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波探測器與智能紅外微波探測器的區別是什麼
前者,單純的只使用了微探測技術,後者,使用紅外探測技術與微波探測技術,需兩種技術同時探測到入侵再經過數據對比,才決定是否送出報警信號,人們就將這點功能稱之為智能的了
② 微波探測器與智能紅外微波探測器的區別是什麼
微波探測百器:屬於單一探測方式的探測器,主動發射微波再利用物體反射微波的原理偵測人體的移動,產生報警。窗簾的擺度動、以及非人體的物體問移動都會發出報警,故誤報率較高。
紅外微波探測答器:在微波探測器上加入了紅外熱輻射探測,紅外熱輻射探測器對人體發出的紅外線特別敏感,而對其它物體則無反版映,這樣組合在一起,即可准確的檢測出:權人體移動,誤報率很低。
③ 人體感測器可以識別人從哪裡進入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智能家居,為了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舒適、更便捷,智能家居正變得越來越智能,而為了達到更智能的效果,各種感應器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們的居家生活中,人始終處於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體感測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體感測器是智能家居中用的最多的組件之一,也是布置起來難度最大的組件。今天本文將從原理講起,詳細說明一下人體感測器檢測原理。
人體感測器檢測原理
人體感測器是智能家居中應用最廣泛的組件,用於判斷是否有人體的活動。傳統人體感測器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用戶長期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那麼人體感測器就無法感受到人的存在。這就造成了當人在客廳看電視或者是在書房看書學習或者是衛生間如廁的過程中,人體感測器感受不到人體,從而導致關閉相應的燈光或者其他的問題。人體感測器的基本功能是感應人體的移動,一定要注意,它感應的不是人體,而是人體的移動,這是由其原理決定的。
人體接近感測器基於多普勒技術原理,採用微波專用微處理器、平面型感應天線、進口元器件,不但檢測靈敏度度高,探測范圍寬,而且工作非常可靠,一般沒有誤報,能在-15~+60度的溫度范圍內穩定工作,是以往紅外線、超聲波、熱釋電元件組成的報警電路以及常規微波電路所無法比擬的,是目前用於安全防範和自動監控的最佳產品。
人體感測器是以微波多普勒原理為基礎,平面型天線作感應系統,以微處理器作控制的一種感應器。人體接近感測器是以10.525GHz微波頻率發射、接收,整機關鍵元器件均為進口器件,方案設計、選擇器件均確保了產品可靠性。採用非接觸探測,性能穩定、壽命長感測器不受溫度、濕度、雜訊、氣流、塵埃、光線等影響,適合惡劣環境。抗射頻干擾能力強、穿透能起強。體積小,便於靈活安裝。
人體接近感測器是接近感測器中的一種,它一般應用於特殊環境中,這種感測器可能我們不是很常見,但是在一些公共場所只要你留心還是可以發現的,這種感測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信未來它的應用范圍會進一步擴大。
三種常見人體感應技術特點分析
1、紅外感應:採用熱釋電紅外感應原理,通過收集紅外能量變化觸發感應器動作,受環境溫度影響,當夏天環境溫度接近人體體溫時,人進入感應范圍無紅外能量變化,所以夏天人體感應表現非常不靈敏。缺點:受環境溫度影響比較大,紅外探頭部分需要裸露在外,產品整體美觀度不高,優點:價格便宜
2、多普勒微波感應:常見頻段5.8G、10GHZ、24GHZ、原理是採用多普勒原理,有移動物體進入感應范圍,則會改變雷達信號波形,從而觸發雷達感應器動作;特點:只對運動的人進行感應,可以穿透塑料隱藏式安裝,比較美觀;缺點:不能感應靜坐、睡眠狀態中的人。
3、PCR雷達感測器感應:工作頻段61GHZ,原理是高精度的微動檢測,進而可以檢測人的呼吸信號,特點:可以穿透塑料外殼、對運動的人體可以檢測,對於靜止或者熟睡的人也能檢測,這個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一代人體感應檢測技術。
人體感測器在智能家居行業有哪些應用
一、紅外感應
採用熱釋電紅外感應原理,通過收集紅外能量變化觸發感應器動作,受環境溫度影響,當夏天環境溫度接近人體體溫時,人進入感應范圍無紅外能量變化,所以夏天人體感應表現的不太靈敏。
