都發布了大數據相關的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可以說,大數據的政策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經紛紛進入落地實施甚至評估檢查階段。
在技術方面,我國大數據技術發展屬於「全球第一梯隊」,但國產核心技術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獨有的大體量應用場景和多類型實踐模式,促進了大數據領域技術創新速度和能力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技術全面性上,我國平台類、管理類、應用類技術均具有大面積落地案例和研究;在應用規模方面,我國已經完成大數據領域的最大集群公開能力測試,達到了萬台節點;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國大數據產品在國際大數據技術能力競爭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幾名的好成績;在知識產權方面,2018年我國大數據領域專利公開量約佔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大數據技術大部分為基於國外開源產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術能力亟待加強。例如,目前國內主流大數據平台技術中,自研比例不超過10%。
在產業方面,我國大數據產業多年來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但面臨提質增效的關鍵轉型。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延續多年來的增速,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有望達到5400億元,同比增長15%。然而,綜合國內外環境、新興技術發展等多種因素,大數據產業的增速出現了下滑。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也面臨著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在應用方面,大數據的行業應用更加廣泛,正加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大數據工具的門檻降低以及企業數據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到大數據帶來的「甜頭」。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來說,與大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業擴展到政務、健康醫療、工業、交通物流、能源行業、教育文化等,行業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
2、產業的五大困局
雖然我國大數據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涉及核心技術的產業發展薄弱,未能有效提升我國核心技術競爭力。核心技術的影響力在大數據產業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由於大數據企業在完成產品開發後,可以近乎零成本無限制的復制,因此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很容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即憑借具體的信息產品贏得海量用戶獲得壟斷地位。當前,從大數據技術與產品的供給側看,我國雖然在局部技術實現了單點突破,但大數據領域系統性、平台級核心技術創新仍不多見。大數據處理工具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企業用的都是國外的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技術,自主核心技術突破還有待時日。尤其是開源產品的技術標准方面,我國的影響力尚亟待提升。
二是,數據孤島和壁壘降低了大數據產業資源配置效率。大數據產業發展必須實現數據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共享,如果數據不開放、不共享,數據整合就不能實現,數據價值也會大大降低。無論是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還是其他數據,數據擁有者往往不願對其進行開放流通。受制於前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政府數據往往還存在著諸多「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數據價值難以發揮。
三是,數據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風險。大數據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創新活力的同時,也使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乃至大數據平台安全等面臨新威脅與新風險。海量多源數據在大數據平台匯聚,來自多個用戶的數據可能存儲在同一個數據池中,並分別被不同用戶使用,極易引發數據泄露風險。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21.90 -5.19%,診股)進行挖掘分析所得結果可能包含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敏感信息,需要對分析結果的共享和披露加強安全管理。
四是,產業壟斷與惡性競爭現象頻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由於資源型產業門檻低、利潤高,新興的大數據企業往往首先將目光盯在獲取數據資源上面。大量依託數據資源優勢的企業誕生,為大數據產業帶來了低附加值的壟斷經濟模式,使得依靠技術壁壘打江山的企業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放緩了技術研發的步伐。同時,數據壟斷問題也愈發明顯。少數互聯網巨頭企業擁有巨大數據,不但對產業發展不利,甚至存在巨大的數據聚集隱患。
五是,各地發展同質化嚴重,普遍存在重存儲輕應用的現象。由於缺乏統一的大數據產業分類統計體系和產業運行監測手段,各地大數據產業的定位相似,同質化競爭加劇。而盲目的重復建設,更是可能導致大數據產業過剩。同時,由於部分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有限,大數據應用場景不夠豐富,更是以數據中心等大數據存儲設施的建設作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關鍵,且規模巨大,目標動輒以百萬台計,後期若無法有效利用,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⑥ 哪裡的數據中心管理
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各省市逐漸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隨之更加便捷。同時,當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之後,將更有效地利用和挖掘數據價值。如今,我國已有數十個省級以上大數據管理局。
01
北京市大數據中心
成立時間:2018年11月
隸屬機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級別:正局級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2號數字北京大廈
主要職責:
1.負責研究提出本市大數據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建議;
2.負責本市政務數據和相關社會數據的匯聚、管理、共享、開放和評估;
3.負責市級政務雲、大數據管理平台等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維和應用支撐;
4.負責社會信用數據應用服務;承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輔助性、事務性工作;
5.負責「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化基礎支撐平台的建設、運維和保障;
6.承擔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技術性審核的支撐服務工作;
7.承擔組織重大信息化項目技術論證和評估驗收的支撐服務工作。
人員編制:
黨組書記、局長:楊秀玲
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鋒
官網:
http://jxj.beijing.gov.cn/zwgk/jgxx/jgzz/201911/t20191113_503750.html
02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
成立時間:2018年4月
隸屬機構:上海市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壽陽路99弄15號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大數據發展的方針政策;
2.承擔政務數據、行業數據、社會數據等各方數據歸集和應用融合工作;
3.研究數據採集、傳輸、存儲、挖掘、展現等技術;
4.承擔本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相關工作;
5.承擔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政務雲、政務外網、大數據平台、電子政務災難備份中心等建設和運維管理;
6.承擔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廳交辦的其他工作。
人員編制:
黨委書記、主任:朱宗堯
官網:
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727/index.html
03
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
成立時間:2019年
隸屬機構:天津市委網信辦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天津市河西區尖山天津數字電視大廈
主要職責:
1.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有關要求;
2.全力做好市級信息系統建設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
