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換機的三種幀轉發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自己看吧,應該比較詳細了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因為數據包內容並沒有被乙太網交換機保存下來,所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數據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由於沒有緩存,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2.存儲轉發(Store &; Forward)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3.碎片隔離(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⑵ 常用的數據交換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一、線路交換
所謂線路交換是通過網路中的節點在兩個站之間建立一條專用的通訊線路。如圖1的電話系統,這種線路交換系統,在兩個站之間有一個實際的物理連接,這種連接是節點之間的連接序列。在傳輸任何數據之間都必須建立點到點的線路。如站1發送一個請求到節點2,請求與站點2建立一個連接,那麼站點1到節點1是一條專用線路。在交換機上分配一個專用的通道連接到節點2再到站點2的通訊。至此就建立了一條從站點1經過節點2再到站點2的通訊物理通道。這樣就可以將話音從站點1傳送到站點2了,一般來說這種連接是全雙工的,可以在兩個方向傳輸話音(數據)。
二、報文交換
這種交換方式不需要在兩個站點之間建立一條專用通路,如果一個站想要向站點2發送一個報文(信息的一個邏輯單位),它把站點2的地址(編碼方式,叫做地址碼)附加在要發送的報文上。然後把報文通過網路從節點到節點進行發送,在每個節點中(如要通過多個節點才能發送到站點2)完整地接收整個報文且暫存這個報文,然後再發送到下一個節點。在交換網中,每個節點是一個電子或機電結合的交換設備,每個節點通常是一台通用的小型計算機。它具有足夠的存儲容量來緩存進入的報文。一個報文在每個節點的延遲時間等於接收報文的所有位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等待時間和重傳到下一節點所需要的排隊延時時間。
報文交換有以下優點
1、線路效率較高,這是因為許多報文可以用分時方式共享一條節點到節點的通道。
2、不需要同時使用發送器和接收器來傳輸數據,網路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暫時存儲這個報文。
3、在線路交換網上,當通訊量變得很大時,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報文交換上卻仍然可以接收報文,只是傳送延遲會增加。
4、報文交換系統可以把一個報文發送到多個目的地。
5、能夠建立報文的優先權。
6、報文交換網可以進行速度和代碼的轉換,因為每個站都可以用它特有的數據傳輸率連接到其他點,所以兩個不同傳輸率的站也可以連接,另外還可以轉換傳輸數據的格式。
三、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方式兼有報文交換和線路交換的優點。其形式上非常像報文交換。主要差別在於分組交換網中要限制傳輸的數據單位長度,一般在報文交換系統中可傳送的報文數據位數可做得很長,而在分組交換中,傳送報文的最大長度是有限制的,如超出某一長度,報文必須要分割成較少的單位,然後依次發送,我們通常稱這些較少的數據單位為分組。這就是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所不同之處。
⑶ 計算機與外設之間數據傳送方式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有四種。
1、無條件傳送方式,最簡單的傳送方式,所配置的硬體和軟體最少。
2、查詢傳送方式,CPU的利用受到影響,陷於等待和反復查詢、不能再作他用;而且,這種方法不能處理掉電、設備故障等突發事件。
3、中斷傳送方式,是計算機最常用的數據傳送方式,可隨時向CPU發中斷請求信號,以便及時響應,及時處理,實現實時控制。
4、直接數據通道傳送方式,不經過CPU中轉,也不通過中斷服務程序,既不需要保存、恢復斷點和現場,所以傳送數據的速度比中斷方式更快。
(3)宏泛數據轉發方式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硬體是指組成計算機的各種物理設備,也就是我們所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理設備。它包括計算機的主機和外部設備。
主機的組成:
1、主板:主板就像人的血管以及細胞一樣,沒有它是運作不開的;
2、CPU:CPU你可以把它當成大腦,因為全部都是由它思考;
3、 CPU風扇:這個是為了幫助CPU運行過久產生的熱能導致損壞而用的,幫它散熱;
4、 內存條:內存條,其實就是你可以當作空間,比如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的空間越小,活動起來越不方便,所以內存越大,運作就順暢;
5、硬碟:硬碟就是裝東西的,數據都是它在管理,沒有硬碟,什麼都不能操作;
6、電源:電源就是供電的,因為都是 要安裝額定的電流才能保證配件不超過電壓,損壞;
7、機箱:機箱就是拿來裝以上配件的 ,裝好了才能算完整的電腦主機。
⑷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1)電路交換:在數據傳輸之前必須先設置一條完全的通路。在線路拆除(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佔用。電路交換效率不高。
(2)報文交換:報文從源點傳送到目的地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報文需要排隊。因此報文交換不適合於互動式通信,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方式和報文交換方式類似,但報文被分成分組傳送,並規定了最大長度。分組交換技術是在數據網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交換技術,適用於交換中等或大量數據的情況。
⑸ 路由器支持的數據包轉發機制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
三層交換機採用一次路由多次轉發的方式,也就是說對於到達同一目標的數據只需要第一次進行路由查詢,以後的就直接轉發。而路由器是每一個數據包都是獨立路由並轉發的。因此在區域網內部,三層交換機的速率要比路由器快很多。
⑹ 簡述交換機有幾種轉發模式,每種轉發模式各有什麼特點
考題吧?