優點:價格便宜,產品成熟。缺點:受環境溫度影響比較大,紅外探頭部分需要裸露在外,產品整體美觀度不高。
二、PCR雷達感測器感應
工作在ISM免費頻段60GHZ,原理是利用超寬頻進而做高精度的微動檢測,進而可以檢測人的呼吸等。
特點:可以穿透塑料外殼隱藏式安裝、比較美觀。對運動的人體可以檢測,對於靜止或者熟睡的人也能檢測。
三、多普勒微波感應
常見頻段5.8GHz、10GHz、24GHz、原理是採用多普勒原理,有移動物體進入感應范圍,則會改變雷達信號波形,從而觸發雷達感應器動作。
優點:只對運動的人進行感應,可以穿透塑料隱藏式安裝,比較美觀。缺點:不能感應靜坐、睡眠狀態中的人。
人體感測器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成熟,但是隨著智能家居場景更加多樣化,消費者對高精度的人體感測器也提出了更多樣化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智能家居產品的時候,可以搭配不同的人體感應技術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畢竟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優的解決方案。
檢測人體的感測器有哪些
1.光電感測器:工作原理也簡單,其內部有一個發射器和一個接收器,發射器就是可以發出光源的,正常的時候,接收期接受到光源,通過處理信號,來輸出狀態,當有人的時候可能,擋住光源,接收器就會接收部分光源或者收不到,此時就回改變狀態,通過檢測狀態來確定是否有人,靈敏度可以調節。但是其受外界因素影響過大,如光照
2.紅外感測器:通過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頻譜,來確認,精度不大,因為可能也會發紅外線
3.攝像頭:當然這個比較復雜,但是精度很高,人臉識別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由於人體或者動物身上會向外輻射與本身溫度相關的紅外線,當輻射出來的紅外線照射到熱釋電材料上以後,熱釋電材料會產生相關電位變化的信號,根據此信號就能判斷是否有人體或者寵物移動。
但是,由於人體發出的紅外線是十分微弱的,所以人體感測器大部分都會增加一個匯聚人體紅外線的菲涅爾透鏡,實現更高精準的人體移動檢測。
從原理來看,目前大多數使用的熱釋電人體感測器只能識別到人體的移動,即識別人體發出紅外線的變化,如果人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熱釋電感測器是無法分辨是否有人存在的。
同時,由於熱釋電材料識別是由人體體溫自發出來的紅外線,因而跟人體體溫相近的寵物,小貓,小狗甚至於北方的暖氣片都有可能會導致人體感測器誤觸。
人體感測器擺放不規范也會導致信號不佳,這是因為人體發出的紅外線會被玻璃、窗簾等材質衰減。因而我們在擺放人體感測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含透鏡那一面對著玻璃等材質,以免被遮擋。同時,也不要把人體感測器直接安裝在接線暗盒 里,否則會影響感測器的識別范圍。
人體感測器是什麼
人體感測器又稱無觸點接近感測器,是理想的電子開關量感測器。當金屬檢測體接近感測器的感應區域,開關就能無接觸,無壓力、無火花、迅速發出電氣指令,准確反應出運動機構的位置和行程,即使用於一般的行程式控制制,其定位精度、操作頻率、使用壽命、安裝調整的方便性和對惡劣環境的適用能力,是一般機械式行程開關所不能相比的。它廣泛地應用於機床、冶金、化工、輕紡和印刷等行業。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可作為限位、計數、定位控制和自動保護環節。接近感測器具有使用壽命長、工作可靠、重復定位精度高、無機械磨損、無火花、無噪音、抗振能力強等特點。因此到目前為止,接近感測器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其自身的發展和創新的速度也是極其迅速。
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人體感測器的原理都是熱釋電效應,個別產品採用其他原理,可以實現靜止人體的檢測,但是目前成本較高、技術不夠成熟且應用極少,所以此處不討論。
熱釋電效應是指一些具有自發式極化的晶體,在溫度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會導致某一方向上產生表面極化電荷,也就是電位發生變化。紅外線具有明顯的熱效應,所有物體都會向外輻射與本身溫度相關的紅外線,人體也一樣,而此紅外線照射到熱釋電材料上以後,就會導致熱釋電材料產生微弱的電位變化,將此電位變化的信號調理、放大後就能判斷是否有人體移動。
