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尿蛋白主要看哪個數據

尿蛋白主要看哪個數據

發布時間:2023-01-11 02:52:06

⑴ 尿常規檢查的正常值

1、尿液顏色 ,正常范圍:淡黃色。2、尿透明度 ,正常范圍:清3、尿酸礆度(尿pH值) ,正常范圍:一般為酸性4、尿酸礆度(尿pH值) ,正常范圍:一般為酸性5、紅細胞正常范圍:男:0,女:0-2(高倍視野);白細胞正常范圍:男:0-3,女:0-5(高倍視野);顆粒管型 ,正常范圍:無;透明管型,正常范圍:無或偶見6、蛋白 ,正常范圍:陰性;糖 ,正常范圍:陰性;酮體 ,正常范圍:陰性;尿膽元 ,1:20以下(定性);<8毫克%(定量);膽紅素 ,正常范圍:陰性;

⑵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首先,正常值數據可以看出是否發生病變了。比如在體檢中,假如發現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圍內,就屬於微量白蛋白尿。此時,患者如能規范的修復腎單位,逆轉纖維化治療,才有修復腎小球,消除蛋白尿的希望。而當尿中微量白蛋白超過200mg/L時,就需要警惕了,此時證實腎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現低蛋白血症。由於腎病發展離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遙,尿常規測試尿蛋白陽性(+)~(+++),假如不及時進行醫治,就會進入尿毒症期。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有什麼臨床意義還有哪些?臨床中,通常應用尿微量蛋白指標來監測腎病的發生。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數值,結合發病情況、症狀以及病史陳述就可以較為正確的診斷病情,並判定病情進入了纖維化吶個階段。所以,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應當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應每3個月測試一次。 這樣,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對於腎病的預防及早期治療意義重大。

⑶ 能否以尿蛋白的「+」多少判斷病情輕重不能,應該看這4個方面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腎病患者去醫院看醫生時,醫生都會要求患者先做最簡單的尿常規檢查,主要是為了了解尿蛋白的多少及尿中紅細胞數量等指標。其中尿蛋白這一指標,可通過「+」來表示,分別為「-」、「 」、「1+」、「2+」及「3+」,有些醫院的尿常規中還可能有「4+」的尿蛋白,等等。尿常規中尿蛋白顯示為「-」則表示尿常規中未發現有尿蛋白;尿蛋白顯示為「 」則表示尿蛋白為半個加號(即微量);其它的1+、2+、3+及4+則依次類推。尿常規中尿蛋白的「+」越多,則表明這一次尿液中排出的尿蛋白的濃度就越高。

問題就來了,能否以尿常規中尿蛋白「+」多少來判斷腎病患者的病情的輕與重呢?

正確的回答是:不能。

這又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加號」多少,只能反映患者這一次尿中蛋白質的濃度,即尿蛋白的「加號」越多,則說明患者這一次尿蛋白濃度就越高。然而,就算尿常規中尿蛋白沒有加號(即「-」),也不能說明患者一天24小時尿液中完全不排出蛋白質。另外,就算尿常規中尿蛋白有「3+」或「4+」,也不能說明患者一天24小時尿液中就一定有非常多的蛋白質排出。在晨起超空腹時、發熱及大量出汗後、高溫環境下、消化道大出血及其它各種原因導致的血容量嚴重不足等特殊情況下檢測出尿蛋白「3+」或「4+」,實際上患者24小時尿蛋白總量不一定是很高的,此時若以此作為判斷尿蛋白多少的依據,顯然是錯誤或不準確的。

既然尿常規中尿蛋白「+」號並不十分准確,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一檢查?這是因為,檢查尿常規,它可作為腎病患者的初始檢查與篩選檢查。尿常規的檢查結果中,不僅有尿蛋白「+」號,還有尿紅細胞數量、尿比重及尿白細胞數量等指標,對初步判斷病情都會有一定幫助。

如何才能弄清楚腎病患者的尿中到底有多少尿蛋白呢?這就需要患者做進一步檢查,即留取患者的一天一夜24小時尿液,然後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才是判斷患者尿中蛋白最為准確的化驗指標。

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測結果顯示為 0.15克,則說明患者的尿蛋白是「正常」的,就算尿蛋白偶爾出現「+」號,也不能說病情嚴重或腎病加重了。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測結果顯示為 0.15克且不足1.0克,則說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為「少量」。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測結果顯示為介於1.0—3.5克之間,則說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為「中等量」。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測結果顯示為 3.5克,則說明患者排出的尿蛋白為「大量」。