3.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強化集中式運維管理體系的配套建設。
人員編制:
黨委書記、主任:王芸
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邊柯柯
黨委委員、副主任:金雙龍、肖斌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洪亮
黨委委員:李磊
官網:https://tjdsj.tjcac.gov.cn/
04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
成立時間:2018年11月
隸屬機構:重慶市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重慶市渝北區星光大道1號星光大廈A座
主要職責:
1.組織起草全市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化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
2.研究擬訂全市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化發展戰略;
3. 負責全市數據資源建設、管理,促進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負責推進全市政府數據採集匯聚、登記管理、共享開放;
4. 負責全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
5. 負責推進全市信息化應用工作;
6. 負責協調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7. 負責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化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8. 完成市委和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人員編制:
黨組書記、局長:代小紅(正廳級)
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斌、景根元、胡軍國(副廳級)
05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成立時間:2015年10月
隸屬機構:貴州省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北京路225號
主要職責:
1.負責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
2.負責統籌政務數據採集匯聚、登記管理;
3.負責統籌協調全省政務信息化、電子政務建設;
4.負責研究擬訂全省信息化建設、信息基礎建設、大數據發展規劃、政策措施和評價體系並組織實施;
5.負責統籌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大數據融合應用;
6.負責數據中心規劃建設與集約利用;
7.負責全省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
8.負責提出大數據、信息化領域投資規模及方向;
9.承擔大數據、信息化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10.承擔大數據、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人員編制:
黨組書記、局長:景亞萍(正廳級)
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建華、婁松、李剛、張曉輝(副廳級)
06
福建省大數據管理局
成立時間:2018年11月
隸屬機構: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級別:副廳級
辦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湖東路78號
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信息化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2.具體統籌福建省信息化工作,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化應用;
3.統籌規劃和協調推進重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公共平台建設;
4.負責福建省公共信息資源綜合管理和開發利用;
5.組織編制數字福建建設投資計劃,負責相關項目管理;
6.負責福建省互聯網經濟牽頭抓總、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和組織推進相關工作;
7.承擔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和省互聯網經濟聯席會議日常工作。
人員編制:
局長:陳榮輝(副廳級)
官網:http://fgw.fujian.gov.cn/ztzl/szfjzt/
07
山東省大數據局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
隸屬機構:山東省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省府前街1號山東省大數據局
主要職責:
1.牽頭實施大數據戰略,推進數字山東建設;
2.負責實施省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雲平台的建設和運維管理工作;
3.負責實施省級政務服務、業務協同等綜合業務平台的建設和運維管理工作;
4.負責實施省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大數據管理等平台及相關信息資源庫。
人員編制:
黨組書記、局長:馬越男(正廳級)
黨組成員、副局長:廉凱、顧衛東、禹金濤(副廳級)
08
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
隸屬機構:浙江省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體育場路487號
主要職責:
1.組織、指導、協調公共數據和政府系統電子政務發展管理工作;
2.落實支撐改革相關的信息系統建設任務;
3.負責省政府門戶網站建設與管理,指導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管理;
4.組織協調公共數據資源整合、歸集、應用、共享、開放;
5.統籌推進政府系統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管理;
6.統籌協調政府系統電子政務網路、電子政務雲平台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
7.負責局自建系統、公共應用基礎支撐平台和歸集數據的安全管理工作;
8.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人員編制:
黨組成員、局長:金志鵬(正廳級)
副局長:蔣汝忠、陳瑜(副廳級)
官網:
http://www.zj.gov.cn/col/col1229406037/index.html
09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
隸屬機構:廣東省直屬廳局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東風中路305號
主要職責:
1.組織起草全省政務服務和政務信息化相關政策和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
2.擬訂建設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數字政府」平台建設運維資金管理工作;
3.負責對省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實施集約化管理;
4.負責全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服務便民化相關工作;
5.統籌協調省級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建設;
6.負責政務服務、電子政務標准體系建設和相關標准規范的制定;
7.統籌政務數據資源的採集,分類、管理、分析和應用工作;
8.統籌全省電子政務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等安全保障工作;
9.負責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管理相關工作;
10.統籌推進全省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11.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國務院辦公廳交辦的其他任務。
人員編制:
黨組書記、局長:楊鵬飛 (正廳級)
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日升、高尚省、魏文濤 (副廳級)
10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
成立時間:2018年11月
隸屬機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級別:正廳級
辦公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體強路18號
主要職責:
1.負責統籌推進全區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工作;
2.擬訂相關行業技術標准規范、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辦法並組織實施;
3.負責組織擬訂並推動實施大數據發展、數字廣西發展戰略規劃;
4.負責擬訂自治區本級信息化、數字化領域的財政性資金(專項資金)年度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
5.負責統籌協調推進數字設施建設,配合做好網路安全工作;
6.負責統籌全區數據資源建設、管理、應用,政務數據的匯聚、共享;
7.負責統籌數字政府建設;
8.負責統籌數字經濟發展;
9.負責統籌數字社會建設;
10.負責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管理;
11.負責統籌推進全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2.負責對進駐自治區政務服務平台的政務服務事項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