當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十分微弱,所以人體感測器一般都加入可以匯聚人體發出,所以使用非常廣泛。但是從原理可以看出,這種人體感測器只能紅外線通過菲涅爾透鏡部分匯聚,以產生交替變化的「盲區」和「高靈敏區」,這樣人體移動時候發出的紅外線會交替的通過「盲區」和「高靈敏區」,從而實現更高的檢測精度。同時菲涅爾透鏡後加入濾光片,此濾光片只讓人體發出的特定波長的紅外線透過,去除其他紅外線的干擾,以提高探測靈敏度。
人體接近感測器作為技防手段已逐步被人們認識和應用。為了更好地貫徹GB/T10488-1997人體接近感測器的國家標准順利實施,使更多的人了解人體接近感測器的原理和應用,現結合南京遠拓科技研製生產的人體接近感測器介紹一下有關人體接近感測器原理和應用的基本知識。
人體感測器性能特點:
(1)具有穿透牆壁和非金屬門窗的功能,適用於銀行ATM監控系統隱蔽式內置安裝;
(2)探測人體接近距離遠近可調,可調節半徑為(約)0-5米;
(3)探測區域呈雙扇形,覆蓋空間范圍大;
(4)對檢測信號進行幅度和寬度雙重比較,誤報小;
(5)有較高的環境溫度適應性能,在-20到50攝氏度均不影響檢測靈敏度;
(6) 非接觸探測;
(7) 不受溫度、濕度、雜訊、氣流、塵埃、光線等影響,適合惡劣環境;
(8) 抗射頻干擾能力強。
人體感測器主要用途是:
人體接近感測器、人體活動監測器在銀行取款機觸發監控錄像、航空、航天技術,保險櫃以及工業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賓館、飯店、車庫的自動門,自動熱風機上都有應用。在安全防盜方面,如資料檔案、財會、金融、博物館、金庫等重地,通常都裝有由各種接近開關組成的防盜裝置。在測量技術中,如長度、位置的測量;在控制技術中,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測量和控制,也都使用著大量的接近開關。
人體感測器檢測原理
關於人體感測器檢測原理的介紹,大家如果有不同的見解,都可以通過下方留言區來告訴我們!感測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如今智能、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感測器!
④ 微波人體感應燈能否感應到靜止的人
微波人體感應和紅外熱釋感應的感測器一般都沒辦法檢測靜止不動的人體。
目前松下推出的高端感測器Grid-EYE陣列感測器可以檢測靜止人體,詳情請網路
AMG8831 AMG8833(2016年新款)
⑤ 超寬譜雷達生命探測儀式通過什麼探測到人體的
超寬譜雷達生命探測儀具有很大的相對帶寬,一般大於25%,檢驗人體生命參數是以脈沖形式的微波束照射人體,由於人體生命活動(呼吸、心跳、腸蠕動等)的存在,使得被人體反射後的回波脈沖序列的重復周期發生變化。對經人體反射後的回波脈沖序列進行解調、積分、放大、濾波等處理並輸入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就可以得到與被測人體生命特徵相關的參數。
⑥ 微波檢測是干什麼的對身體影響怎樣
2450MHz微波對人肝癌細胞p27mRNA表達的影響
www.shouxi.net 駱文靜 王文亮 任東青 陳景元 王楓 陳耀明 2006-3-19 12:28:21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新) 2002 年 5 月 第 23 卷 第 10 期
關鍵詞:肝細胞
關鍵詞: 微波;p27;癌,肝細胞
摘 要:目的 觀察2450MHz微波對人肝癌細胞p27mRNA表達的影響,以探討其抑制肝癌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方法 轉染p27基因的人肝癌細胞按微波輻照強度不同分為對照組(未輻照組)、10mW·cm-2 ,20mW·cm-2 和30mW·cm-2 組,分別於微波屏蔽室內輻照1h後,用四唑鹽比色試驗(MTT)檢測微波對肝癌細胞的抑製作用;同時用RT-PCR方法檢測肝癌細胞中p27mRNA的表達,並進行灰度掃描後計算RNA的表達指數. 結果 微波輻照1h對肝癌細胞存活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且呈劑量-效應關系.微波可以上調肝癌細胞中p27mRNA的表達,且與微波輻照強度有劑量-效應關系. 結論 微波可能通過上調p27mRNA的表達,從而抑制肝癌細胞的存活.