談到這里,或許腎友會說「大量蛋白尿的腎病患者一定比中等量蛋白尿的腎病患者病情嚴重,中等量蛋白尿的腎病患者一定比少量蛋白尿的腎病患者病情嚴重!」。如若這樣認為,也是不全面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較高,只能說明患者排出較多的尿蛋白,並不能說明病情一定就很嚴重。比如說,微小病變腎病,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都很高,可以達到大量蛋白尿水平,然而,絕大多數微小病變患者治療效果都很好,也幾乎不會進展成尿毒症。

那又該如何判斷腎病患者的病情呢?除了需要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之外,還應該從如下四個方面綜合判斷病情。

一.原發病與病理類型

比如IgA腎病1-3級與微小病變等患者,相對來說,其病情是較為輕的;比如狼瘡性腎炎Ⅳ型、糖尿病腎病Ⅴ期及新月體腎炎等,相對來說,其病情是較為嚴重的。這就需要弄清楚患者的原發病和/或病理類型。

二.危險因素是否還在

僅有尿蛋白升高,不能完全說明病情嚴重,反而更多需要了解患者的危險因素,如未控制的高血壓、並發難以治療的嚴重感染性疾病、合並血栓與栓塞性疾病等等,都說明此時患者的病情嚴重。

三.對葯物療效的反應

尿蛋白再怎麼高,如若在用葯後,腎病患者的療效很好,病情逐漸獲得緩解,則談不上嚴重。相反,就算尿蛋白不是特別高,若經治療後,腎病患者的療效不明顯或無效,則提示長期預後差,病情反而是嚴重的。

四.慢性腎病所處階段

慢性腎臟病(CKD)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CKD 1—5期,是以腎小球濾過率來作為分期依據的。當腎病患者到了CKD 5期一定比CKD 4期嚴重,依次類推,CKD 2期比CKD 1期嚴重等等。

腎友明白了嗎?診斷腎病與判斷病情,尿蛋白「+」號要查,更要化驗24小時尿蛋白定量。然而,要想准確判斷病情輕與重,還需要綜合分析如上四方面的因素。

⑷ 尿蛋白的檢查

尿蛋白檢查分為定性、定量檢查和特殊檢查:1.定性檢查尿常規最好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濃,且可排除體位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標本時,最前一段棄去,留取中段尿。定性檢查只是初篩檢查,腎臟疾病診斷、病情觀察和療效判定均應進一步做定量檢查。2.定量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精確留取24小時尿蛋白,混勻,取尿樣送檢。3.特殊檢查如尿蛋白電泳、尿輕鏈定量、泌尿系B超、腎穿刺活檢、病理檢查等,需依據臨床診治需要進行檢查。

⑸ 怎麼樣才能看得出來是蛋白尿呢

請對照以下解決。

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升之多,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後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

蛋白尿並非都是病態,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後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

尿中有無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現白色混濁,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濁消失,說明尿中無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狀沉澱或凝塊,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於三種情況:

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使負荷減少或喪失,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後,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導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導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腎小管酸中毒、鎮痛葯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稱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熱到40℃時混濁,60℃時凝固,達100℃時溶解。見於多發生骨髓瘤、原發性澱粉樣變、巨球蛋白血症等。

⑹ 尿液化驗單怎麼看

做尿常規檢查所得結果寫在一張紙上,這張紙就叫尿常規化驗單。尿常規化驗單上的指標包括:酸鹼度(pH)、尿比重(SG)、尿膽原(URO)、隱血(BLO)、白細胞(WBC)、尿蛋白(PRO)、尿糖(GLU)、膽紅素(BIL)、酮體(KET)、尿紅細胞(RBC)、尿液顏色(GOL)。 化驗指標 白細胞、酮體、亞硝酸鹽、尿膽原、膽紅素、蛋白質、葡萄糖、尿比重、隱血、PH、維C這十一種。具體臨床意義如下: 1、尿白細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數白細胞存在,離心尿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5個。異常時,尿中含有大量白細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膿性病變,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參考值:90%,批內和批間RSD2500毫升為多尿,

⑺ 尿蛋白是查什麼的

尿蛋白是查腎臟功能的。
尿蛋白就是人體尿液中的蛋白質。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規檢查可以檢測出。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這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一般正常尿液中不含蛋白質或僅含微量蛋白質,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150mg/24h的,稱為蛋白尿。指標簡稱:PRO