交換機提供三種交換模式:
存儲轉發模式
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模式是指交換機收完整個數據幀,並在CRC校驗通過之後,才能進行轉發操作。如果CRC校驗失敗,即數據幀有錯,交換機則丟棄此幀。這種模式保證了數據幀的無差錯傳輸,當然其代價是增加了傳輸延遲,而且傳輸延遲隨數據幀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快速轉發模式
快速轉發(Fast-forward)模式是指交換機在接收數據幀時,一旦檢測到目的地址就立即進行轉發操作。但是,由於數據幀在進行轉發處理時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幀,因此數據幀將不經過校驗、糾錯而直接轉發,造成錯誤的數據幀仍然被轉發到網路上,從而浪費了網路的帶寬。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數據傳輸的低延遲,但其代價是無法對數據幀進行校驗和糾錯。
自由分段模式
自由分段(Fragment-free)模式是交換機接收數據幀時,一旦檢測到該數據幀不是沖突碎片(collision fragment)就進行轉發操作。沖突碎片是因為網路沖突而受損的數據幀碎片,其特徵是長度小於64位元組。沖突碎片並不是有效的數據幀,應該被丟棄。因此,交換機的自由分段模式實際上就是一旦數據幀已接收的部分超過64位元組,就開始進行轉發處理。這種模式的性能介於存儲轉發模式和快速轉發模式之間。
⑺ 交換機的三種數據傳輸方式之間的區別
首先交換機有Cut through、Store and forward和fragment free三種傳輸方式。
(以下為三種數據傳輸方式對比)
1、Cut through傳輸方式接收到目的地址後即轉發出去。這種方式延時小,但損壞的數據一樣轉發。
2、Store-and-forward傳輸方式接收到完整的數據包後,校驗好壞,好的轉發,壞的丟棄重發。這種方式傳輸可靠,但其延時較長。
3、Fragment free傳輸方式接收到數據包後,大於64bytes的轉發,小於64bytes的丟棄。這種方式好壞介於上述兩種方式之間。
(7)宏泛數據轉發方式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三種傳輸方式優缺點:
一、直通式(Cut Through):
1、當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就檢查該包的包頭,根據包內的目的地址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埠。
2、優點:這種方式不需要等數據包接收完就開始轉發,交換速度快,延遲非常小。
3、缺點:不提供錯誤檢測服務,有可能將出錯的數據包轉發出去。也不提供緩存,不能將速率不同的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二、存儲轉發式(Store and Forward):
1、這種方式先將數據包完整的接收下來,經過CRC檢查,如果數據包沒有錯誤,再根據地址進行轉發。
2、優點:提供錯誤檢測服務,改善了網路性能。支持速度不同的埠的轉發服務,可以保證高速埠與低速埠間協同工作。
3、缺點:傳輸延時較大,而且需要較大的緩存容量。
三、無碎片轉發(Fragment Free):
1、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若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廢包,進行丟棄,若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
2、這種方式可保證碰撞碎片不在網路中傳播,提高了網路效率,它的數據處理速度介於直通式和存儲轉發式之間。多用於低端交換機產品。
3、低端交換機產品一般只具有一種交換方式,有些高端交換機產品具有兩種交換方式,並且可以根據網路環境自動選擇交換方式。
四、按方式分類
1、在串列傳輸時,接收端如何從串列數據流中正確地劃分出發送的一個個字元所採取的措施稱為字元同步。根據實現字元同步方式不同,數據傳輸有非同步傳輸和同步傳輸兩種方式。