Effect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p27mRNA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LUO Wen-Jing WANG Wen-Liang REN Dong-Qing CHEN Jing-Yuan WANG Feng CHEN Yao-Ming
1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 Hy-giene,Facult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Faculty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3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3,China
Keywords:microwaves;p27;carcinoma,hepatocellular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p27mR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so as to study the proliferative mechanism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METHODS 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strain which can express p27protein stably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non-irradiation),10mW·cm-2 ,20mW·cm-2 and30mW·cm
-2 groups.The four groups were radiated for1hour in a shielded room by2450MHz(continuous wave)mi-crowave physiotherapy machine.The cell 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examined by MTT and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27mRNA in hepta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Positive signals were scanned for gray density and RNA expressing index was calaulated.RESULTS The re-sults of MTT test revealed that microwave radiation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ell line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Microwave radiation could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p27mRNA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might result from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27mRNA.
0 前言
目前,手術切除雖然仍是肝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但各種非手術療法(包括肝動脈栓塞化療、乙醇注射、冷凍、激光、微波等)的作用日益突出,微波治療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方法.因為微波輻照可使含水量豐富、微血管交換能力差的肝癌組織在極短時間內產生高達65~100℃左右的局部高溫,使腫瘤組織凝固變性壞死,達到原位滅活或局部根治的目的〔1-3〕 .除此之外,近年的研究還發現,微波還具有抑制細胞生長,降低細胞存活率的功能〔4,5〕 ,但對其抑制細胞生長的機制知之甚少.研究發現p27是一種細胞周期調控的樞紐蛋白,以多種方式調節腫瘤細胞的生長〔6-8〕 .為進一步探討微波與p27mRNA之間的關系,我們藉助p27基因轉染的肝癌細胞模型,採用RT-PCR的方法觀察了2450MHz微波輻射對人肝癌細胞p27mRNA表達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WKY-873Ⅲ微波抗生育醫療多用儀(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編號06,1989-11出廠);人肝癌細胞株HHCC為第四軍醫大學病理學教研室饋贈;插有正向p27cDNA的pcDNA3-p27真核表達載體為Dr.Gilles Ponzio惠贈.大腸桿菌DH5α為第四軍醫大學基因所江紅博士惠贈.Trizol,Lipofec-tAMINE-2000轉染試劑盒和G418(Gibco公司)、DEPC(Sigma公司)寡核苷酸引物合成於上海生物工程公司.
1.2 方法
1.2.1 基因轉染 獲得穩定轉染p27基因的人肝癌細胞株.
1.2.2 微波輻照 頻率2450MHz連續波,環境溫度20~22℃,功率密度分別為0,10,20和30mW·cm-2 ,連續照射1h.實驗重復5次.
1.2.3 細胞毒試驗(MTT法) 取對數生長期的細胞(細胞密度為1×103 ~2×104 ·L-1 ),接種於96孔培養板(200μL/孔)中.待細胞長成單層後,用WKY-873Ⅲ微波抗生育醫療多用儀輻照細胞.在對照組和微波輻照後各組細胞中加入MTT20μL/孔,37℃培養箱中放置4h,終止培養,吸棄培養孔內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的二甲基亞楓,震盪搖勻,在酶標儀上測各孔A490nm 值,結果以各組5孔x ±s表示.計算其對細胞存活的毒性以抑制率來反映,其抑制率(IR)的計算公式為:細胞抑制率=A(對照組) -A(實驗組)A(對照組)×100%
1.2.4 肝癌細胞株中RNA提取 將對照組和微波輻照後各組細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細胞,按Tri-zol kit操作說明書提取的總RNA.20g·L-1 瓊脂糖鑒定RNA的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法確定RNA的量和純度.