⑻ 看懂尿常規檢查報告的方法 尿常規及相關試驗

尿液 常規檢查 是 健康 體檢 的重要項目,它不僅可反映 泌尿 系統 疾病 ,對 糖尿病 、黃疸肝炎、膽道梗阻等多種疾病的篩選也有重要意義。看懂 尿常規 檢查 報告 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看懂尿常規 檢查報告 的方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看懂尿常規檢查報告的方法
尿常規項目檢查包括分析尿中白細胞、紅細胞、尿蛋白、尿糖、尿比重和酸鹼度等。當你拿到尿常規項目結果分析時,主要看“+”和“-”。如果全是“-”,你就該樂了,說明一切正常;“+”則說明有問題,那麼這些異常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尿蛋白異常:

尿蛋白+是 腎炎 、腎病綜合征的標志。不過你別怕,嚴重尿路感染、劇烈運動也會出現尿蛋白。張琳琪教授說,檢驗報告中+的多少和尿 中蛋白的量有一定關系,要想明確診斷,還需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診斷屬於哪一種腎病,還可以判斷病情輕重。

2、白細胞異常:

尿常規白細胞如果出現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 結石 、結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頻、尿急、尿痛症狀,基本可以判斷為尿路感 染。對於反復發作的慢性尿路感染, 用葯 前最好做個尿細菌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致病菌和葯敏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

3、紅細胞異常:

正常人尿中沒有紅細胞(或偶見),如果尿常規出現紅細胞,並超過3個+,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結石、 腫瘤 、腎炎等。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查出尿中紅細胞,要看是否在月經期,以避免假陽性。

解讀尿常規檢查報告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規檢查一般無蛋白,或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並持續出現多見於 腎臟疾病 。但發熱、劇烈運動、妊娠期也會偶然出現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時需追蹤觀察明確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陽性要結合臨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腎糖閾降低所致的腎性糖尿,應結合 血糖 檢測及相關檢查結果明確診斷。由於尿中維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響尿糖結果,故查尿糖前24小時要停服維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紅細胞(RBC)

每個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尿液紅細胞超過5個以上,稱為鏡下血尿;大量紅細胞時,稱“肉眼血尿”,可見於泌尿系統炎症、感染、結石、腫瘤等,應加重視,並立即到泌尿專科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細胞(WBC)

每個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尿液白細胞超過5個以上,稱白細胞尿,大量白細胞時,稱膿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 膀胱炎 、 尿道炎 等。

5.尿上皮細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細胞臨床意義不大;大量出現時,如能排除陰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慮泌尿系統炎症存在。此時,如加做尿上皮細胞形態檢查,可確定上皮細胞的來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現管型,特別是顆粒管型、細胞管型都是腎臟實質 性病 變的標志。

7.尿潛血(ERY)

正常情況尿潛血試驗陰性。尿潛血陽性同時有蛋白者,首先考慮腎臟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進一步做 腎功能 檢查;如尿蛋白陰性應到有關專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質。一般認為,下尿道出血因紅細胞未被破壞,潛血可不明顯。

8.尿膽原(UBG)、尿膽紅素(BIL)

尿膽原和尿膽紅素陽性,多提示有黃疸存在,有助於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9.尿亞硝酸鹽(NIT)尿亞硝酸鹽主要用於尿路感染的過篩試驗。新鮮尿時亞硝酸鹽呈陰性,如標本放置時間過久或有細菌生長繁殖可呈假陽性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質(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檢測方法不能發現,檢查結果為陰性。超出此范圍則可檢出,稱為蛋白尿。但由於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准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當腎小球、腎小管發生病變時,如各期腎炎、腎病以及高 血壓 發生腎動脈硬化時,均可出現蛋白尿;各種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 敗血症 等亦可出現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腎結石、多囊腎、腎澱粉樣變性以及休克、嚴重肌肉損傷、發熱、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 溶血 性 貧血 及 白血病 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見於食高蛋白飲食後,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現暫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

一般說來,持續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臨床可據此作療效觀察。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腎小球病變到了晚期,由於大量腎單位廢損,使蛋白濾出減少,尿蛋白檢查反而減少或消失,這並不代表 腎臟病 變的減輕。 中醫 治療腎病——獨樹一幟

血尿、蛋白尿雖然是判斷腎臟病病情嚴重程度及其預後的重要指標,但是腎病患者不能一葉障目。數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轉。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潛血、尿蛋白數值 自然 會降下來。但現在有一些患者捨本逐末,一雙眼睛死盯著數值不放,必然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後果。要想真正恢復健康,治病於本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患者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徹底治癒腎病。
尿常規及相關試驗
(一)尿常規檢查