2、非同步傳輸每次傳送一個字元代碼(5~8bit),在發送每一個字元代碼的前面均加上一個「起」信號,其長度規定為1個碼元,極性為「0」,後面均加一個止信號,在採用國際電報二號碼時,止信號長度為1.5個碼元,在採用國際五號碼(見數據通信代碼)或其它代碼時,止信號長度為1或2個碼元,極性為「1」。
3、字元可以連續發送,也可以單獨發送;不發送字元時,連續發送止信號。每一字元的起始時刻可以是任意的(這也是非同步傳輸的含意所在),但在同一個字元內各碼元長度相等。接收端則根據字元之間的止信號到起信號的跳變(「1」→「0」)來檢測識別一個新字元的「起」信號,從而正確地區分出一個個字元。
4、因此,這樣的字元同步方法又稱起止式同步。該方法的優點是:實現同步比較簡單,收發雙方的時鍾信號不需要精確的同步。缺點是每個字元增加了2~3bit,降低了傳輸效率。它常用於1200bit/s及其以下的低速數據傳輸。
5、同步傳輸是以固定時鍾節拍來發送數據信號的。在串列數據流中,各信號碼元之間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接收端要從收到的數據流中正確區分發送的字元,必須建立位定時同步和幀同步。位定時同步又叫比特同步,其作用是使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CE)接收端的位定時時鍾信號和DCE收到的輸入信號同步,以便DCE從接收的信息流中正確判決出一個個信號碼元,產生接收數據序列。
6、DCE發送端產生定時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數據終端設備(DTE)內產生位定時,並以此定時的節拍將DTE的數據送給DCE,這種方法叫外同步。另一種是利用DCE內部的位定時來提取DTE端數據,這種方法叫內同步。
7、對於DCE的接收端,均是以DCE內的位定時節拍將接收數據送給DTE。幀同步就是從接收數據序列中正確地進行分組或分幀,以便正確地區分出一個個字元或其他信息。
8、同步傳輸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對每一個字元單獨加起、止碼元,因此傳輸效率較高。缺點是實現技術較復雜。通常用於速率為2400bit/s及其以上的數據傳輸。
⑻ 三種交換方式的特點 數據交換三種方式中各自的優點
1、數據交換三種方式分別是:線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2、第一種:線路交換(電路交換)。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線路交換設備簡單;用戶數據透明傳輸。第二種:報文交換。不獨占線路,多個用戶的數據可以通過存儲和排隊共享一條線路;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支持多點傳輸(一個報文傳輸給多個用戶,在報文中增加「地址欄位」,中間結點根據地址欄位進行復制和轉發);中間結點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方便接收站點的收取;增加了差錯檢測功能,避免出錯數據的無謂傳輸等。
3、第三種:分組交換。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數據分組;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交互性好。
⑼ 常用的數據交換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適用於什麼場合可以回答的詳細一點,給高分
電路交換的主要特點就是由交換機負責在兩個通信站點之間建立一條物理的固定傳輸通路,知道通信完畢後再拆除,再通信期間始終由一對用戶固定佔用。利用電路交換進行通信包括電路建立、數據傳輸和電路拆除3個階段。 存儲轉發交換:主要把待傳送的信息再交換設備控制下,先在數據緩沖區存儲起來,等到信道空閑時再轉發出去。與電路交換相比,存儲轉發交換具有在通信時不需要一條專用的通路、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以及建立電路延遲小、可進行差錯控制等優點。 電路交換目前主要用在電話系統中。