1.2.5 RNA的反轉錄 取細胞總RNA0.8μg於20μL反應體系中進行.即RNA變性處理後加逆轉錄混合液(5mmol·L-1 MgCl2 2μL,RNA Buffer4μL,1mmol·L-1 dNTP2μL,RNasin0.5μL,AMV1μL,radom primer1μL,DEPC處理的雙蒸去離子水8.5μL,模板RNA1μL);反轉錄條件為30℃10min,42℃30min,99℃5min,逆轉錄產物置4℃待用.
1.2.6 寡聚核苷酸引物 根據p27cDNA序列設計合成了一對p27引物,其中上游引物為5'TCT GTA GTA GAA CTC GGG CAA3',下游引物為5'AGTTCA AAC GTG CGA GTG TC3',用這對引物所擴 增的產物大小為266bp.另設計一對β-微球蛋白(β-actin)引物作為內參照,其中上游引物為5'TGA CCC AGA TCA TGT TTG AG3',下游引物為5'TCA TGA GGT AGT CAG TCA GG3',擴增產物大小為210bp.
1.2.7 PCR反應體系及條件 取逆轉錄產物10μL與PCR反應液混合,終體積為50μL.反應體系中各反應成分的體積分別為:MgCl2 4μL,PCR Buffer5μL,dNTP1μL Taq DNA聚合酶1μL,2對引物各1μL(20μmol·L-1 ),DEPC處理的雙蒸去離子水26μL,反轉錄產物10μL作模板.按以下條件擴增:94℃3min後,進入30循環即94℃1min,60℃1min,72℃1min.最後1個循環結束後72℃延伸5min.PCR產物經20g·L-1 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用圖像分析儀對其進行灰度掃描,以p27mRNA與內對照βactin的灰度比值作為該基因RNA的表達指數,即基因表達指數=p27mRNA信號灰度值/βactin的信號灰度值.實驗重復5次.
統計學分析:用SPSS10.0軟體處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2.1 2450MHz微波對肝癌細胞存活的影響 10~30mW·cm-2 微波輻照對HHCC細胞存活有明顯抑製作用,但程度不同,對癌細胞的抑制率各組均低於60%.3個實驗組對肝癌細胞的抑制率隨微波輻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Tab1).
表1 2450MHz微波對肝癌細胞存活的抑制率 略
2.2 微波輻照後p27mRNA在肝癌細胞中的表達 對照組和各實驗組細胞β-微球蛋白(β-actin)的表達水平基本接近,2450MHz微波輻照對其並沒有造成明顯影響(Fig1).轉染p27基因的肝癌細胞即表達p27mRNA,受微波輻照後各組p27mRNA表達均有所增強,並隨輻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以30mW·cm-2 組增加最為顯著.對電泳結果進行灰度掃描並計算基因表達指數(Fig2),可見,微波輻照使肝癌細胞p27mRNA的表達水平隨輻照強度的增加而升高,10,20,30mW·cm-2 組輻照後p27mRNA的表達水平分別為對照組的1.20,1.63和2.03倍.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M:DL-2000marker;1:Control;2:10mW·cm-2 ,3:20mW·cm-2 ;4:30mW·cm-2 .