尿液由腎臟生成,經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體外。

1.尿量(VOL)

【參考值】 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體重):小兒按kg體重算比成人多3~4倍。

【臨床意義】

(1)尿量減少:①生理性:飲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見於腎炎、 尿毒症 、腎功能衰竭、休克、高熱、脫水、嚴重 燒傷 、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飲水過多、飲濃茶、酒精類、精神緊張。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腎炎等。

2.顏色(COL)

【參考值】 透明無色,淡黃色或琥珀黃色。

【臨床意義】

乳白色為乳糜尿,有時與小血塊並存,常見於絲蟲病;灰白色雲霧狀渾濁為膿尿,常見於泌尿系化膿性感染;混濁多為無機鹽結晶;紅色雲霧狀渾濁為血尿,常見於腎臟腫瘤、急慢性腎炎、腎結石、腎結核等;暗褐色、黑色尿為血紅蛋白尿,常見於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溶血性貧血、瘧疾、蠶豆病等;深黃色尿為膽紅素尿,常見於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等;黃綠色為綠膿桿菌尿,常見於泌尿系統綠膿桿菌感染。

3.相對密度(SG)

密度原稱尿比重,主要用於了解腎臟濃縮能力。

【參考值】 成人隨機尿液:1.003~1.035。晨尿:>1.020。 新生兒 隨機尿液:1.002~1.004。

【臨床意義】

(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濃縮,見於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②病理性:蛋白尿、驚厥、腎脂肪變性、急性腎小球腎炎、心力衰竭、高熱、脫水、周圍循環障礙及使用造影劑等。

(2)尿密度降低:表示腎濃縮功能減退,見於①生理性:如大量飲水。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腎炎、尿毒症、急性腎炎多尿期、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膠原性疾病、蛋白 營養 不良等。等張尿:腎實質有嚴重損害時,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張尿,主要見於尿毒症。

4.尿蛋白(PRO)

健康成人24小時尿中排出蛋白質總量為(80±24)mg,如24小時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過1 50 mg,稱為蛋白尿,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統無器質性病變,尿內暫時或一過性出現蛋白質。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統發生器質性病變,尿中蛋白質持續超過l 50 mg/24 h’。病理性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可靠依據。

【參考值】 定性:陰性。定量:10~150 mg/24 h尿。

【臨床意義】

(1) 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件蛋白尿:劇烈運動、高熱、寒冷、 神經 緊張等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一個“+",多由於腎缺血、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加所致。②體位性蛋白尿:脊柱前凸或長時間站立時,在腎靜脈受壓導致腎靜脈壓升高.通過腎小球濾過的蛋白質吸收不良引起,體位性蛋白尿定性試驗有時高達“++”,此種蛋白尿經卧床休息後可消失,多見與 兒童 和青年。部分病例是早期腎炎的反映。③攝食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質或一次食人大量蛋白質。

(2) 病理性蛋白尿:

①小球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炎、過敏性 紫癜 腎炎、糖尿病腎病等。②腎小管疾病:如活動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重金屬(汞、鎘、鉍。中毒及應用某些葯物等。③腎臟病變同時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時,尿中低分子和高分子蛋白質均大量增多,是腎功能不全的指征,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④嚴重泌尿系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5.尿糖(GLU)

生理情況下,正常人血糖濃度維持在相對穩定水平,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濃度為0.3~0.8 mmol/L,由於腎小管近曲小管對葡萄糖分子的重吸收,晨尿或空腹尿定性試驗陰性,尿糖定性陽性稱為糖尿,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線索。

【參考值】 定性:陰性。

【臨床意義】

(1)生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是由於腎小球濾過增加,腎小管相對吸收減少所致,見於一次攝人大量糖類,靜脈注射葡萄糖、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激動、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腎性糖尿:見於家族性糖尿、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新生兒糖尿等。③其他: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腫瘤、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垂體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

出現尿糖陽性.尿糖檢測的假陽性或假陰性:尿液被強氧化劑、雙氧水等污染時可產生尿糖假陽性c大量水楊酸鹽、高比重尿、尿酮體>400 mg/L或久置的標本可引起尿糖假陰性,應特別注意高濃度維生素C對葡萄糖造成的假陰性。

6.尿酮體(KET)

