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偏態分布資料應選用以下哪個指標描述其集中趨勢
描述一組偏態分布資料的變異度,以四分位數間距指標較好
四分位數間距:由p25、p50、p75將一組變數值等分為四部分,p25稱下四分位數,p75稱上四分位數,將p75與p25之差定義為四分位數間距。是上四分位數與下四分位數之差,用四分位數間距可反映變異程度的大小.
即:q3
--q1
⑵ 偏態分布宜用什麼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趨勢
偏態分布宜用中位數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趨勢。
為統計學概念,即統計數據峰值與平均值不相等的頻率分布。根據峰值小於或大於平均值可分為正偏函數和負偏函數,其偏離的程度可用偏態系數刻畫。
特點:一是左右不對稱(即所謂偏態);二是當樣本增大時,其均數趨向正態分布。
類型:如果頻數分布的高峰向左偏移,長尾向右側延伸稱為正偏態分布,也稱右偏態分布;同樣的,如果頻數分布的高峰向右偏移,長尾向左延伸則成為負偏態分布,也稱左偏態分布。
⑶ 什麼是偏態分布
偏態量和峰態量是用以描述數據分布特徵的統計量.
偏態量-SK,用以研究波形的正/負偏態.可用算數平均數與眾數或中位數來計算,也可根據動差來計算.
峰態量-Ku,用以研究波形的正/負峰態.可用兩個百分位距來計算,也可根據動差來計算.
根據對北黃海西部海底沉積物的粒度測試,運用「粒度趨勢分析」方法,分析探討了北黃海西部(渤海海峽區)海底表層底質的粒度分布特徵和凈輸運趨勢。結果表明,本區的細顆粒沉積物主要位於北黃海中部和山東半島沿岸、大連灣附近,粗顆粒沉積物則主要分布於廟島群島以東和大連灣東南側海區。沉積物的平均粒徑、分選系數、偏態系數等粒度參數的分布特徵有一定的對應性。除廟島群島東側的砂質沉積,分選較好之外,其它海區的沉積物總體特徵是,粒徑越粗,分選越差,偏態更正偏;而粒徑越細,分選越好,偏態系數也較低。山東半島北側的沉積物具有向東和向東北的輸運趨勢,西部沉積物的輸運趨勢向東南並轉向東,北部沉積物的輸運趨勢向南,形成了向北黃海中部匯聚的趨勢。本項研究還表明「粒度趨勢分析」方法在大范圍的陸架區域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在操作中,使用規則的正方形網格可以較全面判斷、合成趨勢矢量;進行高密度的采樣有助於揭示沉積物凈輸運趨勢的細節特徵。
⑷ 正偏態分布是什麼
正偏態分布指在一個不對稱或偏斜的次數分布中,次數分布的高峰偏左,而長尾則從左側逐漸延伸於右端。
正態分布還是偏態分布(左偏態/右偏態)在函數圖像上容易分辨,在統計數據上,也很容易分別,比如正偏態分布,mean > median,對於負偏態,mean < median。
負偏態分布:
負偏態分布也是相對正態分布而言的。當用累加次數曲線法檢驗數據是否為正態分布時,若M<Me<Mo時,即平均數小於中數,中數又小於眾數,則數據的分布是屬於負偏態分布。
負偏態分布的特徵是曲線的最高點偏向X軸的右邊,位於右半部分的曲線比正態分布的曲線更陡,而左半部分的曲線比較平緩,並且其尾線比起右半部分的曲線更長,無限延伸直到接近X軸。
⑸ 如何擬合偏態分布的數據
偏態分布是與「正態分布」相對,分布曲線左右不對稱的數據次數分布,是連續隨機變數概率分布的一種。
統計描述可以針對圖形、或者計算參數進行直接描述就行了,
比如是正偏態分布、還是負偏態分布、偏態系數、眾數等來描述;
若M>Me>Mo時,即平均數大於中數,中數又大於眾數,則數據的分布是屬於正偏態分布。正偏態分布的特徵是曲線的最高點偏向X軸的左邊,位於左半部分的曲線比正態分布的曲線更陡,而右半部分的曲線比較平緩,並且其尾線比起左半部分的曲線更長,無限延伸直到接近X軸。
若M<Me<Mo時,即平均數小於中數,中數又小於眾數,則數據的分布是屬於負偏態分布。負偏態分布的特徵是曲線的最高點偏向X軸的右邊,位於右半部分的曲線比正態分布的曲線更陡,而左半部分的曲線比較平緩,並且其尾線比起右半部分的曲線更長,無限延伸直到接近X軸。
作圖的方法,建議提供具體的樣本數據,有數據方便作圖;
總體來說,概率分布圖,都可以在excel中使用線柱圖來表示,即柱狀圖+曲線圖;
1、整理數據。將數據分組,計算出每個組內數據的頻次;
2、作圖。根據頻次分布數據,進行繪圖。
比較簡便的概率分布圖,可以在excel的載入項中,使用「直方圖」(可以根據數據自動繪圖,但是圖形不夠美觀);
⑹ 描述偏態分布資料分布特徵的指標為
描述偏態分布資料分布特徵的指標為中位數與四分位間距。資料的分布特徵包括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中位數是將一組觀察值按大小順序排列後位次居中的數值。中位數適用於各種分布的資料,實際工作中常用來描述不對稱分布的資料、兩端無確切值或分布不明確的資料的集中位置;四分位數間距常用於描述偏態分布資料,一端或兩端無確切值或分布不明確資料的離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