圖1 - 圖2 略
3 討論
p27kip1 是新近發現的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2p13.1及12p13.2,至少有兩個外顯子和一個內含子,由198個氨基酸組成,主要結構功能區位於N-末端;它主要是通過抑制cyclinE-CDK2,cy-clinD-CDK4,CDK6復合物的激酶活性而在G1 期、G1 -S期抑制細胞周期的傳遞;也可通過抑制cyclinB- CDK2的活性對G2 -M期產生抑制,由此可見其作用點較廣泛,對細胞周期的抑製作用較強〔7-8〕 .研究表明,Rb,p16及與p27同一家族的p21具有抗凋亡的作用,而p27對細胞凋亡具有保護作用〔9-11〕 .由此可見p27基因可通過多個位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微波是一種非電離輻射,其生物學效應及防護措施已成為醫學研究領域一個新的熱點.目前有很多研究關注了微波對機體細胞內基因表達的影響.Morrissey等〔12〕 發現微波可引起大鼠腦內c-fos的高表達.另有研究表明,bcl-2蛋白,Ki-67抗原和p53等基因在微波輻照後表達增加〔13-14〕 .本室研究〔4-5,15〕 表明2450MHz微波輻照1h可使體外培養的豬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發生凋亡、存活率下降,認為可能是微波誘發細胞體內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使細胞發生凋亡.另一實驗還發現微波輻照後,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存活率下降〔5〕 .為進一步了解微波與p27的關系,我們用MTT法和RT-PCR方法檢測了微波輻照對人肝癌細胞存活的抑製作用及p27mR-NA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10~30mW·cm-2 微波對肝癌細胞的抑制率隨微波輻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加,且呈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微波輻照後各組p27mRNA的表達水平隨輻照強度的增加而升高,10,20,30mW·cm-2 組輻照後p27mRNA的表達水平分別為對照組的1.20,1.63和2.03倍.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微波可能通過提高細胞內p27mRNA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但關於其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詳細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Dong BW,Liang P,Yu XL.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sonographically guided microwave coagulation:120cases clinical analysis 〔J〕.Zhonghua Chaosheng Yingxiangxue Za(Chin J Ultrasougr),1999;8(4):217-221.
〔2〕Guan J,Yao XP,Wu MC.Anti-tumor effect inced by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 on tumor-bearing mice 〔J 〕.Zhonghua Wuli Yixue Yu Kangfu Za(Chin J Phys Med Re-habil),1999;21(2):97-99.
〔3〕Tan KB,Kao YH.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Gastroenterology 〔J〕.Zhonghua Chaosheng Yixue Za(Chin J Ultrasound Med),2000;16(5):390-392.
〔4〕Liu XD,Gong SM,Guo SY,Yang RH,Deng ZR,Chen JY.Selenium protective effects on retinal nerve cell damage inced by centimeter microwave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10):897-899.
〔5〕Yang RH,Chen JY,Deng ZR,Liu XD,Zhao RG.Effect of zinc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ced by microwave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8):940-942.
〔6〕Polyak K,Lee MH,Erdjument-Bromage H.Clining of p27kipi,a cyclin-dependent kinase and potential mediator of extracellular antimitogenic signals 〔J〕.Cell,1994;78(1):59-66.
〔7〕Shimizu T,Takahashi N,Tachibana K.Complex regulation of CDK2and G1arrest ring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rostatic cancer TSU-Prl cells by staurosporine 〔J〕.Anticancer Res,2001;21(2A):893-898.
〔8〕Ito Y,Takeda T,Sasaki Y.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G1-S molators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J〕.Oncology,2001;60(3):242-251.
〔9〕Wong SC,Chan JK,Lee KC.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16/p21/p27and cyclin D1/D3,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cell prolif-eration,apoptosis,and tumour progression in invasive 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J〕.J Pathol,2001;194(1):35-42.
〔10〕Koga H,Sakisaka S,Harada M.Involvement of p21(WAF1/Cip1),p27(Kip1),and p18(INK4c)in troglitazone-inced cell-cycle arrest in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 〔J〕.Hepatology,2001;33(5):1087-1097.
〔11〕Albino AP,Juan G,Traganos F.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of melanoma cells by docosahexaenoic acid:Association with de- creased pRb phosphorylation 〔J〕.Cancer Res,2000;60(15):4139-4145.
〔12〕Morrissey JJ,Raney S,Heasley E,Rathinavelu P,Dauphinee M,Fallon JH.IRIDIUM exposure increases c-fos expression in the mouse brain only at levels which likely result in tissue heat-ing 〔J〕.Neuroscience,1999;92(4):1539-1546.
〔13〕Tosios KI,Kakarantza-Angelopoulou E,Kapranos NJ.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bcl-2protein,Ki-67antigen and p53protein in epithelium of glanlar odontogenic cysts and dentigerous cysts 〔J〕.Oral Pathol Med,2000;29(3):139-144.
〔14〕Pillay P,Chetty R,Reddy R.Bcl-2and p53immunoprofile in Kaposi's sarcoma 〔J〕.Pathol Oncol Res,1999;5(1):17-20.
〔15〕Yang RH,Chen JY,Deng ZR,Liu XD,Liu XH.Pi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culture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12):1092-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