酮體是脂肪酸的分解產物,包括丙酮、乙醯乙酸、p一羥丁酸。正常人尿中酮體含量極少,一般定性試驗為陰性。

【參考值】 尿酮體定性:陰性。定量:丙酮3 mg/24 h。

【臨床意義】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一般尿酮的升高先於血酮,故尿酮檢查對診斷重症糖尿病極為重要。

(2)非糖尿性疾病:嚴重飢餓、劇烈嘔吐、嚴重 腹瀉 、脫水、子癇、營養不良、劇烈運動、全身麻醉、腎小管功能不全等病人,因鹼質丟失過多、有機酸相對增多,可大量縮合成酮體,由尿中排出,使酮體呈陽性。 ‘

7.尿膽紅素(BIL)

膽紅素為橙黃色化合物,血漿中有3種:未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和δ-膽紅素。結合膽紅素相對分子質量小,溶解度高,可通過腎小球濾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結合膽紅素含量很低,濾過量極少。

【參考值】 定性:陰性。

【臨床意義】

尿膽紅素檢測主要用於黃疸的診斷和黃疸類型的鑒別診斷。尿膽紅素陽性,常見於肝實質或阻塞性黃疸病。

8.尿膽原(UBG) ’

結合性膽紅素排入腸腔轉化為尿膽原,從糞便排出為糞膽原。大部分尿膽原從腸道重吸收經肝轉化為結合膽紅素再排人腸腔,小部分尿膽原從腎小球濾過或腎小管排出後即為尿膽原。

【參考值】 定性:弱陽性,尿1:20稀釋為陰性。定量:1~4 mg/24 h。

【臨床意義】

(1)尿膽原增多,常見於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心力衰竭、 腸梗阻 、內出血、 便秘 等病症。

(2)尿膽原減少,多見於長期應用抗生素、阻塞性黃疸等。

9.隱血試驗(BLD)

尿液分析儀檢測的尿B LD是指尿液中紅細胞和(或)紅細胞變形裂解後溢出的血紅蛋白,因此BLD報告的陽性程度往往高於顯微鏡檢查的紅細胞數。正常人尿液中可有極少量陳舊紅細胞,偶爾引起B LD的微弱陽性,成年女性由於白帶污染常引起B LD的弱陽性

【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尿BLD陽性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尿路感染、結石、結核、腫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以上疾病的顯微鏡檢查多可查見數量不等的紅細胞。而有些情況的BLD陽性,顯微鏡多查不到紅細胞,稱血紅蛋白尿,見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寒冷性血紅蛋白尿、大面積燒傷、瘧疾、病毒性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等。臨床上,對於一些臨床無症狀而BLD陽性者,應注意定期復查。

10.酸鹼性(pH)

即尿液pH值。

【參考值】 尿pH值(酸鹼性)為5.5~7.4,一般情況下為6.5左右.

【臨床意義】

(1)生理因素對pH的影響:①飲食:攝食大量肉類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攝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②劇烈運動、大汗、應激狀態、飢餓時,pH降低。,

(2)病理變化:①pH降低見於代謝性酸中毒、 痛風 、糖尿病、腎結石、壞血病等。②pH升高見於鹼中毒,原發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11.尿液顯微鏡檢查

尿液及其沉渣的顯微鏡檢查,主要觀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細菌及尿液中的各種結晶等,是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值】 紅細胞:<3個/高倍鏡視野;白細胞:<5個/高倍鏡視野;腎小管上皮細胞:偶見(但在新生兒較多見)/高倍視野;鱗狀或移行上皮細胞:偶見/高倍視野;透明管型:<或等於1個/低倍鏡視野;其他管型:無;結晶:少量(非病理性結晶,如磷酸鹽、尿酸、草酸鈣等結晶)。

【臨床意義】

(1)紅細胞:>3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血尿。增多:見於泌尿系統的炎症、腫瘤、結石等。如以形態異常的紅細胞為主,提示腎性疾病,但也見於全身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友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 紅斑狼瘡 等,以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的疾病,如 前列腺炎 、 盆腔炎 等。女性病人月經期及月經期前後的幾天中,都可出現紅細胞,此為生理性,應注意排除。

(2)白細胞:>5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膿尿。增多:主要見於泌尿系統的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見於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 陰道炎 、盆腔炎等.

