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申報個人所得稅數據錯誤怎麼辦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辦理納稅申報後,發現申報表存在錯誤,完成修改更正。更正申報需全員全額申報,差額扣款。申報錯誤更正後,如涉及補繳稅款,按規定加收滯納金。需提供收入憑證等資料前往辦稅服務廳或者網上辦稅服務廳辦理相關流程。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1)工資顯示數據不正確如何更新個稅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⑵ 我在個人所得稅app上發現顯示的數據和公司給我實發的工資不一致怎麼處理
從你發起提問,感覺你是至今還是沒有弄懂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和扣繳義務人的責任以及全員納稅申報,即你完全是一個小白。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明文規定: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個人所得稅法對徵收個人所得稅稅目里,只有經營所得稅目是由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工商戶自主納稅申報,而其他的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個稅目,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統一用綜合所得的稅率、速算扣除數的計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的方法計算);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6,財產租賃所得;7,財產轉讓所得;8,偶然所得。這八個稅目都是要由支付所得的扣繳義務人進行扣繳申報。而且對支付所得的扣繳義務人必須實行全員納稅申報。你在你的個人所得稅APP上看到是支付單位每期的應發金額,與你的發放工資薪金銀行卡存入的金額肯定是不一致,因單位發放工資薪金要代扣代繳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即三險一金),以及還要考慮新個人所得稅法新增的六個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等因素後,再計算是否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金,即銀行卡時的凈得肯定比應發金額小。建議你好好學習領悟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台的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⑶ 個稅申報工資額和所得稅里的不一樣怎麼調整
個稅申報工資額和所得稅里的不一樣,需要知道哪個數據是正確的,然後以正確的數據為准對另外一個進行調整。
假如申報的數據是正確的,所得稅裡面的數據不正確,就需要做所得稅申報裡面的工資數據做更正申報。
⑷ 我在個人所得稅app上發現顯示的數據和公司給我實發的工資不一致怎麼處理
可以要求扣繳義務人或受託人辦理更正申報,也可自行辦理更正申報。
由扣繳義務人代為辦理的,納稅人應在2020年4月30日前與扣繳義務人進行書面確認,補充提供其2019年度在本單位以外取得的綜合所得收入、相關扣除、享受稅收優惠等信息資料,並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
扣繳義務人或受託人為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後,應當及時將辦理情況告知納稅人。納稅人發現申報信息存在錯誤的,可以要求扣繳義務人或受託人辦理更正申報,也可自行辦理更正申報。
(4)工資顯示數據不正確如何更新個稅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於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⑸ 個稅中正常工資薪金所得錯了怎麼改
可以點更改申報,申報重新申報就可以了。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三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⑹ 單位為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申報成功後發現數據有誤,該如何處理
單位為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端)申報成功發現數據錯誤,這句話表述錯誤,應該是申報後發現數據錯誤,不是成功的納稅申報。對扣繳個人所得稅金額,應該是上期代扣下的稅額,與次期申報的金額是一樣的,即上期貸方發生額與本期要申報代繳做賬的借方發生額應該是一一對應的。即成功的申報應該是前後金額一一對應,不存在事後發現錯誤。這個是源頭上是扣繳義務人的辦稅人員對此人的累計應納稅所得額一是沒有進行更新,造成累計的綜合所得(涵蓋居民納稅人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四個)應納稅所得額沒有同步,就對累計已扣繳入庫稅額算出當前是否扣(退)稅額的不同步,二是有可能是對上期扣下的稅額在次期申報的稅目選擇錯誤,典型的是發放的年終一次性獎金收入上期代扣下,次期申報並入正常工資薪金所得,造成包含年終一次性獎金收入正常工資薪金所得算出累計的應納稅所得額與累計已扣繳入庫的稅額後算出應扣(退)稅的差異造成與上期扣下的稅額不對應了。
⑺ 個稅申報跟賬上工資不符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果申報的數據是正確的,那就需要根據工資表做補計提或者沖銷多計提工資分錄。如果工資表數據正確而申報表數據錯誤,就需要去稅局大廳填寫申報表對個人所得稅申報的工資做更正申報。
在實際過程中,個人所得稅是每月由公司進行代扣的。公司在代扣的時候是按照累計預扣的方式進行扣除的。計算方式: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內容主要包括:
1、除工資、薪金外,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也按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11、其他所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