(3)腎小管上皮細胞:腎實質損害時,如腎小球腎炎,可見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出現與腎小管壞死及腎移植排斥反應和間質腎炎有關。泌尿系統炎症時,還可見較多鱗狀上皮細胞和移行上皮細胞。

(4)管型:出現管型表示腎實質損害,見於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衰竭等。出現紅細胞管型,提示腎性出血,可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出血、急性腎小球壞死、腎梗死、惡性高血壓等。出現白細胞管型,提示腎實質有細菌感染性病變,如急性腎盂腎炎、腎膿腫等,特別有助於腎盂腎炎與膀胱炎鑒別,後者為陰性。顆粒管型,正常人尿中無粗顆粒管型。細顆粒管型可偶見於運動後,顆粒管型的出現和增多,提示腎臟有實質性病變,表明腎疾病的惡化或進入晚期。蠟樣管型的出現提示腎小管有嚴重病變,預後差,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尿毒症、腎功能不全等。出現脂肪管型提示腎小管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如亞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中毒性腎病等,尤其多見於腎病綜合征.

⑼ 教你如何看尿常規化驗單

腎臟內科最重要的幾個檢查,一個是驗尿看尿常規,一個是抽血看腎功能,還有就是特殊檢查。

今天先和大家聊一聊尿常規報告怎麼看?


⑽ 尿常規化驗單怎麼看 詳細

拿著一份尿常規化驗單,看著那一大堆符號和數字,該從何看起呢?下面 目前,尿常規檢查一般包括:尿色、尿透明度、管型、尿比重、酸鹼度、 紅細胞、尿潛血、白細胞、尿蛋白、尿糖、亞硝酸鹽、酮體、膽紅素、尿膽原 等。尿常規檢查單上一些項目後出現「+」「++」「+++」符號或數字,表明程 度不同,這在醫學上叫陽性結果,通常都是異常的;相反「-」就代表是陰性結 果,是正常的。 正常尿液呈淡黃色、清晰透明,沒有管型。在這里介紹一下尿常規化驗單 中一些重要的項目。 尿比重正常范圍1.005~1.030,受年齡、飲水量和出汗的影響,尿比重的 高低主要取決於腎臟的濃縮功能,可作為反映腎功能的試驗之一。 尿液酸鹼度正常范圍是4.6~8.0,取決於飲食種類、服用的葯物和疾病類 型,該值只在某些疾病中才有意義。 在臨床上,尿液中有重要意義的細胞為紅細胞和白細胞。正常人尿液中可 偶見紅細胞,沉澱後一般不超過 3 個。血尿可見於急、慢性腎炎,泌尿系炎症、 結石、腫瘤等,應加以重視,可進一步行尿液紅細胞形態分析、尿三杯試驗、 泌尿系統B 超等檢查,以明確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正常人尿液中有少數白細胞存在,如果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細胞,則表示泌 尿道有炎症,如腎盂腎炎、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尿蛋白正常為陰性,在發熱、劇烈運動、妊娠期也會偶然出現蛋白尿。病 理性蛋白尿常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需進一步檢 查血液相關指標。 尿潛血試驗正常情況為陰性,尿潛血陽性的意義需結合尿紅細胞鏡檢、尿 蛋白情況等綜合判斷。 尿糖正常值為陰性,尿糖陽性多見於糖尿病、腎性糖尿病等,需要提醒的 是不能僅依靠尿糖陽性診斷糖尿病,需結合血糖等指標明確。 新鮮尿中亞硝酸鹽呈陰性,陽性則提示有尿路感染,如標本放置過久或有 細菌生長繁殖可呈假陽性。

閱讀全文

與尿蛋白主要看哪個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據分析師如何更好理解業務 瀏覽:867
窩輪交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191
產品品質如何快速提升 瀏覽:940
石碣有哪些人才市場 瀏覽:666
如何把小程序的文件列印出來 瀏覽:587
數據公司就業前景如何 瀏覽:96
電腦出現藍屏程序怎麼改 瀏覽:167
一加的產品為什麼這么多 瀏覽:991
關聯程序有什麼用 瀏覽:19
為什麼建材專業市場拆遷 瀏覽:458
碳交易權哪裡開戶 瀏覽:604
專業技術軍官怎麼改革 瀏覽:968
代理公司執照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986
艾特九九產品怎麼樣 瀏覽:230
酒店專屬產品怎麼做 瀏覽:614
基恩士怎麼建立新程序 瀏覽:10
奧比島怎麼修改程序 瀏覽:51
無中介交易怎麼避免賣家二次抵押 瀏覽:759
nfc技術怎麼激活 瀏覽:913
為什麼大飛機技術不好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